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金属富勒烯超分子体系中电子自旋与荧光性质的协同作用

DT半导体 来源:DT半导体 2023-02-27 10:53 次阅读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王太山等研究团队,在金属富勒烯超分子体系中自旋与荧光性质的协同作用方面研究取得进展,以“Synergistic modulation of spin and fluorescence signals in a nano-Saturn assembled by a metallofullerene and cycloparaphenylene nanohoop”为题,发表在《Nano Research》期刊上。

研究内容与图文

分子基自旋材料在高密度信息存储器、量子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开壳层内嵌金属富勒烯是一种独特的分子基自旋体系,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中科院化学所王太山研究员团队推动了金属富勒烯电子自旋材料在纳电子器件、传感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现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金属富勒烯的电子自旋特性,设计新型的自旋体系,开发金属富勒烯自旋材料的功能。

在该研究中,团队先构筑了金属富勒烯Sc3C2@C80与环苯撑纳米环的超分子体系(Sc3C2@C80⊂TB[12]CPP和Sc3C2@C80⊂[12]CPP),然后,通过变温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变温荧光测试获得了客体Sc3C2@C80的EPR信号和主体环苯撑的荧光光谱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从290 K下降至170 K温度变化过程中,客体Sc3C2@C80的EPR信号和本体环苯撑的荧光具有同步的变化。另外通过变温核磁氢谱和理论计算,发现超分子体系中自旋与荧光性质的协同作用,来源于变温时主客体作用的改变。对比研究发现,主客体作用越强,自旋与荧光的协同越显著。这些研究表明超分子组装可用于设计具有光磁耦合性质的新型分子自旋体系,从而适用于信息处理、量子科学等前沿技术。

4af6a788-b37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Sc3C2@C80⊂TB[12]CPP超分子体系中的自旋与荧光协同作用示意图。

4b30d78c-b37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 Sc3C2@C80⊂[12]CPP的 (a)分子结构和 (b) 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图。Sc3C2@C80⊂TB[12]CPP的 (c)分子结构和 (d) 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图。

4b56ca14-b37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变温EPR谱。在(a) 290K和(b) 170K温度下,Sc3C2@C80、Sc3C2@C80⊂[12]CPP和Sc3C2@C80⊂TB[12]CPP的EPR谱图,样品溶解在CS2溶液中且取相同体积和摩尔浓度,右侧插图显示了所选EPR信号的放大视图。(c)Sc3C2@C80、Sc3C2@C80⊂[12]CPP和Sc3C2@C80⊂TB[12]CPP的EPR信号强度随温度变化图。(d) Sc3C2@C80、Sc3C2@C80⊂[12]CPP和Sc3C2@C80⊂TB[12]CPP的EPR信号线宽随温度变化图。

4b7872d6-b37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变温荧光光谱。(a) [12]CPP, (b) TB[12]CPP, (c) Sc3C2@C80⊂[12]CPP和(d) Sc3C2@C80⊂TB[12]CPP的变温荧光光谱,样品溶解在CS2溶液中且取相同体积和摩尔浓度。(e) [12]CPP和Sc3C2@C80⊂[12]CPP荧光峰强度(440 nm)随温度的变化。(f) TB[12]CPP和Sc3C2@C80⊂TB[12]CPP荧光峰强度(560 nm)随温度的变化。

4bba2f14-b37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5. EPR信号和荧光性质协同调制作用。(a) Sc3C2@C80⊂TB[12]CPP和Sc3C2@C80的EPR信号线宽差值随温度的变化。(b) Sc3C2@C80⊂TB[12]CPP和TB[12]CPP荧光强度差值随温度的变化。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存储器
    +关注

    关注

    38

    文章

    7151

    浏览量

    162005
  • 量子技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8

    浏览量

    12663

原文标题:Nano Res.[单元]│中科院化学所王太山:金属富勒烯超分子体系中电子自旋与荧光性质的协同作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DT-Semiconductor,微信公众号:DT半导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新型强双光子荧光检测传感器(荧光传感器)

    金属离子的识别络合基团,化合物C有望成为有效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茚并芴不但具有良好的刚性而且具有比单芴更长的电子离域范围,因而将有效的增大化合物D的双光子吸收性质
    发表于 11-12 11:52

    石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应用于纳米电子元件

    `  (转自搜狐网新闻) 如果说,未来石墨能够在电子界引发轰动,那很有可能是以“纳米带”的形式出现。石墨纳米带的宽窄决定了它们的电子性质
    发表于 01-15 10:46

    石墨可让太阳能电池享受光速的快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找到一种新方法,能在光激发电子的前几飞秒内操控石墨电子。这种
    发表于 01-28 11:16

    什么是“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指找到了电子自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电子以新的姿势非常有序地"舞蹈",从而使能量耗散很低。在特定的量子阱,在无
    发表于 12-13 16:40

    关于石墨的全面介绍

    自旋(Pseudospin)”和“赝磁场”的、宛如存在电子自旋和磁场的特性;石墨还拥有负折射率,等等。这些特性可以使石墨用于超高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等。
    发表于 07-29 06:27

    电子自旋与保利原理(续ii)

    电子自旋与保利原理(续ii)经典量子力学理论之量子力学的原子理论应用, 则五之三, (内容与附图页码一致,符合国际标准)11.3 电子自旋与保利
    发表于 07-27 16:55

    分子内电荷转移双重荧光传感与分子识别

    摘要:首先扼要地概述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的光物理模型,随后回顾了基于ICT双重荧光的化学传感与分子识别. 关键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双重
    发表于 01-30 12:29 33次下载

    基于智能电子自旋共振仪的信号测量与监控系统

    在研究基于智能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普通高校近代物理实验上,设计了一种适合智能电子自旋共振仪的基于单片机和PC机的数据传输系统,并实现串口与嵌入式单片机数据透明传输的硬件
    发表于 07-30 11:16 28次下载
    基于智能<b class='flag-5'>电子自旋</b>共振仪的信号测量与监控系统

    石墨烯在室温下实现自旋过滤

    带有过滤电子自旋功能的石墨烯节点概念图:蓝色的镍薄层和红色的铁薄层内含有两种自旋状态(上旋和下旋)的电子。两层金属薄膜间放置了几层石墨烯(石墨烯即单层碳原子组成的准二维平面),用来形成
    发表于 01-04 09:33 1088次阅读

    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的超分子识别与检测

    金属离子是分子组成物质中的金属元素,它与环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于是文中提出设计一种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利用荧光传感超
    发表于 01-19 18:11 0次下载
    大环多胺<b class='flag-5'>金属</b>配合物的超<b class='flag-5'>分子</b>识别与检测

    基于VB6.0平台的电子自旋共振仪器系统设计

    近年来,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ee,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已成为一门新型的科学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09:40 2456次阅读
    基于VB6.0平台的<b class='flag-5'>电子自旋</b>共振仪器系统设计

    日本一研究结果显示可通过操纵分子内的电子自旋极大地降低OLED所需的能耗

    据悉,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携手国际合作伙伴,日前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操纵对OLED内电子传输至关重要的激子。他们的研究表明,OLED中激子形成的电子传输过程可以通过操纵分子内的
    发表于 06-11 15:48 1586次阅读

    电子自旋器件的优点与运用

    电子自旋器件是将自旋属性引入半导体器件中,用电子电荷和自旋共同作为信息的载体,称为电子自旋器件,已研制成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10:28 6754次阅读

    使用引力子和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1位可逆RAM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引力子和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1位可逆RAM.zip》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2-14 09:28 0次下载
    使用引力子和<b class='flag-5'>电子自旋</b>量子比特的1位可逆RAM

    三个发现电子自旋的实验

    光谱精细结构是指原子光谱中某些谱线由于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间的耦合而分裂成多条更细微的谱线。这种现象最早由法国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佩吉在1896年发现,并由英国物理学家阿诺德·索末菲在1916年用半经典理论解释。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5:21 673次阅读
    三个发现<b class='flag-5'>电子自旋</b>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