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VLPE技术的碲镉汞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MEMS 来源:MEMS 作者:MEMS 2024-05-24 09:31 次阅读

碲镉汞(HgCdTe,MCT)红外焦平面器件结构包括本征汞空位掺杂n-on-p、非本征掺杂n-on-p、n-on-p台面结器件、n⁺/p高密度垂直集成光电器件(HDVIP)、As离子注入p-on-n平面结、原位As掺杂p-on-n台面结、非平衡全耗尽p-π(ν)-n以及nBn 器件等。典型的MCT红外焦平面器件结构可以概括为n-on-p和p-on-n两种类型,如图1所示。n-on-p器件结构的低暗电流性能优势需要低浓度P型吸收层作为支撑,低浓度P型材料的稳定可控制备一直是MCT材料研究中不变的主题。随着红外探测器向长波/甚长波、高工作温度等方向发展,对器件暗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on-n型器件由于其在工程实现上的性能优势已成为重要的技术路线。

wKgaomZQCVqAKLGkAABqwU0Nreg787.jpg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昆明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分析了p-on-n器件几种制备方式的优劣,报道了基于VLPE技术的p-on-n双层异质结器件(DLHJ)在材料生长、器件工艺和器件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p-on-n DLHJ器件的国内外差距以及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最后对基于VLPE技术的p-on-n DLHJ器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内容以“基于VLPE技术的碲镉汞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为题发表在《红外技术》期刊上。

p-on-n器件制备方式对比分析

影响p-on-n型器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①N型吸收层的材料质量;②P型cap层的组分,以及同N型吸收层之间的界面状态。N型吸收层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辐射吸收和器件性能;宽带隙cap层形成的组分梯度有利于抑制热激发,降低耗尽区漏电流,同时近表面低阻区形成理想的金属接触。p-on-n器件的几种制备方式如图2所示。

图2(a)所示为基于As离子注入的p-on-n平面结器件,图2(b)所示为基于MBE技术的p-on-n台面结器件,图2(c)所示为基于MOVPE技术的p-on-n台面结器件,图2(d)所示为基于VLPE技术的p-on-n双层异质台面结器件。

基于VLPE技术,N型MCT吸收层可采用LPE或VLPE原位掺In生长,P型cap层采用VLPE原位掺As生长,经台面刻蚀、表面/侧壁钝化、电极开孔、金属电极沉积和倒装互连等工艺完成红外焦平面器件制备。相比基于As离子注入的p-on-n平面结器件,一方面避免了离子注入引入的损伤,理论上可减少界面缺陷密度,从而抑制产生复合电流以及缺陷辅助隧穿电流;表面高组分层有利于进一步抑制表面漏电流、耗尽区产生的复合电流和隧穿电流;同时,极大地简化了器件制备的工艺流程,规避了离子注入、激活退火、损伤修复等过程。与基于MBE和MOVPE技术制备的p-on-n异质结器件相比,在获得更高的As激活率的同时减少了高温激活退火过程,有利于获得晶体质量更优越的材料。综合以上分析,基于原位As掺杂与激活的VLPE技术制备p-on-n台面结器件有望在更简单的器件制备工艺下实现更低暗电流,为高性能HOT、长波以及甚长波MCT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研制提供技术方向。

基于VLPE技术的p-on-n DLHJ技术研究进展

材料生长

材料的厚度和组分均匀性、晶体质量、组分梯度的构建以及掺杂浓度的有效控制是实现高性能p-on-n DLHJ器件的基础,从前文分析可知,VLPE技术具有高晶体质量以及原位As掺杂与激活等优势,是制备p-on-n DLHJ器件重要技术。图3为Raytheon公司DLHJ器件结构和掺杂元素分布以及材料均匀性。

表面缺陷也是影响MCT红外焦平面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Raytheon通过优化Cd饱和度实现了较好的表面缺陷抑制。图4为Cd饱和度对VLPE MCT材料表面缺陷的影响。

组分梯度的构建是p-on-n DLHJ器件实现漏电流抑制的关键。BAE在文献中多次报道了组分梯度与价带势垒和器件量子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组分梯度调控是消除价带势垒进而提高量子效率的关键。图5为BAE公司p-on-n DLHJ器件结构示意图和掺杂浓度分布。

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的界面缺陷对器件缺陷辅助隧穿电流、产生复合电流、响应均匀性等关键性能有重要影响。BAE建立了器件漏电流与生长过程中引入的C颗粒之间的关系。图6为对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pn结界面处C颗粒对器件性能影响,C颗粒位置与输出电压异常点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器件工艺

台面刻蚀和表面/侧壁钝化是p-on-n台面结器件的关键制备工艺。台面刻蚀实现像元隔离形成焦平面阵列,制备工艺包括干法刻蚀、湿法腐蚀、干法刻蚀与湿法腐蚀相结合等方法,各研究机构在长期的工艺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路线,但都在围绕高深宽比、低损伤等目标展开。表面/侧壁钝化则实现表面漏电的抑制,制备工艺包括热壁外延(HWE)、MBE、磁控溅射(MS)、热蒸发(TE)等。

Raytheon采用湿法腐蚀和等离子体耦合(ICP)干法刻蚀相结合制备台面,图7为美国陆军实验室和Raytheon公司制备的台面隔离结构。BAE则采用无损伤湿法腐蚀制备台面结构,MBE技术沉积CdTe钝化层,图8为BAE公司采用无损伤湿法腐蚀制备的台面结构和MBE技术制备的CdTe钝化层侧壁SEM形貌图。

器件性能

材料生长和器件制备工艺是实现p-on-n DLHJ器件的基础,器件性能则是检验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的最终标准。品质因子R₀A和量子效率(QE)是衡量器件性能的两个关键性指标。R₀A为器件零偏电阻R₀和结面积A的乘积,消除了结面积A的影响,能够很好地表征红外探测器的品质。QE为某一特定波长下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平均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子数之比,是描述光电转换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Raytheon基于VLPE技术制备的p-on-n DLHJ器件,图9为Raytheon公司基于VLPE技术制备的p-on-n DLHJ器件性能及应用组件。BAE基于LPE和VLPE制备的p-on-n DLHJ器件,图10为BAE基于LPE和VLPE技术发展的DLHJ器件性能及其所应用的组件。

相比国外,国内VLPE技术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NCRIEO)在2018年报道了基于VLPE技术的p-on-n长波双层异质结材料生长与器件制备,实现了器件研制,但尚未产品化,主要存在台面器件工艺不成熟、台面刻蚀与表面钝化引起的漏电较大等问题。昆明物理研究所开展了VLPE单层MCT材料表面缺陷抑制、均匀性提升及原位As掺杂等研究,实现了p-on-n双层异质材料的制备,但尚未实现产品的工程化研制。

通过研究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国外已实现p-on-n DLHJ器件的产品化,国内尚处于研制阶段,初步实现了p-on-n DLHJ材料的生长与器件研制,对于Cd组分梯度的调控、掺杂元素扩散还鲜有研究,台面刻蚀、表面钝化等关键工艺尚未成熟。

基于VLPE技术的p-on-n DLHJ器件性能优势与技术难点

图11为MCT红外焦平面器件几种器件结构的性能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外技术路线包括主要为以美国Raytheon为代表的基于VLPE技术p-on-n DLHJ器件和以法国DEFIR为代表的本征汞空位掺杂和非本征掺杂n-on-p器件,国内则主要发展了基于LPE技术的本征汞空位掺杂和非本征Au掺杂n-on-p器件以及As离子注入p-on-n器件。

综合以上分析,基于VLPE技术的p-on-n DLHJ器件在对暗电流要求较高的长波、甚长波红外探测器方面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是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未实现产品化,限制器件性能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cap层组分梯度构建。cap层组分梯度的构建是p-on-n DLHJ器件实现表面漏电抑制的关键,如前文所述(图4),需要实现两个区域的组分梯度构建:近界面组分突变陡增区和近表面组分递减区。

2)界面控制。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涉及Cd、In、As三种元素的扩散迁移控制,Cd元素的扩散是构建cap层两个组分梯度区的关键,As元素和In元素的扩散则影响pn结的位置。

3)器件台面刻蚀与表面钝化。p-on-n DLHJ器件的台面刻蚀与侧壁钝化是发挥其性能优势的关键制备工艺,台面刻蚀引入的损伤、钝化膜质量的好坏都会影响器件的最终性能。

综上,在传统n-on-p标准工艺基础上,针对材料生长与器件制备的关键工艺进行研究,探究成熟稳定的p-on-n制备工艺,提高其可靠性、重复性及技术成熟度,是实现高性能p-on-n DLHJ器件产品化的重要一环。

结论与展望

MCT是新一代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首选材料,暗电流降低是红外焦平面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方向。p-on-n型器件是降低器件暗电流的重要发展方向,在p-on-n器件的几种制备方式中,基于VLPE技术的p-on-n DLHJ器件采用原位生长成结,避免了离子注入损伤,实现了原位As掺杂与高激活率的同时,可获得较高晶体质量,表面高组分层可有效降低近漏电流,是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望成为长波/甚长波以及HOT器件的支撑技术。

然而,目前p-on-n DLHJ器件国内外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为实现器件的产品化研制与工程化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1)突破VLPE生长技术,实现低缺陷密度、高均匀性原位As掺杂cap层材料的生长和组分梯度构建;2)研究p-on-n DLHJ器件界面控制技术,兼顾暗电流与量子效率两个关键性能指标;3)研究低损伤、高深宽比台面刻蚀技术,降低刻蚀损伤,减小表面漏电;4)提升钝化层质量,减小侧壁钝化表面漏电;5)在传统的成熟n-on-p器件制备工艺上探索一套适用于p-on-n双层异质结台面器件的工艺,充分发挥p-on-n双层异质结台面器件的工艺简化和低暗电流优势。

论文信息:

http://hwjs.nvir.cn/article/id/c1af70e9-c67d-42df-907f-303188fd7512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电器件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80

    浏览量

    19003
  • 红外探测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298

    浏览量

    18534
  • 漏电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75

    浏览量

    17403

原文标题:综述:基于VLPE技术的碲镉汞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氧化镓射频器件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 Ga2O3在射频器件领域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然后综述了近年来 Ga2O3射频器件在体掺杂沟道、AlGaO/Ga2O3调制 掺杂异质以及与高导热衬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4:30 570次阅读
    氧化镓射频<b class='flag-5'>器件</b><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射频系统先进封装技术研究进展

    通信、雷达和微波测量等领域电子信息装备迅速发展, 对射频系统提出了微型化、集成化和多样化等迫切需求。先进封装技术可以将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和不同功能的器件进行异质集成, 极大提升了电子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37 545次阅读
    射频系统先进封装<b class='flag-5'>技术研究进展</b>

    香港科技大学陈敬课题组揭示GaN与SiC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覆盖功率器件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 高速且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1:23 621次阅读
    香港科技大学陈敬课题组揭示GaN与SiC<b class='flag-5'>材料</b>的最新<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电磁屏蔽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

                              电磁屏蔽高分子材料 研究进展   高分子物理 目前,国家对太空环境的研究高度重视。其中木星探测面临极端辐射环境,传统屏蔽材料难以满足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13 792次阅读
    电磁屏蔽高分子<b class='flag-5'>材料</b>的最新<b class='flag-5'>研究</b>动态与<b class='flag-5'>进展</b>

    石墨烯铅蓄电池研究进展、优势、挑战及未来方向

    石墨烯铅蓄电池是将石墨烯材料与传统铅酸电池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向,旨在提升铅酸电池的性能(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能力等)。以下是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优势、挑战及未来方向: 一、石墨烯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09:36 968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中山大学衣芳教授团队在" 科学通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的最新论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的研究进展, 重点归纳总结了上述三类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7:03 950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关于超宽禁带氧化镓晶相异质的新研究

        【研究 梗概 】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逐渐成为新一代电子与光电子器件研究热点。而在近日,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先进半导体实验室一项关于超宽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12 463次阅读
    关于超宽禁带氧化镓晶相<b class='flag-5'>异质</b><b class='flag-5'>结</b>的新<b class='flag-5'>研究</b>

    β相氧化镓p型导电的研究进展

    ,限制了 p-n 及双极性晶 体管的开发。利用尺寸效应、缺陷调控、非平衡动力学及固溶提升价带顶能级等方案是目前实现 β-Ga2O3 p 型掺杂 的主要策略。对于 β-Ga2O3 p-n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02 2916次阅读
    β相氧化镓<b class='flag-5'>p</b>型导电的<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异质类型的介绍

    为了有效分离半导体中光生成的电子-空穴对,人们提出了各种策略,例如通过掺杂、 金属负载、或引入异质。在这些策略中,光催化剂中的异质工程因其在空间上分离电子-空穴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0:23 1.1w次阅读
    <b class='flag-5'>异质</b><b class='flag-5'>结</b>类型的介绍

    化铋和别傻傻分不清

    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非金属元素中金属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新能源、信息科技、冶金、化工、电子、医药、国防航空航天等部门有着广泛而独特的用途。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1:01 1199次阅读
    <b class='flag-5'>碲</b>化铋和<b class='flag-5'>碲</b>锌<b class='flag-5'>镉</b>别傻傻分不清

    高能点焊电源技术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制造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高能点焊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高能点焊电源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脉冲电流实现金属材料瞬间熔化并完成焊接的先进工艺。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
    的头像 发表于 11-23 08:58 511次阅读
    高能点焊电源<b class='flag-5'>技术</b>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与<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半导体研究所在量子点异质外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的制备和以其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器件是信息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的指导下,刘峰奇研究员团队等在量子点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09:31 738次阅读
    半导体<b class='flag-5'>研究</b>所在量子点<b class='flag-5'>异质</b>外延<b class='flag-5'>技术</b>上取得重大突破

    金刚石/GaN 异质外延与键合技术研究进展

    异质外延金刚石技术。详细介绍了GaN 材料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挑战,对上述集成技术研究现状和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展望了金刚石与GaN 功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08 1034次阅读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最新进展的介绍: 一、技术创新与突破 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 : 生成式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19 1350次阅读

    导热纸(膜)的研究进展 | 晟鹏技术突破导热芳纶纸

    问题。纸张及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和厚度可调整性,是良好的柔性导热材料。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导热纸(膜)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基材的导热纸进行了归纳分类和介绍,重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08:10 1342次阅读
    导热纸(膜)的<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 晟鹏<b class='flag-5'>技术</b>突破导热芳纶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