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有效减少PCB走线之间的串扰

韬略科技EMC 来源:韬略科技EMC 作者:韬略科技EMC 2021-03-03 17:01 次阅读

一理论基础

当两个电路彼此靠近时,由于电路之间的电容性(电场)和电感性(磁场)耦合,在一个电路中传播的信号会在另一电路中感应出信号。这种现象称为串扰。基础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微带线PCB示意图

两条微带线彼此之间距离为s,与接地层(信号返回平面)之间的距离为d。第一条走线(发射端)连接幅值为VS,内阻为RS的可变电压源,并端接阻值为RL的负载电阻。第二条走线(接收端),近端和远端分别接阻值为RNE和RFE的负载电阻。图2所示为对上述电路布置的建模。

图2 微带线PCB电路模型

发射端线路上的交变电流IG产生磁场,该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穿透在两导体的环路之间,从而在接收电路中感应出电压。我们通过互感LGR对此建模,如图3所示。

图3 电感耦合电路模型

类似地,发射端线路的交变电压VG在接收端线路上产生电场),从而在接收器电路中感应出电流。我们通过互容CGR对此建模,如图4所示。

图4 电容耦合电路模型

两种耦合机制的叠加可用如图5所示电路等效。

ecc39b42-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图5 接收器电路模型

通过叠加,近端和远端电压由下式给出:

(1a)

ecf8f15c-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1b)

ed529d7e-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在假设线路在VS(t)的最高有效频率分量上短路的情况下,发射端线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基本恒定。从而得出,

(2a)

edc86a7c-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2b)

ee03c02c-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因此,

(3a)

ee8e0a70-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3b)

eef43c96-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因此从上述公式我们可知,为了最小化串扰,我们可以减少:1)源信号Vs的变化,2)电感耦合LGR,或3)电容耦合CGR。

二验证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我们做了如下实验,实验布置如图6所示。

图6 实验布置

图7为具有不同电路拓扑的PCB。

图7 具有不同电路拓扑的PCB

研究三种不同的电路拓扑,如表1所描述。

f1a59962-7a5a-11eb-8b86-12bb97331649.png

表1 电路拓扑

图8至图10显示了发射端(干扰源)信号,以及在接收端(敏感源)信号线上感应到的近端和远端电压。

该信号源的开路电压为1Vpp,1 MHz梯形脉冲信号,其上升时间为100 ns,下降时间为200 ns,占空比为50%。我们在方案1中进行以下观察,如图8所示。

图8 串扰感应电压-方案1

对于近端感应电压,由于上升时间是下降时间的两倍,根据公式3a,感应电压的大小应相差两倍,实测与理论相符。我们还注意到,这两个电压的极性相反,这也可从公式3a得出。对于远端感应电压可以进行类似的观察。此外,由于近端电压的耦合系数(参考公式3a)为正,因此在上升期间的感应电压也为正。远端电压在上升时间内为负,表明电感性耦合相对于容性耦合为主要耦合方式(参见公式3b)。

方案2:使接地层靠近线路,同时保持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变,主要减少了电感耦合并导致了感应电压幅值的减小,实测如图9所示。

图9 串扰感应电压-情况2

方案3描述了与方案2到地平面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但是线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如图10所示,这主要减少了电容耦合,并进一步降低了感应电压。

图10 串扰感应电压-情况3

串扰不仅影响信号完整性,同时增加电磁兼容风险,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关键信号走线方式,避免额外的噪声串扰。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路
    +关注

    关注

    170

    文章

    5485

    浏览量

    169603
  • pcb
    pcb
    +关注

    关注

    4225

    文章

    22483

    浏览量

    385932
  • 串扰
    +关注

    关注

    4

    文章

    183

    浏览量

    26786

原文标题:如何有效减少PCB走线之间的串扰

文章出处:【微信号:TLTECH,微信公众号:韬略科技EMC】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要画好PCB,先学好信号完整性!

    的顶层和底层使用组合微带层时要小心。这可能导致相邻板层间线,危及信号完整性。 按信号组的最长延迟为时钟(或选通)信号
    发表于 02-19 08:57

    EMC之PCB设计技巧

    线稳定的环境中,感应电流应相互抵消,从而消除。但是,我们身处不完美的世界,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必须将所有
    发表于 12-19 09:53

    ADC电路中造成串的原因?如何消除

    是ADI的SAR型 18位单通道全差分输入的ADC。ADC的后端是MCU,MCU将数字信号处理之后再画到显示屏上显示实时波形。 调试发现显示的信号有,表现为某一路信号悬空之后,相邻的那一路信号
    发表于 12-18 08:27

    AD9446 LVDS信号线PCB线的差分对间等长有没有要求?

    我的AD9446的工作在LVDS模式下,请问对于AD9446(100MHz),LVDS信号线PCB线的差分对间等长有没有要求?(PS:16对差分线,都做等长好复杂)谢谢!
    发表于 12-18 06:26

    PCB线不要随便拉

    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d) 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须避免其信号跨分割。 2布线窜扰控制 a) 3W原则释义 线线之间的距离保持3倍线宽。是为了减少线间
    发表于 12-12 09:23

    PCB制板基础知识「详细版」

    的不完整性; 映像平面上由于器件信号管脚上电压随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产生的浪涌电压; 如果线没有考虑3W原则的话,不同时钟信号会引起; 时钟信号的布线 时钟
    发表于 11-22 13:21

    互相产生的原因?

    多了,这样我想有个问题就是,在正常采集时,这几个通道间会不会有互相的问题。谢谢。 另外我想知道互相产生原因,如果能成放大器内部解释更好
    发表于 11-21 08:15

    PCB布线规则解析

    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应该尽量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倒角规则 在PCB布线时,线拐弯的拐角应避免设计成锐角和直角形式,以免产生不必
    发表于 11-14 16:06

    SATA硬件驱动器接口的可制造性问题详解

    传输速度较高,因此会产生EMI(电磁干扰)和,为了减少EMI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差分对的
    发表于 11-10 14:26

    【华秋干货铺】SATA硬件驱动器接口的可制造性问题详解

    传输速度较高,因此会产生EMI(电磁干扰)和,为了减少EMI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差分对的
    发表于 11-10 14:23

    PCB设计安规丨爬电距离与线规则

    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本文主要针对PCB Layout中的爬电距离和线设计要求,做主要介绍。 一、爬电距离要求
    发表于 10-31 16:45

    PCB设计丨SATA硬件驱动器接口的可制造性问题详解

    靠近,以免产生。 3、EMI与 由于SATA接口传输速度较高,因此会产生EMI(电磁干扰)和
    发表于 10-09 17:56

    如何减少PCB杂散电容的影响

    、PCBA、有安装元器件的板之间以及元器件封装(尤其是IC)中的SMD组件套件之间可能存在杂散电容。杂散电容是电子电路和电路板固有的物理属性之一。那么如何减少PCB杂散电容的影响呢?今
    的头像 发表于 08-24 08:56 394次阅读

    在使用雨珠S设备时对于画电路图PCB的一些看法--电子之光

    将信号流线在纸上大致画出(2)然后要考虑各个元件之间电源线路的流通,画出电源流通线。在PCB板子的布局前,要尽量对这两种线进行思考,必须保证连线图的流畅性,不到万不得已,在布局时,要保
    发表于 07-28 15:04

    DDR跑不到速率后续来了,相邻层深度分析!

    了,因为线忒细了。 其实雷豹坦言,采取这个叠层调整的方案其实也主要是通过“凭感觉”来的,理论是知道的,就是信号之间远了,信号和地平面近了,电磁场在信号之间的交叉量就少了,因此
    发表于 06-06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