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成为历史,回顾过去,国内汽车市场经历过全面的停工停产,也经历过直播带货狂潮,不少新造车企业接连爆雷,新能源概念股股价一路飙升,自主车企在集体冲高,在如此不平凡的一年年尾展望汽车市场的未来,2021年的汽车市场预计还会发生哪些大变革呢?
面向2021年,基于新的政策和技术动向,以及主流车企的目标规划,我们有五个大胆猜想,一起来看看哪些有希望成为现实吧。
一、混动会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以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纯电、插电式混动甚至是氢能源都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技术路线,一直也都有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但在普通的油电混动领域,并没有特殊的政策照顾,所以车企参与的热情并不高。除了特别擅长此道的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之外,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普通油电混动车型并不多。
但从2020年的透露出的端倪看,混动技术路线接下来很可能将大行其道。
首先是政策上有了鼓励混动的苗头。一个多月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提出未来15年传统汽车要全面混动化的目标。
其次是不少国内车企已经开始加速布局混动技术。
2020年10月,丰田汽车向广汽集团转让了THS混合动力车的核心系统,这也是丰田汽车首次向日本以外的企业销售混动技术。据了解,丰田汽车旗下著名的混动车型普锐斯、凯美瑞混动等,搭载的均是THS系统。获得了丰田混动系统的广汽集团也迅速将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上议程,据广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搭载丰田THS系统的广汽混动产品最迟将于2021年推出。
随后,在2020年11月,吉利汽车宣布将合作戴姆勒共同开发一套适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的动力系统。另据了解,吉利汽车的第二代混动产品也会在2021年投放市场。
此外,长城汽车也在不久前发布了柠檬混动DHT架构,按照官方说法,这是一套以“七合一”高效能多模混动总成为核心构建的混合动力技术体系,包括了DHT高集成度油电混动系统和两种动力架构、三套动力总成。
好像突然之间,混动技术就成了国内汽车行业中的香饽饽。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也好理解,一方面,面对越来越严苛的节能减排任务,各大车企确实都面临着不小的政策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多举措并行赶指标。另一方面,较之于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现阶段常规混动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普及度方面是有优势的,一旦政策发出要鼓励的信号,调动企业热情就不是难事。
二、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开启收割模式
2020年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真正算得上是畅销的只有两款车型。一个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 EV,靠绝对低价换来了终端市场上的狂欢,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这款小型电动车的月销量已经接近3万辆。另一个就是特斯拉的第一款国产车型Model 3,一款起售价接近30万元(一年之内多次降价之后,国产Model 3的起售价目前是26.97万元)的电动车在11月已经交出了超过2万辆的销量数据,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号召力可见一斑。
按照规划,凭借一款国产车型就迅速打开国内市场的特斯拉在2021年还将引入另一款重磅国产车,备受关注的国产Model Y车型2021年年初就将正式交付。近期传出的相关信息显示,特斯拉已经在为大规模交付Model Y做着准备,上海工厂的扩建工作已经展开。到2021年,特斯来在上海的产能将达到55万辆汽车,其中可能会有25万辆用于生产新车Model Y。
从当前的行情看,虽然特斯拉的产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传统豪车品牌也在发力新能源业务,甚至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豪华电动车在对标特斯拉,但至少在短时间内,特斯拉在国内唯我独尊的市场地位相当牢靠,相对低价的特斯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还是会继续受追捧。Model Y和Model 3,再加上之后很可能要国产的Model 2,中国市场究竟能把特斯拉推到怎样的市场高度,我们拭目以待吧。
三、自主对标合资成为常态
十数年来,自主品牌一直都在做着向上突破的尝试。如果说三、四年前领克、WEY品牌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成功苗头,那当前市场上一些自主中高端产品的热销,则让我们更进一步看到了自主对标合资的希望。
抛开蔚来、小鹏、理想等靠电动化走高端路线的新造车势力不谈,岚图、智己等大型汽车集团近期纷纷上马的高端汽车品牌项目也暂且不提,只是从传统能源市场上看,近两年主流自主车企的品牌认同感,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众所周知,品牌力的欠缺正是此前自主车企冲高接连失败的症结所在。
自主车企品牌力的提升在2020年的市场表现上已经有所体现。2020年年中时候上市的长安UNI-T目前已经连续数月销量破万,作为长安高端产品序列下的首款车型,UNI-T的热销为该系列后续车型开了好头,将于2021年上市的UNI-K车型,目前也已经圈了不少粉。还有吉利星瑞,一款售价直接杀入主流合资家轿价格区间的自主紧凑级轿车,上市首月(2020年11月1日上市)就交出了超7000辆的市场数据。盖世汽车得到的消息,12月不少地区的吉利4S店内,星瑞车型都出现了脱销的情况,吉利这款新车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当然,新车刚上市,市场热度之外也有产能还在爬坡的原因)。
长安、吉利等自主车企旗下新车的市场表现说明了一个道理,自主车型只能走低端路线的说法已经过时,靠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而不是靠低价去吸引消费者的自主产品也能走量了。换言之就是,自主品牌挑战合资品牌的局面正在形成,自主对标合资或许真的会逐渐常态化。
四、 L4级自动驾驶成主攻方向
一天之前(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
有了政策方面的鼓励,可以预测,新一轮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攻坚热潮要来了。我们对真正意义上可实现自动驾驶的L4级技术,或许也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了。
事实上,在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头部的企业都已经开始尝试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仅在国内市场上,Robotaxi项目就冒出来了不少。6月滴滴宣布在上海规模化落地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项目;8月AutoX正式面向上海用户推出Robotaxi服务;几乎同一时间,百度宣布在河北沧州开放ApolloGo Robotaxi服务,并在10月正式把相关服务带到了北京。
车企的应用方面,大众、戴姆勒等巨头企业目前都在推进着L4级自动驾驶卡车的研发项目;东风此前曾下线了国内首款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长安启动了L4级自动驾驶运营项目;蔚来也表示要重启L4级自动驾驶的自研项目。
从产业角度看,自动驾驶目前虽然才刚刚进入L3级别的量产阶段,但由于L3级别的量产车接连出现事故,再加上一些责任划定方面的争议较大,给L3级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自动驾驶跳过争议颇大的L3级别直接进入L4级别相关技术的研发不无可能。日前,在“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期间,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就对媒体表示:“2022年必将是L4级自动驾驶的元年”。 而要顺利进入这个“元年”,2021年势必会是相关企业重点攻坚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时间节点。
五、新一轮跨界造车正式开启
跨界造车一直以来都是汽车行业的热词,造酒的企业造车、盖房子的企业造车、家电企业造车、互联网企业造车等,之前几年,国内外出现了多轮跨界造车的潮流。最近,随着苹果公司被曝光将在2021年发布汽车项目,新一轮的跨界造车又拉开了序幕。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近期已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备货要求。另据相关供应链企业表示,苹果预计会在2021年9月发布新车,其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启道路测试。而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此前的言论更是引起了行业对苹果汽车的关注,迪斯认为,与丰田等传统对手相比,苹果进军汽车行业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苹果公司要造车早就不是新闻。2014年苹果就推出了Project Titan汽车项目,只不过该项目进展不太顺利,苹果一度放弃了相关的研发计划,在2019年该项目还进行过一次大裁员。进入2020年之后,可能是受到特斯拉等新造车企业股价暴涨的刺激,苹果造车项目开始大提速,此前一直强调的还需要两三年才会发布的首款车型,被提前到了2021年。
苹果之外,国内四大互联网巨头企业最近也都和造车传出“绯闻”。华为要和长安汽车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阿里巴巴成为了上汽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的股东之一。百度和腾讯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表明要造车,但据传百度已经在考虑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腾讯也可能会入股长安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几家互联网大佬的暗自角力,很可能会带来国内 “互联网造车”新一轮的大混战。
以上五大猜想,是基于当前趋势对2021年车市动态的展望,也是我们对2021年车市的几个重要的期待。至于哪一个会率先实现,我们静观其变吧。
责任编辑:xj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32文章
6886浏览量
92056 -
混动 +关注
关注
2文章
65浏览量
9523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642文章
10000浏览量
14717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LED车灯迈入智能化时代 谊善车灯厚积薄发突围新能源汽车市场
导热胶取代美日导热硅胶片,北京车载雷达进入试产阶段
禾赛科技李一帆荣登2022《财富》中国商界精英榜单
驾驶员监控系统迅速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首选
NVIDIA DRIVE助力小马智行控制器大规模量产
新能源汽车目前传统意义上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NVIDIA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安霸与嬴彻科技达成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领域
BMS如何保障动力电池安全?
踏歌智行助力魏家峁成为获自治区认证的智能化露天煤矿
嬴彻科技在其车规级中央计算平台中采用安霸边缘AI芯片
普及自动驾驶后汽车后市场会逐渐消失吗
汽车后市场没有自动驾驶 汽车后市场维修环节更没有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已经逐渐走入市场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全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哪些技术条件哪些道路条件支持
内燃机的离开才是自动驾驶到来的时机?
手机制造企业为什么要进入汽车领域 进入汽车领域有必要吗
小马智行自研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已开始向用户交付样品
自动驾驶与汽车的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 共享化
踏歌智行实现了“虚拟安全员”系统对安全员的替代
西南交通大学与百度Apollo助力构建良性循环人才发展生态
大唐恩智浦车规级电池管理方案通过ASIL-D功能安全认证
传统燃油汽车工程师的内卷焦虑
跳过L4自动驾驶!不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商用化?
博世为汽车新能源事业和碳中和持续注能
骁龙座舱平台为用户打造全面升级的驾乘体验
电池系统集成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杉杉股份发布2022第一季度报告
自动驾驶技术中单车智能VS智能网联之争你怎么看
智能座舱抬头显示HUD的3种C-HDU、W-HDU及AR-HUD产品形态概述
1967年的电车难题待解 自动驾驶的道德困境待解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设计逻辑和发展模式
自动驾驶汽车会沦为下一个广告终端吗?也会有开机广告吗
自动驾驶以及高精度惯性导航的行业趋势与机遇
黑芝麻智能加速推进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江苏润石向Cohu采购的三温测试设备正式验收交付
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
国内首个L4自动驾驶轻卡商业化项目落地 元戎启行携手德邦备战“618” 时效达成率为100% 元戎启行助力德邦快

欣旺达与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
宁德时代EVOGO换电服务在安徽正式启动
信通院:八成智能电视存在非法采集用户数据问题;特斯拉中国Model Y再涨价

新能源领域电感解决方案
干货分享--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详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