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弱溶剂间相互作用提高电池电解质稳定性

清新电源 来源:清新电源 2023-03-13 11:07 次阅读

研究背景

在金属离子电池中,电解质在运输金属离子(如Li+)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了解电解质性能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挑战性。近些年来,通过改变溶剂、阴离子、添加剂等的类型和数量来改变金属离子(M+)—溶剂、M+ —阴离子对和阴离子—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电解质的性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溶剂-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种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非常弱的,比M+—阴离子之间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和M+—溶剂之间的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要弱1 - 2个数量级。但是,考虑到在商用电解质(1 M)中,溶剂的摩尔数要比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摩尔数高10 ~ 12倍,因此,明确溶剂-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明军教授通过核磁共振(NMR)等表征模拟发现电解质中存在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且具有显著的稳定电解质的功能。作者深入研究了碳酸乙烯脂(EC)溶剂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作用。发现EC溶剂可以通过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稳定线性碳酸盐溶剂电解质,特别是碳酸二乙酯(DEC)电解质,增强Li+ (EC)x(DEC)y配合物轨道间的能量差,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还原能力。该观点在其他金属离子电池(如Na+, K+)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该发现对设计电解质和深入理解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以“Weak Solvent−Solvent Interaction Enables High Stability of Battery Electrolyte”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上。

研究亮点

1、作者基于核磁等方法发现EC溶剂的引入可以与DEC溶剂形成弱的溶剂间相互作用以稳定电解质。

2、通过模拟计算认为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Li+ (EC)x(DEC)y配合物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即ΔE = HOMO−LUMO),以提高电解质的抗还原能力。

3、这种弱的溶剂间相互作用也存在于EMC基电解质及K/Na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中,影响电解质性能。

4、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量化溶剂-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以估计出通过相互作用强度稳定电解质的临界值。

图文导读

由图1b可知,当加入EC至EC/DEC的摩尔比达到3/7时,从透明溶液中可以判断副反应完全被抑制。在LiPF6存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电解液的稳定性,EC/DEC的摩尔比应大于4/6,说明LiPF6可以加速副反应。该结果表明EC与DEC之间的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锂金属的稳定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阴离子-溶剂相互作用。

在Li||Li对称电池和Li||Cu不对称电池中可以进一步证明EC在DEC基电解质中的必要性(图1c,d)。我们发现,当电解液中EC/DEC的摩尔比小于4/6时,电解液的不稳定性在锂沉积剥离过程中进一步放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过电位以及电池快速失效(图1c)。

相比之下,在EC/DEC的摩尔比达到4/6或更高时(图1c),可获得较低的极化(约22 mV)和超过250 h的循环寿命。Li / Cu不对称电池的初始库仑效率也证实了上述结果(图1d)。此外,Li||石墨半电池进一步证明了EC在DEC基电解质中的必要性,当EC/DEC摩尔比增加到4/6或更高时,与金属锂不相容的DEC电解质会变得相容并表现出稳定的循环寿命。这些结果表明,添加EC后,电解质的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48cc625c-bfd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不同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a)对EC在电解质中作用的认识历史;(b)金属锂在不同EC/DEC含量比例的电解液中的稳定性比较;(c)在不同EC/DEC含量比例的电解液中的Li / Li电池的电压/时间曲线, (d)Li/Cu半电池的相对的库仑效率;(e)初始循环中的充放电曲线,(f)Li||石墨半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在没有LiPF6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添加EC溶剂时,C=O上氧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而C−O−C上的氧峰没有明显的变化(图2a)。这意味着EC和DEC溶剂可以通过富电子的O (δO−)和缺电子的H (δH+)进行相互作用(图2a所示),从而导致O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表现出屏蔽效应的增强。

当EC和DEC溶剂混合时,EC和DEC上H的化学位移在1H NMR谱上都向高场移动,这进一步证明了EC和DEC之间存在δO−—δH+相互作用(图3b)。C−O−C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氧的化学位移的变化表明这种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应该是相对较弱的。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中,通过将EC/DEC的摩尔比从0/10增加到4/6,DEC分子的C=O峰的位置移向更低的波数,此外,该峰的半峰宽也从26.8 拓展到31.7 cm-1。进一步表明溶剂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图2c)。在LiPF6存在的情况下,EC /DEC的溶剂-溶剂相互作用更为明显,因为在NMR谱中的C=O上的17O的峰位转移到更高场(图2d)。

这应该归因于电解质中Li+-溶剂相互作用对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诱导效应。7 Li NMR谱中Li+化学位移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存在和影响,当EC/DEC的摩尔比从1/9增加到4/6时,7 Li化学位移向较低的场移动(图2e)。这一结果表明,Li+的屏蔽作用减弱了,它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被减少

此外,所有基于EC/DEC的电解质的7Li化学位移均低于单一溶剂(即EC或DEC),充分说明了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Li+溶剂化过程的影响。在19F NMR谱中也可以观察到同样的趋势,其中所有基于EC/DEC的电解质的19F的化学位移向低场强移动,并且比使用单一溶剂(即EC或DEC)的电解质的19F的化学位移要低(图2f)。

这说明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减弱了Li+的屏蔽作用,提高Li+与PF6−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进而增强了Li+对PF6−的去屏蔽作用。这种变化也证明了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存在及对电解质内部结构的影响。

48e88202-bfd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 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光谱表征:(a) 17O核磁共振,(b) 1 H核磁共振,(c)含有不同量EC的EC/DEC混合溶剂的拉曼光谱;(d)加入LiPF6前后溶液的17O NMR谱;(e)含有不同量EC的EC/DEC基电解质的7Li NMR和(f) 19F NMR谱。

在COSY 光谱中,发现EC−H与DEC−H之间的耦合概率随着EC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更强的耦合信号(图3a及b)。加入锂盐后,由于Li+对EC分子的极化作用,EC分子与DEC分子之间的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图3c),这大大增加了1 H−1 H耦合的强度,在COSY光谱中表现出额外增加的信号(图3d及e)。

这一结果与7Li核磁共振谱相吻合。基于上述分析,电解质的溶剂化结构如图3f及g所示。在1L1E9D电解质(即LiPF6DEC = 19摩尔比)中,由于EC溶剂的不足,DEC溶剂仍然主导Li+溶剂化结构的第一层,其中溶剂-溶剂相互作用也很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L4E6D电解质(即LiPF6DEC = 16摩尔比)中,EC足以占据Li+溶剂化结构的第一层,其中EC—DEC的相互作用要比1L1E9D电解质中的强得多

因此,随着EC— DEC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增强,Li+—溶剂相互作用被削弱,而Li+—PF6 -相互作用被增强。


48f70e1c-bfd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二维1H—1H的COSY谱。(a) 1E9D, (b) 4E6D和(c) 1L4E6D电解质溶液。(d, e)添加锂盐后耦合信号增强示意图。(f) 1L1E9D和(g) 1L4E6D电解质的溶剂化结构示意图。

模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DEC基电解液中加入EC溶剂后,形成EC- DEC溶剂间相互作用的趋势。首先,我们发现当EC/DEC的摩尔比从0/ 10,1 /9增加到4/6时,DEC出现在DEC周围的频率变低(图4a)。这意味着当EC溶剂加入到DEC基电解质中时,EC分子可以取代DEC分子出现在DEC周围,形成EC—DEC相互作用。

此外,EC—EC、EC—DEC和DEC—DEC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分子间作用力分别为−11.11、−8.90和−8.56 kcal mol−1(图4b),数值非常接近,表明EC与DEC溶剂具有良好的混溶能力。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EC— DEC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此外,Li+ (EC)x(DEC)y配合物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即ΔE = HOMO '−LUMO)被用来评估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最低的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被用来表示Li+ (EC)x(DEC)y配合物的关键轨道,当额外接收一个电子时,相应的轨道就变成了HOMO '(即Li0 (EC)x(DEC)y配合物)。Li+ (EC)x(DEC)y配合物(即x + y = 10)作为该模型的基本单位。轨道之间的能量差越大,电子转移越困难,Li+ (EC)x(DEC)y配合物的稳定性就越高。

当EC/DEC的摩尔比从0/10,1/9增加到4/6时,Li+ (EC)x(DEC)y的ΔE值从0.0636、0.0696增加到0.0767 Hartree (图4c及d)。当EC/ DEC的摩尔比增加到4/6或更高时,电解质就变得稳定和或对锂更兼容。这些结果表明,形成的EC—DEC的溶剂间相互作用对电解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此外,作者在EMC溶剂及K/Na离子电池用电解质中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认为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电池体系中,当溶剂的摩尔比和阳离子的种类(如Li+、Na+、K+等)发生变化时,这种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深入该领域,进一步量化溶剂-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以估计出通过相互作用强度稳定电解质的临界值。

491a09c6-bfd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理论计算和模拟:(a)不同EC含量的EC/DEC基电解质的径向分布函数(RDF);(b) EC−EC、EC−DEC和DEC−DEC的结合能;(c)在(Li+)和(Li0)接受一个额外电子之前和之后的HOMO−LUMO示意图以及(d)相应的ΔE值。

总结与展望

以最常用的EC/ DEC基电解质为例,EC-DMC的溶剂间相互作用不仅可以通过2D NMR检测到,而且可以改变Li +(溶剂)x(溶剂)y和Li0(溶剂)x(溶剂)y轨道之间的能量差,从而影响电解质的稳定性。这一发现更新了对EC溶剂在电池电解质中的作用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效果也在其他类型的电解质和电池系统中得到了验证。这项工作揭示了弱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这对未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高性能电解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9

    浏览量

    10175
  • 充放电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41

    浏览量

    21577
  • emc
    emc
    +关注

    关注

    165

    文章

    3647

    浏览量

    181213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756

    浏览量

    19695

原文标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明军教授ACS energy letters:弱溶剂间相互作用提高电池电解质稳定性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不同类型的电池电解质都是什么?

    电解质通过促进离子在充电时从阴极到阳极的移动以及在放电时反向的移动,充当使电池导电的催化剂。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带电原子,电池电解质由液体,胶凝和干燥形式的可溶性盐,酸或其他碱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373次阅读

    溶剂化少层碳界面实现硬碳负极的高首效和稳定循环

    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面临着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来调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21 393次阅读
    弱<b class='flag-5'>溶剂</b>化少层碳界面实现硬碳负极的高首效和<b class='flag-5'>稳定</b>循环

    什么是晶振的频率稳定性?如何确保晶振的稳定性呢?

    什么是晶振的频率稳定性?如何确保晶振的稳定性呢? 晶振的频率稳定性是指晶振在工作过程中频率的变化程度。对于许多电子设备和系统而言,晶振频率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精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6:11 316次阅读

    一种有机-无机非对称固态电解质,实现长循环稳定的高压锂电池

    通过非对称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协同效应,改善了不同阴极(LiFePO4和LiNi0.8Mn0.1Co0.1O2)/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显著拓宽了电化学稳定窗口(5.3 V)并大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09:23 707次阅读
    一种有机-无机非对称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实现长循环<b class='flag-5'>稳定</b>的高压锂<b class='flag-5'>电池</b>

    离子-偶极作用诱导实现PVDF电解质游离残留溶剂封装

    由于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聚(氟乙烯)(PVDF)电解质越来越受到固态锂电池的关注,但高活性残留溶剂严重困扰着循环稳定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0:09 570次阅读
    离子-偶极<b class='flag-5'>作用</b>诱导实现PVDF<b class='flag-5'>电解质</b>游离残留<b class='flag-5'>溶剂</b>封装

    利用三甲基硅化合物改善硫酸盐固态电解质与阴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

    这篇研究文章的背景是关于固态锂电池(ASSBs)中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0:41 562次阅读
    利用三甲基硅化合物改善硫酸盐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与阴极材料的界面<b class='flag-5'>稳定性</b>

    怎么分析电路的稳定性

    最高的性能,并且可以减少电路故障的发生概率。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并提供建议如何评估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1.电路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9-17 16:44 1064次阅读

    固态电解质:性能逆天!电压窗口高达10V,CCD&gt;20 mA cm⁻²

    通过一种原位熔化反应,在电解质颗粒表面生成共价键配位,来解决固态电池的氧化稳定性差和枝晶的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0:14 1706次阅读
    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性能逆天!电压窗口高达10V,CCD&gt;20 mA cm⁻²

    用于钠金属电池的NASICON固态电解质的超快合成

    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SSEs)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钠固态金属电池(NaSMB)材料,由于其在潮湿环境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高离子导电性和安全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发表于 08-23 09:43 1197次阅读
    用于钠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的NASICON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超快合成

    高锂金属负极形貌稳定性的聚电解质

    与液态电解质或聚合物电解质不同,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s)是一种大分子,其骨架上含有可电离基团。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09:32 649次阅读
    高锂金属负极形貌<b class='flag-5'>稳定性</b>的聚<b class='flag-5'>电解质</b>

    怎样提高晶体管的稳定性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设备中至关重要的元件之一,其稳定性对于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晶体管的稳定性,有几个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和优化。
    发表于 08-04 09:44 375次阅读

    相互作用对有机光电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

    相较于共价键相互作用,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是一种弱的两个原子之间或者两个基团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7:12 620次阅读
    弱<b class='flag-5'>相互作用</b>对有机光电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

    新型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和性价比三驾马车拉动全固态电池实用化

    开发合适的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锂电池的第一步。理想情况下,固态电解质应在离子电导率、可变形性、电化学稳定性、湿度稳定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09:39 1136次阅读
    新型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电导率和性价比三驾马车拉动全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实用化

    固态电解质电导性 (Solid系列)

    团体标准《固态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指出固态电解质性能优劣的最主要性能指标为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其中最核心的是界面控制。 川源科技结合当前实际需求,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6:43 557次阅读
    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导性 (Solid系列)

    电路板中电解电容的特点及作用

    就是在开关电源电路设计中,整流电路出来以后,要接入一个大容量电解电容,可以使得脉动直流电压变得很稳定,有害的交流电成分都被引入到大地。 第三个作用就是相互耦合的
    发表于 06-07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