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造眼”把大量纳米级光传感器整合到半球形视网膜状组件中,

MEMS 来源:机器之心 2020-06-01 15:18 次阅读

“人造眼”把大量纳米级光传感器整合到半球形视网膜状组件中,这套设备的一些能力已经与生物眼相当了。科学家们还表示,理论上这种设计可实现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率。

很多科幻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使用仿生眼球的机器人,或者直连大脑、让盲人重获视力的人造眼。为了开发这样的设备,科学家多年来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制造球形的人类眼球——特别是半球形视网膜,一直是技术上难以实现的挑战,严重阻碍了人造眼实现的进程。

在近日刚刚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香港科技大学顾磊磊(Leilei Gu)、范智勇等人在论文《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中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凹半球“视网膜”,迅速引来了多家媒体的报道。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85-x

这种视网膜由模仿人类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纳米级光电传感器阵列组成。研究者使用基于这套设备的电化学人造眼,在多项测试中与人眼进行对比,发现“人造眼”已具有获取图像图案的基本能力。

人眼带有半球形视网膜,与普通摄像头的平面感光元件相比显然更加精巧:视网膜的圆顶天然趋向于光线集中,让穿过人眼晶体的光线焦点清晰。这种自然演化出来的结构具有视场宽、分辨率高、对光高度敏感的特点,而在半球形视网膜上还分布着大量视细胞——每平方厘米约有1000万个。

顾磊磊等人的仿生电化学眼的核心组件是用作视网膜的高密度光电传感器阵列。光电传感器直接部署在由氧化铝(Al2O3)制成的半球形膜上。

仿生人造眼


用液态金属(共晶镓-铟合金)做成的纤细灵活的线被封进软橡胶管里,这些线将信号从纳米线光传感器传输到外部电路,以进行信号处理。这些线模拟连接人眼和大脑的神经纤维。液态金属线和纳米线之间的铟层可以改善两者之间的电接触。将人造视网膜放进由硅聚合物做成的眼窝中,确保金属线和纳米线之间完美对齐。

结合了人工虹膜的晶状体被放置在该设备的前端,就像人眼一样。背侧的视网膜和前端的半球形壳体结合起来,形成球形电离室(即“眼球”),前侧的半球形壳体由铝和钨膜制成。电离室内充满离子液,用以模仿玻璃体,即填充人眼中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空间的胶状物质。

这种布局对于纳米线的电化学操作而言是必要的。人造眼和人眼的整体结构相似性使得顾磊磊等人的设备具备100°的宽视场,静态人眼的垂直视场大约为130°。

第一版“人造眼”又被称为EC-EYE,它的结构细节是这样的:

看起来已经很符合人类眼球的画风了


顾磊磊及其同事制作的人造眼在结构拟态方面令人惊艳,但真正令其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很多感官能力能与人眼媲美。例如,人造视网膜可以检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从每平方厘米0.3微瓦特到50毫瓦特不等。在最低光强度下,人造视网膜中的每条纳米线平均每秒检测到86光子,这与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敏感度持平。这种敏感度来自用于制造纳米线的钙钛矿材料。钙钛矿化合物材料有潜力用于多种光电子和光子应用。顾磊磊等人使用的钙钛矿材料是甲脒铅碘化物,具备出色的光电属性和稳定性。

在人造眼中,一个像素是如何生成的


纳米线对于可见光谱的所有频率具备几乎一致的灵敏度(灵敏度用于度量每瓦特入射光生成的电流)。此外,纳米线阵列受到常规快速光脉冲的刺激后,会在19.2毫秒内做出响应生成电流——是人眼反应时间的一半,然后在脉冲结束后仅需要23.9毫秒即可恢复(至未激活状态)。响应和恢复时间是重要的参数,因为这两者最终决定了人造眼对光信号的响应速度。相比而言,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在40至150毫秒。

从某些角度来看,人造眼可以改善人类的视觉:它可以接收更大范围波长的光,而且因为不是自然进化出来的,自然也不存在所有脊椎动物都有的 bug,视觉盲点。

人类视觉系统和EC-EYE图像视觉系统的比较


顾磊磊等人制造的人造视网膜最令人惊艳之处或许是成像的高分辨率,这受益于纳米线阵列的高密度。在之前的人造视网膜中,光感受器最初安装在平面的刚性基底上,然后把它们迁移到曲面支撑面,或者把基底转换为曲面。由于必须留足空间方便迁移或基底转换,因此成像装置的密度受到了限制。

而顾磊磊等人的设备使用的纳米线是在曲面上直接形成的,这使得它们可以更紧密地封装在一起。的确,纳米线的密度高达4.6×108平方厘米,这要比人类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密度大得多。每根纳米线的信号也可以单独地获取,但目前设备中的像素是基于 3 到 4 根纳米线形成的。

“当你试图对画面成像时,实际上在透镜之后形成的图像是弯曲的,一个平面传感器显然无法让图像清晰地聚焦——但目前大多数人造传感器都是刚性且平坦的,”这篇论文的评审,威斯康星大学电气工程教授 Hongrui Jiang 表示。“同时,新研究部署在人造视网膜上的纳米线非常密集,它与人类眼球中的感光组件密度相当,甚至更高。”

EC-EYE 的图像感应过程


顾磊磊及其同事发明的人造眼所具备的整体性能代表了此类设备的一次飞跃,但仍需要做出很多改进。

首先,光电传感器阵列的像素目前仅为10×10,像素之间存在着大约 200-µm 的差距,这意味着光检测区域的宽度仅为 2mm。此外,制作过程中还涉及一些花费高昂且通量较低的步骤,比如使用聚焦离子束刻蚀这种造价较高的工艺为纳米线准备每一个孔隙。所以未来必须开发高通量的制作方法,从而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大的光电传感器阵列。

其次,为了提高视网膜的分辨率和尺度,液态金属线的尺寸需要减小。这些线的外直径约为 700 µm,但理想情况下应达到纳米线直径的水平,即几微米。目前来看,将液态金属线直径减小至几微米依然是很大的挑战。

目前,“人造眼”的分辨率还不高,因为纳米线阵列仅有100个像素(1个像素有3条纳米线)。但作者认为他们的设计最终有望实现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率,因为将纳米线密度提高到人眼光感受器的十倍以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寿命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测试来确定人造视网膜的使用寿命。根据顾磊磊等人的说法,在使用9小时后,人造眼的性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其他电化学装置的性能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最后,研究者指出,在离子液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设备的响应和恢复时间会缩短,但液体中光透射的性能会下降。所以需要对离子液成分进一步优化以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顾磊磊等人的仿生人造眼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依然为该领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模仿自然界生物的眼睛,一直是很多工程师们的梦想。一些科学家试图模仿哺乳动物的眼睛,也有人试图制造出类似于昆虫的复眼,”Hongrui Jiang 说道。“这一领域目前终于有了真正的突破。我认为在大约十年后,我们将看到一些人造眼的,非常实际的应用。”

人造眼究竟何时可以替代人眼?已有医疗从业者将这一登上 Nature 的研究视为“了不起的工作”。据论文作者之一的范智勇介绍,研究团队正希望与医学研究人员合作,根据这种设计来制造可替代人眼的设备。不过让计算机可以识别电信号只是第一步,我们未来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安全地让感光设备与大脑交互产生图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传感器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59

    浏览量

    29757
  • 视网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4

    浏览量

    12704

原文标题:人造眼不再科幻,港科大革命性研究登上Nature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什么是聚集度指数PDI粒径分布-LNP脂质纳米颗粒的PDI的影响因素

    的增加而增加。图3 LNP合成装置(中试)五、不同方法测量PDI的优缺点 1. 动态散射仪(DLS):DLS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颗粒尺寸和PDI的方法。它具有非接触式、无需样品处理等优点,但在样品存在
    发表于 11-28 13:38

    2023数字视网膜技术创新大讲堂:深开鸿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实践之路

    10月25日,2023数字视网膜技术创新大讲堂在深圳拉开帷幕。活动分为上午的“数字视网膜技术创新大讲堂
    的头像 发表于 10-26 08:34 570次阅读
    2023数字<b class='flag-5'>视网膜</b>技术创新大讲堂:深开鸿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实践之路

    纳米级测量仪器:窥探微观世界的利器

    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微观世界,而测量纳米级尺寸的物体和现象则成为了时下热门的研究领域。纳米级测量仪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测量纳米级
    发表于 10-12 09:12 1次下载

    纳米级测量仪器:窥探微观世界的利器

    纹和表面粗糙度等的测量。线性可变差动电容传感器(LVDC),具有亚埃分辨率,13um量程下可达0.01埃。高信噪比和低线性误差,使得产品能够扫描到几纳米至几百微米台阶的形貌特征。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仪器外
    发表于 10-11 14:37

    纳米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量子效应,可制成传感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与纳米材料的研究相比,主要体现在应用得更加具体化。传感器上所用的纳米材料主要是陶瓷材料。
    发表于 09-06 10:21 1099次阅读
    <b class='flag-5'>纳米</b><b class='flag-5'>传感器</b>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半球壳的建模(2)#传感器

    传感器电阻电路
    未来加油dz
    发布于 :2023年08月17日 09:08:42

    半球壳的建模(1)#传感器

    传感器电阻电路
    未来加油dz
    发布于 :2023年08月17日 09:08:19

    安捷伦81635A双功率传感器

    安捷伦81635A双功率传感器 Agilent81635A双功率传感器 特性说明:<±0.015 dB 偏振相关性 ±3% 功率不确定度 高达62.5 μm 内核大小的标准
    发表于 08-10 13:49

    研发突破性的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传感新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突破性的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它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08:47 458次阅读
    研发突破性的<b class='flag-5'>纳米级</b>电子“纹身”<b class='flag-5'>传感器</b>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划时代纳米传感器诞生,成本大降、用途广泛!

    使用一滴乙醇来处理每个传感器,而不是传统的需要将材料加热到高温的工艺。 纳米传感器是测量物理量并将这些量转换为可以检测和分析的信号的纳米级设备。由于它们的运行规模与天然生物过程相似,可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08:43 770次阅读
    划时代<b class='flag-5'>纳米</b><b class='flag-5'>传感器</b>诞生,成本大降、用途广泛!

    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实现高清成像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从而能够检测磁场中的极小变化,实现了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发表于 06-28 09:23 180次阅读
    <b class='flag-5'>纳米级</b>量子<b class='flag-5'>传感器</b>实现高清成像

    日本东京大学:研制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实现高清成像

    传感新品 【日本东京大学:研制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实现高清成像 】 科技日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张佳欣)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0:02 513次阅读
    日本东京大学:研制<b class='flag-5'>纳米级</b>量子<b class='flag-5'>传感器</b>实现高清成像

    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实现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从而能够检测磁场中的极小变化,实现了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发表于 06-18 09:22 231次阅读
    <b class='flag-5'>纳米级</b>量子<b class='flag-5'>传感器</b>实现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首次完成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从而能够检测磁场中的极小变化,实现了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氮化硼是一种含有氮和硼原子的薄晶体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0:13 368次阅读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首次完成<b class='flag-5'>纳米级</b>排列量子<b class='flag-5'>传感器</b>的精细任务

    MS4525DO-DS5AI001DP空速传感器测量原理

    MS4525DO-DS5AI001DP空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它最早是由英国人罗宾逊发明的。 感应部分由三个或四个锥形或半球形空杯组成。 空心杯壳固定在相互成120°的三尖星形支架或相互成90°的十字形支架上。 杯子的凹面为一个方向,整个横臂固定在一根垂直的旋转轴上。
    的头像 发表于 06-02 14:51 434次阅读
    MS4525DO-DS5AI001DP空速<b class='flag-5'>传感器</b>测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