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种主动自组装和原位极化来制备高性能压电生物薄膜

MEMS 来源:MEMS 2023-08-21 09:18 次阅读

尽管人们正在努力开发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合成材料,但大自然似乎已经掌握这种效应数百万年了。

从1941年首次在毛发中发现压电性到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Piezo 1和Piezo 2蛋白质通过机电耦合效应使细胞感知压力并引发触觉的奥秘,压电生物材料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压电效应产生的生物电在生物系统中具有生理意义,例如,人类胫骨在行走时会产生300微伏的压电电位,从而促进骨再生。此外,呼吸时肺中产生的压电电荷也可能有助于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由于压电生物材料具有天然的柔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因此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引起了极大兴趣。然而,由于随机极化和铁电性的缺乏,生物材料的压电响应(骨骼:0.2 pm/V)与压电陶瓷(PZT:500 pm/V)甚至聚合物(PVDF:30 pm/V)相比非常微弱。此外,如何有效的实现生物压电材料的可控大规模组装和畴排列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持续存在八十年的国际学术难题。在生物材料中,甘氨酸是最简单的非手性氨基酸,具有三种不同的晶型,非压电α-甘氨酸,压电β-甘氨酸和压电γ-甘氨酸。β-甘氨酸晶体表现出高剪切压电性(178 pm/V)和超高的压电电压系数(8 Vm/N),甚至高于当前使用的任何压电陶瓷或聚合物。不幸的是,β-甘氨酸在动力学上最难形成,且在环境条件下最不稳定。此外,尽管β-甘氨酸是铁电的,但过高的矫顽电场也使得极化甘氨酸晶体并在宏观尺度上畴排列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杨征保教授课题组与香港城市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单位合作,提出了一种主动自组装策略,通过协同的纳米限域技术和原位极化来制备高性能压电生物薄膜。其中,纳米限域诱导的均匀成核克服了界面依赖性,并允许原位施加的电场在合成过程中沿整个膜定向排列铁电畴。β-甘氨酸薄膜具备高压电应变系数11.2 pm/V和超高的压电电压系数252×10-3Vm/N,这比最先进的PZT大一个数量级。特别重要的是,纳米限域效应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物薄膜的热稳定性,使其在192°C熔融前保持稳定的压电性而不会发生相变。相关研究成果以“Active self-assembly of piezoelectric biomolecular films via synergistic nanoconfinement and in-situ poling”为题在国际顶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香港城大在读博士生张卓敏和博士后李学木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港科大杨征保教授,港城大任广禹教授,卧龙岗大学张树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β-甘氨酸纳米结晶膜是通过电流体喷雾沉积技术制备的。在喷雾过程中,在喷嘴尖端和导电支撑之间施加电场,以克服甘氨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产生大量的纳米液滴。根据奥斯特瓦尔德阶梯规则,在结晶的早期阶段,由于它们的尺寸较小,最不稳定的晶型首先结晶。热力学上首选的相对应于最低的自由能,这可以通过对晶核生长添加尺寸约束来调整。因此,随着纳米液滴的迅速蒸发和越来越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通过纳米限域效应,甘氨酸成核结晶为β晶相。由于飞行中纳米液滴的小尺寸和无基底特性,β-甘氨酸纳米晶体通过均质成核形成,这使得外部电场可以控制结晶过程,同时起到原位极化的作用。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原位电场诱导β-甘氨酸纳米晶体的极化方向定向排列,表明净极化方向[020]与电场平行(图1所示)。

87bd587e-3f73-11ee-ac96-dac502259ad0.png

图1 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制备和通过协同纳米限域和原位极化的主动自组装机理 SEM图像展示了β-甘氨酸薄膜均匀致密的纳米晶粒分布。Raman和XRD结果证实了纳米晶薄膜的纯β晶相,其中最强的XRD峰(020)表明面外取向主要沿着最佳压电方向。相反,如果没有原位电场或纳米限域,β-甘氨酸晶体会显示主要的[001]面外取向,而垂直于最强的压电方向。由于反平行方向畴的压电效应会相互抵消,它们在宏观尺度几乎不会表现出压电性,这表明纳米限域和原位极化的协同效应对于畴对齐是缺一不可的。

880b4638-3f73-11ee-ac96-dac502259ad0.png

图2 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通过压电力显微镜(PFM)测量评估了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压电性能。PFM相位图显示出均匀的,几乎没有相反的相位,表明合成薄膜的铁电畴定向排列,纳米晶的极化方向是一致的(图3b)。面外振幅随施加的交流电压呈线性增加,计算得到有效压电系数d33约为11.2 pm/V。与大多数报道的生物有机薄膜相比,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压电强度更为优越(图3d),甚至与商业压电聚合物薄膜PVDF的压电系数相当。

885f3d74-3f73-11ee-ac96-dac502259ad0.png

图3 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压电测量和极化排列研究 除了压电性能之外,热稳定性也是压电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幸的是,β-甘氨酸的大尺寸晶体在几个晶型中是最不稳定的,并在潮湿空气中放置数小时或加热到67℃后迅速转变为α-甘氨酸。因此,该团队研究了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热稳定性和相变特性。通过DSC和原位XRD结果,确认在整个加热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除β相以外的任何相,表明在熔点温度(192℃)之前没有居里转变。薄膜的无限热稳定性是由纳米限域效应导致的。

然后,将目前广泛研究的多种压电材料和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压电电压系数g33作为居里温度TC的函数进行比较(图4)。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熔点温度为192℃,比大多数压电材料的居里温度(TC)高,与PZT-5H型压电陶瓷的相当。值得注意的是,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g33与PVDF相当,但TC更高。

887ca454-3f73-11ee-ac96-dac502259ad0.png

图4 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热稳定性和压电性能 总之,该工作解决了大规模合成高性能压电生物材料的长期难题。β-甘氨酸纳米晶膜的出色输出性能、天然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高性能生物机电应用中比如可植入传感器,能量收集,生物电子等具有重要意义。所提出的策略可扩展到创建具有可变尺寸、可编程结构和不同材料形式(如柔性复合材料)的薄膜。此外,这一发现为大规模制造各种生物材料和其他压电材料(如分子或有机-无机压电材料)提供了通用的设计策略。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EM
    SE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6

    浏览量

    14330
  • DSC
    DSC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34

    浏览量

    33337
  • PFM
    PFM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48

    浏览量

    28299
  • XRD
    XRD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28

    浏览量

    8939
  • 纳米晶体管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

    浏览量

    6111

原文标题:自组装生物压电薄膜:适用于传感、能量收集和生物医学应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佰力博列四通道高压极化仪让压电陶瓷达到最佳极化效果

    ,要使压电陶瓷发挥出最优性能,必须经过一个关键的过程——极化极化作为赋予压电陶瓷初始电畴结构的过程,对于其后的电气特性和机械响应具有决定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3:59 5次阅读

    基于薄膜铌酸锂的高性能集成光子学研究

    3月25日,Marko Lončar 博士出席光库科技与 HyperLight 联合主办的“薄膜铌酸锂光子学技术与应用”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基于薄膜铌酸锂的高性能集成光子学”的演讲。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7:18 439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薄膜</b>铌酸锂的<b class='flag-5'>高性能</b>集成光子学研究

    新一代智能生产型压电陶瓷高压极化仪来啦

    分享最新一款智能生产型压电陶瓷极化仪(压电陶瓷极化装置),该压电陶瓷极化仪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帮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09:53 138次阅读
    新一代智能生产型<b class='flag-5'>压电</b>陶瓷高压<b class='flag-5'>极化</b>仪来啦

    ITO薄膜制备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因其高转换效率、高开路电压、低温度系数、低工艺温度、可双面发电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ITO薄膜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制备过程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08:33 448次阅读
    ITO<b class='flag-5'>薄膜</b><b class='flag-5'>制备</b>过程中影响其<b class='flag-5'>性能</b>的因素

    AEB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由哪3大模块构成?

    AEB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由哪3大模块构成
    发表于 02-20 06:06

    介绍一种面向单微聚体的自组装方法来制备1D介孔纳米结构

    一维(1D)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1D多孔纳米材料的直接自组装和对其孔隙率的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09:12 385次阅读
    介绍<b class='flag-5'>一种</b>面向单微聚体的<b class='flag-5'>自组装</b>方法来<b class='flag-5'>制备</b>1D介孔纳米结构

    芯片晶圆里TaN薄膜是什么?TaN薄膜的性质、制备方法

    芯片晶圆里TaN薄膜是什么?TaN薄膜的性质、制备方法 TaN薄膜一种在芯片晶圆制备过程中常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1:48 556次阅读

    ATA-2161高压放大器在压电薄膜传感器心脏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心脏疾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压电薄膜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传感器,在心脏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压放大器作为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7:20 246次阅读
    ATA-2161高压放大器在<b class='flag-5'>压电</b><b class='flag-5'>薄膜</b>传感器心脏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自组装DNA纳米孔的生物质子器件制造

    纳米孔作为膜通道,能够介导信息交换,促进分子识别,然而,目前用于连接纳米孔、进行信号读出的电子设备信息传输效率较低,这成为了继续开发高性能生物电子器件的主要障碍之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02 1019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自组装</b>DNA纳米孔的<b class='flag-5'>生物</b>质子器件制造

    PPS、LCP、PI等高性能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

    工业上制备传统塑料薄膜的主要方法有挤出吹塑法、挤出流延法(含双向拉伸)、压延法、溶液流延法等。其中高性能塑料薄膜制备方法主要有挤出吹塑法、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5:36 936次阅读
    PPS、LCP、PI等<b class='flag-5'>高性能</b>塑料<b class='flag-5'>薄膜</b><b class='flag-5'>制备</b>方法及改性研究

    原位拉曼系统--实时监测半导体薄膜生长全过程

    原位拉曼系统实时监测半导体薄膜生长全过程前言原位拉曼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半导体薄膜生长全过程,利用共聚焦拉曼光谱的“In-Situ”方式,在石英炉中原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0:02 538次阅读
    <b class='flag-5'>原位</b>拉曼系统--实时监测半导体<b class='flag-5'>薄膜</b>生长全过程

    如何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厚度可控的超薄水凝胶薄膜连续制备

    由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网络组成的超薄水凝胶薄膜,具有类似生物组织的柔软和保湿特性,在柔性生物传感器和可穿戴电子产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现这种薄膜的高效和连续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8:23 2271次阅读
    如何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厚度可控的超薄水凝胶<b class='flag-5'>薄膜</b>连续<b class='flag-5'>制备</b>?

    介电常数对薄膜陶瓷基板性能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薄膜陶瓷基板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介电常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不同介电常数的薄膜陶瓷基板在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研究介电常数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5:13 699次阅读
    介电常数对<b class='flag-5'>薄膜</b>陶瓷基板<b class='flag-5'>性能</b>的影响研究

    实现敏感薄膜高性能化的主要途径

    。其中,敏感薄膜材料创制和高性能化是获得高性能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关键,其核心又是高性能敏感单元的创制;而只有在实现理性设计、激发态过程精准调控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09:57 387次阅读
    实现敏感<b class='flag-5'>薄膜</b>的<b class='flag-5'>高性能</b>化的主要途径

    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定向自组装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定向自组装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6-02 14:42 488次阅读
    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定向<b class='flag-5'>自组装</b>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