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拥有的第一款可摄影手机是什么型号?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在手机中按下快门,是种怎样的心情?
从1839年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银版照相机开始,摄影这个概念已经发展了180年。与之相比,在移动通信设备中搭载摄影能力,则只不过是近20年的“新生事物”。然而就是这20年,让拍照、摄影这项能力真正走进了所有人的生活。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每天携带相机出门,但我们如今每天必然会使用移动设备扫码、识别,记录所有瞬间的心情。
如今,这颗星球已经无法想象如果手机不能摄影将会怎样,影像能力也已经成为智能终端消费最重要的衡量因素。
在20年前,手机搭载摄像头一度被认为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事。在10年前,逆光、黑夜、长焦这些场景,普遍被认为是移动影像不可逾越的天谴。如今这些话仿佛都是笑谈。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全球用户的影像生活,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0年间,移动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三重变化,最终抵达了体验至上,以用户为中心的黄金年代。
2000-2006:摄像头、像素、功能机,移动影像的懵懂年代
2000年9月,夏普J-SH04正式问世,并且内置了11万像素摄像头。一般认为这是首款搭载影像能力的手机。
在当时的功能机时代,手机加入摄像头是一件巨大的创举。随后大量厂商纷纷加入其中,尤其以日本、韩国厂商最为重视手机摄影功能,他们认为这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而当时移动摄影能力的主要竞争点,还是摄像头像素的提升。很快,市场见证了手机摄像头抵达百万像素的大关。2003年,夏普J-SH53成为了首款搭载1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仅过了一年,卡西欧 A5403CA就推出了200万像素摄像头。2005年,异军突起的三星推出了首款搭载500万像素摄像头的M509,紧接着推出了700万像素的M709,后来更是在2006年推出了千万像素手机。
这个以摄像头堆料为主要竞争方式的懵懂年代,照片像素提升或许就意味着一切。然而不管厂商如何努力,这个时期的手机主要还是被定义为解答电话的工具,摄影能力的体验感不强,影像能力只是通讯的附属品。
为了让用户更加认可手机的摄影能力,厂商在提升像素的同时,还将越来越多相机上的功能平移到手机当中。诸如大底、机械快门、可变光圈等等。但这也导致手机设计变得愈发笨重。
在功能机时代,移动影像在懵懂中走来。这是一个以以摄像头为中心,逐渐升级器件的过程。
移动影像尚且稚嫩,但孕育着无限可能。
2007-2016:APP、新交互、工业设计,苹果与智能机的崛起
在诺基亚与苹果的交锋之后,智能机时代正式到来。
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APP交互被定义为新的规则,移动影像的作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功能机时期,影像仅仅是一个附属功能。而随着智能机推动应用不断增多,影像能力也开始成为了手机本身的一部分,与各种各样的APP融为一体。
伴随着功能和交互形态的改变,影像硬件的升级速度放慢了下来。在2010年发布的iPhone 4仅仅搭载了500万像素摄像头。到2015年iPhone 6s才将摄像头从提升到了1200万像素,至此智能机迎来了千万像素级的产业周期。
在影像器件与影像能力升级不快的另一面,是移动影像相关的工业设计、使用体验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重要赛点。苹果能够赢得与诺基亚之间的竞争,核心差异化就来自紧凑的工业设计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回顾移动影像在智能机阶段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三个关键点的升级。
一、自动化的简单摄影成为主流
虽然硬件竞争力并不强,但这一阶段iPhone 简洁、自动化的摄影体验却赢得了用户的尊重。化繁为简的全自动摄影模式,让算法和软件调优进入了移动摄影的核心领域。这之后,如何简化用户操作,让缺乏摄影专业知识的用户同样能拍出大片,成为了业界不变的追求。
二、移动影像开始“针尖跳舞”
紧凑设计成为智能机主流,让需要空间的摄像头系统非常为难。如何在极度狭小的空间里安放更大焦距的摄像头,更大底的传感器,成为了业界最头疼、也是最考验产业创新能力的一件事。
三、APP交互让摄影无处不在
随着应用交互模式普及与网络质量的不断提升,影像能力开始走入大众生活。每一个APP可能都会调用到影像能力,每一天的生活里可能都离不开手机摄像头。这种新局面让影像能力重要性得到了史无前例地提升。
在那个时代,手机拍照虽然非常普遍,但似乎拍摄的水平还谈不上“摄影”。暗光、逆光、长焦、动态,被称为手机影像的四大死角。
当时有人认为,手机拍照就应该是一种简单、有趣的功能,而具有艺术感、审美体验的应该交给专业相机。未来手机拍照会和摄影艺术分道扬镳。
但是,他们错了。
因为,华为来了。
2017-更多:多摄、智能、美学,华为自成一派
移动设备,是不是真的能让“拍照”变成“摄影”?
我们随时不离身的手机,能不能成为每时每刻的审美表达工具?
暗光、逆光、远距离这些移动影像死穴,真的无法攻克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悄然来到了移动影像的第三个年代。一切改变都发生在悄无声息中。2017年,华为开始推动新影像计划,当时我们可能还不知道这是点燃巨大变革的星星之火。
紧接着,2018年搭载三摄和AI摄影能力的P20系列横空出世,一举成为当年的影像机皇。至此无数用户开始感觉到了变革的气息。而华为此后多年的影像坚持与影像探索,让变革成为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基础逻辑上看,华为改变了以往手机影像堆叠像素加软件功能升级的基本升级思路,而是大幅度改革了各项关键技术,以频繁、密集的颠覆式创新,驱动移动影像高速升级。
这场改变的核心是技术的突破。当很多人认为狭小空间中影像器件很难产生突破的时候。华为找到了足足四个技术变革奇点:“光”“电”“算”“机”。
“光”是指光学的技术,这是突破逆光、暗光,甚至触达光学审美的变革方法;“电”是光电转换、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以及动态视频处理、ISP等等,这是影像升级的基础与底座;“机”是新形态的结构设计,这是让影像能力跨越工业设计屏障,触达长焦、微距的方法;“算”是基于大数据和模型的AI算法,它包括场景计算、意图计算、感知计算、情境分析等等,这是让移动影像步入软硬一体变革时代,充满无数智能想象的开始。
这四个方面的不断探索与结合,最终产出了华为一系列影像领域的颠覆式产品与明星技术。让我们来一起回忆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清晰想起那些华为引领的影像变革纪元。
一、多摄
这个词如今成了我们手机的标配,但它的起源来自华为对融合成像、计算成像的探寻。从双摄到多摄,再到如今的超级影像单元,华为始终在探索利用多摄融合的图像处理方案来实现更加丰富细腻的影像体验。
二、潜望式长焦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手机是无法跨越焦距这个天堑的。但华为却用潜望式长焦这种新形态的模组设计与机械结构,天马行空般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光路折射来增加焦距。这一技术的发布,在摄影界与数码界引发了轰动。这是一次光学系统与机械结构的融合创新,彻底改变了所谓工业设计限制营销焦距的“常识”,迄今为止也是华为业界领先的独到技术。
三、AI摄影
如今,AI已经在手机影像系统与各种应用中无处不在。回顾历史,正是华为将AI能力带入了影像这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图像与智能在手机中的历史性会试。利用AI带来的识别、分析、语义理解能力,影像体验不仅可以提升人性化程度,带来一系列趣味功能,还可以直接降低用户门槛,提升画面的艺术呈现等级。
四、XD Fusion Pro
手机影像的新一轮革命在于计算摄影。而目前业界除了苹果与谷歌外,华为是计算摄影的核心玩家,也是一种新技术思路的贡献者与引领者。XD Fusion Pro可以实现实时的多帧处理,从而智能化扩充各种摄影指标,让好照片被“算”出来。
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华为影像找到了区别于以往移动影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即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创新方式。不断突破一个个移动影像屏障,给用户带来持续惊喜。
让我们回到那些在上一个年代被认为是移动影像禁地的场景:暗光、逆光、长焦、动态。在技术颠覆的驱动下,华为影像如今已经实现了捕获色彩、感知明暗、跨越空间和定格瞬间这四大能力。从超级夜景的实现,到长焦拍摄运量,华为影像已经突破了所有被认为是禁区的影像奇点,实现了用户可以用移动设备满足所有核心场景的影像表达诉求。
与此同时,华为还发展起了比赛、展览、社区化为核心的移动影像文化探索,构筑了丰富的产业内核,让技术创新回归到审美的本质。
进入到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已经在移动影像发展史上实现了引领与超越,名副其实的自成一派。
华为引领的移动影像时代,核心是以用户影像体验为中心,路径是光学、多摄、AI、传感器、软硬协同等技术协调升级,目标是引领影像从功能变为审美。
这个时代还在继续,移动影像还在向未来奔跑。
走向未来,光影不朽
移动影像的进步停止了吗?
回顾二十年的移动影像史,会发现每次发出这个疑问,都必将得到否定的结论。技术从来不会停止进步。只要还有需求,有动力,有未知,那么光影的进化将永恒不朽。
在今天,我们能看到华为为代表的移动影像品牌,依旧在推动着变革和进步。比如我们已经又可以期待超越常识的器件升级。
华为已经开始在超光谱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未来的移动影像将不仅能够感知到人眼可察的光谱,还将通过超光谱传感器等器件,探索超光谱影像。这将让移动设备成为我们发现世界的眼睛。很多人类看不到的可以用设备看到,比如我们皮肤的细小问题,都可以在超光谱下被发现和觉察。
移动影像的另一条进化之路,在于影像可以不仅仅在手机中,还可以在穿戴设备、家用设备等各种全场景设备中落地生根。影像无处不在,那么移动影像能力也应该如此。
再有,华为引领的光学计算能力,让我们在P50系列上看到了非常多的发展想象力。未来这一能力还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光学计算是软件、硬件、光学器件与摄像头合作的最高水平交响曲,能带来的变化远远超乎想象。而这也恰好是华为在移动影像产业中最鲜明的护城河。
此外,AI技术的发展正在带给移动影像更多发展空间,AI能够识别和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从读懂画面,读懂用户需求,到未来AI或许可以读懂审美,读懂结构,读懂风格。很多颠覆性的影像变化可能都蕴藏在AI与计算中。
回顾过往二十年,移动影像是一场接力赛和长跑。从日韩系厂商启动,到欧美品牌争锋,再到华为将全球的目光重新聚焦东方。如今这场赛跑依旧在继续,比如在计算摄影与AI应用方面,华为与苹果在持续推动,谷歌独树一帜;在国内手机厂房纷纷布局影像技术自研的背景下,全场景影像成为了行业热点。
移动影像能力,正在对于厂商,对于开发者,对于用户来说,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从一声快门被按下,时间和技术的指针都滚动不息。人类迎来了相机发明之后,影像能力进化的最快岁月。
这是黄金时代,这是无穷想象的开始。
-
华为 +关注
关注
202文章
29179浏览量
229462 -
摄像头 +关注
关注
52文章
3701浏览量
87565 -
AI +关注
关注
85文章
20116浏览量
235422 -
手机摄像头 +关注
关注
11文章
50浏览量
3287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如何释放可信赖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
维智科技助力品牌营销数智化全面转型升级
华为发布边缘计算OPC UA over TSN智能制造测试床5.0
如何使用华为云EI产品开发作品
华为OceanStor2810计算型存储助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速
华为联合打造天津城市智能体 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
华为积极联合伙伴进行5G新通话应用场景
华为零信任方案有效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安全挑战
生仝智能科技病理切片智能识别系统获由华为颁发的技术认证书
【Sipeed M2 Dock开发板试用体验】图传功能使用与魔方色块寻找
华为推出有源无源集成64T BladeAAU Pro产品 帮助运营商简化5G部署
华为云推出高校圈层活动品牌HCSD 共创共享共赢生态体系
华为DriveONE 800V动力域全栈高压解决方案推进高压电动化进程
华为ADN多云多DC管理能力助力东风数字化转型升级
NVIDIA Isaac Sim 2022.1版本的亮点及功能
计算机视觉与AI技术企业虹软科技发布2022第一季度报告
NVIDIA AI平台在MLPerf基准测试实现飞跃
用于嵌入式系统的Java的优点和缺点
人工智能对软件质量保证的影响
华为3nm芯片最新信息 华为12nm芯片的手机有哪些
华为HarmonyOS 3.0将于下个月发布,时间或将定在25号之后
华为Mate 50 Pro屏幕曝光!采用屏占比极高的刘海屏
所托瑞安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华为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拉美建设低碳智能社会
华为基于昇腾AI助力北京电信AI智算中心建设
科大讯飞发布AI学习机 提供硬件级健康守护
NVIDIA DeepStream SDK是什么 有哪些特性
华为携手产业伙伴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华为推动拉美MBB/5G产业的蓬勃发展
数字化转型绿马加持 赋能企业复工畅行
透过华为军团看科技之变(五):智慧园区
BrainChip与普诺飞思达成技术合作关系
RAID 2.0+块虚拟化技术的概念、实现机制及优势
如何提升智能手机摄像性能
爱笔智能依托华为Atlas 300I Pro推理卡推出银行网点数字化解决方案
华为手环7更新了,现在可以开启手环微信支付功能
华雁智科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解决方案与华为相互完成兼性测试
润和海思3559A开发版连接usb摄像头
求助,能提供DVP例程实际的原理图?
请问CH554是否可以作为host控制并接收uvc摄像头数据?
RK3288 ov13850摄像头在ubuntu系统下无法获取sensor id是怎么回事
【Sipeed M2 Dock开发板试用体验】开箱帖(含高颜值个人单身照)

求一种基于rockx的isp摄像头动态识别方案

基于小凌派RK2206开发板-LCD液晶屏显示案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