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设计

倩倩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作者:现代电子技术 2022-09-07 14:46 次阅读

摘 要:传统系统对生态环境空间层次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廊道空间布局较差,影响了城市物种迁移。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在传统系统硬件基础上,对软件进行设计。通过廊道、中心控制点和场地三要素,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选取城市连接节点和网络中心,建立不同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结合实际空间资源进行评估调整,通过耦合模型整合各尺度绿色空间,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整体规划。设计系统与传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分别规划城市空间,结果表明,设计系统提高了廊道连通性和连续性,使物种迁移更加顺畅,且廊道断裂时,通过其他廊道进行迁移的概率更高。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提高了雨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改善了物种迁移活动空间。

0 引 言

现代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承载功能和开发强度也不断提高,产生了城市物种迁移的空间容量不足、活动环境恶化等问题,为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生态环境视角下,对城市进行空间规划,强调自然在城市空间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研究较早,利用地下、地面和地上三种形式,缓解城市环境恶劣问题。从生态保护出发,以形态连通性、功能复合性、生物多样性为原则,注重土地的精明增长。空间规划考虑的生态环境要素如下:林地、水系、湿地、森林等自然区;本土及野生生物栖息地;公园、绿道等自然保护区;牧场、农场等。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研究,同样取得较大发展,将城市结构分为非空间和空间两种属性,通过空间属性的时间特性,确定空间结构的活动要素和物质要素,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根据各种城市功能,整合生态环境空间要素,使其离散分布在空间规划区域[2]。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对各生态环境空间要素进行整合。

1 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设计

在传统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对软件进行设计。

1.1 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作为空间规划系统基本概念,结合城市服务功能,连接生态环境和景观[3]。将城市的灰色和灰绿色基础设施考虑在内,通过廊道、中心控制点和场地三要素,形成一个连通性强的网络体系,将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问题,转换为绿色空间网络体系的构建问题[4]。构建尺度选取半自然形式的景观设施、场地的树木灌草及城市内的山体景观,利用自然与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确定三种宏观到微观的空间尺度,分别为场地与室外、街区与社区、城市与城区[5]。其构建要素与联系如图1所示。

2ab656f2-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如图1所示,在环境生态学概念的基础上,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孤岛和生态跳点两种类型。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区域,网络中心承担了居民活动和动植物栖息的空间;作为绿色空间的纽带,廊道为居民休闲休憩、城市交通、动物迁徙以及城市不同景观和生态的连接提供空间;作为等级较低的绿色基础设施区域,为动物迁徙、城市生产和保留用地提供空间;当网络中心和廊道不能相互连接时,通过生态跳跃来补充;在城市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利用孤岛进行生态改造,将社区尺度转变为社区级网络中心[6]。至此完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

1.2 规划各尺度城市生态环境空间

部署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使其涵盖个人空间到城市范围的大型保护区域。构建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空间。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开放空间网络,划分绿色基础设施的层级,其划分尺度如表1所示。

2ac4d722-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在表1所示要素的基础上,将空地、废弃地和农业用地考虑在内,对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空间进行逐层规划。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收集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的详细目录,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确定生态环境规划希望达到的效果,在目录中选取该城市的连接节点和网络中心,设定不同节点的等级[7]。规划方案中,对生态环境空间的廊道连通度进行评估调整,绿色网络连通度 r1计算公式为:

2ae27a8e-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L为城市未规划前,绿色网络现有的连接线数量;ξ 为绿色网络的连接节点个数[8]。节点连通度r2计算公式为:

2af59c36-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K为节点产生的最大可能连接线数;Q为两处网络中心的有效连接线数;ζ为两处网络中心的节点个数[9]。结合式(1)和式(2)对廊道连通度进行排序,优先规划并改造连通性小的廊道,规划的廊道宽度如表2所示。

2b0702be-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规划调整过程中,结合实际空间资源,保证场地与网络中心的错落布局,优先完善网络中心的绿色基础设施,尽可能增加连通廊道数量、减少社区孤岛数量,将生态跳点规划在公共活力高的区域,重视连通节点的位置,在城市交通空间、街道、廊道、线性公共空间的交叉处,设置立体交通模式,重点将廊道与城市非机动道相结合,使廊道连通性在可控范围之内[10]。至此完成各尺度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的规划。

1.3 基于耦合模型整体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空间

利用耦合模型,整合各个尺度的生态环境空间。通过土地利用空间网格单元,构成耦合模型的运行环境C,公式表示如下:

2b21764e-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c为土地利用空间网格单元集合,具体为绿色基础设施的环境要素;i, j分别为网格行号和列号;Si, j为每个单元包含的环境要素状态信息[11]。建立各尺度生态环境空间的耦合机制,将空间面积作为支配变量,建立生态环境空间耦合模型Z,公式为:

2b3445f8-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a为耦合模型的增益系数;u为模型损耗系数;xm为系统中第m种生态环境要素,在规划时刻的空间面积;Bm第m种生态环境要素,在系统中独自发展所能达到的最大空间面积;σ m为第m种生态环境要素的竞争能力系数[12]。通过耦合模型,演化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不同尺度规划的竞争关系,确定生态环境要素发展对其他要素发展的抑制作用,整合不同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具体如图2所示。

按照上述流程,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的整体规划,至此完成基于耦合模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的软件设计[13]。结合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完成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设计。

2 实验论证分析

进行对比实验,将此次设计系统记为实验A组, 两种传统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分别记为实验B组、实验C组,比较三组系统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后,物种迁移效果。

2b522190-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2.1 实验准备

三组系统分别对同一城市的生态环境空间进行规划,该城市可供开发的空间较为丰富,主城区为山水格局,主要山体参数如表3所示。

2b708c5c-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城市水体流域面积为10km2,存在一、二、三级支流,保持了连续的河道和河床岸线,存在河岸线,城区界面和河道岸线关系生硬,生态缓冲的空间保护距离不够。三组系统的规划区域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实验A组通过划分区域的热力地图,得到规划区域的公共活力与生态敏感性,提取绿色基础设施。利用公共活力较高的空间,主导自然程度较高的大面积绿色基础设施,使其分离自然保护用地,并保持一定距离,将公共活力不足的空间转变为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形成该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14]。

2b89df7c-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2.2 实验结果

2.2.1 第1组实验

三组系统首先对城市廊道进行空间规划,主要包括河道绿带、河岸线形步道、河岸与主城区的缓冲带,共8条廊道。实验A组在维持空间廊道宽度的基础上,共形成了9个网络节点,3处以上节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没有场地和孤岛,每处节点的网络中心都具有8条互不重叠的廊道,节点连接度为0.039。通过廊道的连通性和连续性,比较三组系统对城市廊道的规划效果,连通性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

2ba5a004-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由图4可知,三组系统规划过程中,对不同城市廊道的侧重都不相同,但实验A组的廊道连通性一直大于另外两组实验,廊道连通性越高,说明城市中不同区域节点的连通程度越好,生态脆弱点的格局结构越完善。实验A组城市廊道连通性平均为4.2,实验B组和实验C组平均连通性分别为3.2,2.3。相比B组和C组,A组廊道连通性分别提高了1.0,1.9。连续性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由于实验A组选取的网络节点、廊道互不重叠,因此廊道连续性较为平稳,实验B组、C组的连续性则有所波动,且A组连续性明显大于另外两组实验。连续性反映了廊道断裂时,其他廊道的弹性处理能力,连续性越高,该廊道能够代替其他廊道的概率就越高。实验 A 组城市廊道连续性平均为4.3,实验B组和实验C组平均连续性分别为3.2,1.7。相比B组和C组,A组廊道连续性分别提高了1.1,2.6。

2bbd556e-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2.2.2 第 2组实验

比较三组系统关于雨水处理的绿地规划效果,统计城市空间规划的绿地斑块,将斑块破碎度和离散值作为衡量标准。破碎度D计算公式如下:

2bc806f8-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d为绿地斑块总数量;gb为b类型的绿地斑块面积;F为城市空间规划的总面积。破碎度D越高,表明绿地斑块的密度越高,绿地规划布局越合理,能够打破不透水面之间的连通性,对城市排水压力的减缓效果更好[15]。共选取10种类型的绿地斑块,分别为植物浅沟、生物滞留地、下沉绿地、池塘、湿地等,实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2bd81aac-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由表4可知,A组绿地斑块破碎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实验,破碎度平均为0.259,实验B 组和实验C组斑块破碎度分别为0.208,0.193,相比B组和C组,A组破碎度分别提高了0.051,0.066。绿地斑块的离散值 E 计算公式为:

2beb6ddc-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式中:e为绿地斑块的规划总数量;qhp为斑块h至其他斑块p,边缘到边缘的最近距离。离散值E越低,表明绿地斑块与相邻斑块的距离越近,越不易积水。三组实验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2c00d5e6-2e77-11ed-ba43-dac502259ad0.png

由表5可知,A组绿地斑块离散值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实验,离散值平均为10.94,实验B 组和实验C组斑块离散值分别为14.00,16.69,相比B组和C组,A组离散值分别降低了 3.06,5.75。综上所述,此次设计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提高了城市廊道的连通性和弹性处理能力,使物种迁移更加顺畅,且廊道断裂时,物种通过其他廊道进行迁移的概率更高;在此基础上,还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处理能力,减缓了绿地排水压力,更不易积水,进一步改善了生物迁移的活动空间。

3 结 语

为使生态环境空间层次划分更加明确,提高廊道空间布局效果,避免影响城市物种迁移,设计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利用耦合模型合理整合和规划绿色空间,使规划空间更适合物种迁移。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规划系统城市廊道连通性平均为 4.2,连续性平均为4.3,提高了城市廊道的利用率,避免因廊道断裂影响物种迁移;绿地斑块破碎度平均值为0.259,离散值平均值为10.94,减缓了雨水造成的绿地排水压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通过计算机模拟工具,对耦合机制进行标准化、可视化处理,进一步规范空间分布形态,完善城市空间规划标准。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耦合
    +关注

    关注

    13

    文章

    558

    浏览量

    100326
  • 网络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7251

    浏览量

    87444
  • 生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

    浏览量

    8837

原文标题:论文速览 | 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系统设计

文章出处:【微信号:现代电子技术,微信公众号:现代电子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智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JD-FZ1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智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应运而生。这个系统利用先进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5:46 195次阅读

    生态变化监测系统生态变化监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JD-FZ1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变化监测系统成为了我们保护家园的重要工具。这个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各种因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5:41 109次阅读

    环境在线检测系统厂家有哪些

    环境监测等领域,对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在线检测系统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辐射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1:37 115次阅读

    分布式系统助力城市规划展厅升级,全景展示城市魅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展厅在展示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促进城市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讯维分布式系统以其全景展示和智能化控制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5:55 151次阅读

    工业物联网系统推动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从多个角度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对此,物通博联提供多样化场景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实现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水土工程等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通过将工业智能网关部署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1-30 14:06 155次阅读
    工业物联网<b class='flag-5'>系统</b>推动持续复苏河湖<b class='flag-5'>生态环境</b>

    GNS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革新:精准定位引领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愈发关键,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为城市规划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深入探讨GNSS模块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5:49 262次阅读

    华为联合生态伙伴打造生态环境智能体解决方案

    【中国,杭州,2023年11月】2023年生态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会议旨在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有关要求,推进数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1:04 1117次阅读

    才茂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在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水电行业发展进程提速,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是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重,一些下泄生态流量不足而造成部分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的现象给群众的生产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21 172次阅读
    才茂水电站下泄<b class='flag-5'>生态</b>流量监测<b class='flag-5'>系统</b>,推动<b class='flag-5'>生态环境</b>绿色发展

    曙光生态环境大数据解决方案助力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

    “天空蓝”越来越受关注,意味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空、天、地、水等方面的分析,也面临着数据治理和交换平台涉及面广、数据平台互不
    的头像 发表于 10-11 15:51 349次阅读

    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水环境治理如何实现

    生态环境监测是包括水、空气、土壤、植被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监测系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帮助管理员随时了解各区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0:30 278次阅读

    智慧城市环境污染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方案4G工业路由器应用

    环境污染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的整体问题。对于所谓的城市环境污染,是指城市生产生活中排放到自然界的污染物已经超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7-27 16:32 666次阅读
    智慧<b class='flag-5'>城市环境</b>污染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方案4G工业路由器应用

    如何做好网格机房机柜、机架内的空间规划

    该部分空间中24口模块式配线架及其相应的理线器占用下半部分,由上至下按照有线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电话的顺序排布;中间的34U空间的上半部分由交换机及其理线器占用。
    发表于 07-15 09:57 630次阅读
    如何做好网格机房机柜、机架内的<b class='flag-5'>空间规划</b>?

    为什么需要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其本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3:31 816次阅读
    为什么需要建设海绵<b class='flag-5'>城市</b>?

    建设海绵城市,助力城市防洪排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其本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1:34 293次阅读
    建设海绵<b class='flag-5'>城市</b>,助力<b class='flag-5'>城市</b>防洪排涝!

    3D可视化技术如何让城市规划信息更直观展现?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地形、气候、经济、人口等。传统的城市规划信息展示方式主要是通过平面图、立面图等二维图像来呈现城市规划的方案和效果,难以全面展示城市规划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5:23 31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