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大陆上市MCU企业营收排名出炉!大厂库存过亿颗,开启车载MCU自救模式

Tanya解说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刘静 2023-06-04 05:15 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2021年MCU供给紧张,平均售价增长10%,MCU成为飙升最厉害的芯片类别,国产MCU厂商净利纷纷暴增,国民技术净利甚至涨超18倍。而到了2022年MCU赛道却上演大变脸,市场规模增速从超20%骤降至7%以下,产品价格腰斩降价,企业库存积压难销。
为了窥探中国MCU产业的发展变化,电子发烧友于近日整理了中国大陆上市MCU企业2022年的业绩情况,从MCU业务收入、排名变化、MCU增速变化、销量、毛利率等方向进行梳理。
中国大陆上市MCU企业营收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量产并销售MCU产品的上市公司大约有20多家,包括芯海科技、中颖电子、峰岹科技、乐鑫科技、中微半导、钜泉科技、恒烁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纳思达、复旦微电、士兰微、瑞芯微、四维图新、上海贝岭、国芯科技、国民技术、东软载波、力源信息等A股上市的,以及新三板上市的汇春科技、华芯微、晟矽微电。
虽然国内MCU市场规模不大,且低质量内卷严重,但仍持续有新玩家加入这个赛道,今年LED驱动芯片巨头晶丰明源也宣布跨界加码MCU芯片领域,以现金的形式收购MCU企业凌欧创芯38.87%的股份。此外国产处理器领先企业龙芯中科也在跨界研发车用高可靠MCU芯片。
通过整理发现,2022年MCU业务收入最高的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是兆易创新,以28.29亿元排名第一。根据Omdia的统计数据,2020年MCU营收25亿元的兆易创新并没有闯入全球Top10,而到了2021年MCU业务收入高增长225.30%,市场排名迁跃到全球第8位。
在2022年MCU行业寒冬下,兆易创新MCU业务为何仍能正向增长15.19%?据了解,虽然兆易创新的MCU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但2022年其MCU产品在工业领域、网通领域营收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在汽车前装应用领域亦实现良好成长,加之MCU海外业务拓展顺利,支撑全年MCU业务收入正向增长。截至目前,兆易创新MCU产品已成功量产38大系列、超过450款MCU产品,工艺制程主要集中在55nm及40nm。
wKgaomR7qs6AAGXyAANBiBp0St828.jpeg
备注:纳思达、士兰微、中颖电子、中微半导和国芯科技并没有把MCU业务单列出来,上图这几家上市公司的MCU业务相关数据为推测数据。此外瑞芯微、上海贝岭、国民技术、晟矽微电等上市企业也有做MCU产品,但MCU营收混入大类别,不好推算,遂没有加入上述表格。
中颖电子是一家专注于MCU、锂电池管理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设计的公司。锂电池管理芯片业务占比在30%左右,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业务占比在15%左右,以此推断2022年中颖电子MCU芯片业务占比大约在55%左右。2022年中颖电子全年实现16.02亿元营收,MCU芯片产品销售收入约在8.81亿元左右,在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兆易创新。
目前中颖电子的MCU产品主要是面向智能家电、电动自行车、变频电机等工业应用领域,2022年中颖电子受终端需求疲弱,家电主控芯片销售同比下滑,客户端下半年的订单大幅减少。中颖电子采取持续推出更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新品贡献新业绩,以稳固在家电MCU市场的领先地位,2022年其针对智能家电新推出ARM Cortex-M0+内核的0.11um MCU通用产品,同时多颗成本优化的新产品,预计2023年下半年会推向市场。此外,中颖电子备受关注的32位ARM内核变频电机控制芯片,目前已在变频空调、变频冰箱领域实现大批量产出货,在变频洗衣机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未来,中颖电子的MCU产品应用会进一步延伸至汽车电子领域,目前其已积极投入汽车芯片相关技术研发。
纳思达的集成电路业务主要包括:打印类芯片(打印机主控SoC芯片及打印机通用耗材芯片)、非打印类芯片(工业级/车规级微控制器、系统级芯片及加密芯片等)。其中纳思达MCU业务主要是通过控股子公司极海微电子开展的,2022年极海微电子非打印耗材芯片业务营收为5.96亿元,以此可推断纳思达2022年MCU业务收入定然是小于5.96亿元的。2022年,极海微电子在工业控制领域推出6大系列共24款APM32工业级MCU,并推出9款通过AEC-Q100认证的车规级MCU新品,工业及汽车电子领域实现突破性跨越成长。
2022年复旦微电智能控制MCU业务收入创下5.95亿元的亮眼成绩,MCU收入超过纳思达,成为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中MCU营收排名第三的企业。跟兆易创新和中颖电子不同的是,复旦微电专注的是智能电表领域应用的MCU产品设计,其智能电表MCU在国家电网单相智能电表MCU市场份额领先国内大部分同行企业。此外,复旦微电近几年还在延伸布局汽车电子 、智能大家电等领域的主控MCU芯片产品。
2022年复旦微电MCU产品完成了12寸55nm和90nm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的开发与流片,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推出多款基于12寸工艺平台的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性能工业级和车规级MCU产品。
2022年MCU芯片应用领域需求出现分化,与家电等消费领域大幅下滑相比,智能电表领域表现出强劲需求,多个从事智能电表MCU业务的上市公司实现业绩亮眼增长。其中,复旦微电MCU业务收入实现101.01%的增长,成为2022年MCU业务增长最强劲的企业。此外,同样从事智能电表MCU业务的钜泉科技,2022年MCU业务收入也实现93.57%的增速,近乎翻倍增长。
此外,批量出货通用MCU的国民技术,近年MCU业务也增长强劲。据了解,国民技术在集成电路领域拥有通用MCU、安全芯片及射频芯片产品线,而在芯片类别中MCU产品销售占比已由2020年上半年的不到1%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51%左右,2022年MCU具体销售占比虽没有披露,但暂且51%来推算,它2022年的芯片类产品收入合计为4.58亿元,预计MCU业务收入应该在2.34亿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技术还重点布局高可靠的车规MCU,目前已经有MCU产品在车载领域陆续出货了,未来MCU业务收入有望实现更快速的增长。
虽然比不上2021年的集体翻倍增长,2022年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MCU业务仍维持正向增长,MCU业务收入下滑较严重的也就乐鑫科技和华芯微。乐鑫科技是物联网Wi-Fi MCU芯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2年MCU业务实现4.06亿元收入,较2021年下滑26.58%。而华芯微产品以8位MCU为主,同时具备32位MCU芯片设计与开发能力,产品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和智能安防等领域,2022年全年华芯微MCU产品收入为0.66亿元,较2021年下滑27.87%。
库存量最高增加538%,MCU成厂商毛利率下滑重灾区
国内上市公司MCU产品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智能卡和水电煤气仪表等中低端应用领域,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高端领域应用得比较少。而2022年全年MCU结构性需求分化明显,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疲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需求持续高景气。市场需求的持续波动,造成了MCU行业产能过剩,国内企业MCU库存高企。
电子发烧友通过整理发现,在9家把MCU业务单列出来的上市公司中,2022年MCU库存量同比增长超过100%的企业便有6家,包括恒烁股份、峰岹科技、钜泉科技、复旦微电、中颖电子和中微半导。
备注:上图中颖电子和中微半导的数据为全部产品线集成电路的销量及库存
其中库存量同比增长最高的是恒烁股份,2022年其MCU库存量近七千万颗,库存量比上年增加538.46%。2022年受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影响,客户对恒烁股份的MCU产品采购量下降且提出降价要求,2022年恒烁股份MCU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约1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当期MCU产品毛利率同比减少10.77个百分点。据了解,恒烁股份的主要客户是赛腾微、上海巨微、翱捷科技、兆讯科技、杰理科技等。
MCU库存量同样高增长的还有峰岹科技,2022年其MCU库存量达3155.13万颗,同比高增长464.39%。峰岹科技专注的是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控制系统的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电动工具、运动出行、汽车电子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企业中,虽然峰岹科技MCU库存高企,但其MCU产品毛利率下滑幅度是最小的,较2021年仅减少0.05个百分点,说明其MCU产品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价。
国产MCU龙头兆易创新,2022年也有超1.4亿颗MCU压在手上,库存量较2021年增加63.91%,MCU产品毛利率减少1.51个百分点。
MCU从 2021年的一片难求,到2022年的库存高企,让中国厂商措手不及。为了确保业绩和市占率,MCU厂商只能砍价降库存。业内人士认为,MCU库存恢复正常水准,需求回暖至少要等到2023年第二季度。
布局车规MCU的厂商的最新研发进展
汽车电子是全球MCU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 MCU销售额以23%的速度增长至196亿美元,2022年销售额这一数据突破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随着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发展,车用MCU市场不断扩容,成为厂商积极布局的新蓝海市场。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在车用MCU领域研发进展如何呢?
2022年,兆易创新正式发布首颗车规MCU产品GD32A503系列产品。对于2023年,兆易创新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车规级存储及MCU产品,特别是Flash大容量产品及MCU GD32A503系列产品。
坚持MCU及锂电池管理芯片进军车规应用领域经营策略的中颖电子,2022年首款车规级MCU工程品完成多个客户端送样、测试及进行应用开发,AECQ100的质量认证也正在进行中。
中微半导同样也将汽车电子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其还成立了汽车电子事业部,2022年车规级MCU产品实现零突破,BAT32系列近10款产品应用于汽车前装市场的销量大幅增加,产品批量导入到长安、比亚迪、广汽、吉利等汽车终端客户。三季度,中微半导新一代车规级MCU BAT32A系列产品发布,产品通过AEC-Q100 Grade1车规级标准,单月出货量已经达到十几万颗。
2023年,中微半导表示将充分利用募资,对已有车规级产品进行升级,同时公司也将推出更大资源、更大算力的ARM4内核产品,丰富车规级产品系列;同时待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后,将继续进行相关安规产品的研发。相较2021年,2022年中微半导首次将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单列出来,当期汽车电子芯片创造1768万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78%。
2022年纳思达控股子公司极海微电子完成自主研发汽车级通用MCU平台,衍生出系列高性能车规级产品线,共推出9款通过AEC-Q100认证的车规级MCU新品。纳思达透露,2023年上半年还将继续推出多款通过车规AEC-Q100认证的MCU芯片产品。
2022年,瑞芯微面向汽车仪表盘应用的MCU产品RK3358M、RK3568M实现规模量产。
四维图新2022年完成了多颗32位车规MCU芯片的研发,包括国内首颗符合功能安全ASIL B等级要求的MCU产品,首颗基于纯本土供应链的MCU产品等。截至2022年底,四维图新的车规级MCU累计出货量已超3000万颗,MCU芯片在国产32位车规MCU中销量保持第一。
2022年国芯科技成功研发了CCFC2010BC/CCFC2011BC/CCFC2012BC等一系列中高端车身/网关控制芯片。其中CCFC2012BC芯片性能,据说可对标恩智浦MPC5604BC、ST的SPC560B50等国外产品。目前,国芯科技的车规级MCU产品已进入比亚迪、上汽、长安、奇瑞、东方等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厂商。
总结:
整体来看,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MCU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库存高企、毛利率下滑问题严重。智能电表细分领域的MCU企业,业绩表现较为亮眼。2023年一季度MCU业务占比超40%的芯海科技、中颖电子、中微半导营收出现负增长,可见一季度MCU行业库存仍旧没有完全消化,MCU砍单降价大戏仍未真正落幕。但好消息是,2022年国内MCU厂商已经开始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cu
    mcu
    +关注

    关注

    141

    文章

    14440

    浏览量

    340660
  • 库存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6

    浏览量

    8401
  • 营收
    +关注

    关注

    1

    文章

    80

    浏览量

    16111
  • 车载MCU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

    浏览量

    779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013年将带动大陆LED照明产业发展

    大陆公布白炽灯淘汰时程与***对LED产业的扶植办法,2013年将再度带动大陆LED照明产业发展,尤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十二五规划」发布后,大陆主要照明上市企业阳光照明、佛山照明、雷士照明亦
    发表于 03-11 17:22

    2022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报告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报告下载地址2022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报告-电子电路图,电子技术资料网站 (elecfans.com)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
    发表于 08-17 16:18

    国内外MCU企业

    MCU将达186亿美元规模,其中前八大厂商占据了近9成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本土企业2017年规模,无一超过4亿人民币,本土企业与国际龙头仍
    发表于 10-27 14:51 15次下载
    国内外<b>MCU</b><b>企业</b>

    中国大陆LED进出口高速增长

    中国大陆LED进出口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4~2007年,中国大陆LED出口逐年上升,出口量从2004年的122亿只,增长到2007年的312亿只,年复合增长率达36.7%;出口额从2004年
    发表于 09-04 10:54 557次阅读
    <b>中国大陆</b>LED进出口高速增长

    中国大陆IC设计业:整体跨越式发展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首次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稳居第三位。
    发表于 11-30 09:06 1133次阅读

    苹果宣布新iPad将于7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市

    中国大陆上市销售。
    发表于 07-11 10:12 985次阅读

    中国大陆与台湾缘何联手制定LED照明标准?

    中国大陆与台湾缘何联手制定LED照明标准?一切只为了带动两岸LED照明产业的蓬勃发展。待大中华LED标准出炉后,台湾LED照明供应链业者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将更添优势。
    发表于 12-12 09:45 864次阅读

    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崛起 开启业界优胜劣汰残酷竞争

    中国大陆为引子,随后提到三星、松下、夏普、东芝、索尼、苹果都在偷偷撤离中国大陆,大批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籍员工失去工作。文章中还专门提到三星在越南投资,认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一旦
    发表于 07-02 09:03 2090次阅读

    台资企业为何扎堆登中国大陆资本市场

    企业陆上市似乎已经成为趋势,目前正有越来越多台资企业或者计划登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1:00 6617次阅读

    中国大陆乘用车衰退 丽清全力抢攻合资品牌

    中国大陆乘用车衰退,台湾汽车零组件厂丽清等公司,正全力抢攻合资品牌,减少中国大陆市场衰退的冲击。
    发表于 08-19 14:22 1496次阅读

    中芯国际和华虹领衔 2019年度中国大陆本土晶圆代工排名榜出炉

    中国大陆本土晶圆代工整体为391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下滑0.6%。中国大陆本土七大晶圆代工公司只有华虹集团和晶合集成呈增长态势,其他五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晶合集成是处于产能爬坡期导致快速增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09:27 8027次阅读

    IC Insights:去年只有中国大陆半导体增长了10%

    较2018年同比下降15%,在国家/地区中,只有中国大陆企业增长了10%,其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6:07 2098次阅读

    中国厂商推出,致中国大陆LED照明芯片涨价

    中国大陆部分LED照明芯片产品价格开始上涨,整体涨幅约为10%~20%。归因于部分中国大陆LED芯片厂商逐渐退出中低阶LED芯片市场,致使一些规格的产品供给减少,加上随着终端库存降低与国际市场需求回温所致。
    发表于 12-07 16:58 873次阅读

    7家传感器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半导体TOP25榜单

    中国台湾上榜3家公司,无中国大陆厂商上榜。   Gartner的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半导体收入达到458亿美元,比上年减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06:56 488次阅读

    中国大陆晶圆厂扩产,中国台湾检测大厂有望受惠

    中国大陆因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和限制,缺乏先进制造设备,部分型号的DUV光刻机也面临进口限制。台湾媒体报道说,中国大陆大陆的fab已于去年1至7月订购了一年的机器,因此,成熟的制造工程生产能力有望在最近几个月内续开设,因此,半导体检查及分析需求将同时大幅增加。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1:37 63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