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开关电容加法器的电路详解

中科院半导体所 来源:EETOP 2024-05-23 11:14 次阅读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在一个孤立回路中,电荷代数和总是相等不变。

对于一个1F的电容,当它的压差为1V时,它所携带的电荷量是Q=CU=1库仑,这里的电荷量是指电容的两个极板各自携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是1C。定义极板正负后,正极板携带的是1库仑的正电荷,负极板携带的是1库仑的负电荷。正负极板的电荷量绝对值永远是相同的,电容的电压并非是正负极板的电荷量绝对值不同产生的

cde5f132-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从电荷角度理解开关电容加法器中的电荷守恒,开关电容加法器的电路如下所示:

cdf33f54-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φ1时C2对Vo2采样,C1清零,选定C2的正负之后不再改变,计算C2的正负极板电荷如下图所示:

ce0802b8-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φ2时C1对Vo1采样,并产生输出电压Vout。因为C2的上极板是正并与C1的右极板连接,同一个节点连接的极板极性相同,所以定义C1左负右正。因为C1右极板要变成正极性,所以右极板电子要往C2正极板移动直到稳定,此时电子也会从Vo1流向C1的负极板以保持C1的正负极板电荷量相同。

ce2b6f1e-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在上述过程达到稳定时,由于电容正负极板之间是断路,所以在Vout节点只是C1正极板的电子流向C2的正极板而无外部电荷流入或内部电荷流出,所以这个节点的电荷总量是守恒的,因此稳定时(φ2时C1正极板电荷量+φ2时C2正极板电荷量)=φ1时C2正极板电荷量,所以:

ce47ecb6-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由上式可以求得Vout的表达式。

以开关电容积分器为例说明什么样的节点是电荷守恒,一个考虑负载电容CL的开关电容积分器电路在φ1和φ2时电路如下:

Phi1时CS采样,定义Cs左正右负,电子从运放输出流到Cs的右极板使得右极板变负,当然CL上极板也会有电子流出使得CL上极板变正。

Phi2时,假定VCM小于Vin,那么一开始运放负输入端电压会向下跳变,因为电容的电压无法突变。由于负反馈,运放输出电流对负输入端进行充电,电子流向如图。

在这个过程中,Cs的负极板电子流向CI左极板,电子只是从CS的负极板移到CI的负极板,所以在运放负输入端看到的总负电荷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这个节点是电荷守恒的,对这个节点列写电荷守恒方程是可以求出VO的。

那运放输出端会符合电荷守恒吗?但如果看运放输出端时这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CI的电子在移动到CL上的同时,还会有部分电子电流流向运放到VDD,所以Vo节点看到的总电荷是减少的,该节点不适用电荷守恒,无法列写该节点的电荷守恒方程。

ce6de650-15c7-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节点都符合电荷守恒,只要这个节点无能够从外部充放电的支路而只与电容极板相连,那这个节点就是电荷守恒的。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加法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179

    浏览量

    29834
  • 开关电容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1

    浏览量

    18339
  • 电容电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70

    浏览量

    10973

原文标题:开关电容加法器的电路如下所示: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加法器和反相加法器

      运算放大器构成加法器 可以分为同相加法器和反相加法器
    发表于 08-05 17:17 2.5w次阅读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b class='flag-5'>加法器</b>和反相<b class='flag-5'>加法器</b>

    加法器

    请问下大家,,进位选择加法器和进位跳跃加法器的区别是啥啊?我用Verilog实现16位他们的加法器有什么样的不同啊?还请知道的大神告诉我一下。。
    发表于 10-20 20:23

    什么是加法器加法器的原理是什么 ?

    什么是加法器加法器的原理是什么 反相加法器等效原理图解析
    发表于 03-11 06:30

    4位并行的BCD加法器电路

       图二所示为4位并行的BCD加法器电路。其中上面加法器的输入来自低一级的BCD数字。下
    发表于 03-28 16:35 1.3w次阅读
    4位并行的BCD<b class='flag-5'>加法器</b><b class='flag-5'>电路</b>图

    加法器,加法器是什么意思

    加法器,加法器是什么意思 加法器 :  加法器是为了实现加法的。  即是产生数的和的装置。加数和被加数为输入,和数与
    发表于 03-08 16:48 5245次阅读

    十进制加法器,十进制加法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十进制加法器,十进制加法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十进制加法器可由BCD码(二-十进制码)来设计,它可以在二进制加法器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校正”逻辑来实现,该校正逻
    发表于 04-13 10:58 1.3w次阅读

    同相加法器电路原理与同相加法器计算

    同相加法器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反相加法器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加法器是一种数位电路,其可进行数字的加法计算。当选用同相
    发表于 09-13 17:23 5.6w次阅读
    同相<b class='flag-5'>加法器</b><b class='flag-5'>电路</b>原理与同相<b class='flag-5'>加法器</b>计算

    加法器是如何实现的

     verilog实现加法器,从底层的门级电路级到行为级,本文对其做出了相应的阐述。
    发表于 02-18 14:53 5903次阅读
    <b class='flag-5'>加法器</b>是如何实现的

    加法器的原理及采用加法器的原因

    有关加法器的知识,加法器是用来做什么的,故名思义,加法器是为了实现加法的,它是一种产生数的和的装置,那么加法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8:04 4288次阅读

    加法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解析

    加法器可以是半加法器或全加法器。不同之处在于半加法器仅用于将两个 1 位二进制数相加,因此其总和只能从 0 到 2。为了提高这种性能,开发了FullAdder。它能够添加三个 1 位二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14:27 1.1w次阅读
    全<b class='flag-5'>加法器</b>的工作原理和<b class='flag-5'>电路</b>解析

    加法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解析

    加法器是一种执行二进制数相加的数字电路。它是最简单的数字加法器,您只需使用两个逻辑门即可构建一个;一个异或门和一个 AND 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14:35 8456次阅读
    半<b class='flag-5'>加法器</b>的工作原理及<b class='flag-5'>电路</b>解析

    镜像加法器电路结构及仿真设计

    镜像加法器是一个经过改进的加法器电路,首先,它取消了进位反相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4:20 1717次阅读
    镜像<b class='flag-5'>加法器</b>的<b class='flag-5'>电路</b>结构及仿真设计

    加法器的原理是什么 加法器有什么作用

    加法器是数字电路中的基本组件之一,用于执行数值的加法运算。加法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01 314次阅读
    <b class='flag-5'>加法器</b>的原理是什么 <b class='flag-5'>加法器</b>有什么作用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的区别?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是两种基本的数字电路设计,用于执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它们在设计哲学、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06 331次阅读

    请问增益为1的加法器有哪些?

    增益为1的加法器指的是输出信号的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相等的加法器。这类加法器在模拟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执行加法运算的同时,不会改变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10 29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