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打卡智能中国(六):村里出了“飞行员”

脑极体 来源:脑极体 作者:脑极体 2023-09-04 09:08 次阅读

提起返乡青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失败、躺平、卷不动了?

我们在浙江、福建、青海等地,参观一些农业智能化项目时,陪同参观的“飞手”,高兴地跟我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家门口做农业无人机操控员,不用背井离乡,比进城打工的生活开心多了;

村里的老人都听说过哪里用飞机(其实就是无人机)打药了,但用不来这些高科技,就找信得过的年轻人,回乡不用担心被说在城里混不下去,不会没面子;

想操控无人机洒药也不简单的,有人自己改装,给电池打孔帮助散热,视频发到网上成了圈子里的红人;

有的飞手不仅给自己的田里洒药,还帮别人的田洒药,成了“企业家”,开的都是奔驰宝马……

如果把智能中国比喻为一个有机体,那么返乡青年们的飞行故事,就是其中一个组织切片。要说能从中提取出什么中国发展智能化的方法论,或许不那么让人信服。但是,我们能从微观扫描出,一种由智能技术带来的快乐。

这一个个具体的人,就是智能中国的DNA,就是我们想记录的故事。

村里出了“飞行员”

农业无人机操控员,在老乡们眼中,格外有出息——“XX都当上飞行员了”。无人机也算飞机,没毛病。

那么,这份返乡青年的光鲜职业,具体是干啥的呢?

专业术语,叫无人机植保。

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药,以前是靠人背着喷壶去地里打药,劳动强度很大,喷施容易不均匀,人员还容易吸入药物而中毒。

后来有了拖拉机,人跟在旁边看着机器打药就行,但大型机械难以进入一些复杂地块,加上农作物株高和密度的限制,容易出现喷施不够精准,给农作物造成一定面积的损伤,进而到影响产量。

而且,农业收入的利润本就微薄,如果农药用量大、机械租用费用高、人员投入多等,一项项支出加起来,忙活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

所以,变量喷雾技术+农业无人机,就成了农业植保的最新选项。

一方面,变量喷雾技术,通过智能喷洒系统进行控制,根据农作物的病虫草害、形态、密度等信息,进行精准施药。

同时,农业无人机的高空作业+远距离遥控,可以避免作业人员吸入农药,让药肥雾流在旋翼气流的推动下穿透作物,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农药用量,提高喷施效率。

有数据显示,一台起飞载重14kg的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施300-500亩农田,是人工喷施的30倍以上。特别是种植咖啡豆、果树等高价值的高杆型经济作物,靠人工来打药并不现实,对无人机植保的需求是非常刚性的。

农业无人机能否普及,关键就在于,是不是有一批当飞手的新农人。

服务从哪里来?

无人机做植保由来已久,中国又有领先的无人机企业,按理说早就应该普及了,怎么这几年才等到返乡青年来一展身手呢?

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机植保都不是由个人农户来操作的,而是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在进行。就是由植保服务商,组建专业的无人机打药队,配备变量喷雾设备、无人机、地面设备等新型农机,提供飞播、打药等全套服务。

我们知道,消费级无人机会直接卖给航拍/泛科技爱好者,是一门B2C的生意。这个商业模式,在农业场景下怎么就行不通了呢?

要知道,我国平原少、土地细碎化的地理环境,农业以土地分散种植的小农家庭经营为主,更依赖熟人关系,不放心把自家的地和庄稼,外包给商业化的植保队或飞手团队。

在老乡们眼里,无人机植保,得靠“自己人”。所以,个人农户应该更有动力自己购买和使用农业无人机才对。

但是,想把农业无人机直接卖给个人农户,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就是价格,有农民痛快表示,十几万元一台的无人机是肯定不会购买的,只买得起服务。

其次是门槛高,传统的工业级植保无人机,为了控制成本,会采用半自动控制系统,也就是起降、增稳等调节可以自动化,但航线规划、维护改装等工作,还是要人工完成,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术难度。而很多务农群体的年龄比较大,即使有培训,也很难快速上手、准确操作。

而且,无人机还需要配套的服务,比如新的农田要进行好几次飞行之后,学习到特定参数的数据,形成稳定的路线和作业,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坠机、农药堵住喷嘴、部件损坏、电量不足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配套服务,包括金融保险等的配套,是个体农户很难独自解决的。

做一个“飞手”有多难,植保队可能最有发言权。既然如此,原本进城打工的返乡青年,凭什么能跟专业植保队掰手腕了呢?就因为跟乡亲们混个脸熟?

越来越多的个人农户,转行成为一名农业无人机操作员,几个条件的从无到有,是十分重要的变量:

有网。无人机植保最怕的是遇到障碍物,就坠机、失联,要把它找回来很麻烦,对操作手的能力要求很高,不能出现失误。如今,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广覆盖、低时延、下行大带宽等特点,可以让无人机的智能系统实时分析、快速决策、及时响应,也就减少了故障风险。

AI从半自动驾驶到全自主飞行,减少人工参与,AI扮演了“副驾”的角色,可以利用深度学习自动分析路线,做出最优飞行决策,实现“傻瓜式”喷药,让操作农业无人机的门槛大大降低,机不离手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学会。

有课。成为一名农业无人机的操作员,需要专业的培训服务,这类教育资源是个人以前很难接触到的。但越来越多无人机厂商意识到,打开行业ToB市场必须为农户赋能,大疆、极飞、零度智控等都推出了农业植保的飞行课程。

农业无人机操作的就业岗位需求有缺口,农民工从发达地区回流到家乡的情况变多。这劳动力供需,不就正好对接上了吗?

这些返乡青年成了“飞手”,一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找不到专业植保队,也可以找他们购买服务,双方都很高兴。

可以说,在植保服务的推动下,农业无人机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起步较晚的后进生,用十几年时间,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而新农人成为“飞手”,一定会将农业无人机市场再推进一步。

To厂商:农村有人,你有机吗?

遗憾的是,农村和农人都准备好了,无人机可能还没有。

2016年左右,就曾出现过“无人机2.0”的说法,意思是从C端消费级市场,转向B端工业级市场,深入农林植保、消防、救援等行业场景。相比城市环境对无人机的严苛限制,广阔的农村天地,无人机可以更有作为。但2.0阶段爆发式增长的拐点,一直没有到来。

青年愿意出力,农户愿意出钱,政策愿意出利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答案是产品

压力来到了无人机厂商。

一个无人机厂商发现,有一个客户只采购他们的飞行控制系统,就是不买他们的飞机。出于好奇,跑到当地考察,才发现客户买回系统后重新组装,自己做给农作物撒药的无人机。

为什么客户看不上成品,非要自己改装?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王研究员,指出了关窍:

“如果不了解行业需求的话,可能会觉得农业对智能农机的精度要求没那么高,甚至我们在硅谷做报告,他们也不了解,觉得农业就是半米、一米这样的精度,其实,我们农机导航要在很复杂的场景里,达到正负2.5厘米这样的高精度。”

无人机产品和植保需求的巨大沟壑,就在于大量这样的行业know-how。

很多需求,是需要极高的软硬件集成和工程化能力,深入农业场景,才能穿透的。

比如挂载需求。

消费级无人机的体型都很小,一般不会悬挂太重的设备,送个药送个饭绰绰有余。而农业无人机需要挂载大量喷施的肥料、农药、种子,有的还会搭载智能摄像头和许多传感器,重量一下子就飙到了几十公斤。以这样大的自重,连续飞行作业一天下来,对农业无人机的电池性能、续航、散热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一些“飞手”买不到合适的产品,就自己改装,给电池打孔来帮助无人机散热,这又带来了损伤、保险等问题,影响用户满意度。

另外,农业无人机挂载的肥药有一定的腐蚀性,日常飞行会遇到潮湿、降雨、高温、强日照等各种自然条件,这些都会对无人机的零部件、关节轴承等耐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业过程中,挂载重量减少所带来的变化,会产生晃动、重心偏移等情况,影响无人机的稳定性,需要供应链制造、工程设计、智能算法研发等多个环节来协同解决。

除了深入,无人机的供应链非常广,其中有些环节其实也和智能手机一样,存在被卡的风险。

举个例子,农业无人机在巡航时,需要远距离无线图传,将高清画质的图像传输到“飞手”的手机上,不仅需要大带宽的通信网络,还需要芯片厂商的支持,才能实现较高的传输速率。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在突破壁垒,也有工业级无人机利用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从系统层面让远距离跨终端传输成为现实。

所以,无人机厂商也要建立全链路的国产化。

另一个缺口,就是人。

上游研发,缺人。

农业无人机的一个需求,就是易用,全自动驾驶,必须拥有很高的环境感知能力,对农作物航线、沿途障碍物、农田边界等,有非常清晰准确的感知。这些AI算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人来开发的。而且,很多技术细节,只有走到农田里才能发现。

王研究员提到,农业无人机要在卫星导航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完成巡线的作业。怎么办呢?他们团队探索出,在辅助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加上目标检测、识别以及语义分割等等AI模型,研发出适用于农田环境的障碍物避障系统。后期农机在作业过程中,安全和效率都有了保障。

那问题来了,这样既懂AI、又懂农业、还懂工业机械,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田间地头的复合型人才,又有多少呢?数字化人才缺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无人机的产品研发。

下游应用,还是缺人。

返乡回流的农民工群体,大多拥有现代工人的技能经验,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需要,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人才蓄水池”。

但农业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差异,就在于消费只需娱乐,社群是为了让大家玩起来,而农用是严肃的场景,社群需要帮助农人学会技能、致富。

后者其实有点像IT领域的工程师培训,获得XX认证的人掌握了专业技能,更容易获得一份高薪工作,同时也对该厂商的产品/系统更为熟悉,在职业生涯中更倾向于引入该产品。而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极高的培训含金量了。

总的来说,无人机厂商既要深入,了解大量的农业know-how;又要能力广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软硬件和服务的综合商超。

这极高的产品壁垒,阻碍了农业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也避免了头部厂商利用既往优势形成垄断,为创新者、后来者留下了抢占市场的机会和时间窗口。

产业的创新土壤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目前农业无人机还没有像消费级市场一样,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少科技厂商和创业公司仍然能看到机会,愿意进来试试身手。

农业无人机,需要与多种行业、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进行系统化集成,而目前为止很多配套软硬件的研发才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供应商,只能靠自己来一一补上短板。

目前比较知名的无人机厂商,比如大疆创新、极飞科技、高科新农、珠海羽人等,背后其实有一个智能产业带,作为支撑,来降低创新风险和试错成本。

智能农机的研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行业的问题进行梳理、量化,明确需求。

因为农业场景很复杂,AI技术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哪些环节可以靠人工,哪些环节系统不可靠,这些都需要在算法研究和模型构建之前,就明确出来。

背靠大湾区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专家,无人机厂商就有了“智库”。

开发环节,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细节,比如模型的参数怎么调,模型训练的算力集群怎么搭,硬件零部件的定制开发,整机测试验证和下游应用开发谁来做?

这些都需要一个综合产业链生态系统,来减少厂商的落地成本。

推广环节,将农业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可以分担农户的风险,加速厂商产品的落地。这就需要政府和农业部门有相应的惠农政策。

一些农户觉得无人机洒药很好用,慢慢地接受了农业无人车,又通过农机自驾仪来解决播种时拖拉机开得不够直的问题。这样空地一体,有了全方位的数据和信息,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率,智慧农业的更多可能,就是这样孕育的。

大量返乡青年,可以转型成为“飞手”“车手”,短期内解决了农民工回流带来的劳动力错配、就业不饱和、收入增长放缓等问题。长期看,农人、农村和农业的面貌,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很多“飞手”的孩子,从小的娱乐就是刷手机、打游戏、玩无人机,在他们眼里,农业天生就是这么酷。

斯蒂芬·茨威格形容蒙田:谁描述了自己的一生,谁就是为所有的人而活着;谁把他自己所处的时代表现出来,谁就是为了所有的时代。

田埂上多了一群快乐的新农人,智能中国的宏大篇章,也就具体化、真实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验。这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技术最好的去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26485

    浏览量

    264111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4

    文章

    9888

    浏览量

    174835
  • 工业机械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7

    浏览量

    8222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用于HUD平视显示器的控制芯片:S2D13V40

    一款利用汽车抬头显示技术用于HUD平视显示器的控制芯片:S2D13V40。HUD的全称是Head Up Display,即平视显示器。起初,HUD通过光学原理,将驾驶相关的信息投射在飞行员的头盔
    发表于 04-02 11:42 0次下载

    中国顶尖无人机排行榜盘点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由于没有飞行员,无人机可以执行超越飞行员生理极限的或者危险的任务,比如长航时、大机动飞行或者在恶劣气象条件、战场等危险区域执行任务。
    发表于 01-23 09:53 7549次阅读

    现代电动空中出租车计划2028年投入市场

    这架电池驱动的V型尾翼电动飞行汽车内部可容纳四名乘客、随身行李和一名飞行员。八个旋翼为飞船提供推力。在垂直起飞模式下,前四角向上,后四角向下。一旦进入空中,飞行器就可以变形,将所有八个旋翼旋转到水平方向,以实现更高效的固定翼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6:32 442次阅读

    机载红外夜视装备技术应用挑战与发展方向

    机载红外夜视装备是现代飞机的重要传感器,主要用于辅助低空飞行飞行着陆、侦察瞄准等用途。机载红外夜视主要利用目标与背景的热辐射进行成像,并送给飞行员进行视觉观察,工作波段主要覆盖短波、中波和长波。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5:55 258次阅读
    机载红外夜视装备技术应用挑战与发展方向

    打卡有好礼!FPGA开发者技术社区每日打卡活动来啦!!

    区,大步迈向FPGA新发展新力量! FPGA技术社区每日有奖打卡正式开启,参与每日打卡即可获得开发板福利~ 活动要求: 一、每月指定一个打卡关键词,回帖打卡需加上本月
    发表于 11-06 18:28

    智能驾驶该考虑“防沉迷”了?

    空难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尽管机长有着近1万小时的飞行经验,但手动驾驶飞机着陆的次数却屈指可数。韩亚航空甚至有规定鼓励飞行员尽可能使用自动系统,而很少训练手动降落。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4:48 353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能</b>驾驶该考虑“防沉迷”了?

    世界上首个仿人机器人飞行员PIBOT问世

    研究人员表示,该机器人另外一个优势是结合了 ChatGPT 技术,该机器人可以记住世界各地的杰普逊航空导航图,不仅如此,该机器人还相当熟悉飞行业界的《快速参考手册》(QRH)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5:23 559次阅读
    世界上首个仿人机器人<b class='flag-5'>飞行员</b>PIBOT问世

    拆解:钉钉打卡机,硬件中规中矩,软件才是亮点?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钉钉打卡机是众多“打工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智能设备之一,但你是否对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所好奇呢? 为进一步深究钉钉打卡机的工作原理,近日笔者对一款型号为M1的钉钉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09:35 3688次阅读
    拆解:钉钉<b class='flag-5'>打卡</b>机,硬件中规中矩,软件才是亮点?

    激光武器系统技术介绍

    无人机操作员依靠无人机的摄像头来清楚地了解无人机在飞行时的飞行路径。如果激光发射明亮的窄光束使相机失明,则可以抑制无人机飞行员的视力。因此,无人机飞行员通过摄像头馈送的视野将被打乱。这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5:08 1125次阅读
    激光武器系统技术介绍

    利用FPGA实现的一种机载高清视频处理模块

    现代飞机座舱显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显示各种传感器信息的数据已经达到海量规模。飞行员在不同飞行时段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为了使飞行员能够在某特定的飞行时段认读和处理更为的信息,并且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4:03 758次阅读
    利用FPGA实现的一种机载高清视频处理模块

    【名单公布】论坛打卡活动6月份获奖名单

    活动原贴: 【有奖打卡活动】2023年打卡计划,兔飞猛进决胜开局! 获奖名单如下: 6月礼品: 1、连续打卡一周(7天):电子发烧友月度VIP 2、连续打卡两周(14天):鼠标垫 3、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0:28 1315次阅读
    【名单公布】论坛<b class='flag-5'>打卡</b>活动6月份获奖名单

    AppCube低代码快速开发健康打卡应用

    本篇文章采用轻应用项目类型里的`健康打卡`应用,来介绍AppCube的使用流程。现在疫情还没有褪去,全国各地都还在持续抵抗疫情,健康打卡应用可以自助上报个人健康信息,方便社区、公司、团体进行管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7-13 09:10 1438次阅读
    AppCube低代码快速开发健康<b class='flag-5'>打卡</b>应用

    全新ES6标配的HUD有什么特点?

    HUD(Head-Up Display)早期多用于军用战斗机,飞行员无需低头,目视前方即可获取必要的数据及信息,以便不间断感知飞行环境。在交通路况复杂的今天,HUD的应用让汽车驾驶者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视」。
    发表于 07-04 14:24 554次阅读
    全新ES6标配的HUD有什么特点?

    新型液晶数字航空时钟

    新型液晶数字航空时钟是一款计时仪表,安装于飞机仪表板上为飞行员提供高精度时间信息的航空计时仪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52 741次阅读
    新型液晶数字航空时钟

    打卡智能中国(五):博士都去哪儿了?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多元人才的合力,才能托举起智能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9:19 90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