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电沉积法制备的纳米微针实现药物在原代细胞内的有效递送

微流控 来源:BioMed科技 2023-04-18 09:42 次阅读

纳米微针是将外源性生物分子递送至细胞的有效工具。尽管纳米微针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关于细胞如何与纳米微针相互作用的机制仍然缺乏研究。

近期,美国西北大学的Shana O. Kelley团队提出了一种生成纳米微针的新方法,并验证了它们在药物递送中的实用性,研究了其在药物递送过程中的遗传调节因子。研究人员首先基于电沉积法制造了纳米微针阵列,并使用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和siRNA量化了其递送功效。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该纳米微针会破坏细胞膜,增强细胞-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并下调NFκB通路转录因子的表达。这种扰动使得大部分细胞停留在细胞的内吞活性最高的G2期。该系统为研究细胞与高纵横比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模型。

44d87f6a-dd86-11ed-bfe3-dac502259ad0.png

金纳米微针用于原代细胞或干细胞的细胞内递送示意图

将外源性生物分子递送到细胞中是基因组编辑和细胞治疗的基础。现有方法通常涉及使用危险、有毒或低效的病毒、电场或化学试剂。因此,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细胞内递送方法且细胞毒性和细胞应激最小的策略尚未得到开发。 特征尺寸为100 μm~500 μm的微针已被证明具有细胞内递送的功能。然而,通过被动扩散为主的微针的递送效率通常很低(8%到20%)。

此外,人们开发出通过微针介导的电穿孔将质粒主动递送到细胞中。尽管效率提高到50%,但该装置需要高电压 (>50 V) 才能运行。 相比之下,高纵横比纳米材料,尤其是特征尺寸为100 nm~1000 nm的垂直纳米微针,在体外细胞内递送包括核酸、纳米粒子、治疗药物、蛋白质和代谢物中表现出广泛的实用性、高效率(高达95%)和较小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纳米微针已被引入用于原位基因/免疫治疗,并在动物模型和体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纳米微针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细胞内递送工具。

尽管在实验室层面取得了成功,但纳米微针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非常有限。其中有几个关键挑战仍未解决。事实上,纳米微针的制造通常涉及使用反应离子蚀刻(RIE),这是昂贵、不可扩展、劳动密集型的,并且需要集中的洁净室设施。RIE的使用极大地阻碍了纳米微针的大规模制造。

此外,先前的研究已经利用已建立的癌细胞系来评价递送效率,例如淋巴细胞癌。这些癌细胞系通常易于转染,因此不能很好地代表用作治疗的原代细胞或干细胞。 此外,目前已有的研究尚未系统地了解纳米微针介导的细胞内递送的原理。在一些研究中提出,纳米微针只是通过膜破裂穿透细胞膜,而其他人则认为渗透模型过度简化了细胞-纳米微针界面。纳米微针的存在可以通过细胞膜的动态生化和生物力学调节促进生物分子的摄取。

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强调,纳米微针甚至可以通过机械转导调节核基因的表达。总之,这些发现表明需要深入研究细胞-纳米微针界面。

研究人员最近引入了用于研究细胞和纳米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电沉积电极。该电沉积方法高度可调,可以在模板介导或无模板的的情况下制造具有不同程度纳米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高度可调的几何形状和密度的纳米微针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在几分钟内沉积到裸露的金表面。这促使该电沉积能够作为一种快速、无RIE制造纳米微针的方法。

44fd420a-dd86-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具有可调形态和纳米微针密度的生物相容性纳米微结构(NMA)的电沉积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使用电沉积来制造金纳米微针,用于难以转染的原代细胞和干细胞的细胞内递送。电沉积方法快速、无RIE、可扩展且成本相对较低。研究人员研究了纳米微针形态、递送效率和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基于膜联蛋白V的染色,研究人员发现具有不同形态的金纳米微针对细胞的活力和凋亡影响最小。

在 0 mV和~300 mV的电压下沉积的高尖纳米微针具有更好的递送效率。在电沉积纳米微针的帮助下,各种外源性生物分子(葡聚糖、白蛋白、转铁蛋白、量子点、siRNA)被成功地递送至原代细胞和干细胞中,包括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和原代成纤维细胞。

45c0831e-dd86-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含有高密度纳米针的NMA促进各种生物分子在多个难以转染的原代细胞中的递送

45f9fe28-dd86-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含有高密度纳米针的NMA促进siRNA的转染,并在蛋白质水平上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提高效率的潜在机制,并发现电沉积纳米微针通过阻止细胞进入G2细胞周期来促进生物分子的内吞作用。进一步的微阵列和质谱分析表明,这种细胞周期停滞源于细胞膜上的有限粘附,通过NFκB途径转导至细胞核,并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E2F和CDK蛋白实现。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证明了电沉积金纳米微针对于生物分子的递送的效用,并提供了复杂纳米结构与原代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原理。

4649d84e-dd86-11ed-bfe3-dac502259ad0.png

NMAs通过细胞周期停滞促进膜运输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快速、无RIE的策略来通过电沉积制造具有可调纳米结构的纳米微针(NMA)。NMA可显著促进原代细胞对蛋白质和siRNA的内吞作用,从而提高基因敲低的效率。研究人员对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揭示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内吞作用是通过 NFκB通路从NMA转导到细胞核的细胞周期停滞的结果。总之,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界面中高纵横比纳米结构的存在可以引起比膜变形更复杂的生物反应。与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将改变多种细胞内过程,例如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重要的是,纳米结构诱导的细胞周期停滞可用于改善细胞内吞过程并产生有效的细胞内递送。在设计未来的多功能生物界面以进一步提高药物输送的效率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高电压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14

    浏览量

    17814

原文标题:基于电沉积法制备的纳米微针,实现药物在原代细胞内的有效递送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基于医用胶带的可溶解倒钩微针,可提高皮肤附着力和药物递送效率

    近年来,用于药物递送的微针阵列由于微创、无血和低疼痛感等特点得以应用和推广。
    的头像 发表于 04-20 11:29 614次阅读
    基于医用胶带的可溶解倒钩微针,可提高皮肤附着力和<b class='flag-5'>药物</b><b class='flag-5'>递送</b>效率

    用于微纳机器人多级磁控递送研究的体外测试平台

    基于微纳机器人的靶向递送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精准药物递送、无创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1:29 834次阅读
    用于微纳机器人多级磁控<b class='flag-5'>递送</b>研究的体外测试平台

    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用于颅内跨尺度靶向给药

    该团队分别在体外胶质瘤细胞微环境和离体猪脑组织内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机器人可远距离递送到指定病灶,释放药物杀死胶质瘤细胞。这验证了该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16:40 223次阅读
    子母式微<b class='flag-5'>纳米</b>机器人系统,用于颅内跨尺度靶向给药

    英飞凌在浦东打造“数字+低碳”现代智能化仓库,汉威科技为电池安全保驾护航

    过程中,药物递送方法依赖于细胞药物的共同培养,药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内化(>数小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5:05 390次阅读
    英飞凌在浦东打造“数字+低碳”现代智能化仓库,汉威科技为电池安全保驾护航

    新能源车将突破2000万辆,三星希望通过华星光电间接控制 LG 显示广州工厂

    过程中,药物递送方法依赖于细胞药物的共同培养,药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内化(>数小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4:16 336次阅读
    新能源车将突破2000万辆,三星希望通过华星光电间接控制 LG 显示广州工厂

    用于纳米材料合成的微流控技术综述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作为新一代药物给药剂型日益受到重视。纳米材料的小尺寸能够增加药物负载能力,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并改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6:59 309次阅读
    用于<b class='flag-5'>纳米</b>材料合成的微流控技术综述

    什么是聚集度指数PDI粒径分布-LNP脂质纳米颗粒的PDI的影响因素

    性能影响很大。例如,制备纳米材料时,如果颗粒尺寸分布不均匀,则会影响其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制备
    发表于 11-28 13:38

    如何利用微图案化芯片实现高通量细胞筛选中程序化药物添加

    细胞的高通量筛选对于有效药物的发现、理解细胞进程的研究、以及推进个性化药物的安全检测至关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09:15 758次阅读
    如何利用微图案化芯片<b class='flag-5'>实现</b>高通量<b class='flag-5'>细胞</b>筛选中程序化<b class='flag-5'>药物</b>添加

    微波电磁场通过激活电压门控钙通道的作用

    微波和其他低频电磁场(EMFs)已被证明通过激活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起作用,大多数生物效应是由于细胞内钙升高、随后的一氧化氮(NO)升高以及过氧亚硝酸盐或NO信号传导。这一点,细胞内游离钙
    发表于 09-26 07:23

    新型微针可实现药物递送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黑色素瘤是一种最令人担忧的皮肤癌,病因是黑色素细胞生长失控。虽然黑色素瘤患者可从现有的免疫疗法中得到帮助,但到目前为止,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受益,有超过50%的患者对目前的免疫疗法药物没有反应,而在最初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09:18 1095次阅读
    新型微针可<b class='flag-5'>实现</b><b class='flag-5'>药物</b><b class='flag-5'>递送</b>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荧光RNA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细胞内靶标展现药物筛选的潜力

    基因编码的荧光传感器可以在单细胞水平追踪代谢物、蛋白质或重金属离子等细胞内靶标的丰度变化和动力学分布,并解析活细胞的生理过程和信号传导通路。
    发表于 07-28 10:27 558次阅读
    荧光RNA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b class='flag-5'>细胞内</b>靶标展现<b class='flag-5'>药物</b>筛选的潜力

    VR细胞制备与质控虚拟实验室

    VR细胞制备与质控虚拟实验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细胞制备流程的虚拟仿真实验。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5:21 265次阅读

    研究中心研发出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制备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制备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1:10 406次阅读
    研究中心研发出一种孔径小于10<b class='flag-5'>纳米</b>的固态<b class='flag-5'>纳米</b>孔<b class='flag-5'>制备</b>新技术

    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制备新技术

    高质量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是DNA测序、纳流器件以及纳滤膜等应用的关键技术。当前,在无机薄膜材料中制备固态纳米孔的主流方法是聚焦离子/电子束刻蚀。
    发表于 07-04 11:08 153次阅读
    一种孔径小于10<b class='flag-5'>纳米</b>的固态<b class='flag-5'>纳米</b>孔<b class='flag-5'>制备</b>新技术

    基于银纳米颗粒/铜纳米线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研究人员首先对银纳米颗粒/铜纳米线进行了合成,并对制备的铜纳米线和化学沉积后负载不同尺寸银纳米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5:19 743次阅读
    基于银<b class='flag-5'>纳米</b>颗粒/铜<b class='flag-5'>纳米</b>线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