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单片机I/O驱动与隔离常见设计方法

jf_pJlTbmA9 来源:嵌入式专栏 作者:嵌入式专栏 2023-10-25 17:36 次阅读

虽然现在单片机EMC做的很好,但有很多场合依然有很强的干扰信号,就比如我做了多年激光产品,激光瞬间功率很大,势必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干扰。

针对电气控制产品的特点,本文讨论了几种单片机I/O的常用驱动和隔离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合理地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提高电路的接口能力,增强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有实际指导意义。

输入电路设计

一般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以工程经验来看,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要好得多,如图1所示。当按下开关S1时,发出的指令信号为低电平,而平时不按下开关S1时,输出到单片机上的电平则为高电平。该方式具有较强的耐噪声能力。

wKgaomUDwYKAOmEzAAAXa6d9Hus641.jpg

图1 开关信号输入

若考虑到由于TTL电平电压较低,在长线传输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可以将输入信号提高到+24 V,在单片机入口处将高电压信号转换成TTL信号。这种高电压传送方式不仅提高了耐噪声能力,而且使开关的触点接触良好,运行可靠,如图2所示。其 中,D1为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50 V。

wKgZomUDwYOAY7RZAAAe1p2MGSs178.jpg

图2 提高输入信号电平

wKgZomUDwYWAE4rMAAAUxQ3nCVo118.jpg

图3 输入端保护电路

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二极管D1、D2、 D3的正向导通压降UF≈0.7 V,反向击穿电压UBR≈30 V,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保护电路都能把该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即:VI~VCC出现正脉冲时,D1正向导 通;VI~VCC出现负脉冲时,D2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正脉冲时,D3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负脉冲时,D3正向导通,二极管起钳位保护作用。缓冲电阻RS约为1.5~2.5 kΩ,与输入电容C构成积分电路,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若干扰电压的存在时间小于τ,则输入端承受的有效电压将远低于其幅度;若时间较长,则D1 导通,电流在RS上形成一定的压降,从而减小输入电压值。

此外,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如图4所示,R为输入限流电阻,使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电流限制在10~20 mA。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根据分压原理,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 端的干扰噪声很小,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pYYBAGGkVSWATVs2AAASFM81xFo885.png

图4 输入端光耦隔离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单片机输入端可靠性最简单的方案是:在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一只电容来吸收干扰脉冲,或串联一只金属薄膜电阻来限制流入端口的峰值电流。

输出电路设计

单片机输出端口受驱动能力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均需专用的接口芯片。其输出虽因控制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一般情况下均满足对输出电压、电流、开关频率、波形上升下降速率和隔离抗干扰的要求。在此讨论几种典型的单片机输出端到功率端的电路实现方法。

1.直接耦合

在采用直接耦合的输出电路中,要避免出现图5所示的电路。

wKgaomUDwYeAPc_oAAATFEDSthQ914.jpg

图5 错误的输出电路

T1截止、T2导通期间,为了对T2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R2的阻值必须很小。因为T2处于射极跟随器方式工作,因此为了减少T2损耗,必须将集射间电压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这样集基间电压也很小,电阻R2阻值很小才能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R2阻值过大,会大幅度增加T2压降,引起T2发热严重。而在T2截止期间,T1必须导通,高压+15 V全部降在电阻R2上,产生很大的电流,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外,T1的导通将使单片机高电平输出被拉低至接近地电位,引起输出端不稳定。T2基极被T1拉 到地电位,若其后接的是感性负载,由于绕组反电势的作用,T2的发射极可能存在高电平,容易引起T2管基射结反向击穿。

图6为一直接耦合输出电路,由T1和T2组成耦合电路来推动T3。T1导通时,在R3、R4的串联电路中产生电流,在R3上的分压大于T2 晶体管的基射结压降,促使T2导通,T2提供了功率管T3的基极电流,使T3变为导通状态。当T1输入为低电平时,T1截止,R3上压降为零,T2截止, 最终T3截止。R5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作为T2集电极的一个负载,另一方面T2截止时,T3基极所储存的电荷可以通过电阻R3迅速释放,加快T3的截止速度,有利于减小损耗。

wKgaomUDwYiAbeK8AABqIfiwHsY647.png

图6 直接耦合输出电路

2.TTL或CMOS器件耦合

若单片机通过TTL或CMOS芯片输出,一般均采用集电极开路的器件,如图7(a)所示。集电极开路器件通过集电极负载电阻R1接至+15 V电源,提升了驱动电压。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电路的开关速度低,若用其直接驱动功率管,则当后续电路具有电感性负载时,由于功率管的相位关系,会影响波形 上升时间,造成功率管动态损耗增大。

为了改善开关速度,可采用2种改进形式输出电路,如图7(b)和图7(c)所示。图7(b)是能快速开通的改进电路,当TTL输出高电平 时,输出点通过晶体管T1获得电压和电流,充电能力提高,从而加快开通速度,同时也降低了集电极开路TTL器件上的功耗。图7(c)为推挽式的改进电路, 采用这种电路不但可提高开通时的速度,而且也可提高关断时的速度。输出晶体管T1是作为射极跟随器工作的,不会出现饱和,因而不影响输出开关频率。

wKgZomUDwYqABgI3AAEJzBAT6Ss439.png

图7 TTL或CMOS器件输出电路

3.脉冲变压器耦合

脉冲变压器是典型的电磁隔离元件,单片机输出的开关信号转换成一种频率很高的载波信号,经脉冲变压器耦合到输出级。由于脉冲变压器原、副边线圈间没有电路连接,所以输出是电平浮动的信号,可以直接与功率管等强电元件耦合,如图8所示。

wKgaomUDwYyAaxY8AACYhEOduys139.png

图8 脉冲变压器输出电路

这种电路必须有一个脉冲源,脉冲源的频率是载波频率,应至少比单片机输出频率高10倍以上。脉冲源的输出脉冲送入控制门G,单片机输出信号 由另一端输入G门。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G门打开,输出脉冲进入变压器,变压器的副线圈输出与原边相同频率的脉冲,通过二极管D1、D2检波后经滤波还 原成开关信号,送入功率管。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G门关闭,脉冲源不能通过G门进入变压器,变压器无输出。

这里,变压器既传递信号,又传送能量,提高了脉冲源的频率,有利于减轻变压器的体重。由于变压器可通过调整电感量、原副边匝数等来适应不同 推动功率的要求,所以应用起来比较灵活。更重要的是,变压器原副边线圈之间没有电的联系,副线圈输出信号可以跟随功率元件的电压而浮动,不受其电源大小的 影响。

当单片机输出较高频率的脉冲信号时,可以不采用脉冲源和G门,对变压器原副边电路作适当调整即可。

4.光电耦合

光电耦合可以传输线性信号,也可以传输开关信号,在输出级应用时主要用来传递开关信号。

如图9所示,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经缓冲器7407放大后送入光耦。R2为光耦输出晶体管的负载电阻,它的选取应保证:在光耦导通时,其输出晶体管可靠饱和;而在光耦截止时,T1可靠饱和。但由于光耦响应速度慢使开关延迟时间加长,限制了其使用频率。

wKgaomUDwY2AMhB9AABxtuIrpjw133.png

图9 光耦输出电路

结语

单片机接口技术在很多资料中均有详细的介绍,但在对大量电气控制产品的改造和设计中,经常会碰到用接口芯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驱动电流大、开关速度慢、抗干扰差等),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电路解决方案。

上述几种输入/输出电路通过广泛的应用表明,其对合理、可靠地实现单片机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转载来源:嵌入式专栏素材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单片机
    +关注

    关注

    6002

    文章

    43990

    浏览量

    620992
  • 接口
    +关注

    关注

    33

    文章

    7653

    浏览量

    148568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单片机I/O的常用驱动隔离电路的设计方法

    单片机I/O常用的驱动隔离电路设计
    的头像 发表于 09-18 15:48 1496次阅读
    <b class='flag-5'>单片机</b>I/O的常用<b class='flag-5'>驱动</b>和<b class='flag-5'>隔离</b>电路的设计<b class='flag-5'>方法</b>

    推荐!单片机I/O的常用驱动隔离电路

    使用。针对电气控制产品的特点,本文讨论了几种单片机I/O的常用驱动隔离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合理地
    发表于 03-12 09:24

    单片机技术分享之“I/O口封装技术”

    好多人学单片机都是从51开始,学习一款新的单片机,都会想学51单片机一样控制I/O口。就像P1=0x00;整组输出口的变成低电平,一款新的
    发表于 08-07 22:52

    各种单片机常见的延时与中断问题及解决方法

    [td] 延时与中断出错,是单片机新手在单片机开发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汇总整理了包含了MCS-51系列单片机、MSP430单片机、C51
    发表于 01-18 06:12

    单片机常见的延时与中断问题及解决方法

    延时与中断出错,是单片机新手在单片机开发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汇总整理了包含了MCS-51系列单片机、MSP430单片机、C51单片机
    发表于 02-22 06:00

    单片机如何实现隔离控制大电流负载?

      单片机控制大电流器件,这是嵌入式设计当中很常见的技术,单片机属于低功耗微处理器,I/O口的输出电流一般都10mA以内。若想将微弱的电流进
    发表于 03-15 16:11

    一.(二). 直接单片机I/O驱动:压电陶瓷:

    一.(二). 直接单片机I/O驱动:压电陶瓷: 元件参数:1,电阻阻值=1K; 2,压电陶瓷直流电阻=近似无穷大;MCU I/
    发表于 04-28 14:41

    一.(四). 直接单片机I/O驱动:多个I/O口并行工作驱动喇叭:

    一.(四). 直接单片机I/O驱动:多个I/O口并行工作
    发表于 04-28 14:47

    51单片机并行I/O口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1单片机并行I/O口工作原理51单片机并行I/O口工作原理P1: 仅作为双向
    发表于 11-18 06:17

    如何利用单片机I/O口去驱动步进电动机呢

    单片机I/O驱动步进电动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步骤四、C代码如下五、实验结果六、实验体会一、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
    发表于 12-13 06:13

    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口的方法

    单片机】简单I/O口扩展一、操作目的二、操作内容三、程序框图五、程序接线图六、程序清单七、代码详解一、操作目的(1)学习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
    发表于 01-17 06:46

    单片机i/o口控制电机

    在使用单片机的时候,难免有时候会遇到过压或者过流把单片机i/o引脚打坏,特别是在单片机i/
    发表于 01-18 08:39

    利用单片机I/O与中断系统

    回顾之前编程教程,第1篇是I/O篇,I/O主要说明I/O的引脚特性以及如何通过C51控制
    发表于 01-27 07:26

    STM32单片机I/O简介

    STM32单片机---(二)I/O应用stm32I/O简介GPIO的8种工作模式stm32I/
    发表于 02-16 07:04

    单片机的并行I/O口与工作模式介绍

    目录2.5 单片机的并行I/O口2.5.1 单片机的并行I/O口与工作模式(1)2.5
    发表于 02-18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