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探索可观测性未来:基调听云产品VP陈靖华揭秘新一代可观测性工具

话说科技 来源:话说科技 作者:话说科技 2023-10-24 11:36 次阅读

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频发,使得企业更加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也因此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还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户体验,以及实现创新和增长。不过,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大多数企业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传统企业或者是 IT 能力薄弱的团队,如何快速的去完成数字化转型?

基于云原生的轻量级框架在云上通过敏捷开发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业务,目前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但是享受云原生技术带来的敏捷和便利的同时 ,技术团队也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上层应用复杂度的增加,出现问题时,分析需要使用不同维度的工具,这意味着服务维持、维护运营会更加的困难。比如近期,英国空管系统故障,一条小小的飞行记录导致航班中断 4 小时,给企业预计造成了 1 亿英镑损失。这意味这一旦企业转型,业务高度依赖数字化,系统的可运维性、连续性和可观测性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近期,CSDN 专访了国内性能监测领域头部厂商基调听云产品VP 陈靖华,他从系统性能监测的新手段——可观测性核心技术思路,以及未来性能监测发展,给出了详细的见解。

可观测性:提升云原生复杂系统的监控能力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统的基础设施监控(ITIM)、应用性能监控(APM)、网络性能监控(NPM)和日志监控技术已无法满足云原生环境下的应用系统高度连续性的运维监控诉求。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作为新兴的技术和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基调听云作为国内可观测性技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产品矩阵中增加了可观测性,并针对云原生环境进行了技术创新,以提升在复杂系统中的观测能力。

基调听云技术 VP 陈靖华在采访中表示,可观测性兴起的原因在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下,系统的复杂度大幅提升,传统的监控手段效率下降,无法在复杂系统中快速定位问题。而基于CNCF OpenTelemetry标准的确立,可观测性系统或平台通过统一采集各维度监控数据,构建关联性,在未来将有效提升复杂系统的可观测能力。

具体来看,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和线上业务需求激增,促使许多企业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这使系统架构也向微服务和云原生演进。这给传统的监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往传统的监控系统依赖人工构建的模板和经验进行问题分析定位,但云原生系统复杂动态,许多问题并不在预判范围内。传统监控系统效率下降,无法快速定位复杂的未知的系统故障。而可观测性正是通过采集更多维度监控数据,实现更全面的系统洞察,才得以应对云原生环境的监控难题。

可观测性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作为国内性能监测领域的重要厂商,基调听云探索和总结了可观测性的四大核心能力,具体来说:

1、采集即治理,构建一体化探针能力

基调听云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 Agent 探针,实现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应用层、业务层和体验层各维度监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这套探针体系经过多年积累,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对云原生组件和信创组件都具有非常好的适配性。其中的关键创新在于“采集即治理”的理念,不再是传统的分离采集和治理,而是在探针端就完成监控数据的标注、过滤等治理工作。这种一体化采集和即时治理的设计,大幅降低了后端的数据处理压力,也提升了监控分析的效果。

2、用户体验至上,打造 DEM 能力

新冠疫情的影响,让数字化转型比以往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无论是最终用户的办事和购物体验,还是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远程办公体验。基调听云非常重视对终端用户体验的监测,这与可观测性要以用户和业务为中心的思想高度一致。基调听云通过前端探针采集移动App,网站和各种小程序的用户操作行为和体验数据,再与后台系统性能数据关联,可以准确反映用户视角下的体验状况。这套能力也称为 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未来基调听云还会持续加强 DEM 建设,使得业务系统的监测更加用户导向。

3、构建可扩展的数据湖仓

为了支持可观测性的落地,基调听云专门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可以并行存取多源异构数据的“数据湖仓”平台。一方面如“数据湖”般可以低成本容纳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数据仓库”的快速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作为可观测性后端的数据交互引擎,充分支撑数据聚合、处理和分析等诉求。该存储方案也具备良好的横向扩展能力,可以适应未来数据量的拓展需要。

4、提供开放式的探索分析能力

基调听云正在打造的新一代可观测平台,在保证数据采集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提供开放式的探索分析能力,支持客户进行 Open-ended 的问题发现和根因追踪,而不是仅仅依赖固化的分析流程或模板。这种“无边界探索”的能力是可观测性监控与传统监控最核心的区别所在,也是基调听云在产品设计上的一大创新点。

有了上面可观测性的四大能力,在产品规划上,基调听云正致力打造一个开放、适应性强的新一代可观测性平台。该平台预计会在 2023 年底正式发布,届时将呈现基调听云在可观测性监控领域的系列创新。

具体来看,新平台在数据采集端会提供业界领先的一体化探针能力,实现全面的监控数据自动收集,同时也将用户体验数据(DEM)有机纳入;在数据处理端将具备可并行处理多源海量异构数据的可扩展“数据湖仓”方案;在分析和运维端将重点赋能开放式的探索分析能力,支持客户自主、快速地进行问题发现和根因分析。

可以看出,新平台在设计理念上更契合可观测性的价值所在,既提供完备的监控数据,也让客户更自主地进行故障追踪和定位,而不是依赖固定的模板或流程,可以更好应对云原生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这也使基调听云的可观测平台方案在行业中能够脱颖而出。

多年来,基调听云始终是国内 APM 和可观测性技术的引领者。这次新的可观测平台发布也将进一步巩固基调听云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地位。目前基调听云是国内唯一5次成功入选 Gartner APM 及可观测性 “魔力象限”的国产可观测性厂商,在未来的可观测性赛道中,基调听云也将保持持续领先的地位。

可观测性监控的未来走向哪里

展望未来,陈靖华认为可观测性监控将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构建可观测性文化体系。可观测性不仅仅是技术,需要贯穿整个软件交付链。从产品设计到开发测试再到运维,每一个环节都要将可观测性理念融入,逐步形成一整套可观测性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将基于基本原理不断迭代优化。

二是结合人工智能赋能自动化。在可观测性方法论成熟后,可以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未来可期待出现一个类似 ChatGPT 的 AI Agent,通过可交互的方式快速进行故障分析和定位。最终实现故障自愈,无需人工参与。但目前行业仍处在可观测性方法论构建阶段,完全自动化还需 5-10 年时间。

随着 IT 系统向云原生架构演进,可观测性必将成为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靖华表示,基调听云将继续耕耘这个蓝海技术领域,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迭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调听云将会用自己的可观测性实践,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运维效率,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76

    文章

    43845

    浏览量

    230600
  • 观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

    浏览量

    9579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从观云与安云来看基调听云如何深度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5G、云计算、微服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所面临的IT运维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而可观测性已经成为管理和维护复杂系统的关键能力,因此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Gartner甚至将可观测性列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6:04 102次阅读

    如何构建APISIX基于DeepFlow的统一可观测性能力呢?

    随着应用组件的可观测性逐渐受到重视,Apache APISIX 引入插件机制丰富了可观测数据源。
    的头像 发表于 01-18 10:11 384次阅读
    如何构建APISIX基于DeepFlow的统一<b class='flag-5'>可观测</b>性能力呢?

    基调听云与日志易达成战略合作,共创可观测性行业新篇章!

    的提升也带来了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挑战。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将对业务的连续性和企业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对可观测性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此背景下,基调听云
    的头像 发表于 10-19 15:06 213次阅读

    什么是多云? 为什么我们需要多云可观测性 (Observability)?

    什么是多云? 为什么我们需要多云可观测性 (Observability)?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7:12 323次阅读
    什么是多云? 为什么我们需要多云<b class='flag-5'>可观测</b>性 (Observability)?

    使用APM无法实现真正可观测性的原因

    控制理论中的可观测性是指:系统可以由其外部输出确定其内部状态的程度。在复杂 IT 系统中,具备可观测性是为了让系统能达到某个预定的稳定性、错误率目标。随着微服务数量的急速膨胀和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快速演进,建设可观测性已经成为了保障
    的头像 发表于 09-18 10:23 479次阅读
    使用APM无法实现真正<b class='flag-5'>可观测</b>性的原因

    多要素气象站:自动观测、数据可查

    多要素气象站:自动观测、数据可查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5:18 252次阅读

    气象观测站:观测原理及优势,助力气象精准预报

    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气象观测站还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这些观测数据上传至环境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各种气象预报图表和数值预报产品,为气象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4:21 370次阅读

    从技术到商业价值:基调听云智能可观测性平台能力升级,持续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近日,基调听云荣获2023数字化创新突破技术奖项,这是对我们在智能可观测性领域持续创新和技术提升的认可。自基调听云智能可观测性平台发布上线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稳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6:56 299次阅读

    喜讯!基调听云可观测性平台获评中国信通院根因分析评估先进级

    了2023年上半年度的可信云评估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大会上,基调听云可观测性平台凭借其稳定性和卓越的根因分析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基调听云可观测性平台在中国信通院举办的“稳保行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3:10 477次阅读

    企业应用可观测性利器!华为云 CodeArts APM 发布

    复杂。一方面企业享受着开发效率指数提升的红利,同时也在承受着故障定位成本居高不下的痛楚。 由于传统的监控只覆盖了基础设施、中间件、业务指标相关的观测能力,缺少深入代码级的性能监控和对用户的真实体验感知,给开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21:46 161次阅读
    企业应用<b class='flag-5'>可观测</b>性利器!华为云 CodeArts APM 发布

    华为云应用运维管理平台获评中国信通院可观测性评估先进级

    技术要求,达到了可观测性平台技术检验的先进级水平。 作为云计算和软件的权威评估机构,中国信通院在可观测性平台和工具的评测中,以通信行业标准《可观测性平台技术要求》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评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21:16 290次阅读
    华为云应用运维管理平台获评中国信通院<b class='flag-5'>可观测</b>性评估先进级

    基于滑膜观测器SMO的无感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详解

    本章节采用滑膜观测器SMO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感控制,首先介绍了状态观测器的原理,然后分析了滑膜观测器的原理设计了传统低阶滑膜观测器,并针对传统滑膜
    发表于 06-08 15:03 1756次阅读
    基于滑膜<b class='flag-5'>观测</b>器SMO的无感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详解

    基于龙伯格观测器Luenberger的无感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

    本章节采用龙伯格观测器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传感器控制,首先分析了龙伯格观测器的原理,然后设计了PMSM的全阶龙伯格观测器,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该观测器方案进行仿真分
    发表于 06-08 14:46 2224次阅读
    基于龙伯格<b class='flag-5'>观测</b>器Luenberger的无感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

    基于滑膜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

    本章节采用滑膜观测器SMO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感控制,首先介绍了状态观测器的原理,然后分析了滑膜观测器的原理设计了传统低阶滑膜观测器,并针对传统滑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1:36 1081次阅读
    基于滑膜<b class='flag-5'>观测</b>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

    使用Percepio的Tracealyzer和DevAlert实现FreeRTOS的可观

    ,Percepio还提供另外款基于产品 DevAlert。DevAlert与Tracealyzer相得益彰,具有许多适用于生产用例的功能。从可观
    发表于 05-18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