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感应用,我们在国内外都是最厉害的”

传感器专家网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长江日报 2023-12-14 08:44 次阅读

45年前,当美国人刚提出光纤传感这个概念,姜德生已做出了产品——光纤风压计,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需求。

45年来,姜德生建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开发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研发平台。他常谦虚地说:“发文章,我们在国内都排不上号,但是说起光纤传感的应用,我们在国内外都是最厉害的。”

e6f209ba-9a19-11ee-be60-92fbcf53809c.jpg

11日晚,武汉理工大学隆重举办第三届“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会。不懈地追“光”者姜德生院士、96岁退休教授徐长佑、杭州亚运会女子跳远冠军熊诗麒等,8个动人故事澎湃着卓越的理工精神和理工力量。

■院士亲自下矿井

21世纪初,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瓦斯气体传感技术落后,为解此燃“煤”之急,姜德生院士曾先后多次到煤矿实地调研。

“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现场,姜德生院士团队王洪海教授讲述,有一次在郑煤集团某煤矿,姜院士说:“现场调研,必须到环境最恶劣、最危险的地方。”他坚持亲自到具有高瓦斯突出危险的掘进作业面实地考察。

姜德生先是乘升降罐笼下到200米深矿井,再蹲骑“猴车”乘缆索下行至巷道,然后继续徒步行走将近2公里才到达作业面。行走途中,耳畔不时传来煤岩断裂发出的“嘭嘭咚咚”声响,这是瓦斯气体涌出煤层噗噗冒起的水泡声,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还有矿井通风巨大的风力夹裹着煤粉沙砾生疼地打在脸上、钻入眼睛里。

这一年姜德生院士58岁,就在这样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下,他与煤矿技术人员探讨实验方案。他无惧危险、无畏困难、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陪同的省煤炭厅领导感慨地说:“我们经常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从来没见过教授亲自下井,更何况是院士。他是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将产品做到进口价1/10

光栅波长解调模块是光纤传感设备最核心的器件,被国外某公司垄断,他们享有定价权,指头盖大小的东西,比黄金还贵,哪怕是大批量采购也不降价。这样被别人“卡脖子”,姜德生感到很憋屈,他下定决心自己研发。

三年艰苦攻关,姜德生另辟蹊径,做了一个新原理的调解模块,价格还不到进口价格的1/10。后来,该公司主管曾三次找姜院士主动提出降价,希望还采购他们的模块,这次姜院士婉言谢绝了他们。

范典教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2005年他刚毕业留校就参加了姜德生带领的油罐和隧道的火灾探测系统开发。当时新建的秦岭终南山隧道是国内最长的隧道——双洞18.2公里。业主单位在火灾探测产品的招标中安排了一个擂台赛。主办方找了一段试验隧道,各家都装上自己的产品,做点火试验。

在火灾中,报警时间短是王道,响应越早意味着危险越小、损失越少。姜德生团队的报警响应不仅最快,还实现了20km无中继的火灾探测。“即使隧道里停电了都可以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国外的技术无法比拟的。”范典说。

后来业主还是不放心,双洞隧道,姜德生团队和国外公司,各中标一条隧道。但国外产品安装后一直无法通过消防验收,三年后,他们的设备也被拆除,更换为姜德生团队的产品。从那之后,国外的光纤火灾探测产品逐步退出了中国市场。

“现在我们的火灾探测产品已经累计装备了30000km的公路隧道,3000个大型油罐等。”范典说,这项技术还孵化了光纤传感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理工光科,为学校创收上亿元。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工程应用的需求,姜德生院士团队孜孜不倦,一次次带领团队破解“卡脖子”技术,为光纤传感设备配上“中国芯”。姜德生还将大容量光栅阵列传感网络技术成功运用到“鄂州花湖机场智能跑道系统”,这也是世界首条实现全时全域监测的智能跑道。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栅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37

    浏览量

    27163
  • 光纤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3581

    浏览量

    71486
  • 光纤传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76

    浏览量

    13022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理工光科光栅阵列特种传感光纤拉丝塔在武汉投产运行! 院士姜德生出席仪式

    装备、材料和工艺创新,可实现光栅阵列传感光纤的大规模量产和定制开发,并全面超越第一代点式光纤光栅和常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各项指标。 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8:41 43次阅读
    理工光科光栅阵列特种<b class='flag-5'>传感光纤</b>拉丝塔在武汉投产运行! <b class='flag-5'>院士</b>姜德生出席仪式

    93岁上将院士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传感器(推荐)

    多次讨论整理而成,主要论述近30年来我国 MEMS 惯性传感器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未来发展。资料显示丁衡高院士生于1931年,今年已93岁高龄,仍然心系我国惯性技术事业的发展。丁衡高院士既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16:17 240次阅读
    93岁上将<b class='flag-5'>院士</b>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b class='flag-5'>传感</b>器(推荐)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仪器专家潘君骅逝世

    今日(12月19日),苏州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应用光学专家,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08:40 136次阅读
    巨星陨落!<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光学仪器专家潘君骅逝世

    新增133位院士!多位从事传感器领域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传感器专家网,谢谢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 20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24 305次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WAA理事长张平:无线世界,无限精彩

    11月7日上午,IEEE标准大会之无线局域网应用生态和标准研讨会在深圳南山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理事长张平为研讨会作了精彩的致辞。经同意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0:40 56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WAA理事长张平:无线世界,无限精彩

    中国工程院院士:立国之本,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传感器?

    我国光学奠基人、著名学者王大珩先生有个著名的论断:传感器是工业的基石、性能的关键和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主要瓶颈实际上是传感器。 本文来自对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5:00 33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立国之本,<b class='flag-5'>中国</b>为什么要发展<b class='flag-5'>传感</b>器?

    中国工程院发布14大技术挑战:传感器及精密仪器亟需突破

    9月2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北京、香港同步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2
    的头像 发表于 10-07 09:40 245次阅读

    国内外芯片对比ATR5179 VS PE4259

    国内外芯片对比ATR5179 VS PE4259丨射频放大器开关芯片
    发表于 09-07 10:35

    多位传感器专家入选2023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战略科技力量,入选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的最高荣誉。 据相关政策,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中国工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6:05 1998次阅读
    多位<b class='flag-5'>传感</b>器专家入选2023<b class='flag-5'>中国</b>科学院/<b class='flag-5'>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增选候选人名单!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等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8 月 31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今日分别在官网公布了 2023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确认中国工程院 2023 年院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6:04 613次阅读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等入选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大力发展数据存储产业,掌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7月20日,在南京举办的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员倪光南指出,全球各国加快制定国家数据战略,存储技术和产业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算力中心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2:55 2207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倪光南<b class='flag-5'>院士</b>:大力发展数据存储产业,掌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赴深开鸿走访交流

    6月29日,继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交流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陈清泉来到深开鸿走访参观,深入了解深开鸿基于开源鸿蒙创新研发的产品技术能力、行业应用成果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20:50 324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陈清泉赴深开鸿走访交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一行调研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

    · · · · · · · · · · 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教授郑磊等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7:20 453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副院长、<b class='flag-5'>院士</b>钟志华一行调研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最新论文:我国海洋监测仪器&amp;传感器仍在“卡脖子”

    。本文从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国家近海业务化观测系统、海洋环境监测探测技术与核心装备3个层面着手,辨识并剖析了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发展需求,梳理了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现状。 海洋浮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8:41 34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最新论文:我国海洋监测仪器&amp;<b class='flag-5'>传感</b>器仍在“卡脖子”

    倪光南院士:RISC-V是中国最受欢迎CPU架构,不受垄断制约

    “今天,RISC-V是中国CPU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成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引擎。”3月2日,由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玄铁RISC-V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表于 05-28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