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RISC-V进入“ARM A系列核心性能”发力期

Felix分析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吴子鹏 2022-08-25 08:50 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跃昉科技发布了目前业界第一款可量产的基于RISC-V工业级SoC芯片——NB2系列,该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除了在工业领域非常领先的12nm之外,也再次让人们将目光投射向RISC-V在高性能领域的发展。

正如跃昉科技VP袁博浒所言,“目前的RISC-V芯片产品市场里,95%以上芯片集中在MCU级别,200MHz算力以下的MCU级别的产品大约500款,中端200MHz到1.5GHz的范围内不足10款。”

据悉,跃昉科技NB2系列芯片实测性能可能基于Arm CortexA55和A72内核打造的产品之间,如果我们去ARM架构产品寻找这个核心性能段的产品,会发现采用这种核心的是恩智浦i.MX 8系列MPU产品,属于工业嵌入式领域的高端产品。

以i.MX 8M Plus为例,其是首个集成专用神经处理单元(NPU)的i.MX系列产品,能够在工业和物联网等领域实现边缘端高级机器学习推理。在特征参数上,i.MX 8M Plus基于四核Arm Cortex-A53打造,主频高达1.8Ghz,工业主频也能够达到1.6Ghz,NPU系统算力为2.3 TOPS。

从目前已经揭露出来的参数来看,跃昉科技NB2系列芯片和恩智浦的i.MX 8M Plus,你很难说谁更优秀。通过下面两张图能够看出,可能恩智浦i.MX 8M Plus在接口方面会更加丰富,当然产品生态也更加丰富,支持安卓系统,这些都是RISC-V整个产业需要慢慢补齐的。

pYYBAGMF9V-AUquLAAIuAC1zrL4054.jpg
恩智浦i.MX 8M Plus系统框图,图源:恩智浦

pYYBAGMF9XaAe0FjAAEfqkIKtlM209.png
跃昉科技NB2系列芯片系统框图,图源:跃昉科技


而如果我们跳脱出跃昉科技NB2系列芯片的维度,会发现,从核心层面来看,RISC-V在对比ARM架构A系列核心的方面也已经呈现出一定规模,为终端高性能产品爆发打下了基础。

下图是芯来科技已经发布的核心产品图谱,最右侧为高性能核心UX级别。能够看出,UX900和UX900MC核心全面对标Arm公司的ARM Cortex A35、ARM Cortex A53和ARM Cortex A55。

poYBAGMF9YOAMVnpAAQAdndYqh8404.png
芯来科技RISC-V核心产品,图源:芯来科技


芯来科技900系列IP发布于2020年12月份,所有产品均为9级流水线、双发射架构,可通过模块化进行特性组合。其中,UX900为配置内存管理单元(MMU)的64位双模处理器,既可作为支持Linux系统加载的应用处理器,又可作为实时控制处理器。

而我们再看一下国际领先的RISC-V内核公司SiFive,该公司也是全球RISC-V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更能体现出RISC-V对于Arm公司A系列处理器内核的冲击。

在SiFive的Essential系列内核中有丰富的产品,我们看其中U7系列的U74内核。

pYYBAGMF9YyAMLEnAACrWi99nYA541.png
U74内核系统框图,图源:SiFive


U74内核是SiFive Essential系列内核中的高性能产品,能够支持 Linux 等全功能操作系统,非常适合需要高吞吐量、单线程性能但有功率限制的应用,例如AR、VR传感器集线器、IVI 系统、IP 摄像机、数码相机、游戏设备等。U74内核对标ARM Cortex A55,并在16 位指令支持、物理内存保护以及内存映射可定制性等方面取得优势。

除了适用于工业嵌入式和消费电子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不久研究开发RISC-V超级计算机的博洛尼亚大学和CINECA(意大利最大的超算中心)研究团队还基于U74内核打造了一款超级计算机,从侧面也证明了U74内核的能力。

而SiFive公司还拥有Performance系列内核,其中包括最高性能的四发射无序 RISC-V 应用处理器P650。2021年四季度,SiFive正式对外发布了Performance P650处理器内核,可为数据中心、移动、车载、边缘计算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SiFive Performance P650处理器内核是最高性能的商业许可 RISC-V 处理器IP,采用13级流水线、四发射、乱序执行的微架构,相较于Performance P550,性能进一步提升了50%。并且,P650还使用了Coherent Multicore Complex 多核复合体架构,可扩展至16个核心。和ARM Cortex-A77相比,SiFive Performance P650处理器内核拥有着更加出色的单位面积性能优势。因此,业界普遍的说法是,P650完全可以对标ARM Cortex-A77。

MPU、CPU相较于MCU的研发门槛更高,因此产品爆发的潜伏周期更长,并且待完善的周边生态更加复杂,跃昉科技NB2系列芯片的发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破冰”的价值,虽然很难,但相信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RISC-V产品出现在工业互联网、边缘智能等高性能领域,给ARM架构的ARM Cortex-A系列产品带来竞争压力,正如基于RISC-V打造的MCU做到的那样。

此前,RISC-V国际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卡利斯塔·雷德蒙德表示,估计市场上已经有100亿个RISC-V核心。而ARM架构核心单年度的出货量就是这个数量的数倍,但随着RISC-V架构打开更丰富的场景,双方在出货量方面的差距将逐步缩小。目前,RISC-V基金会已经成立了高性能计算特别小组,后续基于RISC-V架构的产品将会逐渐入侵ARM Cortex-A系列产品的领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RM
    ARM
    +关注

    关注

    134

    文章

    8710

    浏览量

    362654
  • RISC-V
    +关注

    关注

    42

    文章

    1964

    浏览量

    4526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RISC-V的MCU关于USB高速通信设计的难点

    RISC-V的MCU关于USB高速通信设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硬件集成、性能优化、软件生态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以下是针对这些难点的详细分析和归纳: 硬件集成与外设支持 : 高速USB PHY集成 :传统
    发表于 05-27 16:23

    RISC-V的MCU与ARM对比

    助于降低整体系统的成本。 ARMARM的专有性质意味着使用ARM的MCU需要支付版权费或许可费,这增加了芯片的成本。然而,ARM的高性能
    发表于 05-27 15:58

    国产RISC-V芯片性能稳定吗?

    想使用国产的RISC-V架构的芯片做无人机投送快递的方案,可行性高吗?国产的RISC-V MCU稳定么?
    发表于 05-20 15:43

    为何什么risc-v芯片比arm的效率高

    在某些应用中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RISC-VARM都是基于RISC原理设计的架构,性能和功耗更多地取决于具体的芯片实现,而不是指令集架构本身。因此,
    发表于 04-28 09:38

    risc-v多核芯片在AI方面的应用

    RISC-V多核芯片能够更好地适应AI算法的不同需求,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从而提高芯片的性能和效率,降低成本,使AI边缘计算晶片更具竞争。 再者,RISC-V的多核设计可以进
    发表于 04-28 09:20

    RISC-V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同时,这种设计也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RISC-V在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 缺点: 性能问题:虽然RISC-V设计简洁,但相对于某些专用ISA(如
    发表于 04-28 09:03

    RISC-V有哪些优缺点?是坚持ARM方向还是投入risc-V的怀抱?

    是一个优势。同时,这种设计也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RISC-V在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 缺点 : 性能问题 :虽然RISC-V设计简洁,但相对于某些专用ISA(如
    发表于 04-28 08:51

    国产RISC-V MCU推荐

    可以达到TOP 1。 官网显示,HPM6700/6400系列MCU来是先楫的高性能实时RISC-V微控制器,为工业自动化及边缘计算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算、高效的控制能力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
    发表于 04-17 11:00

    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阅读体验】一本别出心裁的RISC-V架构之书(第一章)

    书籍似乎差不多,但是其内容的组织确实有点意思,整篇都在用ARM、X86和RISC-V做着对比,从模块化设计、从ISA设计思想中的成本、简洁、性能、架构和实现分离、提升空间、代码大小、易于编程/编译/链接
    发表于 01-24 19:06

    256核!赛昉发布全新RISC-V众核子系统IP平台

    ,一经发布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Dubhe-90采用11+ 级流水线、五射、超标量、深度乱序执行等设计,性能比肩ARM Cortex-A76,SPECint2006 9.4/GHz,是
    发表于 11-29 13:37

    赛昉科技RISC-V架构7110

      FET7110-C核心板基于赛昉科技昉·惊鸿7110处理器设计开发,采用开源RISC-V架构,主频1.5GHz,集成4个RISC-V核,跑分达5.09 CoreMark/MHz,性能
    发表于 10-30 08:49

    青稞RISC-V通用系列MCU一览

    内核技术的授权费和提成费,通过内置和组合USB、PD、低功耗蓝牙、以太网等专业接口外设,构建了既有全球未来生态又能自主可控、且极具长期竞争的MCU产品线。 产品阵容产品选型 在线选型 [青稞RISC-V通用系列 -(wch.
    发表于 10-11 09:56

    谈一谈ARM上市与RISC-V

    ,消费电子市场的收缩就意味着Arm营收的收缩。 替代Arm,中国厂商普遍将目光望向了RISC-V。 如果将时间调回2020年,彼时RISC-V基金会总部刚从美国搬迁到瑞士,
    发表于 09-30 12:22

    RISC-V强势崛起为芯片架构第三极

    和通用计算等领域的芯片公司也逐渐开始关注或使用RISC-V指令架构。最后是更多高性能的应用终端厂家往RISC-V转。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3年里,RISC-V从支持小生态系统的芯片架
    发表于 08-30 13:53

    两大架构RISC-VARM 的各种关系

    一、RISC-VARM 的相似之处 RISC-VARM 基本上都是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发表于 06-21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