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空心包裹结构的硅负极材料研究

geQw_gh_a6b9141 来源:未知 作者:胡薇 2018-08-08 17:37 次阅读

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课题组以一步法成功制备了丰富孔结构和高稳定性的双层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负极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然而,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在实际应用中只能达到300~340mAh/g的容量,且已经很难有提升,远不能满足新市场用户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迫切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研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硅负极材料因其自身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752mAh/g),环境友好以及低廉的成本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系统的主力军。

然而,硅负极材料的研发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单质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效应高达300%,而引发结构坍塌、粉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要解决上述问题,抑制电极反应中的体积膨胀效应,改善单质硅导电性差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

有鉴于此,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课题组以一步法成功制备了双层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负极材料。

▲图1Si@TiO2@C负极材料的(a)制备示意图和(b)结构示意图

该工作以无模板法和镁热还原法制备得到空心Si球,再以钛酸丁酯和葡萄糖双包覆空心球HN-Si,进而制备得到具有丰富孔结构和高稳定性的Si@TiO2@C负极材料。

▲图2 SiO2(a,d-f)、HN-Si(b,g-i)以及Si@TiO2@C(c,j-l)的电镜图

首先,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空心结构的Si纳米球可以自我调节巨大的体积膨胀;其次,TiO2壳层因自身的结构优势可以提高锂离子传输速率(体积膨胀率仅为4%),并进一步束缚Si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向内腔转移而不是向外;最后,外部的C层则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

该成果指出,传统的单层包覆策略在面对Si负极材料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时,无法满足现如今对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的要求,而这种新型的双包覆-空心策略则能有效改善硅的体积膨胀效应并提高其导电性。

结果表明,以镁热还原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具有双层稳定的空心Si@TiO2@C纳米球负极材料,在0.2A/g的电流密度、0.01-2.5V的工作电压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57.1mAh/g,库伦效率为86.06%。在1A/g的电流密度下,250次循环后Si@TiO2@C负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有1270.3mAh/g。而没有包覆的HN-Si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264mAh/g,库伦效率仅为67.3%。

这种双层包覆-空心结构设计能够缩短Li+和电子的传输路径,丰富的孔道结构也可以促进电解液的充分浸润,改善其倍率性能,同时均匀的TiO2壳和C层极大地提高了Si@TiO2@C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

▲图3 Si@TiO2@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图4 Si@TiO2@C(a)工作装置示意图、(b)TEM下充放电的结构变化和(c)锂化(去锂化)示意图

▲图5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阻抗分析

综上,该研究中双稳定的空腔结构设计可促进硅基负极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也为研究体积膨胀严重、导电性差的负极材料提供了借鉴。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4

    文章

    3020

    浏览量

    76397
  • 负极材料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158

    浏览量

    13751

原文标题:【泰德激光•技术π】空心包裹结构助力硅负极材料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锂电负极,有望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方面表示,该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
    的头像 发表于 06-08 01:10 2295次阅读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锂电<b class='flag-5'>负极</b>,有望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

    背散SEM中那些位置是的颗粒?

    如下与石墨复配的负极材料的背散SEM,圆圈标的地方是吗?如果不是还请大佬指点一下,那些位置是
    发表于 03-12 08:53

    负极满充极片满充拆解问题

    想问下碳/石墨复配负极300cls满充拆解中间黑色的区域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形成的
    发表于 02-29 13:48

    空心杯电机原理 空心杯电机和普通电机的区别

    磁体、轴承等组件组成。外部罩杯在电机中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定子线圈位于外部罩杯的内部,由绝缘材料包裹,用来产生磁场。转子磁体位于定子的中心,通常由永磁材料制成。轴承则用于支撑旋转的转子。 空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2-05 13:37 477次阅读

    负极材料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GGII预计,未来2年超80家负极企业抢夺20%负极材料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1:32 337次阅读
    <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mos管三个引脚怎么区分正负极

    。 首先,了解MOS管的结构对于区分正负极很重要。MOS管由P型和N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形成了PN结结构。P型MOSFET的漏极连接到P型材料,源极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13:41 1208次阅读

    2025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预计突破6万吨

    随着大圆柱电池规模上量,GGII预计,2025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有望超6万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09:51 735次阅读
    2025年国内硅基<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出货量预计突破6万吨

    研究二维材料中的铁电性

    光谱学在材料科学和二维材料特性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拉曼光谱和二次谐波光谱揭示了材料结构,需要使用科学光谱系统进行灵敏检测。 2D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06:29 186次阅读
    <b class='flag-5'>研究</b>二维<b class='flag-5'>材料</b>中的铁电性

    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31 09:53 0次下载
    宽弦<b class='flag-5'>空心</b>风扇叶片动力响应特性<b class='flag-5'>研究</b>

    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

    本课题针对 Si 基负极材料导电性差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从制备方法和 材料结构设计出发,进行了系统研究。选用绿色环保、易规模化的模板剂(
    发表于 10-25 15:14 0次下载

    硅基负极“风向有变”

    从锂电池材料革新看,相关前沿技术从3C领域试水,再推广应用至动力领域,是新材料产业化的主流模式,从小米手机搭载电池的负极变化中可见一斑,从硅氧到硅碳,其电池使用的负极技术紧跟锂电领域前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7:38 703次阅读

    自下而上设计,精细合成硬碳微结构—高效碱金属负极

    、硬碳和软碳在内的各类碳材料在微观结构和锂/钠/钾离子存储行为方面各不相同。尽管石墨在商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硬碳因其独特而复杂的微结构而具有较高的锂/钠/钾离子存储能力,因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 AMIB
    的头像 发表于 08-07 10:35 1123次阅读
    自下而上设计,精细合成硬碳微<b class='flag-5'>结构</b>—高效碱金属<b class='flag-5'>负极</b>!

    上游材料价格“反扑” 负极厂商走出至暗时刻?

    近日,负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反扑”。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0:55 555次阅读

    空心杯电机和无刷电机有有什么区别

    空心杯电动机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转子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无铁芯转子,也叫空心杯型转子。这种新颖的转子结构彻底消除了由于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17:07 5006次阅读

    调控Li+溶剂化结构实现硅基负极高效预锂化

    目前,研究者将纳米化、异质原子改性和材料复合等策略相结合,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和预留缓冲空间的硅碳负极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09:59 1835次阅读
    调控Li+溶剂化<b class='flag-5'>结构</b>实现硅基<b class='flag-5'>负极</b>高效预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