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关于吴甘沙对于智能驾驶的看法和意见

VtWH_驭势未 来源:djl 2019-09-19 14:26 次阅读

如今硅谷,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都是红通通的热词。和我们普通人生活的距离,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这种亲近的感觉,在于我们可以创造历史。这种最欣悦的时刻,在于幼年时那些无人驾驶的科学幻想,像一个崭新的生命,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生活。计算机视觉算法,控制,自动化……到处都是新鲜的故事,是我们可以自己创造的历史。

我们已经聊过太多次未来。未来又是什么呢?

吴甘沙说,他有一点深刻的认识。以前考虑问题是牛顿式、线性思维。以前做过什么、现在会什么,下面就去做什么;而现在他遵从默顿式思维(Merton's Laws),先想明白未来什么重要(以终为始),有些事自己以前未必做过(断舍过去),但只要让自己的信念影响资本和人才,未来就能自我实现。

一下子这么抒情,这么文艺,感觉画风都要乱了。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燎原】媒体同仁的精心准备和组织!马上,你会看到【燎原】精心整理的活动分享稿。

下面我们将最精华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前方高能,干货满满!

吴甘沙分享与智能驾驶的遇见

您能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您自己,及您在智能驾驶上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吗?

我 2005 年第一次听说无人驾驶,英特尔研究院同事 Gary Bradski(OpenCV 的创立者)参与Stanford Stanley,获胜消息传来,研究院举朝欢庆,我的第一感觉:这不是科幻吗,与我何干?2007 年英特尔与合作伙伴研发超算芯片(后来天河 2 号里用的Xeon Phi)和并行编程环境,为了展示 HPC 之外的应用场景,第一次实现了基于 8 核的 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并且在 2008 年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在 CTO 的主题演讲中成功展示。可惜英特尔后来着重发展 IVI(In Vehicle Infotainment),忽略了这一块(而NVIDIA找到了GPGPU之后的另一个增长点)。2014 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任上把研究院资源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直到2015 年,在朋友格灵深瞳 CTO 赵勇的影响之下我开始研究智能驾驶,16 年 2 月我离职创业。

对于这一转变,我有一点深刻的认识:自己以前考虑问题是牛顿式、线性思维。以前做过什么、现在会什么,下面就去做什么;而现在是我遵从默顿式思维(Merton's Laws),先想明白未来什么重要(以终为始),有些事自己以前未必做过(断舍过去),但只要让自己的信念影响资本和人才,未来就能自我实现。

究竟还有什么样的动力让您选择离开 Intel 研究院,创立驭势科技,决心专注智能驾驶?

对现状的不满足。太适应大公司的环境,未来太可预测。我意识到:A leader is to design a future that is unpredictable and nobody betson. 《英特尔三位一体》这本书让我震撼,英特尔当年的创业精神原来是这样的:坚持对使命的承诺,拥抱趋势,勇于涉险,双倍下注,失败没关系,舔舐伤口,并且从失败当中重新站起来让自己更为强大。

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忙忙碌碌,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却慢慢忘记了。这一点也是现在的教育之殇:家长让孩子们从小就去学画画、学音乐,但又不愿意他们成为画家和音乐家,让孩子去学奥数、去竞赛,却又不愿意让孩子读理科。最后孩子长大了,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有了中年危机感,原力觉醒。

个人的一些经历,对目前的交通深恶痛绝,有变革的动力(知识分子要革命一定是根本利益受触动)。

看到了无人驾驶的市场前景。这是下一个万亿美金的市场,并且会对社会带来根本的变革。

最后,希望证明自己。很多人说大公司的高管是依靠的好平台,一离开就不行了,我也想自己看看:我是不是也是希腊神话里的安泰俄斯——那个双足离开大地母亲就失去力量的巨人。

智能驾驶究涵盖了些什么技术理念?它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智能驾驶大致分为四个级别:

驾驶辅助,预警型的 ADAS,人开,智能体现在某些时候的alarm(比如车道线偏离)

辅助驾驶,在某些场景下自动驾驶,比如自动的紧急刹车,在封闭、结构化道路上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自动泊车

高度自动驾驶,多数场景下可以自动驾驶,在大街小巷多数路况下,对感知(比如计算机视觉)、认知(比如复杂路况下与其他智能自主的车辆共享或竞争路权)的要求高很多,支持编队行驶

无人驾驶,把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拿掉。关于对未来的展望:最近 5 年,智能驾驶的主要价值主张是让驾驶员更加安全和舒适。5 - 10 年,把重心转向无人驾驶,价值主张是让出行更便捷、便宜和享受。这几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最简单,国内有好几十家在做;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个跳跃,要解决更好的感知、多传感器融合、规划和控制,国际上 10 - 20 家能实现商业化,驭势是国内领先;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是个变革式的飞跃,国际上没有人做到,Damler, Volvo, Tesla 和 Mobileye 比较领先,驭势也在发力;第四阶段有时候未必比第三阶段难,比如谷歌限定了场景(城区和 40 公里/小时),商业化未必比第三阶段慢,驭势在尝试一些独特的场景。关于社会变革,先看经济上的数字吧: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自动驾驶每年能给美国带来 1.3 万亿美元的收益或节省,相当于美国 GDP 的 8%。

智能交通已经有几十年了,尤其是大数据出来之后的几年发展很快,从各种智能系统控制信号灯到一些电子收费等,拥堵依旧甚至更甚。那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解决或者缓解这种交通拥堵呢?

我们心中有一个梦想:让首都摆脱“首堵”,让行者出行无忧,这也许只需要 10 年。今天的北京有近 600 万辆车,多数是私家车,场外仍有百万人排号买车,为每年的 6 万个车牌号惆怅。车越来越多,停车越来越难(一辆车两个停车位,难怪城市15 - 20% 的土地用于停车),而限行却让更多人买车,路上越来越堵,废气排放导致雾霾,交通事故高居不下,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都要买私家车?原因众所周知,北京有近两千万人口,缺只有七万辆出租车,即使加上滴滴和优步的“游击队”,仍然无法为多数人提供即时、按需的出行服务。那么,想象一下这个场景:10 年后,北京只有 100 万辆私家车,但同时有 200 万辆出租车,基于大数据的调度算法,可以使其为千万人提供按需的出行——当您踏出家门,车已经等在外面。有人说,到处打车,打不起。我告诉你,那时打车花费只需要今天的十分之一。为什么?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今天一辆出租车 5 年生命周期的产值,10% 付车钱和维修费,30% 是份子钱,30% 是油钱,30% 是司机收入。然而,10 年后份子钱消失,新能源每公里的能源成本低于常规燃料,车会变得更加便宜,打车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有人说,电动车贵啊。这个出租车不然,多数是两座或一座,只需要很少容量的电池。当全城布满充电桩、地下充电装置和换电站时,大数据的调度算法可以保证电池续航恰好满足下一个人的出行需求、并且及时得到能源补充。车便宜了,份子钱没了,能源成本也降低了,那么,出行成本中最大的一块就是司机收入了。但是,正如您已经想到的,这些车是无人驾驶。所以,您今天需要花 50 元,10 年后可能只需要不到 5 元。车减少了一半,但车的利用率极大提升,堵车成为过去时,天空重归于蓝,停车位被改成公园、活动空间和住所,车祸几近于零,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北京。交通流、信息流、能源流的三流合一将形成巨大的海啸,所有与人或物相关的交通将被重新定义,保险需要涅槃重生,而服务业将找到新的爆发点——上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是除了家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是移动的商业地产,移动的影院、移动的办公空间、移动的星巴克。

无人驾驶在适用性上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中国的路况更为复杂,譬如有自行车道;行人/车辆更不容易遵守交通秩序,你们如何处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刚才也讲到中国交通特别复杂的问题,我倒是觉得防碰撞这件事情,也就是行人检测这件事情倒并不是特别困难,因为你并不只依赖于视频,还有雷达这样一些工具,真正的问题是:在中国如果说你的自动驾驶策略调的不够好的话是不行的,太过保守的话可能总是被人加塞,或者并线无法获得路权。对于这个问题,谷歌也试图在调整他的驾驶策略,从以安全为第一目的,到慢慢的加入人的一些竞争的因素进去,结果就撞上大巴了,所以完善这个想法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尤其要多考虑我们的自动驾驶策略,既能够保证安全,又可以获得路权。我们的路线和功能选择很重要。

大家知道现在谷歌或者是百度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举高打,三大件,激光雷达可能是 70 万人民币,一个GPS-RTK 加一个高精度的激光陀螺或者是光纤陀螺也需要好几十万,这三个加起来确实能够给你带来更好的感知能力,也许这种模式更适合美国。这种车一辆 20 多万美金,在美国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可能是好几万美金,意味着几年能够回本。但是它适不适合中国?在中国一辆车 200 万人民币,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人力成本可能几万,这样一条技术路线并不适合咱们中国。当然另外一条路线可能是视觉为主,雷达的这样一种技术路线,相比来说,这条路线更适合中国,但是也得考虑功能选择上两个地方得有差异,其实我个人在特斯拉车主当中做了一些调研,在美国他们对于像高速的 ACC、车道保持这样的功能他们是非常愿意使用的,虽然谷歌无人驾驶车的创始人 Sebastian Thrun 尝试了特斯拉的 ACC+ 车道保持的功能,却有抱怨说it almost killed me for ten times。在中国,什么样的功能好用?traffic jam assist 这样一种功能可能对中国人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北京这种经常开开停停的地方。刚才说的停车场的无人驾驶功能也是非常有市场的,你去新光天地下到停车场花十分钟的时间找停车位,你可以让它自己去找地方停,走的时候一键召回。

驭势科技的无人驾驶项目是否能够分解出某些子项目,让高校、研究所和技术专长通过某种方式参与?

我们非常乐意分出一部分项目跟高校合作,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了。我们的一个理念是开放创新。FreeBSD 和 Sun Microsystems 的创始人 Bill Joy 有个 Joy's Law:无论你这家公司再牛,世界上绝大多数最好的人才都是给别人工作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打开组织边界,让其他人才也能为你所用。

你选择在中国创业而不是在美国?和美国比较起来,国内创业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总体来说,在美国的人才密度高,人才的冒险精神、企业家精神更强。在中国,80% 的人才在大公司、上市公司,剩下 20% 中的 80% 更愿意去C轮以后的公司,创业公司要抢夺的顶级人才只有那 4%,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国内创业也有不错的条件,资本充足,好团队和好项目相对较少,所以有这样的团队和项目还是比较受资本欢迎的。另外,国内有很多独特的问题,巨大的市场,给了有志者驰骋的空间,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团队没有的(比如以色列有很多好团队,可惜没有市场,做大了只能卖掉)。

用于自动驾驶的生物体检测识别及传感技术目前误识率如何?

视觉方面针对一些基本任务,99% 以上的识别率是有保障的,比如车道线识别,前车碰撞预警等。但是,传统的视觉方法是有问题的,detection by recognition 必须要求在数据库里有被识别体的特征,但数据库是无法穷尽的,比如你在澳大利亚,可能要加入袋鼠的特征,到中东,则需要加入骆驼。所以大方向要做 pixel labeling 或所谓的semantic segmentation。最好,基于视觉的识别肯定无法做到100%,基于统计学习的方法根本就不可能穷尽样本空间,所以需要多传感器融合。

苹果投资滴滴及 Uber 等对自动驾驶领域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滴滴和 Uber 投入自动驾驶领域是必然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肯定比有人驾驶的共享经济出租车更有优势,所以他们一定会重金投入,只不过是时间先后而已。他们的优势就是有用户资源,有大数据,劣势是大公司创新经常碰到的问题,左右互搏,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让颠覆式的新业务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不是营养不良,甚至死于非命。有时候即使领导有这些认识,下面的执行是不是因为触及当前利益而不能到位,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驭势科技在「燎原」平台上也有进行招聘, 可以请吴甘沙先生稍微阐述一下,驭势科技希望邀请什么样的小伙伴加入?又能给这些核心员工提供一些怎样的机会?

我们希望驭势是一家精英合伙人公司。首先,我们要找创意精英。这些精英,我们总结下来是四有新人:有种:速度与激情,责任与抱负,信念(创业维艰,信念不变,全村的人去龙王庙求雨,只有一个小女孩带着雨伞去,带着雨伞去求雨是真正的信念。)有趣:乐观,幽默,有一个很深的爱好,向往美好。 有料:一般认知,专业,工程能力,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世界变得太快,知识转瞬过时),沟通能力。有情有义:请参看《教父》和《纵横四海》。以上是我们希望一起共事的伙伴。

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为什么驭势可以是您事业的下一站?

您在这里参与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这里有很多牛人,让您惺惺相惜,切磋技艺;

这里做很新鲜、很有前途的东西,让您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

这里的文化赋予您最大的控制力,一脚油门下去,车能给您推背感,您的成就能让公司马上变得更好,您能展现best self;

当然,市场高端的薪水和可观的最原始的原始股,能让您的财富与公司共同成长;

最后,针对北京和上海工作同事的小小福利:如不具有北京户口,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解决户口或工作居住证,对于单身人士,我们能部分解决住房。传统打工者的处世态度是:不是我的事我不管,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然而,合伙人的态度是:I can I up 我行我就上,看不得公司有缺点,爱多管闲事,也欢迎别人来管我的事。一个合伙人的公司不是一支军队,而更像一支足球队,既强调纪律,又要求自由发挥,既要各司其职,又要互相补位,为同一个赢的目标。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是现有的 20 多个合伙人一起讨论出来的,是驭势的共识合伙人是成年人,不需要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其行为(几点上下班,上班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合伙人明白自由与责任的平衡,能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我相信 A 级人才在驭势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非常期待未来驭势的 Jeff Dean 们,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加入我们,与公司一起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0

    文章

    44560

    浏览量

    231322
  • 智能驾驶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177

    浏览量

    4827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图看懂《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1:22 365次阅读
    一图看懂《<b class='flag-5'>关于</b>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b class='flag-5'>意见</b>》

    发改委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CET中电技术如何助力配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08:36 456次阅读
    发改委发布《<b class='flag-5'>关于</b>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b class='flag-5'>意见</b>》,CET中电技术如何助力配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能驾驶基本概念定义 中国智能驾驶格局分析

    在行车领域,产品迭代路线包括低级辅助驾驶到高级驾驶辅助,涵盖了诸如LKA、AEB、ACC、LCC、ALC、HWA等功能。城市NOA和高速NOA则实现了在城市和高速场景下的智能驾驶
    发表于 04-12 11:36 711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基本概念定义 中国<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格局分析

    华为公开智能驾驶新专利:可识别唇语并报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近公开了一项关于“报警方法、装置以及智能驾驶设备”的新专利,这项创新技术为智能驾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09:26 335次阅读

    语音数据集在智能驾驶中的价值与应用

    一、引言 在智能驾驶的背景下,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而语音数据集作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基石,对于提升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语音数据集在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1-31 17:08 245次阅读

    自动驾驶产业链爆发前夜?多家车企宣布已获得L3级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202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针对搭载中国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定义的L3级(有条件自动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7:09 583次阅读
    自动<b class='flag-5'>驾驶</b>产业链爆发前夜?多家车企宣布已获得L3级自动<b class='flag-5'>驾驶</b>路测牌照

    谷歌声称Gemini超越GPT-4,你有何看法呢?

    谁能想到,一夜之间,人们对于谷歌 Gemini 的看法竟发生了 180° 转变。
    的头像 发表于 12-14 09:54 314次阅读
    谷歌声称Gemini超越GPT-4,你有何<b class='flag-5'>看法</b>呢?

    【洞见芯趋势】从噱头到实用,智能驾驶正驶向5G时代!

    化、智能化进程正在加速。 近两年,关于L4级智能驾驶何时到来,车企似乎各有各的看法。然而随着5G通信被应用于自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2 18:10 245次阅读
    【洞见芯趋势】从噱头到实用,<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正驶向5G时代!

    华大北斗高精度芯片助力上汽名爵MG7智能驾驶

    随着上汽名爵全新MG7轿跑车的正式发布,其优雅先锋主义风格设计和彪悍的运动轿车性能立刻赢得了年轻用户的广泛青睐。其先进的科技配置更是令人瞩目,特别在智能驾驶方面,MG7具备NGP高阶智能辅助
    发表于 08-30 14:44

    两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

    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和《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9:23 1281次阅读

    禾多科技中间件HoloSAR加速自动驾驶量产落地

    随着汽车智能化迅速发展,现在各大厂商新车上市时,都会将智能驾驶能力作为重要卖点。但关于智驾系统的介绍,大家最耳熟能详,要么是各种最新算法和上层软件功能,要么是大算力芯片和激光雷达等先进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0:21 788次阅读
    禾多科技中间件HoloSAR加速自动<b class='flag-5'>驾驶</b>量产落地

    西「景」洞察丨《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 《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中国民航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8:25 793次阅读
    西「景」洞察丨《<b class='flag-5'>关于</b>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b class='flag-5'>意见</b>》

    智能驾驶啊,您可长点“芯”吧!

    智能驾驶啊,您可长点“芯”吧!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0:09 350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啊,您可长点“芯”吧!

    关于MakeCode如何将对Blocks的看法转变为有用的编程工具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关于MakeCode如何将对Blocks的看法转变为有用的编程工具.zip》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6-19 14:57 0次下载
    <b class='flag-5'>关于</b>MakeCode如何将对Blocks的<b class='flag-5'>看法</b>转变为有用的编程工具

    智能驾驶产业群雄混战!极目智能驾驶方案已实现行泊L2+功能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智能驾驶行业现在是属于什么样的现状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感觉就像出师未捷、市场还没繁荣就开始卷,还没卷就已经红。目前,智能驾驶级别普遍是在L2或者L2+级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02:37 2447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产业群雄混战!极目<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驾驶</b>方案已实现行泊L2+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