近日,一场涉及安克(Anker)和罗马仕(Romoss)的史上最大规模充电宝召回事件正在发生。导火索来自用户投诉与高校禁用令,6月初,中国传媒大学等21所高校接连发通知,要求师生排查并停用罗马仕20000mAh充电宝。校方检测发现,该型号充电宝在充电时自燃的概率远超行业平均值300%。随后,“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登上热搜榜,罗马仕公开致歉,承诺“对经权威机构鉴定存在缺陷的产品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因部分产品在极端场景下存在燃烧风险,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将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三款型号移动电源,共计49.1万台。随后,安克在6月20日也宣布主动召回部分批次存在安全隐患的基础款移动电源,涉及7款型号约71.2万台。仅国内市场,两家企业合计召回充电宝逾120万台。
充电宝(主要依赖锂离子电池供电)的热失控是指电池在异常条件下(如过充、短路、高温等),引发放热反应失控,温度急剧升高并触发连锁反应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充电宝本身损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与环境问题,需从技术、生产、使用等多环节综合防控。
一、充电宝热失控引发的问题
充电宝热失控的危害具有即时性、扩散性和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直接安全风险:火灾与爆炸
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三元锂电池)热失控时,电芯温度可在几秒内升至 800-1000℃,同时释放大量易燃气体(如甲烷、乙烯、氟化氢等),混合空气后易被高温点燃,引发明火甚至爆炸。
案例:某机场查获的劣质充电宝在安检时因短路发生爆炸,高温碎片引燃周边行李,造成局部火灾。
- 风险场景:家庭中充电宝放置在沙发、床上等易燃物附近时,热失控可能迅速蔓延为家庭火灾;出行时放在背包内,高温可能引燃衣物或其他电子设备。
2.有毒气体释放,危害人体健康
热失控过程中,锂电池电解液(含碳酸酯类、六氟磷酸锂等)分解会产生氟化氢(HF)、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₂)等有毒气体:
氟化氢具有强腐蚀性,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导致肺水肿;
- 一氧化碳会阻碍氧气运输,引发中毒昏迷;
- 气体浓度过高时,即使未起火,也可能导致人员窒息或化学灼伤。
3.财产损失与连锁事故
- 充电宝本身烧毁,同时高温可能引燃周边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家具、衣物等,造成直接财产损失;
- 若在交通工具(如飞机、地铁)上发生,可能引发恐慌性踩踏,或因烟雾触发紧急停车,导致公共交通延误。
4.环境与二次污染
- 火灾扑灭后,残留的电池残骸含重金属(如钴、镍)和有毒电解液,若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 灭火过程中使用的水或灭火剂可能与电池反应,产生二次有害物(如氟化氢水溶液)。
二、解决充电宝热失控的核心措施
解决热失控需从源头预防、过程监测、失控抑制、应急处理全链条入手,结合技术升级、标准规范和用户教育。
1.源头预防:提升电池与结构安全性
- 选用高稳定性电芯优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温度比三元锂电池高 200-300℃,产气少、不易爆炸),替代安全性较低的三元锂电池(尤其是镍钴锰比例高的型号)。例如,2024 年新国标要求充电宝若使用三元锂,需满足 “热失控后 5 分钟内不爆炸” 的测试标准。
- 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BMS 需具备精准的过充保护(电压超过 4.2V 时切断充电)、过放保护(电压低于 2.5V 时断电)、短路保护(检测到短路后 10ms 内断电)和温度监测(内置 NTC 传感器,温度超过 60℃时触发警报)。
- 强化结构设计
- 采用阻燃外壳(如 UL94 V-0 级阻燃塑料、陶瓷涂层),延缓火焰蔓延;
- 设置防爆阀(当内部压力超过阈值时自动泄压,减少爆炸风险);
- 电芯间添加隔热层(如气凝胶、云母片),防止单个电芯失控波及其他电芯。
2.生产与标准管控:杜绝劣质产品
- 强制认证与质量检测严格执行 3C 认证(中国)、UL 2056(美国)等标准,禁止无认证的 “三无产品” 流入市场。检测项目包括:热冲击测试(-40℃至 85℃循环)、挤压测试(13kN 力下不短路)、针刺测试(钢针穿刺后无爆炸)。
- 规范电芯回收与翻新禁止使用拆机旧电芯(循环寿命衰减后稳定性差),要求生产企业标注电芯类型、容量、循环次数等信息,便于追溯。
3.使用环节:用户科学操作
- 避免滥用场景
- 不混用非原装充电器(尤其是快充功率不匹配的充电器,可能导致过充);
- 不将充电宝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如夏季车内,温度可达 60℃以上,加速电芯老化);
- 不挤压、穿刺或拆解充电宝(物理损伤易引发内部短路)。
- 定期检查与维护观察充电宝是否鼓包(电芯膨胀是热失控前兆)、外壳是否过热(正常充电温度应<45℃),发现异常立即停用并联系厂商。
4.失控抑制与应急处理
- 内置主动降温技术高端充电宝可搭载微型散热风扇或相变材料(如石蜡,温度超过 50℃时融化吸热),延缓温度升高。
- 应急处置方法
- 发现充电宝发烫、鼓包或异味时,立即远离易燃物,放在瓷砖等耐高温表面,不要触碰金属部件;
- 若起火,用干粉灭火器(ABC 型)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浇,锂电池起火可能复燃);
- 火灾扑灭后,将残骸放入防爆盒或金属容器,交由专业机构处理(不可扔进生活垃圾)。
充电宝热失控的核心危害是火灾、有毒气体和连锁事故,解决需依赖 “高安全性电芯 + 智能 BMS + 阻燃结构” 的技术升级,配合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用户科学使用习惯。随着磷酸铁锂电池、防爆设计和智能监测技术的普及,2025 年合规充电宝的热失控风险已较 2019 年降低 60% 以上,但彻底消除仍需全产业链持续优化。用户在选购时,应优先选择有 3C 认证、明确标注电芯类型的产品,从源头降低风险。
三、充电宝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充电宝时,需从选购、充电、使用环境、日常存放等多方面注意,以确保安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选择正规产品:要购买有 3C 认证的正规品牌充电宝,避免使用 “三无” 产品,以防因电芯质量差或电路保护不完善引发安全问题。优先选择锂聚合物电芯的充电宝,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避免过度充放电:充电宝电量低于 20% 时应及时充电,充满后 1 小时内拔掉插头,避免长时间过充过放。过充会使电池发热鼓包,过放则会降低电池活性,缩短使用寿命。
使用适配配件:为充电宝充电时,应使用原装或参数匹配的充电器和充电线,避免使用不匹配或质量差的充电设备,以免损坏充电宝或引发安全问题。
注意使用环境:不要将充电宝放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如夏季车内、浴室等地方。高温会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可能引发爆炸,潮湿环境则可能导致内部电路短路。
防止外力损坏:避免摔落、敲打或摇晃充电宝,平时携带时也要注意避免重压和强烈震动,以免其内部结构受损,造成短路等故障。
控制充电设备数量:不要让充电宝超负荷工作,一般同时给 1-2 台设备充电即可,大功率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尽量单独充电,否则可能会导致充电宝发热严重,损坏内部元件。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查看充电宝的外观和性能,若发现鼓包、外壳变形、异常发热、充不进电等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将其扔到指定的回收点,不要当普通垃圾丢弃。
正确存放充电宝:若充电宝长时间闲置,应先将电量充到 50%-60%,再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每隔 1-2 个月拿出来充放电一次,保持电池活性。
注意插拔操作:插拔充电线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猛。若发现插头接口处松动或接触不良,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检查,如有损坏则需及时更换,以免引发短路或过热危险。
远离金属物品:不要将充电宝与钥匙、硬币等金属物品放在一起,以免其输出接口与金属接触导致短路,造成损坏或引发事故。
-
材料
+关注
关注
3文章
1343浏览量
27874 -
Tim
+关注
关注
0文章
84浏览量
18334 -
充电宝
+关注
关注
7文章
734浏览量
3965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美国Odyssey奥德赛电池充电注意事项全解析

驱动板设计注意事项
Tips:大功率电源PCB绘制注意事项
Tips:大功率电源PCB绘制注意事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