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宁德时代CTP电池包的热特性研究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2023-04-27 10:54 次阅读

2020年9 月 26 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 CTP 电池包。 CTP 技术跳过电池模块的过程,将电池直接集成到电池组中。 CATL 第一代CTP1.0电池包将体积利用率提高 15%~ 20%,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并将电池组的零件数量减少 40%。 同时,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将从普通传统电池组的 140-150Wh/kg 跃升至 200Wh/g 以上。 随后,陆续发布了CTP2.0和CTP3.0麒麟电池,电池性能不断提升。

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一直是电动汽车开发中的一项关键任务,电动汽车电池的热特性可分为不同的放电速率和不同的冷却方式,但CTP电池组没有模组,而是直接由电芯组成,因此CTP电池的高低温区分布与传统电池组不同。 CTP对电芯一致性要求较高,增加了热管理的难度。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和冯旭宁课题组对宁德时代的第一代CTP电池包展开了一系列的热特性研究,首先他们在电池组内布置大量的热电偶,测试各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电池包内部温度分布,重现了电池包的温度场; 然后针对CTP1.0电池的热-电化学性能开展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最后研究了电池的热失控以及热失控蔓延过程。

宁德时代CTP1.0电池结构

电池包结构如图1所示,大概尺寸为 2 m × 1.6 m × 0.5 m,包括五个单元M1、M2、M3、M4和M5,M1至M3平行分布,M4和M5垂直分布。 每个模块由18个单体电池并排两列、串联组成,整个电池包由 90 个串联的电池组成。 模块两端有两个铝制端板,用钢带绑扎,固定电池,防止电池产生变形。 每个模块上方都安装了防火隔板。 每个电池之间有一个 2毫米厚的橡胶隔板, 起到固定电池、缓冲振动的作用。 电池底部用结构胶固定在铝制液冷板上,电池和液板之间导热胶大概2毫米,液冷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冷却液的流向分为两部分,冷却液从进口进入后,流经不同的模块,从出口流出。 CTP电池包标称电压332.1V,产品能量50.8kWh,产品重量320kg。

单体电池如图1所示,尺寸为 148 mm × 103 mm × 76 mm,材料体系为C|| NCM523,电池标称容量156Ah,比能量208Wh/kg,体积能量密度470Wh/L。 电池内部有四个卷芯,并联装入电池壳内,顶盖上有正、负极极柱和泄压阀。

wKgZomRJ5GOANxAyAAKRuBHoQwo977.png

wKgaomRJ5GOAJ0H3AAB72E2kbDQ881.png

f8a2239a-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 电池包结构图、冷却地板结构和单体电池结构

CTP电池包内部温度分布

如图2所示,在电池包内布置120个T型热电偶,温度范围为-200°C~150°C,热电偶精度为0.5°C。 每个模块内,温度探测点呈梯形分布,梯形的上顶点温度点固定在位于模块上方的单元母线上,两个下顶点固定在液冷板表面。 每个单元沿单元的X方向包括三个梯形分布。 对于 M1 到 M3,每个梯形的底端与相邻单元共享相同的温度点。 CTP电池包内,在模块上方的防火板内外均设有温度测试点,每个模块的两个侧面也分别设置了一个温度点。 如图2所示,红色三角形代表单元母线温度,绿色方块代表液冷板表面温度,黄色菱形代表电池侧面温度。 此外,紫色表示原来的 BMS的10个测温点。

HIOKI LR8410数据采集仪用于数据采集,采集频率为1s。 BMS自动采集CTP中原测温点的温度。 测试前,按照以下步骤准备CTP电池:①将测试包以1/3C恒流充电至单体最大电压4.25 V,静置5 min,充电至当单体最大电压达到4.25V时电流在0.05C截止。 ②电池搁置30min,③以1/3C的恒定倍率放电至截止条件。 ④电池搁置30min,⑤重复步骤①至④两次。 如果连续两次放电容量偏差不超过3%,则认为测试样品已完成准备; 否则,更换测试样品并重复准备步骤。

wKgaomRJ5GOAVkcTAAO2C4vRO1M489.png

wKgaomRJ5GOAX03FAACrXLhK75k777.png

图2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布置图

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和改变充放电电流来实现不同的工作条件,详细测试工况如表1所示。

wKgaomRJ5GOAPGRHAAGatXhM1jw110.png

对于高速行驶+快速充电工况下,电池包温度演变过程如图3所示。 CTP内部温度最高的区域是单元上方的母线,对应于M4上的位置4-11(43.4°C),母线温度比电池的侧面温度高 3°C。 BMS数据显示,温差范围为0°C至3°C,最高温度位于位置3 (42°C),最低温度位于位置 6 (39°C)。 热电偶采集最高温度比BMS采集记录的最高温度高3.4°C。 CTP电池包内部温度在第一个循环结束时最高。 最大升温速率为0.045°C/s,出现在第一个快速充电的开始。

wKgZomRJ5GOACv8DAAHh54yYAdY370.png

f8d54608-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3 高速行驶+快速充电工况下电池包温度演变过程

考查实验测试温度和BMS采集温度的差异,定义两者温度差(T~ diff~)为实验测试温度(T~ test~)减去BMS采集温度(T~ BMS~)。 不同工况条件下,电池包内测试和BMS采集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他们的温度差异列入表2中。 当环境温度为 40 °C 时,100 km/h(6% 斜坡)导致 CTP 中的温度高达 49.5 °C,最大温升速率d T/ d t (max)为0.05 °C/s,这是所有操作条件下的最高温度。 高速行驶(TSD≥150 km/h)导致CTP高温( T test(hig) )达48℃,d T/ d t (max)为 0.043 °C/s。 瞬态 d T/ d t (max)趋势:100 km/h (6% ramp, 40 °C)爬坡>FC(40 °C, 25 °C,-30 °C)快充和HSD (-30 °C) )低温高速行驶>TSD (40 °C)>HSD (25 °C)>FC(-7 °C)>NC(-30 °C)。

当环境温度≥25℃时,运行工况下高低温区的实际温度均高于BMS采集,温差T diff为 2.7–7.5 °C。 当温度<0℃时,测得的高温区温度与BMS基本相同,最大误差为1.6℃。 但在低温环境下,BMS测得的低温区温度高于测试温度,误差为2~4℃。 环境温度越低,误差越大。

wKgZomRJ5GOAfUnFAABvILbPonY407.png

全工况下的测试表明,低温区位于M1和M3模块,高温区在大电流条件下位于M4,在低电流条件下位于M2,如图4所示。 根据温度测试结果,对BMS温度采集点进行了优化,结果如图5所示,优化后所采集的温度包含了各种工作条件下可能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wKgaomRJ5GOAL0I-AAKQmLosvec684.png

图4 CTP电池包温度分布

wKgZomRJ5GOAUStfAAKeF3KR7uM959.png

图5 CTP电池包BMS温度采集点优化

此外,还研究分析了环境温度、行驶速度、路况、充电电流和液冷等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6-10所示。 快速充电+高速行驶工况下环境温度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如图6所示,-30°C 快充(FC),CTP 顶部区域的温度为 37.1°C,温差T diff为 8.7°C; 电池侧面温度在33℃~39.5℃之间,温差为6.5 ℃; 40°C 快充(FC),CTP 顶部区域高温46.5°C,低温43°C,温差T diff为 3.5°C; 侧温在37.2 和 41.2之间,温差为4℃; 低温环境可能增加 CTP 中的温度不均匀性,这主要是由于低温环境导致电芯内阻增加; 温升速率,40 °C (0.036 °C/s)略高于 -30 °C (0.031 °C/s) 。

f8f6dab6-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f8ffb852-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6 快速充电+高速行驶工况下环境温度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

40℃下不同行驶速度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如图7所示,150km/h的速度行驶10 min 时,CTP 内部的最高温度点达到 48 °C,模块间母线的温差T diff在 4 °C 以内,电池两侧面的温度差T diff在3°C以内,在测试开始时温升速率d T/ d t达到0.043°C/s。 80 km/h匀速行驶10分钟时,CTP电池内部温度变化很小,上部母线温差T diff在1°C以内,侧面温差T diff小于2°C。

wKgZomRJ5GOAXH3hAAGq9y3foOo954.png

wKgaomRJ5GOAErQyAAIRs0nvEBI558.png

图7 40℃ 下不同行驶速度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

不同路况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如图8所示,6%斜坡上匀速行驶20分钟后,CTP 内部最高温度达到 49.5 ℃,最低温度为 44 ℃,温差T diff为 5.5 ℃,电池侧面温度介于37和41°C之间,温差T diff 为4°C,温升速率d T/ d t (最大值)为 0.05 °C/s。 波动速度行驶,母线与侧面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介于 34 和 36 °C 之间,温差T diff为 2 °C,温升0.002 °C /s 。 大功率驱动的CTP电池温度较高,模块M4的温度一致性稍差。

f916d9a6-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f9214508-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8 不同路况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

不同充电电流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如图9,1C充电时,M4单元温度最高为47.3℃,M1最低为42.1℃。 温差T diff为 5.2 °C 。 电池侧面温度在 40.7°C 和 43.2°C 之间,温差T diff 为2.5 °C。 以/3C充电时,M2最高温度35°C,M1最低温度33°C,温差T diff为2°C。 电池侧面的温度介于 33 和 35.1 °C 。 1C 充电的 d T/ d t (max)远高于 1/3C 充电。

f9289452-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f9341ea8-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9 不同充电电流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

液冷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如图10所示,关闭液冷1C放电结束时,CTP电池内部温度达到最高点46.8℃。 最高温度在 M4 的位置4-11,最低温度为 41.7 °C,位于 M1 的位置 4-5,温差T diff为5.1 °C ,电池侧面温度在41.2 和43.8 °C 之间。 温升速率d T/ d t (max)为 0.042 °C/s。 开启液冷后,母线最高温度由46.8℃降至45℃,最大温差由5.1℃降至3.6℃。 侧面最大温差从2.6℃下降到1.4℃。

f939baf2-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f94b1f40-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0 液冷对电池包温度响应的影响

CTP电池包模拟热分析

电池内阻、熵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等基本热物理参数从实验中获得,然后结合电池热平衡方程和内部热源非稳态传导理论,对发热模型进行标定。 最后,基于热传导结构,考虑底部液冷板的影响,建立CTP电池系统模型。 对CTP电池系统的热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基于准确的电芯热模型,建立了CTP电池包的数值计算模型,几何简化模型如图11所示。

f950e984-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1 CTP电池包几何模型

电池内阻同时受SOC和温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获得电池物性和模型参数,将SOC分为10个区间,温度从35℃到55℃分为8个区间进行HPPC测试,计算电池内阻。 采用电位法测量电池的熵热系数。 图12是不同温度与SOC下电池内阻以及熵热系数的关系。 将内阻变化与SOC和温度拟合成多项式函数关系,用于建立电池后续发热模型。 熵热系数通过多项式与 SOC 进行拟合,然后输入到发热模型。

f9590d9e-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2 不同SOC和温度下的电池内阻和熵热系数

不同温度和SOC的电池内阻函数表达式为:

wKgZomRJ5GOAHn09AACw2o9uApM730.png

熵热系数函数函数表达式为:

wKgZomRJ5GOAM4qEAABTEfcSv-E537.png

采用加速量热仪(ARC)测量电池的比热容和热导率,快速冷却经过加热的电池测量对流换热系数,结果列入表3中。 将这些参数输入模型,先采用单体电池的热模型与测试电芯在1C充电下的温升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

f9733f52-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为了与模拟结果对比,再次对电池包布置热电偶测量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温度。 如图13所示。 在 M1-M5上,每个模块上有 5 个温度传感器。 例如,M1 上的温度传感器分别标记为 1-1、1-2、1-3、1-4 和 1-5。 这里M1-M5编号与图1有差别,特别是M5模块在M4上面(图1中M4在M5上面)

f979a2f2-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3 电池包热电偶布置图

模拟结果如图14所示,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1C充电下, M5模块5-5点温度最高,达到47.07℃,其他测点温度均低于45℃ 。

多级快充下,最高温度出现在M5的5-4测量点,最高温度达到43.71℃。 其他模块最高温度分别为40.75℃、41. 28℃、40.68℃和41.25℃。 模拟温度一般高于测试温度,最大误差出现在M1,为13.7%。 M2-M4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1.6%、11.7%、12.2%、10.9%。

1C充电和开启液冷下,M1-M5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0.05°C、40.73°C、39.75°C、39.8°C和41.57°C,与实验结果一致。 由于冷却管的设计,CTP的最高温度出现在M5上。 但最大误差出现在M3的3-3,达到12%,而其他部位最大误差不超过10%。 三种工作条件下,M5模块上18个电池的平均温度如图15所示。

wKgaomRJ5GOAMzx5AAFNPANpknE362.png

1C充电下CTP电池包和液冷板表面温度等高线

wKgaomRJ5GOAK4lXAAEy0o1vjjg951.png

多级快充下下CTP电池包和液冷板表面温度等高线

f99d2bdc-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1C充电和开启液冷下CTP电池包和液冷板表面温度等高线

图14 CTP电池包温度分布模拟结果

wKgaomRJ5GOAUjeiAADHYIeH0w0312.png

图15 M5模块上18个电池平均温度模拟结果

热失控及其蔓延过程

最后对电池热失控和热失控蔓延进行了研究。 首先在单体电池内卷芯之间插入热电偶,过程如图16所示。 在测试之前经历以下步骤处理电池:I 电池放电至 0 SOC; II 电池侧板中心钻一个直径为 5 mm 的孔; III 用绝缘钨钢针扩大卷芯之间的间隙,将直径为1 mm的K型热电偶插入间隙; IV 在 4 卷芯间插入3个 K 型热电偶; VI 用耐热密封剂密封,并测试电池是否内部短路; VII 修改后的电池充电100%SOC应表现出正常性能。 整个过程在干燥室中进行(露点低于-40℃)。

wKgaomRJ5GOAGT42AANlqXAgsv0666.png

图16 单体电池内卷芯之间插入热电偶过程

在单体电芯内部的放置一个热电偶,采用EV-ARC对电池做绝热加热测试,电池热失控典型过程如图17所示。 温度曲线存在三个典型温度:T 1,自生热温度, 与SEI 分解相关; T 2,TR 的触发温度; T 3,TR 期间的最高温度。 温度T<T1(90.7℃)为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容量衰减,与SEI分解有关;T~ 1~ ≤ T ≤ T~ ISC~(235℃),第二阶段,负极电解液反应,放热隔膜收缩,内部大面积短路; 温度达到T 2,第三阶段,开始发生热失控; T>T 2,第四阶段,内部剧烈反应,温度快速上升到T3(>900°C)。

wKgZomRJ5GOAKMLWAAGeBGf6zZY137.png

图17 ARC测试时电池热失控典型过程及电池的温度、电压和温升率演变

对比电芯内部和表面的温度演变曲线,如图18所示。 从这两个温度曲线看,热失控基本过程类似,但是内部最高温度比表面最高温度高487℃。

f9c8dec6-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18 电芯内部和表面的温度演变曲线

电芯内部四个卷芯之间放置三个热电偶,在防爆箱内在电池的一个侧面加热,观察电芯内部的热失控蔓延过程,实验过程如图19所示。 实验结果如图20所示,其中1-2、2-3、3-4分别表示内部两个卷芯之间的温度,1F、1B、 1S分别表示挨着加热板的电池前面、背面和侧面的温度。 V表示电压。 从图中可见,整个电池内部的TR传播过程耗时11 s,#1卷芯到2#卷芯耗时6 秒,到3#卷芯4s,再到4#1卷芯s; TR传播的平均速度为6.9 mm/s。

wKgZomRJ5GOAEDOsAAIlodqkZmc890.png

图19 电芯横向加热试验过程

f9dc5eba-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20 横向加热测试时电池的电压和温度演变

此外,还组装了四个电池的基本模块,对其进行横向加热测试,观察电池的热失控蔓延过程。 如图21所示,四个电池组装在一起,预紧力为2 N·m,相邻电池之间没有电连接。 加热板和夹具之间有云母片,减少从夹具的热量散发。 电池内部和表面布置了 19 个 K 型热电偶,同时采用数码相机、FLIR红外热像仪等仪器观测。

f9eb15fe-e464-11ed-ab56-dac502259ad0.png

图21 模块横向加热测试过程

649 秒1#电池喷射火花, 779 秒2#电池开始排气,908 秒3#电池喷火,1015 秒4#电池开始排气。 电池内部的TR传播时间可以通过从电池正面到背面的热失控时间差计算,电池#1 ∼ #4 的 TR 内部传播时间分别为 19 s、20 s、18 s、20 s,与前面单个电芯的11s接近。 电池内部卷芯达到的最高温度分别为 925 ℃、912 ℃、914 ℃和 919 ℃。 电池#1∼#2、#2∼#3和#3∼#4之间的TR传播时间分别为129 s、120 s和112 s。

wKgZomRJ5GOAAfWRAAJqoIatF6o219.png

wKgaomRJ5GOATj2TAACeQr2kOeY707.png

wKgZomRJ5GOAb0FMAACz2Jphyxs986.png

图22 四个电池热失控过程,F、B、 S、IN分别表示挨着加热板的电池前面、背面、侧面和内部卷芯的温度。

以上根据文献资料简单介绍宁德时代第一代CTP电池包的热特性,更多详细信息可阅读参考文献。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091

    浏览量

    76499
  • 计算机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6652

    浏览量

    84565
  • 电池包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46

    浏览量

    14188
  • CTP
    CTP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

    浏览量

    7820
  • 宁德时代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1095

    浏览量

    47782

原文标题:宁德时代CTP电池包热特性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量产,比4680电池更出色,产业链起飞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向媒体透露,麒麟电池已经实现量产。 据悉,麒麟电池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3-23 01:20 4792次阅读
    <b class='flag-5'>宁德</b><b class='flag-5'>时代</b>麒麟<b class='flag-5'>电池</b>已量产,比4680<b class='flag-5'>电池</b>更出色,产业链起飞

    “抢装”不起火电池 车企电池厂都“伤不起”

    提升至580km、610km、615km。该电池采用宁德时代镍55三元电芯和CTP成组技术,采用新型材料隔热设计、导热热管理设计、
    发表于 04-22 11:35

    本田与宁德时代达成7年电池采购协议

    据外媒报道称,日本汽车大厂本田将与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宁德时代将为本田电动车研发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6:05 3243次阅读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宁德时代决定使用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

    据国内垂直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由于省去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6:20 5528次阅读

    CTP技术是什么?未来这一技术能否成为新趋势?

    在201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Cell To Pack),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
    发表于 10-15 16:29 1.3w次阅读

    北汽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发布CTP动力电池系统后深化合作

    北汽新能源和宁德时代在两个月前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CTP动力电池系统之后,双方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7:03 4248次阅读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CTP技术是什么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加快,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一些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应用,在今年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动力
    发表于 12-08 09:08 3341次阅读

    宁德时代正在欧洲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攻城略地

    宁德时代指出,长途卡车必须承受复杂的工作条件并要求高效率。对此,宁德时代正在开发一种300 kWh磷酸铁锂(LFP)电池,该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6:04 1994次阅读

    蔚来汽车正式上线100kWh电池

    电池包搭载了宁德时代镍55三元电芯和最新的CTP成组技术,可实现“无热蔓延”,也就是宁德时代
    的头像 发表于 11-10 10:00 2614次阅读

    宁德时代CTC电池技术曝光: 体积利用率提升20% 续航至少800km

    日前,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项延火在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宁德时代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 to Chassis)
    的头像 发表于 01-28 14:49 9274次阅读

    宁德时代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技术

    电车汇消息:1月27日晚,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项延火透露,宁德时代将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 to Chassis)
    的头像 发表于 01-28 15:21 2227次阅读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可能会在近期发布,或将强于特斯拉4680电池

    近日,著名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回复投资者的提问道:麒麟电池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 麒麟电池宁德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5:18 3158次阅读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即将发布,电池密度比特斯拉4680电池高13%

    日前,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中,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宣布:宁德时代CTP3.0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5:55 2.8w次阅读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正式亮相,支持1000公里续航!将于明年实现量产

    今天,众人期待已久的宁德时代CTP3.0麒麟电池终于发布了,从宁德时代官网可以看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17:48 1933次阅读
    <b class='flag-5'>宁德</b><b class='flag-5'>时代</b>麒麟<b class='flag-5'>电池</b>正式亮相,支持1000公里续航!将于明年实现量产

    欣旺达宣战宁德时代电池行业的新竞争格局

    2022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CTP3.0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在充放电倍率、温度范围、容量保持率等方面都有着优异表现。
    发表于 02-25 11:17 38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