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测量单极跃迁形状因子

中科院半导体所 来源:中科院半导体所 2023-06-30 16:46 次阅读

最近,一组国际物理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他们对α粒子(即氦核)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单极跃迁形状因子的测量结果。这是一种通过电子散射实验探测原子核内部结构的方法。他们发现,现有的核力理论,包括基于手征有效场论的那些,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实验数据。这意味着,我们对核力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缺陷或谜团。

什么是单极跃迁形状因子?

为了理解单极跃迁形状因子,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原子核的跃迁。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也就是核力。由于核力的性质,原子核可以存在不同的能级,类似于原子中的电子能级。当原子核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它会放出或吸收一定的能量,通常以光子或其他粒子的形式。

原子核的跃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它们对应的角动量变化和选择定则。其中一种类型是单极跃迁,它是指原子核的角动量不变,但电荷分布发生变化的跃迁。这种跃迁可以用一个数学对象来描述,就是单极跃迁形状因子。它反映了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之间的电荷分布差异,也就是原子核的形变程度。

如何测量单极跃迁形状因子?

要测量单极跃迁形状因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电子散射实验。电子散射实验是指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靶核,然后观察散射电子的角度和能量分布。通过分析散射数据,可以得到靶核在不同能级之间的电荷分布信息,从而计算出单极跃迁形状因子。

电子散射实验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动量转移平方Q²。它反映了散射电子与靶核之间交换的动量大小,也决定了探测靶核内部结构的空间分辨率。Q²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可以探测到更细微的结构细节。但同时,Q²越大,散射截面越小,实验难度越大。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选择了α粒子作为靶核,它是最简单的复合核系统,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α粒子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它有一个非常窄的第一激发态 ,其能量为20.21 MeV,寿命为10^-16秒。这个激发态可以通过单极跃迁与基态 相连。

实验团队利用德国美因茨大学的MAMI微型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并用氦气作为靶材料。他们在0.5到5.0 fm^-2的Q²范围内,对α粒子的单极跃迁形状因子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他们的数据精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实验,而且覆盖了一个更广的Q²区间。

实验结果显示,α粒子的单极跃迁形状因子随着Q²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表明α粒子在激发态时有明显的形变。更重要的是,实验结果与现有的核力理论有显著的偏差。无论是基于现代核势的微观计算,还是基于手征有效场论的微扰计算,都无法很好地重现实验数据。这表明,我们对核力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缺陷或谜团。

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这个发现对于核物理学和核天体物理学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提出了一个低能核物理的新挑战,即如何解释α粒子的单极跃迁形状因子。这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核力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它在不同能量和长度尺度上的表现。其次,它也对于理解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和能量释放有重要的影响。α粒子在恒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与其他轻核结合产生更重的元素,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α粒子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就无法准确地模拟恒星演化和核合成过程。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子
    +关注

    关注

    32

    文章

    1731

    浏览量

    88411
  • 加速器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43

    浏览量

    36600
  • 数据
    +关注

    关注

    8

    文章

    6511

    浏览量

    87600

原文标题:低能核物理的新挑战:氦原子核形状因子之谜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基于正交散焦光栅的1064 nm脉冲激光M~2因子测量

    【摘要】:传统光束质量测量装置不能有效测量脉冲激光的M~2因子。为实时检测脉冲激光M~2因子,将正交散焦光栅和短焦透镜密接配合使用,同时测量
    发表于 04-24 10:16

    最小球差的形状因子和位置因子的关系式:q=-2(n^2-1)p/(n+2)

    最小球差的形状因子和位置因子的关系式:q=-2(n^2-1)p/(n+2)其中:位置因子p=2f/s-1=1-2f/s';形状
    发表于 01-26 11:07

    请问ADF7023固件加载对7023状态跃迁有影响吗?

    没有加载固件的时候,ADF7023收到正确的数据包,PHY_RX状态跃迁到PHY_ON状态。ADF7023固件加载后,芯片接收不能从PHY_RX状态跃迁到PHY_ON状态。加载固件对7023状态跃迁有影响?
    发表于 08-10 08:01

    请问5529测量单极性方波的频率,极性的Vpp应该设置为多少?

    我用5529测量DDS产生的方波频率是OK的(4Vpp,50Hz),DDS的方波是双极性的;但是我测一个单极性的方波就无法显示(Vpp可调,50Hz);请问单极性的Vpp应该设置为多少?寄存器配置
    发表于 03-20 03:33

    如何正确测量电容容量和耗散因子?电容容量的Cp和Cs有什么区别?

    如何正确测量电容容量和耗散因子?为什么需要根据电容容量范围在不同的测试频率 / 电压下测量电容容量?电容容量的Cp和Cs有什么区别?如何准确测量品质
    发表于 03-11 07:39

    H-S波前传感器在测量光束质量因子M2中的应用

    仿真研究了H-S 测量M 2因子等光束质量指标的全过程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由H-S 测量的圆形光束的M 2因子值与原始光束的M 2因子值基本
    发表于 07-18 16:54 18次下载

    单极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

    单极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和上、下限截止频率的测量方法。2、了解射极旁路电容,负载电容和集电极电阻C 对幅
    发表于 03-08 14:36 1.3w次阅读
    <b class='flag-5'>单极</b>放大器幅频特性的<b class='flag-5'>测量</b>

    单极性码,单极性码是什么意思

    单极性码,单极性码是什么意思 数字信号可以直接采用基带传输,所谓基带就是指基本频带。基带传输就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这是
    发表于 03-17 16:45 4825次阅读

    光学方法测量三维形状综述

    光学方法测量三维形状综述光学方法测量三维形状综述光学方法测量三维形状综述
    发表于 01-07 16:48 2次下载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稻种轮廓形状测量方法研究_曹鹏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稻种轮廓形状测量方法研究_曹鹏
    发表于 03-19 19:25 2次下载

    OPPO正式公布“3+N+X”的科技跃迁战略

    今日,以“跃迁·致善”为主题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0(OPPO INNO DAY 2020)正式举办,OPPO展现了包括理念、战略以及技术产品的全方位跃迁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4:45 4987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颗粒形状特征的表征及对砂土剪切模量影响的研究

    在试验的加载阶段,试样的归一化剪切模量与其形状因子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在竖向荷载相同的条件下,颗粒形状粗糙程度越大,其形状因子越大,则对应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6 14:09 854次阅读

    如何使用Y因子方法测量噪声系数(NF)

    了解如何使用 Y 因子方法测量噪声系数 (NF)。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使用它来查找噪声因子、如何校准噪声温度等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0:07 1649次阅读
    如何使用Y<b class='flag-5'>因子</b>方法<b class='flag-5'>测量</b>噪声系数(NF)

    基恩士 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 VK-X3000系列

    产品简介:基恩士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VK-X3000系列搭载白光干涉功能,纳米/微米/毫米一台即可完成测量超越激光显微镜的限制,以三重扫描方式应对•一台即可测量纳米/微米/毫米•一台即
    的头像 发表于 10-26 15:39 1949次阅读
    基恩士 <b class='flag-5'>形状</b><b class='flag-5'>测量</b>激光显微系统 VK-X3000系列

    如何​用分子钟跃迁探测对称性破缺

    分子钟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利用分子能级之间的跃迁测量时间的仪器。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更复杂,因为分子除了有电子能级,还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这些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产生非常稳定和敏感的频率信号,用来作为时间标准。
    的头像 发表于 11-16 10:43 37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