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DC offset)来源于哪里?

加油射频工程师 来源:加油射频工程师 2024-04-15 15:36 次阅读

(1) 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DC offset)来源于哪里?

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DC offset)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振信号自混频

ce849000-faf9-11ee-a297-92fbcf53809c.png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混频器LO到RF端有限的隔离,基板或者空间的耦合,本振会泄露到前级,而这些泄露,由于级间失配,又会反射到混频器的输入端,与本振混频,从而产生直流偏移。

②强干扰信号自混频

ce9b0b82-faf9-11ee-a297-92fbcf53809c.png

强干扰信号传输到混频器的RF端,由于RF-LO的有限隔离度,泄露到LO端口,所以混频器两端口之间的干扰信号之间的自混频,也会产生直流偏移。

③强干扰信号进入RF通路中,电路的二阶非线性,也会产生直流偏移

ce9fc488-faf9-11ee-a297-92fbcf53809c.png

(2)为什么直流偏移会影响零中频接收机的性能?

零中频接收机的有用信号位于直流以及直流附近,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直流偏移(DC offset),可能比有用信号强很多,会淹没有用信号,而且还会使得后面的电路出现饱和。

举个例子,假设:

①接收机前端RF+基带的总增益为100dB,其中RF级(LNA+混频器)的增益为30dB,基带增益为70dB;

②本振功率为0dBm,LO到LNA输入端的泄露为60dB;

③接收机灵敏度为-107dBm;

则,泄露的本振信号到混频器输出端的功率为0-60+30=-30dBm(7.07mVrms);有用信号到混频器输出端的功率为-107+30=-77dBm(31.6uVrms),两者相差47dB。

同时,7.07mVrms的直流偏移,也会被基带放大70dB,如果基带放大器是理想的话,那直流偏移会被放大到20Vrms左右,所以在实际电路中,DC offset会使得后面的基带放大器饱和产生失真,从而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3)那怎么解决直流偏置的问题呢?

最简单的方案,是采用交流耦合的方式,比如加一个高通滤波器

但是,为了不恶化信号,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必须低于符号率的0.1%,这需要非常大的电容,而且对于差分输出的正交混频器,可能需要4个高通网络,所以片上集成几乎不可能。而且,这种方式,也对调制方式有要求,只适合那些在DC处包含很少能量的调制方式。同时电路时间常数长,当直流偏移突然变化时,不能快速响应,所以这种方法,应用的很少。

现代芯片很多都是采用校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TI的TRF371X系列,就是采用了自动校准算法,通过一个8bit DAC,来分别调制I路和Q路的DC offset。该算法,可以在全温范围内把直流偏置校准到低于+/-5mV以内。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放大器
    +关注

    关注

    142

    文章

    12418

    浏览量

    210062
  • LNA
    LNA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70

    浏览量

    56950
  • 混频器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667

    浏览量

    45132
  • 直流偏移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

    浏览量

    7113
  • 零中频接收机

    关注

    1

    文章

    20

    浏览量

    6744

原文标题: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DC offset)

文章出处:【微信号:加油射频工程师,微信公众号:加油射频工程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中频接收机设计

    相较传统的超外差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具有体积小,功耗和成本低,以及易于集成化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德州仪器(TI)的零中频接收
    发表于 09-25 14:02 6873次阅读
    零<b class='flag-5'>中频</b><b class='flag-5'>接收机</b>设计

    labview资料 (来源于网络供大家学习)

    labview资料 (来源于网络供大家学习)
    发表于 06-28 14:29

    复数RF混频器、中频架构及高级算法三者间的有趣联系

    一种解决方案,其不需要RF滤波,同时还能优化基带功率效率,降低不可使用信号带宽的单位成本。到目前为止,本文的重点是复数混频器用作中频发射。同样的原理反过来也成立,即复数混频器架构可以用作
    发表于 07-04 13:52

    复数RF混频器和中频架构及高级算法

    符号数据编码,接收机可以根据基准载波的相位进行解码。图8.深入考察中频复数混频器配置的I/Q信号初始观测显示:Q1比I1超前90°,二者的幅度一致。类似地,I2比Q2超前90°,其
    发表于 10-18 11:01

    AD9361做中频接收机,载波同步方面有什么建议?

    AD9361未作载波同步,如果采用AD9361做中频接收机,载波同步方面有什么建议?或者说AD9361芯片适合(官方推荐)做什么样的接收机
    发表于 12-12 09:33

    中频UHF RFID阅读器设计

    的因素,常见的2种接收机设计原理包括超外差式和差式。超外差接收机不仅电路复杂,成本也非常高。本文采用4通道中频
    发表于 07-18 08:17

    数字阵列雷达:中频接收机的优缺点

    数字阵列雷达可以实现阵元级的数字收发,为了减少射频前端的复杂性同时降低对高采样率的需求,本文简单介绍正交解调接收机,或者称为中频接收机,从而每个阵元只需要一个本振就可以了。
    发表于 08-29 08:23

    中频接收机的技术难点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中频接收机的一些设计困难和缺点是什么?中频接收机的技术难点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发表于 04-19 06:36

    中频I解调器是如何提高接收器性能的?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尽量抑制造成中频接收器动态范围缩小的 IM2 非线性及 DC 偏移来实现性能的优化,从而为棘手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替
    发表于 05-24 06:34

    中频射频接收机技术

    Heterodyne)结构与零中频结构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零中频结构存在的本振泄漏(LO Leakage)、偶次失真(Even-Order Distortion)、直流偏差(DC
    发表于 03-11 13:18 2530次阅读
    零<b class='flag-5'>中频</b>射频<b class='flag-5'>接收机</b>技术

    二阶失真怎么影响零中频接收机的性能

    在上一篇文章中,讲了零中频架构的一个痛点----直流偏移。今天继续讲讲,零中频接收机的另一个痛点----二阶失真产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09:22 435次阅读
    二阶失真怎么影响零<b class='flag-5'>中频</b><b class='flag-5'>接收机</b>的性能

    中频接收机中IQ不平衡的来源和影响

    在零中频架构的一个痛点----直流偏移和二阶失真产物-零中频接收机的另一个痛点,讲了零中频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4:02 1164次阅读
    零<b class='flag-5'>中频</b><b class='flag-5'>接收机</b>中IQ不平衡的<b class='flag-5'>来源</b>和影响

    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详解

    中频接收机中频DC,而二阶失真产物,为DC和低频产物,所以二阶失真也是影响零中频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4:03 2154次阅读
    零<b class='flag-5'>中频</b><b class='flag-5'>接收机</b>的IQ不平衡详解

    中频的IQ失配从哪里来的?芯片中是怎么处理IQ失配的?

    对于零中频接收机,主要有IQ失配,直流偏移等问题[1]。
    的头像 发表于 04-11 15:24 228次阅读
    零<b class='flag-5'>中频</b>的IQ失配从<b class='flag-5'>哪里</b>来的?芯片中是怎么处理IQ失配的?

    为什么窄信道带宽接收机偏向采用低中频而不是零中频架构呢?

    中频接收机除了IQ mismatch带来的镜像,本振泄露等带来的直流偏移,射频链路二阶非线性带来的抗干扰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零中频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1:23 186次阅读
    为什么窄信道带宽<b class='flag-5'>接收机</b>偏向采用低<b class='flag-5'>中频</b>而不是零<b class='flag-5'>中频</b>架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