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太阳系后,最远探测器发回数据变为乱码
目前距离地球最远、且还在服役的人类探测器是1977年升空的旅行者一号(NASA Voyager 1),它和兄弟旅行者2号一样,均飞出了太阳系,处于所谓星际空间。
但NASA科学家近日表示,虽然各种迹象表明探测器的“姿态表达和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包括高增益天线的地球朝向都没问题,可诡异的情况在于,旅行者一号发回地球的遥测数据,却难以解读,看起来就像是随机生成的。如果是系统故障,那么理应激活“安全模式”,但并没有激活。
Simon点评:目前人类对于星际空间的探索非常少,大多是来自于太空望远镜所观测到的数据,但实际勘探情况到底如何,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一个数据显示,旅行者一号目前距离地球大概有233亿公里,与地球完成一次双向通信时间长达41小时6分钟。但结果就在该机器飞出太阳系之后,传回的确实一堆乱码一样的数据。
当然,由于这一飞行器飞出地球的时间为1977年,飞行器上的探测器以及传感器早就超过了预计的寿命,可能无法准确探测出外界的详情。再加上星际空间所在的辐射环境,物理参数或许与太阳系也有差异,可能导致飞行器无法解析外部的信息。
也有网友认为我们所在的世界处于虚拟空间当中,由于飞行器已经超出建模范围,因此只能发回随机数据。不过更可能的是,由于地球的物理还无法解释星际空间的外部环境,因此导致乱码的产生。但不管怎样,飞出太阳系的飞行器对人类而言仍有重要意义。
5G基站发货量超120万 华为拿下100个5G合同
5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大会开幕式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蒋正非发表主题演讲,并且透露,目前华为已经获得超过100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20万。蒋正非特别强调,中国正在引领全球5G发展。截至到3月底,中国已经建成了超过156万个5G基站,是全球最大的的5G网络。
Lily点评:爱立信近日宣布最新数据。截止到5月2日,爱立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72个5G商用合同,其中,爱立信已经和89家运营商达成允许公示的5G商用合同,共在54个国家为121个正在运行的5G商用网络提供设备支持。随着5G网络建设的不断展开,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大巨头之间的5G商用订单之争日益激烈。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全球打击华为的5G合作。今年1月10日,前商务大臣凯布尔表示,英国之所以放弃华为5G设备,其实并非是因为国家安全问题,而是美国施加的压力。此外,加拿大政府本周四表示,将与其他五眼联盟成员国家采取同样举措,计划禁止使用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通讯的5G设备,以此来保护国家安全。
华为在围堵之中,在南美和非洲地区接连实现突破。近期,巴西移动运营商Brisanet采用了采用华为5G网络设备。埃塞俄比亚第一大电信网络运营商Ethio Telecom(埃塞俄比亚全资国有企业)已于当地时间5月9日率先在埃推出5G商用服务,这家运营商也采购了华为5G设备。
在全球5G快速部署的新背景下,除中之外,亚洲、非洲、欧洲、中东、南美洲多个国家都有部署5G网络需求,相信华为还有更多机会斩获5G合同,引领全球5G技术的发展。
北大团队攻克一世界难题,光子集成芯片和微系统有新突破
5月19日消息,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三年,攻克了在光子集成和微系统方面的一世界性难题。联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John E.Bowers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这一新研究《Microcomb-driven silicon photonic》。
Tanya点评:众所周知,硅基材料本身是不发光的,如何让它发光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很早的时候,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就把硅激光芯片作为长期研究项目。此次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直接由半导体激光器泵浦集成微腔光频梳,给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提供了所需的光源大脑,让其实现真正发光,然后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再借助成熟的CMOS工艺,大规模集成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功能器件。
“光”传播速度是目前我们认知范围内最快的一种物质,如果能把“电子传输”替换成“光传输”,那将极大提升片上的信息传输速度和信息处理速度。而且由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的集成系统,集成度很高,能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
未来在5G通信、自动驾驶、AIOT的进一步发展,海量数据将在云端拥挤,这迫切需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方式。而硅基光电子高集成系统可以实现以激光作为数据传输的载体,还能避免传统电子传输信息受磁场干扰的影响。相信北大团队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将很快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高频高速通信等领域。
IDC:L2 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23.2%
近日,IDC发布《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新车渗透率达23.2%,整个市场处于L2向L3发展的阶段。
Hobby点评:L2级自动驾驶在国内汽车市场渗透率飞速增长,去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还仅仅是7.5%,短短一年时间L2渗透率就已经达到23.2%。细分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今年一季度的L2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更是达到35%。
而这只是开始,近期多家自动驾驶公司都推出了低成本的高阶自动驾驶方案,比如元戎启行推出的低成本L4方案,本周轻舟智航还推出了一套量产成本仅低至1万元人民币的自动驾驶方案,能够达到99%的L4能力。这是什么概念?特斯拉升级FSD自动驾驶需要6.4万元人民币,蔚来NAD自动驾驶能力需要按月付费,每月680元订阅费用。这么看来1万元能够达到99%L4能力的自动驾驶方案,简直是降维打击。
而接下来,自动驾驶公司推出的方案,将会跟随整车研发周期,在2-3年后陆续上市,届时L3级别渗透率达到80%以上,L4自动驾驶遍地走也绝对不是凭空想象。
日本今起禁止对俄出口3D打印机等高科技产品
据卫星社,日本自5月20日起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科技产品,诸如量子计算机、3D打印机、电子显微镜等设备。报道称,由于乌克兰局势,这是其中一项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上周作出了相关决定。据报道,该制裁清单总共包含14类商品和设备。报道指出,这一措施是日本政府于5月10日批准并于13日通过的一揽子制裁措施中的一项。
Felix点评:很多人可能觉得日本的3D打印机好像也不强啊,实际上日本对于这个领域是挺重视的,不仅是企业大量参与,政策也是很支持的。
对于日本而言,他们将注塑机器、喷射工具以及3D打印机定义为制造业的革命性技术,包括多家大学、以及松下(Panasonic)、日产(Nissan)和川崎重工(Kawasaki)等在内的27家公司在日本组建了一个3D打印联盟,日本政府每年都会为这个联盟注入技术研发资金。而日本企业目前也已经推出了很多3D打印机,比如日本光学设备开发商JEOL的电子束金属3D打印,三菱电机的智能激光金属3D打印机,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的混合多轴金属3D打印机等等。实际上,日本的3D打印技术是要和美国竞争的,对于禁运俄罗斯只是“顺带”的行为。
-
探测器 +关注
关注
12文章
1479浏览量
67685 -
太阳系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6335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643文章
10005浏览量
14728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禾多科技联合广汽资本共促自动驾驶量产落地
物联网启用RTLS以提高生产力
立得空间空地协同遥感观测获21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地平线助力一汽红旗打造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导热胶取代美日导热硅胶片,北京车载雷达进入试产阶段
禾赛科技李一帆荣登2022《财富》中国商界精英榜单
驾驶员监控系统迅速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首选
NVIDIA DRIVE助力小马智行控制器大规模量产
基于OpenHarmony的智能金属探测器
NVIDIA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安霸与嬴彻科技达成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领域
踏歌智行助力魏家峁成为获自治区认证的智能化露天煤矿
嬴彻科技在其车规级中央计算平台中采用安霸边缘AI芯片
普及自动驾驶后汽车后市场会逐渐消失吗
汽车后市场没有自动驾驶 汽车后市场维修环节更没有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已经逐渐走入市场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全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哪些技术条件哪些道路条件支持
内燃机的离开才是自动驾驶到来的时机?
小马智行自研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已开始向用户交付样品
自动驾驶与汽车的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 共享化
踏歌智行实现了“虚拟安全员”系统对安全员的替代
汉威智慧安全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为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西南交通大学与百度Apollo助力构建良性循环人才发展生态
VAIV完成对5G保障方面专家CanGo Networks的收购
传统燃油汽车工程师的内卷焦虑
跳过L4自动驾驶!不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商用化?
骁龙座舱平台为用户打造全面升级的驾乘体验
自动驾驶技术中单车智能VS智能网联之争你怎么看
智能座舱抬头显示HUD的3种C-HDU、W-HDU及AR-HUD产品形态概述
1967年的电车难题待解 自动驾驶的道德困境待解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设计逻辑和发展模式
自动驾驶汽车会沦为下一个广告终端吗?也会有开机广告吗
自动驾驶以及高精度惯性导航的行业趋势与机遇
黑芝麻智能加速推进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
国内首个L4自动驾驶轻卡商业化项目落地 元戎启行携手德邦备战“618” 时效达成率为100% 元戎启行助力德邦快

自动驾驶汽车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探究
相聚苏州 共建自动驾驶生态圈--2022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创新论坛将于8月18日召开

关于禾多科技HoloParking智能泊车系统
浅析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技术
如何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的微粒检测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