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NCM88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2-04-24 10:31 次阅读

高能电池,尤其是锂电池,是实现低碳交通出行的关键。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促使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显而易见,开发具有安全且长期循环稳定的锂离子电池,是实现完全电动化交通运输的关键。鉴于此,德国乌尔姆亥姆霍兹研究所的Wu Fanglin等人,采用贫钴、富镍(LiNi0.88Co0.09Mn0.03O2,NCM8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获得了极其出色的长期循环稳定性。采用阴离子离子液体电解质(0.8Pyr14FSI-0.2LiTFSI,ILE),电池的初始比容量达到了214 mAh g-1,1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8%,平均库仑效率为99.94%。基于组合的活性材料,Li|ILE|NCM88 电池实现了高达560 Wh kg-1能量密度。

【详细内容】

研究人员首先表征了NCM88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如图 1A 和 1B所示,NCM88 具有六方层状 α-NaFeO2结构9(空间群:R-3m),晶格参数:a = b = 2.87280(6) Å;c = 14.1937(4) Å。图1C中SEM图片揭示NCM88材料由直径在 10-30 μm 范围内的大球形二级粒子与大约 5 μm 的较小粒子的组成。相应的能量色散 X 射线 (EDX) 元素分布表明Ni、Co 和 Mn元素在两种NCM88 粒径的表面上均匀分布。

c0002542-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Fig. 1:NCM88材料的结构、形貌与元素表征.

随后,研究人员采用了专门设计的、与 Li 金属具有优异兼容性的ILE电解液,并对Li||NCM88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图 2 中的 NCM88 电池与传统市售的有机溶剂型电解质(LP30,1M LiPF6)进行了比较。两种电池在 0.1C 倍率下均表现出大于 210 mAh g-1的初始放电容量(1C 倍率对应于 200 mA g-1的特定电流,图 2A)。LP30电池容量逐渐下降,5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90.8%,而ILE电池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9.3%,几乎没有明显的容量衰减。图 2B 比较了在 0.1C 下两次初始活化循环后在 0.3C 的较高比电流下 200 次循环的性能。同样,正如在 0.1C 时已经观察到的那样,ILE 获得了极其稳定的容量,其容量保持率为 97.5%,远高于 LP30 电解质的容量保持率(74.7%)。通过循环期间电压曲线的演变,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两种电解质的性能差异(图 2C 和 2D)。使用 LP30 时,很明显,在 200 次循环期间,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持续且相当严重地衰减。相比之下,当使用 ILE 时,性能下降几乎不明显。在放电曲线尾部只能看到轻微的容量衰减,而从电位曲线中几乎看不到电压衰减。。

c022a950-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2.Li‖NCM88电池使用LP30和ILE电解液的电化学学性能表征。

为了了解两种电解质(ILE 和 LP30)导致电池不同循环性能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对NCM88颗粒循环前后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如图3所示。低倍 SEM 图像(图 3A-3C)显示循环后涂层电极中存在一些裂纹,特别是在颗粒边缘处。然而,高分辨率显微照片清楚地揭示了高电荷状态下 H2-H3 相变产生的应变对重复循环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 LP30 中。在 LP30 中循环的电极的几个粒子严重损坏,如图 3E 所示,其中次级粒子似乎被分成几个部分。相比之下,在 ILE 中循环的电极颗粒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它们基本上与循环前的形貌一样(如图 3D 和 3F)。此外,SEM 图像中可以看出,在 LP30 中循环的锂金属电极表面呈现出一层厚厚的苔藓状锂。相比之下,在 ILE 中循环的电极表面几乎没有损坏(除边缘周围的一些锂枝晶外)。它的表面看起来光滑干净,表明在锂金属表面上产生了更稳定和坚固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为了确定在两种电解质中循环时发生不同形态变化的原因,采用聚焦离子束 (FIB) 制备了材料的横截面SEM图像,来研究内部二次粒子形态。新鲜颗粒具有结构良好的形状,没有任何可见的微裂纹(图 3G)。然而,在 LP30(图 3H)中循环的粒子中可以看到严重的裂纹,沿着初级粒子的晶界从表面渗透到核心。垂直裂纹可能是由电极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在高负荷下加压)引起的,然后在重复循环过程中被放大,并为微裂纹的形成提供了起点,从而为电解质渗透到颗粒内部提供了通道。反过来,图 3I 中的显微照片显示颗粒表面的裂纹要小得多。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微裂纹的起源。众所周知,在电池组装过程中,需要对NCM88 电极进行压缩处理,以减少开孔率并优化颗粒之间和集电器之间的电子导电性。为了验证微裂纹的形成是否仅由压制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引起,在 ILE 和 LP30 中,经过 200 次深度(放电)充电循环后,工作人员对一组非压制电极进行了研究(图 3J-3L)。从显微照片可以看出,NCM88 颗粒中形成微裂纹的主要原因确实与 LP30 中的循环有关。事实上,在 ILE 中循环的电极颗粒与新鲜电极中的颗粒结构非常相似,没有任何损坏。

总体而言,结合 FIB-SEM 形貌表征,NCM88 在 ILE 中的优异电化学性能与活性材料二次粒子中微裂纹的减少有关,从而导致 ILE 中活性材料的老化速度要慢得多。因为 CEI 没有破裂,没有裂纹意味着电解液不会与高反应性的 Ni4+接触。事实上,在 LP30 中循环的电极并不是这种情况,其中裂纹的延伸,导致电解质的进一步降解,并从表面开始形成电化学惰性的类 NiO 岩盐结构,继续进入导致性能显著的衰减。

c03f24f4-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3. 正极材料在电池循环前后的形貌表征。

为了进一步突出这种巨大的差异,图 4A 显示,从两种电解质的电压分布中获得的平均充电和放电电压。实际上,LP30 中的平均充电电压以每个循环 0.20 mV 的速率从 3.893 V 增加到 3.933 V,表明循环时 NCM88 上形成了电阻表面膜,增加了充电时的正极极化。这可能与由于发生寄生反应而形成电阻性 CEI 相关,尤其是在高度脱锂状态下,其中反应性 Ni4+的存在促进了严重的电解质分解。此外,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内部微裂纹的演变,是导致电池阻抗增加的另一个因素。平均放电电压从 3.840 V 降低到 3.716 V,即以每个循环 0.63 mV 的幅度降低,这是由于在 LP30 中循环时 NCM88 晶体结构严重退化所致。

c0736c46-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 4. Li‖NCM88电池循环过程中电压的演变。

相比之下,NCM88 电极在充电和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在 ILE 中异常稳定。尽管在粘性较大且离子导电性较低的 ILE 中,电池极化最初略高,但平均放电/充电电压的稳定线与 LP30 的下降/倾斜线交叉,使 ILE 在能量存储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根据平均充电和放电电压的差异,计算了两个电池的总滞后电压(ΔV),如图 4B 所示,最初,LP30 中的 ΔV (0.053 V) 远低于 ILE (0.118 V)。然而,在 200 次循环后持续增加到 0.217 V,这并表明 NCM88 结构没有被破坏。

为了进一步突出电池在两种不同电解液(ILE 和 LP30)中,容量和电压衰减的差异性,图 5 比较了两种电池微分容量曲线的差异。容量微分曲线中的每个不同峰值对应,锂在嵌入/脱嵌过程中的特定相变,即六方 H1 到单斜 M 到六方 H2 到六方 H3。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电荷状态下从 H2 到 H3 的相变伴随着高度各向异性晶格应变,这可能会影响 NCM88 颗粒的结构稳定性,在 LP30 中循环时观察到 H2-H3 峰急剧下降(图 5A),这表明LP30电解质中 H2-H3 相变的可逆性较差。这在归一化积分峰强度与循环数的关系图中更明显,如图 5B 所示。在 ILE 中循环的 NCM88 电极的微分容量曲线实际上在 200 次循环中发生了重叠,表明在ILE电解质中发生了高度可逆的 H2-H3 相变。图 5D 显示 H2 仅减少了 7.0%,H3 在 200 次循环后达到峰值。在放电过程中观察到反相转变 (H3-H2) 的 dQ/dV 峰值。对于在 ILE 中循环的电极,它基本上保持不变,但在 LP30 中循环的电极受到强烈影响。因此,电池在LP30 电解液中发生的严重性能衰退肯定与 H2-H3 的部分不可逆相变有关、最终导致在初级 NCM88 颗粒的晶界处逐渐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的生长会导致电池电阻增加,循环时收集的电化学阻抗谱 (EIS) 数据(图 5E 和 5F)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该数据显示电池电阻逐渐增加。对这些数据的初步(定性)分析清楚地表明,在初始80次循环期间,在LP30电解液中,循环的NCM88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大大增加,即 H2-H3 峰值强度下降最严重。尽管在循环之前,ILE 电池与 LP30 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电荷转移阻抗;在80次循环后保持稳定,低于使用LP30作为电解质的电池。同样,这表明ILE和NCM88之间形成了更稳定的界面,并且后者的材料降解率较低,在循环时保持结构的相对完整,不会因二次粒子内微裂纹的形成而破裂。

c0896e2e-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5. NCM88的结构(不)稳定性与Li‖NCM88电池在两种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将微裂纹的形成与循环时NCM88颗粒的结构变化联系起来,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原位XRD研究。图6显示了LP30和ILE中第一次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分布与图6A和6B中NCM88的 (003) 和 (104) 反射的变化。NCM88的 (003) 特征峰最为明显,因此可以精确地跟踪c晶格参数在R-3m空间群发生的变化,而 (104) 特征是层状和岩石的特征-盐NiO结构。此外,I003/I104比率是评价层状氧化物材料中阳离子混合的有用指标。对于两种电解质,在充电过程中,(003) 反射从开路电压 (OCV) 转移到 ∼ 4.1 V,然后向相反方向转移,即在 4.1 ∼ 4.3 V 范围内的更高角度。这表明层间距离要窄得多,这是由于从锂层中提取了大部分Li+造成的。(104)反射在高荷电状态下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即在深度脱锂时突然发生晶格收缩。尽管与 (003) 反射不同,该反射分别显示电极材料在充电/放电循环开始和结束时,向更高和更低角度的连续偏移。比较两种电解液中的NCM88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ILE的整体偏移程度略小于LP30。为了更详细地计算出这种差异。图 6C-6H 中总结了NCM88在LP30和ILE中的整个充电过程的XRD精修结果。根据(104)反射位移,在两种情况下,晶格参数α在充电期间均经历单调减小。完全充电过程中的整体收缩率 (Δa) 保持相对较低,低于2.5%。然而,c晶格值显示出更复杂的趋势,因为它具有同样的 (003) 反射偏移。最初,c值逐渐增加,但在高荷电状态下发生H2-H3相变时,会突然收缩。图5显示 (H2-H3) 相变过程在LP30电解液中循环时变得越来越不可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在不利的应变H3相中。这反映在c轴收缩的绝对值 (Δc) 上,LP30中的绝对值 (4.8%) 大于ILE中的 4.5%。ILE中较低c轴收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更坚固的CEI层,保护电解质免受高度脱锂状态下Ni4+的反应,减轻Li+/Ni2+阳离子混合和结构衰减。显然,沿c轴明显的收缩会引起严重的机械应变。最终,这种差异导致在晶界处形成微裂纹,并破坏二次颗粒,SEM图片所示。

c0a5ee28-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6. 初始恒电流循环后 NCM88 的结构应变。

由于不可逆相变和微裂纹的形成,通常是从颗粒表面渗透到其核心,因此显着改善的性能和IL中较低(晶体)体积变化的起源,很可能与电极、电解质之间相互作用有关。因此,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 7)研究了循环过程中,电极在不同电解质中形成的 CEI 层的成分组成。除了CEI的最外表面层之外,还通过Ar+溅射去除约3 nm的最上表面材料,对CEI深层物质进行了分析。在LP30中循环的NCM88电极的XPS光谱如图7A所示。C1s区域的详细光谱在284.8、286.3、288.6 和 290.8 eV处包含四个峰。第一个信号(284.8 eV)可归因于C-C/C-H物种,包括导电碳(Super C65)和CHx官能团的贡献,这些官能团是在循环过程中EC和碳酸二甲酯(DMC)分解时形成的。第二个特征峰(286.3 eV)包括C-O物质,例如来自EC聚合形成的聚环氧乙烷 (PEO) 样物质和PVDF的CH2基团,它们被相邻的CF2基团转移到高结合能,而290.8 eV 处的特征峰是由PVDF的CF2基团引起的。在O 1s区域的光谱中也观察到由 C=O/O-C=O (531.6 eV) 和 C-O (533.5 eV) 物种引起的信号。此外,在529.4eV处也观察到由于活性材料中的氧而产生的峰。在F 1s光谱中,检测到由LiF (685.0 eV)、LiPF6/LixPOyFz(686.8 eV) 和PVdF的CF2基团 (687.8 eV) 引起的峰。最后,由于未分解的LiPF6136.4 eV 处的 P 2p3/2 峰)和LixPOyFz物质(134.2 eV 处的 P 2p3/2 峰),P 2p 区域显示出双峰。此外,溅射后的测量结果表明分解产物(LixPOyFz和 LiF)增加。这一结果表明电解质盐 LiPF6发生了分解。这种分解发生在自催化条件下,伴随着HF的形成,这对正极材料非常有害。事实上,HF会攻击NCM颗粒,加速Li+/Ni2+阳离子混合并促进岩盐相(类 NiO)杂质区域的形成,尤其是在表面附近。

在 ILE 中循环的NCM88电极的XPS(图 7B)显示出一些明显的差异。首先,额外的特征峰出现在O1s区域(由于O=S=O组,峰值为532.4 eV),这显然与CEI中LiTFSI及其分解产物的存在相关。其次,尽管ILE中没有LiPF6,但F 1s谱清楚地显示出比在LP30中循环的NCM88电极观察到的更高的LiF峰(685.0 eV)。值得注意的是,在CEI中较大比例的LiF非常重要,因为LiF是CEI稳定性的关键组成部分。ILE中LiF的形成机制涉及FSI-35的S-F键断裂,这与有机溶剂电解质中的LiPF6大不相同,其中伴随产生HF。总体而言,避免HF形成以及存在LiF和含S无机盐可能是NCM88在ILE中具有高度稳定的电化学性能的原因。

c0c8cc4a-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7. 循环后 NCM88 电极材料上 CEI 的表征。

在阐明 NCM88 在 ILE 中极其稳定的循环行为的原因后,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电化学测量对LiǀILEǀNCM88 电池的实际应用性能其进行了评估(图 8)。如图 8A 所示,4.2 V的截止电压导致非常稳定的输送容量,但由于H2-H3相变,放电容量相当低。随着最大截止电压的增加,可获得更高的比容量(见图 8A);然而,从NCM88材料中过度提取Li+会导致不可逆的多相转变,最终导致NiO2的形成。这加速了堆垛层错的产生并严重损害了结构稳定性,如在最高上限截止电压下长期循环时容量降低(图 8A)所示。

接下来,研究了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图8B显示NCM88在20℃下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几乎观察不到容量衰减。在40℃时,ILE的粘度降低,离子电导率增加,导致比容量增加约20 mAh g-1,但随着循环开始出现略微下降的趋势。最后,在60℃时,电池性能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富镍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差所致。图8C结果表明,当施加相对较低的电流时,NCM88可以在ILE中提供可观的高放电容量,即214 mAh g-1@ 20 mA g-1、207 mAh g-1@ 40 mA g-1,以及190 mAh g-1@ 100 mA g-1。然而,在更高的电流下,比容量显著下降(139 mAh g-1@ 200 mA g-1,79 mAh g-1@ 400 mA g-1)。NCM88 在 ILE 中的性能低于LP30(213 mAh g-1@ 20 mA g-1、204 mAh g-1@ 40 mA g-1、191 mAh g-1@ 100 mA g-1、180 mAh g-1@ 200 mA g-1, 168 mAh g-1@ 400 mA g-1)与商业有机碳酸盐基电解质相比,在20℃时ILE的粘度更高。然而,这种略低的性能被20℃时显著降低的衰减很好地补偿,甚至在 40°C 时衰减更多。

最后,就长循环稳定性而言,使用ILE电解液,电池表现出更为出色的稳定性,在0.3C和20℃下进行1000次深度(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0%(图 8D)。LiǀILEǀNCM88电池在长期循环过程中,每个循环仅 0.024 mAh g-1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平均库仑效率约为99.94%。更有趣的是,就平均放电电压而言,工作电压异常稳定,在整个 1000 次循环中仅下降0.037 V(每个循环 3.67 × 10−5V)。根据图8E所示的设计制造的这些电池实现了非常高的比能量,即 0.1C 时为822 Wh kgNCM-1,0.3C时为 764 Wh kgNCM-1。

为了从工业角度评估电池的能量密度,采用更薄的锂金属箔(50 μm)组装成了电池,如图 8G 所示。电池在循环时表现出非凡的稳定性,在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88.3%。基于总(阳极 + 阴极)活性材料重量的总比能量在0.1C下为564 Wh kg-1,在0.5C下使用薄锂电极比能量为488 Wh kg-1。此外,为了证明NCM88ǀILEǀLi金属电池的实用性,使用高面积负载NCM88电极(~9 mg cm−2)和增加的面积容量(~1.9 mAh cm−2)进行了初步测试。尽管负载很高,但 ILE的使用实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c0f019c6-c2f4-11ec-bce3-dac502259ad0.png

图8. 循环后 NCM88 电极材料上 CEI 的表征。

【结论与总结】

总而言之,该项工作展示了一种显着提高富镍正极材料(即 LiNi0.88Co0.09Mn0.03O2)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利用低挥发性和不可燃双阴离子 ILE (0.8Pyr14FSI-0.2LiTFSI)电解液,互补了 FSI−和 TFSI−盐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使得NCM88ǀILEǀLi 锂金属电池具有超长的循环稳定性与出色的容量保持率(88%),电压衰减几乎为零电,且具有99.94% 的库仑效率。使用有限的锂金属薄膜(50 μm)负极可产生564 Wh kg-1的比能量,超过了采用传统液体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电池性能的显著提高,主要归因于在ILE电解液中形成的异常稳定的 CEI 层。该层能够有效保护 NCM88 表面免受电解质腐蚀,从而防止晶体表面六方晶形的不可逆相变,并避免形成能够渗透到二次粒子结构中的微裂纹的产生。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078

    浏览量

    76483
  • 正极材料
    +关注

    关注

    4

    文章

    284

    浏览量

    18269

原文标题:贫钴高镍-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高达560Wh/kg!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首样免费扫描电镜SEM-EDS测试分析【博仕检测】

    形貌观察,镀层厚度测量,锡须长度测量等; 材料微观结构观察,如金属材料的晶粒及晶界分析, 铸铁材料
    发表于 03-01 18:59

    硅碳化物和氮化镓的晶体结构

    和SiC的晶体结构中分析出平,GaN由于其热特性,包括高热导率,使其在环境中更好地散热,而SiC硅碳化物更适用于功率电子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14:29 408次阅读
    硅碳化物和氮化镓的<b class='flag-5'>晶体结构</b>

    台阶仪:亚埃级垂直分辨率,新材料纳米加工的测量利器!

    仪实时观测材料表面的微观变化,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表征,这对于了解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等方面至关重要。CP系列台阶仪线性可变差动电容传感器(LVDC),具有亚埃级分辨率,13um
    发表于 02-20 09:11 0次下载

    显微测量|台阶仪二维超精密测量微观形貌

    台阶仪通过扫描被测样品表面,获取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数据,能够揭示微观结构的特征和性能。了解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台阶仪利用扫描探针在样品表面上进行微观测量,通过探测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的相互
    发表于 02-20 09:06 0次下载

    显微测量|台阶仪二维超精密测量微观形貌

    台阶仪是一款超精密接触式微观轮廓测量仪,能高精度测量微观表面形貌,揭示表面微观特征。它具有高速扫描能力,测量范围广泛,可应用于科学研究、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0:51 285次阅读
    显微测量|台阶仪二维超精密测量<b class='flag-5'>微观</b><b class='flag-5'>形貌</b>

    氮化镓是什么晶体类型

    氮化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属于六方晶系晶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氮化镓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会详尽地介绍氮化镓的晶体结构、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首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0:03 1575次阅读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最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密排立方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09:20 7882次阅读
    三种典型的金属<b class='flag-5'>晶体结构</b>

    锂锰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由什么组成的?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点

    锂锰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由什么组成的?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点  锂锰电池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它的正极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11-10 14:46 431次阅读

    晶体结构解析:空间点阵和晶胞

    晶体微观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11:29 2162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体结构</b>解析:空间点阵和晶胞

    纳米级测量仪器:窥探微观世界的利器

    共聚焦光学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稳定性结构设计和3D重建算法共同组成测量系统,能用于各种精密器件及材料表面的非接触式微纳米测量。能测量表面物理形貌,进行微纳米尺度的三维形貌分析,如3D表面
    发表于 10-11 14:37

    结构深、角度大、反射差?用共聚焦显微镜就对啦!

    和共聚焦3D显微形貌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涉足超精密加工领域的三维形貌检测与表面质量检测方案。其中,VT6000系列共聚焦显微镜,在结构复杂且反射率低的表面3D微观
    发表于 08-04 16:12

    开发高性能高镍正极材料的多功能掺杂策略

    NCM层状氧化物阴极具有≈200 mAh g−1的可逆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极具前景的正极候选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09:22 1231次阅读
    开发高性能高镍<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的多功能掺杂策略

    影响光学薄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膜层的微观组织物理结构。即使用同样的膜层材料,采用不同的物理气态沉积技术(PVD),得到的膜层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状态,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折射率。
    发表于 07-18 14:22 606次阅读
    影响光学薄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尉海军团队高价W掺杂策略来调节高内正极纳米畴结构和初级粒子

    传统的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策略,如表面包覆和元素掺杂,通常对微观结构的调节影响较小,因此很难缓解相变过程中积累的应变导致的结构降解。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5:46 518次阅读
    尉海军团队高价W掺杂策略来调节高内<b class='flag-5'>正极</b>纳米畴<b class='flag-5'>结构</b>和初级粒子

    氮化镓(GaN)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知的GaN有三种晶体结构,它们分别为纤锌矿(Wurtzite)、闪锌矿(Zincblende)和岩盐矿(Rocksalt)。通常的情况下纤锌矿是最稳定的结构。目前学术上在薄膜的外延
    发表于 04-29 16:41 1.5w次阅读
    氮化镓(GaN)的<b class='flag-5'>晶体结构</b>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