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关于光伏低电压穿越要求

lhl545545 来源:simulinker赛博科技 作者:simulinker赛博科技 2022-09-20 16:50 次阅读

背景

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技术是指在网侧发生扰动或发生故障时导致并网连接点的电压发生跌落(或抬升),光伏系统要能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并网,并可以向电网输入一部分无功功率用来支持电网电压的恢复,从而实现低电压穿越。GB/T19964-2012要求光伏发电站应该满足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当光伏发电站并网连接点电压在图中曲线1以上时,光伏发电站不能从电网中切出,反之当并网连接点电压在图1中曲线以下时,光伏发逆变器允许从电网中切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并网连接点电压跌落到0-0.2 pu时,光伏发电站要保持至少0.15 s不脱网;当并网连接点电压跌落到0.2-0.9 pu时,光伏发电站要保持不脱网的最短时间与电压跌落的程度成线性关系,跌落越小,光伏发电站要保持不脱网的时间越长;当并网连接点电压跌落到0.9 pu以上时,光伏电站不能脱网。 f1cd9546-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 光伏低电压穿越要求 光伏低电压穿越技术一般有三种方案:一种是在直流侧采用卸荷电路,当交流电压跌落直流电压上升时,投入卸荷电阻消耗直流侧多余的能量;二种是引入新型拓扑及储能结构,储能既可以消耗多余的能量,还能够在光伏出力不足的条件下,实现光储互补;三是采用合理的直流侧控制算法,在不改变原有电路拓扑结构的条件下,通过软件控制实现交流测电压跌落时,光伏直流侧电压不超过换流器的保护电压。但目前考虑光伏整体成本,普遍采用第三种方式,即不增加额外的装置或电路,通过软件控制实现低穿功能。软件控制的方法对于厂家来说已经十分成熟,但现有论文中很少有提及光伏低穿时,MPPT部分如何通过控制切换实现光伏侧功率与交流侧功率进行匹配,使直流侧电压维持稳定,并且在允许的范围内。本文作为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建模思路 由于正常情况下光伏一般工作在MPPT模式,当交流侧电网电压降低时,由于逆变器控制内环电流限幅等原因,不会变得很大,导致交流侧功率减小,如果此时光伏仍然以最大功率输出,会造成逆变器两侧功率的不平衡。为了平衡直流侧所多余的功率,直流侧母线电压会升高,在实际中可能会造成开关管过压损坏。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实现逆变器前后功率的平衡。 另外,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19964-2012》,光伏在交流电压跌落过程中还需要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具体无功计算公式为: f1e230be-35c2-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其中:IT为光伏发电站注入电力系统的动态无功电流, IN为光伏发电站正常时的额定电流, 为光伏发电站并网连接点电压标幺值。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无功电流为计算值,有功电流必然也是由无功电流计算而来,存在控制的切换,即电压跌落过程中逆变器控制无法再进行直流电压控制。       结合一些论文,总结了两可行的方式:1.在低穿过程中,boost电路控制(假设是双级式并网拓扑)由原来MPPT模式切换为控直流电压模式,此时光伏电池根据交流侧功率情况,会自动调整匹配到一个新的工作点,实现直流电压的稳定,并网逆变器控制切换为有无功电流给定模式;2.在低穿过程中,设置一个固定的比例系数Vdc/Voc,当前光伏出口电压乘以该系数,与直流电压给定值进行比较,实现直流电压的控制及自动功率匹配。 仿真模型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光伏并网模型之前已经介绍过,本文不再赘述。模型参数为,光伏额定功率P=100kW,直流侧的母线电压 500V,交流电网的线电压260V,电网频率f=50Hz。 f211ede0-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2 整体仿真模型 (1)不加低穿控制策略:电网发生三相电压对称跌落至20%,设置总的仿真时间为3s,在t=1 s时电网电压三相跌落至20%的额定电压,持续跌落时间为0.625 s,到1.625 s跌落结束恢复至额定电压,仿真结果如下: f2339e86-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3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功率 f257adda-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4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f282178c-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5 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 从上述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加任何低穿控制策略时,光伏以最大功率输出,由于交流侧功率降低,多出来的功率对直流电容充电,使电压变得很高。 (2)低穿时MPPT模式切换为直流电压控制模式策略:正常工作时,光伏工作在最大功率,当检测到电压降落时,boost电路控制切换为控直流侧电压,并网逆变器控制切换为有无功电流给定控制。 f2ad267a-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6 前级boost控制切换 f2ca22de-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7 逆变器并网控制及切换 设置总的仿真时间为3s,分别进行在t=1s时电网电压三相跌落至20%和35%的额定电压,持续跌落时间分别为0.625s和1s,两种工况仿真波形如下: 20%电压跌落波形: f2efb8c8-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8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功率   f31bd016-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9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f33d7004-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0 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   35%电压跌落波形: f38543ac-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1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功率   f3bb172a-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2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f3e00800-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3 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   通过上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此方法控制,当电压跌落到20%时,逆变侧计算得到的无功电流参考为1.05标幺,有功电流为0,光伏电池工作在开路电压,此时光伏输出功率为0,boost电路由于控制饱和,处于闭锁状态,直流电压瞬间略有升高,并慢慢下降。当电压跌落到35%时,此时计算的有功无功电流均不为0,boost电路可以通过控制维持直流电压稳定,光伏可根据交流侧功率自动匹配对应的工作点。 (3)低穿时切换到比例系数法:该方式的目标主要是维持功率匹配的前提下使直流侧电压不超过预设值,具体实现如下:

f41e84fe-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4 前级boost控制切换控制

f2ca22de-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5 逆变器并网控制及切换

跟(2)一样,设置总的仿真时间为3s,分别进行在t=1s时电网电压三相跌落至20%和35%的额定电压,持续跌落时间分别为0.625s和1s,两种工况仿真波形如下: f469fb8c-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6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功率   f49e02ce-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7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f4cfbd64-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8 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   35%电压跌落波形: f50f762a-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19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功率 f546bb62-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20 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f576dbf8-35c2-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图21 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 通过上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此方法控制,当电压跌落到20%时,逆变侧计算得到的无功电流参考为1.05标幺,有功电流为0,光伏电池工作在开路电压,此时光伏输出功率为0,boost电路处于闭锁状态,直流电压瞬间略有升高,并慢慢放电下降。当电压跌落到35%时,此时计算的有功无功电流均不为0,boost电路通过控制维持直流电压稳定,该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功率匹配情况调整直流电压,并不一定一直维持500V。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压
    +关注

    关注

    45

    文章

    5074

    浏览量

    114382
  • 光伏
    +关注

    关注

    24

    文章

    2325

    浏览量

    67309
  • 开关管
    +关注

    关注

    4

    文章

    195

    浏览量

    21408
  • 发电站
    +关注

    关注

    1

    文章

    70

    浏览量

    12356

原文标题:光伏低电压穿越控制仿真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simulinker赛博科技,微信公众号:simulinker赛博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低电压穿越是什么? 低电压穿越有哪些基本要求

    目前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技术是否能够应对自如,学术界尚有争论,而永磁直接驱动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已被证实在这方面拥有出色的性能。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低电压穿越基本
    发表于 02-02 09:08

    逆变器并网相关问题详细解答

    。如功率分析仪,它可以针对光逆变器做一系列的测试,谐波,低电压穿越,防孤岛测试等等,可以助新能源行业的用户更好的解决并网问题。
    发表于 12-30 17:04

    逆变器特有功能测试介绍

    体现在其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与针对电网安全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寻求输入功率最大化:MPPT  正如发电原理中所提到的,
    发表于 10-08 09:41

    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的要求有哪些?

    不允许引入不安全的隐患,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无功注入等项目则进一步要求逆变器能够针对电网的异常状况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支持,以帮助改善电网的
    发表于 10-29 08:30

    发电站高电压穿越能力检测的要求有哪几个方面?

    发电站高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应包括发电单元高电压
    发表于 03-16 06:30

    自适应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

    电子资料论文:自适应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
    发表于 07-06 15:14 15次下载

    基于磁链追踪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

    基于磁链追踪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_吴国祥
    发表于 12-28 14:24 2次下载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实例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实例_杨伟新
    发表于 12-29 14:43 0次下载

    基于Crowbar与动态电压恢复器提高风力机低电压穿越_吕丽荣

    基于Crowbar与动态电压恢复器提高风力机低电压穿越_吕丽荣
    发表于 12-30 15:16 0次下载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_周士琼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_周士琼
    发表于 12-31 14:44 0次下载

    T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适应低电压穿越的调制策略探讨_严成

    T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适应低电压穿越的调制策略探讨_严成
    发表于 01-08 10:40 2次下载

    一种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策略

    随着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的渗透率增大,在电网发生跌落故障时,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很多国家陆续制定了光伏系统并网的低电压穿越标准,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能在电网电压、频率等在一定范
    发表于 11-11 11:43 6次下载
    一种光伏并网系统<b class='flag-5'>低电压</b><b class='flag-5'>穿越</b>策略

    基于并网光伏的低电压穿越实现

    针对光伏电源大规模接人电网后引起的电网稳定问题,对国内外电网故障时光伏低压穿越策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首先分析了目前我们国家对光伏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以及实现途径;然后分别阐述
    发表于 03-26 11:23 2次下载
    基于并网光伏的<b class='flag-5'>低电压</b><b class='flag-5'>穿越</b>实现

    NPC型三电平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满足低电压穿越

    在风力发电中低电压穿越要求为:当电网电压降落的时候,风力发电机不脱网且能够稳定电网电压和频率。风力发电机需要较高的功率和电压等级。因此,多电
    发表于 03-27 15:07 1次下载
    NPC型三电平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满足<b class='flag-5'>低电压</b><b class='flag-5'>穿越</b>

    低电压穿越协调控制策略

    光伏电站经柔性直流集电送出系统在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扰动时应该具备低电压穿越的能力。针对受端和送端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扰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不依靠通信的光伏电站与VSC-HVDC的低电压穿越
    发表于 03-29 17:35 0次下载
    <b class='flag-5'>低电压</b><b class='flag-5'>穿越</b>协调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