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2024中国云计算大分野:重回当年,还是走向未来?

脑极体 来源:脑极体 作者:脑极体 2024-03-04 09:47 次阅读

再过些年,如果有人写中国云计算发展史,那么他应该会着重描述2024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这短短几天里,发生了反差感拉满,且都极具变革意味的两件事。科技产业天天“重磅发布”,但其实真正具有变革意味的重磅消息并不多。但把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看,却真正能看到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局面。

先从较近的说。2月29日,阿里云在北京召开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相比于近年所有云计算发布会都在讲AI、讲生态、讲稳定性,阿里云这场发布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降价。

会上,阿里云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被外界评为史上最大力度的公有云价格战。

了解云计算的朋友,会觉得有些恍如隔世。因为十年前差不多所有云计算厂商都在主打降价,但近些年已经很少见云厂商把降价作为主要战略。一夜之间,中国云计算似乎回到过去。

也有公司坚定地选择走向未来。2月25日,华为云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上举办了峰会。会上着重向全球企业介绍了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旗帜鲜明提出了“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

了解云计算的朋友会觉得这一幕是前所未见的。全球云数据库基本被微软、亚马逊Oracle三家占据,在这些年中美科技摩擦的大背景下,国产云数据库开始崛起,但主要市场都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有企业把国产数据库拿到欧洲,拿到世界上进行宣传。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晰的产业信号国内公有云市场TOP2的厂商,正在走向截然不同的路。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云计算厂商都是在同一个目标下你追我赶,那么从这个岔路开始,中国云计算将走向分野。

上山还是下海?将成为所有云计算厂商,乃至千千万云用户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海模式,重回互联网的海

我们可以将阿里云的全面降价战略,归纳为一种“下海模式”。

这里的海,就是互联网的海,以低价换规模的海。这是阿里系业务最为熟悉的发展模式,也可以说是阿里云的某种“初心”。

事实上,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之后,阿里云一度想要在政企市场有所作为,追求低客单、高利润、高技术附加值的“类IT”模式。但在实际战略执行中,这条新路却始终没有走通。不仅政企市场反响一般,同时还逐步脱离了原有的高增长轨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4季度,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为3%。这意味着其在外部市场已经来到了负增长。从最终结果看,切换赛道的效果显然是不能被阿里系高层满意的。

于是,可以看到2023年阿里云迎来了一系列从组织架构到市场战略的变革。重回线上,重视增长成为新的战略基调,而这种回归自身擅长赛道的战略,最终变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云计算市场大降价,变成了把云计算市场“拉回十年前”。

这种重回,回归的其实就是阿里最早切入云计算市场所应用的互联网模式。追求低利润,高规模,甚至不惜用降价、免费等方案留住客户,先占据客户粘性,后续再考虑商业化发展。

这种早已被证明过的战略,当然有其价值。最显著的就是可以降低用户成本,从而与目前正追求降本增效的用户达成更高的契合度。同时,降价思路也有利于推动更多客户选择上云。在去年,“上云还是下云”的争论甚嚣尘上,本质还是成本问题。降价可以扩大公有云用户的整体规模,而规模红利本身是能够摊薄云厂商成本的。

然而有正面就有负面。用互联网模式做云计算并不是新鲜事,其问题也很早就暴露了出来。

首先,厂商追求降价很容易拉开行业价格战。这会导致厂商投入到新技术、新能力中的研发成本下降。而在AI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整体追求以科技换新质生产力的今天,云厂商纷纷过度价格导向是与大势不符的。

从用户角度看,也会担心在低价阶段被厂商绑定,后续会有一系列问题。比如行业竞争降低后定价权会集中在头部企业,低价会不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以及低价是否意味着服务稳定性下降。如何打消客户的疑虑,这也是阿里云需要面对的问题。

重回互联网的海,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这个战略在阿里云的视角上看是非常合理的。

但对于云计算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来说,价格战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因素。毕竟“低价的很贵,免费的最贵”,这个道理中国用户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上山模式,要上新技术的山

阿里云的低价战略一出,确实引发了极大的讨论热度,但却并没有引发其主要竞争对手的跟进,这个现象非常值得观察。

这是因为,在今天中国云计算产业中还存在另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山模式。这个山,是新技术的山。在今天全球AI爆火,以及中美科技对垒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云厂商要上的山里,又有两座山峰摆在眼前。

一座叫作人工智能,一座叫作自主可控。

选择爬山的云厂商,确实极大概率不会考虑跟进价格战。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投入产出模型,也不符合创新科技与国产化领域的客户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仅次于阿里云的国内第二大公有云厂商,华为云就从来没有宣传过价格战为主的策略。同时,这些厂商可以不断拿住具有创新力的技术。

比如说,这些年全国都在关注“科技卡脖子”问题,而在国产化、自主可控领域,华为云已经拿出了相当可观的内容。比如将“突破乌江天险”的大量基础软件、软硬件开发工具上云;推出国产AI算力的昇腾AI云服务;国产数据库华为云GaussDB;全面自主可控的MetaERP等。

在AI领域,华为云不仅有自研的盘古大模型系列,还可以看到一系列配合AI技术的创新基础设施,比如不久前在MWC 2024展示的全球存算网KooVerse、分布式QingTian架构、AI-Native存储等。

这种专注于新技术,新能力的“上山模式”,也是优缺点分明。在AI爆发,科技创新价值提升到历史高点的时期,这种模式更加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也有助于厂商形成正向的研发-生产-商业化循环,从而形成科技创新的滚雪球效应。这种模式在过去几次全球科技创新中都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从客户视角看,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意味着新的生产力抓手。无论是央国企打造AI战略,还是新锐的开发者、创业团队抓住创新机会,都需要以云厂商提供的技术能力作为基础。云给客户最大的价值,不是省钱,而是帮他们赚钱。毕竟干脆不上云是最省钱的,既然选择云,就是想要选择具有创新能力的业务发展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有负面性的。比如在价格战的大环境下,是否能够持续得到客户认同?会不会短期内丧失增长规模?能否抵挡价格战冲击?

当这两种模式同时出现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中国云计算,两种模式开始分流

过去若干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旋律是非常统一的:客户以互联网和电商企业为主;市场上则是阿里云追赶亚马逊云,其他厂商追赶阿里云。

而在目前阶段,作为后起之秀的华为云已经实现了较为可观的规模占比,并且市场增速超过阿里云。一超多强的云计算市场局面正在渐渐淡出视野。双雄并立,并且两种截然不同路线并行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云计算,正在进入一个大分流时代。追求高技术,还是追求高规模,会成为一个云计算厂商难以兼顾的选择题。

目前来看,华为云、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会在主攻AI等创新技术的方向上持续“上山”。运营商云也在加速推进自主创新以及智能化等相关战略。

而阿里云,以及市场规模较小的云计算厂商会选择持续降价,将价格战作为新时期的战略支点。

相对特殊的可能是腾讯云。作为国内市场份额第三的厂商,腾讯云整体处在收缩战略当中,既选择小额度跟进阿里云的降价,也在持续深耕产业互联网等政企市场,似乎需要等待进一步调整后,才能拿出更有明确指向的战略方向。

可以预计的是,这两条路的分歧会越来越大,放在一起比较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假以时日,中国云计算或许会实质上变成两个市场。一个打内,越来越卷,卷小单子、小企业,甚至以免费换增长。一个打外,走向国际舞台,走向把云和AI变成新的中国光伏,中国新能源汽车。

新的时代,主旋律不再是你追我赶,而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战。直到某一天,在更大的AI巨变来临时重聚。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8

    文章

    7349

    浏览量

    135718
  • 阿里云
    +关注

    关注

    3

    文章

    883

    浏览量

    42615
  • 华为云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155

    浏览量

    1680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格陆博科技荣登《2024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

    2024年4月25日,在第八届万物生长大会·中国未来独角兽大会上,一站式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微链」联合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创投专委会共同发布《2024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1:52 132次阅读
    格陆博科技荣登《<b class='flag-5'>2024</b><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未来</b>独角兽TOP100榜单》

    2024年全球与中国自动方向电压转换器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 2.4.3 近三年中国市场主要企业自动方向电压转换器销量(2021-2024) 2.5 中国市场,近三年自动方向电压转换器主要企业占有率及排名(按收入) 2.5.1 近三年自动方向电压转换器主要企业在
    发表于 03-29 16:25

    芯驰科技亮相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4年3月15日至1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在北京盛大召开。作为汽车行业的重量级盛会,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09:23 190次阅读

    2024年全球与中国7nm智能座舱芯片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芯片主要企业在中国市场排名(按销量) 2.4.3 近三年中国市场主要企业7nm智能座舱芯片销量(2021-2024) 2.5 中国市场,近三年7nm智能座舱芯片主要企业占有率及排名(按
    发表于 03-16 14:52

    【量子计算机重构未来 | 阅读体验】+ 初识量子计算

    其他公司提供,Amazon、Microsoft 后台的物理机器是由IONQ、 Rigetti、 D-Wave提供。 以服务形式提供量子计算出租的模式更为普遍,如果只是做做实验的话,有些还是可以免费预约使用的。
    发表于 03-05 17:37

    【量子计算机重构未来 | 阅读体验】初探

    本帖最后由 oxlm_1 于 2024-3-4 23:24 编辑 非常感谢能有这次机会参与《量子计算机重构未来》这本书的试读活动。当看到这本书的测评时,首先好奇的是,量子计算机能
    发表于 03-04 23:09

    2024款鸿蒙OS 最新HarmonyOS Next_HarmonyOS4.0系列教程分享

    鸿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科技的崛起。HarmonyOS就是我们说的华为鸿蒙系统,截止到2023年8月4日已有超过7亿台设备搭载了鸿蒙OS系统。据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国内有21所985大学都开设
    发表于 02-28 10:29

    #新开端、新起点,2024一起加油#

    \"新开端、新起点,2024一起加油\" 这句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新开端和新起点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摒弃过去的不足,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开始新的旅程。而\"
    发表于 02-26 21:01

    2024年:AI技术引领手机行业迈入全新纪元

    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6:15 324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28】量子计算机重构未来

    介绍在汽车行业及其他制造业,量子计算未来将引起怎样的变化,并根据实证实验的事例进行说明。第 4 章给出了细分领域的多家企业人士采访实录,从他们所处领域的角度出发,展望了量子计算机将
    发表于 01-26 14:00

    青春加速度,科技创未来,TDK 2024 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原文标题:青春加速度,科技创未来,TDK 2024 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TDK中国】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8:10 497次阅读
    青春加速度,科技创<b class='flag-5'>未来</b>,TDK <b class='flag-5'>2024</b> 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全球FPC产值或将在2024重回成长

    近期中国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与工研院发布「全球软板观测」报告,今年受限于电子产品高库存和消费需求下降,将落至172亿美元,预估全球软板产值将下滑12.6%,但随终端库存调整告一段落,明(2024)年可望重回成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43 514次阅读

    RISC-V 的未来中国

    2023 年 RISC-V 中国峰会上,倪光南院士表示,“RISC-V 的未来中国,而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也需要 RISC-V,开源的 RISC-V 已成为
    发表于 08-26 14:16

    RISC-V入!赛昉科技联合中国电信完成首个RISC-V云原生轻量级虚拟机验证

    电信构建RISC-V计算生态领先优势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推动中国电信引领RISC-V上,实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自主可控、降低算力成本等目标。中国
    发表于 05-11 14:08

    中国开源未来发展峰会“问道 AI 分论坛”即将开幕!

    过去几个月,AI 几乎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各式开源大模型、训练框架层出不穷;AI 技术也加速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例如服务运营优化、解决供应链问题等等;数据库、计算、大前端等多类技术领域产品
    发表于 05-09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