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微流控平台的单细胞通讯研究进展

微流控 来源:微流控 作者:微流控 2022-11-29 09:34 次阅读

异质细胞间通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许多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发育、分化和免疫调节等。此外,它们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栓。了解异质细胞间通讯对于揭示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机制至关重要,并将有利于新药的开发。体外细胞共培养是研究细胞间通讯的常用方法,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共同培养,检查不同细胞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传统的共培养方法依赖于细胞群,因此只能给出细胞群水平的平均化结果。近年来,基于微流控平台的单细胞共培养已成为一种新颖的培养技术。它使用合理设计的微流控平台将不同类型的单细胞共同捕获和培养,可以在单细胞水平揭示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可能揭示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未知机制。

近期,中山大学周建华教授、黄璐助理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陈寅副教授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terrogation of single-cell communications on microfluidic platforms”的长篇综述文章,全面介绍了基于微流控平台的单细胞通讯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技术的优缺点,并总结了该领域的机遇和挑战。黄璐助理教授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陈寅副教授和周建华教授为通讯作者。

7487773c-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两种异质细胞的共培养

探索两个异质细胞之间的通信是揭示多细胞生物中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第一步。为此,需要可以配对异质单细胞的共培养系统,用于在密闭空间中建立单细胞对。单细胞配对是实现单细胞通讯研究的最关键和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常见的单细胞配对策略可分为两类:随机性配对和确定性配对。对于基于随机方法的微流控平台,由于异质单细胞通常以随机方式共捕获,因此配对率服从泊松分布并且相对较低。相反,确定性配对方法以可控方式共捕获细胞,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配对效率。

虽然极低的配对率是随机配对方法的常见问题,但由于这些方法简单易操作,许多研究人员开发了随机单细胞配对平台。根据设计的微观结构,这些平台可以进一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基于微孔、基于流体动力陷阱和基于微滴的随机细胞配对(图1)。

749fb78e-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图1 用于两个异质单细胞共培养的随机细胞配对

低配对效率和可重复性是随机单细胞配对策略的固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旨在实现单细胞可控配对的新方法被提出,这些方法被归类为确定性细胞配对。利用该方法,异质单细胞以可预测和可重复的方式配对,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胞配对效率。确定性细胞配对克服了传统随机方法中出现的泊松分布缺点,可实现高达90%的总捕获率和88.1%的异质细胞配对率。根据所涉及的配对原理,这些单细胞配对平台可进一步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基于微孔、流体动力陷阱、微液滴和主动式捕获的确定性细胞配对(图2)。

74c00e12-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图2 基于微滴和主动式捕获的确定性细胞配对,用于两个异质单细胞的共培养

多种不同类型单细胞的共培养

不同类型的多个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命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更为常见。研究多种类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疾病的机制和探索它们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异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实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手段。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是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单细胞的共培养。然而,由于用于多细胞分离及捕获的芯片设计复杂,实现多个异质单细胞的共培养具有挑战性,迄今为止较少有方法被报道。

为保证较高的共捕获率,通常使用确定性方法对多个异质单细胞共同捕获。常用的方法有两类,即:基于微孔和基于流体动力陷阱的确定性细胞共捕获。此外,一些先前描述的单细胞配对方法在多细胞捕获和共培养方面也具有潜力。

74e39580-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图3 在芯片上捕获和共培养多个不同类型的单细胞

当前方法的比较

微流控平台为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间通讯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对单细胞的精确操纵、模拟生理相关的微环境以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通量分析等优点。由于细胞负载的不可控性和统计性质,随机方法表现出较低的共捕获效率。表1总结了一些代表性方法的特征,包括每个芯片的微结构数量、共捕获效率和异型细胞类型。

在基于不同共捕获原理的各种平台中,基于微孔的方法由于没有集成辅助通道或阀门,设计简洁、制造简单、操作方便,且通常无需泵或电源辅助。但是,它通常无法控制细胞的比例和距离。

基于流体动力学陷阱的方法是单细胞捕获和共培养的常用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精确度,可以通过精细调整控制阀和流道的几何形状等优化其性能。然而,由于使用通常占用大空间的辅助结构,每个芯片的培养单元数量通常较低。此外,由于需要连续灌注培养基,参与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会被稀释和冲刷到整个芯片上,导致不同培养单元之间的未知偏差和干扰。

基于微液滴的方法将细胞限制在孤立的液滴中,细胞分泌物也被限制在单独的隔室中,避免了相邻细胞对之间的串扰。此外,它可以共包覆具有显著不同大小的异质细胞,被包覆在液滴中的细胞可以自由移动而不受物理限制。然而,它不适合长期的细胞培养,因为液滴中的营养物质通常不能补充。此外,由于贴壁细胞在悬浮状态下容易发生凋亡,不适合贴壁细胞的共培养。

基于主动式捕获的方法具有高度可控和易于自动化的特点。然而,它们通常依赖复杂的外部设备,操作困难。此外,有时它们需要使用对细胞有潜在危害的物质。例如,介电泳装置中使用的非导电介质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生物物理特性。磁性方法需要磁性颗粒附着在细胞上,其细胞毒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表1 代表性的单细胞共培养微流控平台比较

7506a6ec-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751e31ae-6f83-11ed-8abf-dac502259ad0.jpg

综上所述,该文章讨论了用于单细胞共培养的各种微流控平台。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设计同时具有大培养空间、高通量和无串扰的平台仍然具有挑战性。目前大多数方法都是为两个异质单细胞的共培养而设计的,多种单细胞的共培养方法则不足,且后者通常具有极低的吞吐量,实际应用比较有限。同时,目前大多数方法都是针对非原位表征而构建的,其中靶细胞已经从原始微环境中分离出来,可能导致一些关键生物学线索的丢失。此外,荧光探针和显微成像仍然是最常用的下游表征技术,大多数传统定量分析与微流控平台的兼容性较低,单细胞水平的细胞复杂性无法被完全展示。

但相信,随着微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推出结构和功能更精细的单细胞共培养平台。随着与微流控器件兼容的多传感仪器的开发,将有大量更高维数据用于更全面地描述单细胞通信。然而,这些进展可能给高度复杂、异质和多维数据的分析带来挑战。因此,探索处理生成数据的有效方法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人工智能辅助的数据处理技术特别适合用于海量的高维数据,它可以有效分析复杂多维数据,协助研究人员挖掘隐藏的信息。新型微流控平台、多传感技术和高效数据分析方法的融合,将有望通过揭示传统批量分析中隐藏的信息,为生物和医学科学领域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2.101129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通讯
    +关注

    关注

    9

    文章

    840

    浏览量

    34374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450

    浏览量

    18663

原文标题:综述:基于微流控平台的单细胞通信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综述: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受邀在《激光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以“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曹钧天,通讯作者为杨成奥和牛智川
    的头像 发表于 04-13 12:08 871次阅读
    综述: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推动生物学研究进展   新技术的应用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样本冷冻处理方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冷冻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冷冻条件下观察样本微观结构和反
    发表于 12-26 13:30

    东南大学在酿酒酵母单细胞复制衰老寿命图像分析算法方面取得进展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真教授课题组在酿酒酵母单细胞复制衰老寿命图像分析算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在高通量微流控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6:52 316次阅读
    东南大学在酿酒酵母<b class='flag-5'>单细胞</b>复制衰老寿命图像分析算法方面取得<b class='flag-5'>进展</b>

    先进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先进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进展.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31 11:10 0次下载
    先进激光雷达探测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用于细胞培养监测的传感器研究进展

    细胞培养包括从天然组织中提取细胞并在受控人工条件下进行培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精确控制和监测细胞的生理/形态特性、培养环境、代谢物和污染物等各种因素,以保证细胞的存活并获得想要的
    发表于 10-07 16:50 247次阅读
    用于<b class='flag-5'>细胞</b>培养监测的传感器<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测序法可提升mRNA捕获效率

    液滴微流控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单细胞测序的通量,然而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涌现,例如在处理复杂样品或多样品时,往往可能伴随着很多干扰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09:09 1241次阅读
    基于液滴微流控的<b class='flag-5'>单细胞</b>测序法可提升mRNA捕获效率

    先进封装中硅通孔(TSV)铜互连电镀研究进展

    先进封装中硅通孔(TSV)铜互连电镀研究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11:16 592次阅读
    先进封装中硅通孔(TSV)铜互连电镀<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Visium空间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的区别

    分析,meta信息添加等组件。 首先了解一下Visium空间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的两个重要区别? ● Visium空间转录组是以Spot为单位。实验上以Spot为单位组织中的RNA,分析上也是以Spot为单位。 ● Visium空间转录组比单细胞转录组多了空间位置信息。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0:48 1524次阅读
    Visium空间转录组和<b class='flag-5'>单细胞</b>转录组的区别

    用于单细胞谱系追踪图像引导的微流控系统

    细胞谱系追踪是生物学研究中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微流控技术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力,因为其能够以一种快速、可控和高效的方式操纵和处理单细胞
    的头像 发表于 08-18 09:10 833次阅读
    用于<b class='flag-5'>单细胞</b>谱系追踪图像引导的微流控系统

    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量子计算具备可能超越经典计算的潜在能力,近年来在技术研究、应用探索及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整体发展进入快车道,已成为全球多国科研布局与投资热点。重点梳理分析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应用探索开展态势和产业生态培育等,并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1:32 928次阅读
    量子计算关键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超结IGBT的结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超结IGBT的结构特点及研究进展
    发表于 08-08 10:11 0次下载

    使用 RAPIDS 进行更快的单细胞分析

    使用 RAPIDS-singlecell 进行 GPU 加速的单细胞 RNA 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16:30 463次阅读
    使用 RAPIDS 进行更快的<b class='flag-5'>单细胞</b>分析

    长春光机所在多色拉曼微流控稀有细胞分选研究获得进展

    and chip based on size and stiffness”为题发表了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细胞无标记分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1:46 1337次阅读
    长春光机所在多色拉曼微流控稀有<b class='flag-5'>细胞</b>分选<b class='flag-5'>研究</b>获得<b class='flag-5'>进展</b>

    基于载酶金属有机框架的微流控平台实现单细胞代谢物分析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南京大学宋玉君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的单细胞微流控平台,并结合载酶金属有机框架,用于实时无损监测单细胞内外的代谢物浓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09:23 526次阅读
    基于载酶金属有机框架的微流控<b class='flag-5'>平台</b>实现<b class='flag-5'>单细胞</b>代谢物分析

    基于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开关阵列的有源数字微流控平台

    近些年来,基于单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经被证明有利于促进单细胞多组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更多前沿的单细胞多组学
    发表于 05-09 14:12 298次阅读
    基于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开关阵列的有源数字微流控<b class='flag-5'>平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