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前,很多被迫WFH(work from home)的人大多还在期待:什么时候能回办公室上班?而今年大家纷纷“口嫌体正直”地表示,WFH、混合办公真香。
毕竟不用每天通勤,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工作学习,产出效率更高。而且环境还可以自由灵活调整,不用拘束在密度高、嘈杂的工位或课堂里,更舒适的条件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体验过混合办公的好处,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回到全职办公室的工作方式了,混合工作场所正迅速成为“下一个常态”。Meta、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埃森哲等大型公司,也纷纷把混合办公常态化,以适应这一未来趋势。
混合办公来得这么快,我们做好准备迎接它了吗?
作为一个要随时随地码字、采访、跑新闻的人,我对混合办公还是颇有经验的。坦率地说,自由灵活是真的爽,但WFH要保持与办公室相同的生产力,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反而间接延长了工作时间;说不准要在什么环境、网络条件下办公,设备卡顿、故障的时候会非常想念IT同事随叫随到的幸福;还有,混合办公意味着跟同事面对面的机会大幅减少,也失去了很多灵机一动、一时兴起的交流,而这些信息、社交对于团队协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在混合办公的几年里,我们团队也摸索出了不少保持生产力的秘诀。比如,WFH也要营造出办公室一样的专属空间和规律生活,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定期组织读书会、打桌游、短期旅行,保持一定频率的线下沟通;尝试过不少在线协作工具……而对所有成员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台稳定、可靠、高效、专业的笔记本电脑。既是恰饭工具,也是创作之路上最亲密的伙伴,说是打工人的生产力工具并不为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加入混合办公的队伍,开始升级笔记本电脑时,我通常会建议:看一看华为MateBook。
一方面,受过智能手机体验洗礼的终端用户,对于笔记本电脑已经有了全新的预期,缺乏创新的PC产品很难满足他们的升级需求;而PC市场中具备底层创新能力的厂商并不多,苹果“全家桶”的模式在客观上限制了不少用户的选择自由,这时候,华为也就顺其自然地承载起了大众对PC产品创新的期待。
从华为PC的历代产品表现来看,也确实接住了这种期待。轻巧便携的第一代PC产品MateBook E,到重构大屏专业高性能体验的MateBook 16s,适用于办公、家庭用户和学生等主流人群的MateBook D 16等产品,无不说明华为对混合办公趋势的把握和满足。而“四面微边框”、分布式跨终端协同等创新,也呈现出华为对于笔电产品软硬件能力的全新想象。
混合办公在灵活性与生产力上,有着天然的矛盾。当务之急是提供一种适配混合办公需求的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专业创作和办公群体去除后顾之忧。面对这一挑战,华为如何思考笔电的进化方向,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5月23日,华为发布了2款16寸大屏高性能笔记本MateBook 16s、MateBook D 16。从中不难看到,PC产品在混合时代即将发生三重变身,引领混合办公体验时代。
第一重,形态之变
混合办公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们可以不必100%出现在办公室等空间了。这种“不在场”,使得越来越多的专业创作人群在家自建工作站,以便进行高效创作。学生群体在线上学习、网课,甚至毕业也开始走进日常。微软对其员工进行了调查,远程工作最常被提及的影响之一是因为不能直接去工位交流,视频会议数量增加。
“不在场”,会让人与人的连接被削弱,非语言信号很难被接受,有时候工作设备也会降级,这对于工作学习和团队协作都是不小的影响。
提升效率,营造“在场感”,足够宽广的大屏成为了必要条件。
对于创作者来说,高质量的大屏才能满足创作需要;对于WFH群体来说,大屏带来的沉浸感能够拉近与同事的距离,线上一样可以无界沟通、头脑风暴,减少无法面对面交流造成的信息损失。对于学生党来说,大屏也能够更好地模拟课堂内学习、答辩、毕业的感觉,避免留下太多青春的遗憾。
那么,大屏是不是只要组装一块更大的屏幕就可以了呢?从华为Matebook大屏本来看,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屏幕越大,成本越高。以华为MateBook 16s为例,它采用的3:2生产力屏幕,相比传统的15.6英寸笔记本,多出14% 显示面积,可以让屏幕在纵向上显示更多内容,更符合人眼从上往下的阅读习惯,操作空间更大,日常浏览、编辑的体验也更加高效。创意人士用来处理图像、音视频也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更加自在随心。而这样的屏幕也比很多厂商16:9屏幕在成本上更高。
其次,屏幕越大,越要考虑其他硬件的兼容性。华为MateBook 16s延续“四面微边框”的全面屏设计,屏占比高达90%,上边框还放置了一颗2百万像素的超高清摄像头模组,展现出了华为在PC全面屏领域一贯的高水平设计能力。华为MateBook D 16则在实现了16寸大屏的同时,兼具15.6寸笔记本的轻巧机身,实现大屏、轻薄、性能的平衡。
另外,屏幕变大,屏幕素质却不能打折,需要更高端、更高清晰度的显示屏幕。华为MateBook 16s采用莱茵认证的专业级色准笔记本屏幕,采用了自研3D Lut硬件级校色,平均ΔE<1的高色准,100%sRGB广色域,无论显示高清图片,还是播放视频,都能呈现栩栩如生的细节,还可以外接2台4K显示器,三屏联动,是设计师的理想屏幕,也进一步引领了高素质屏幕向大众化普及。
通过大屏的形态之变,华为MateBook解决了混合办公时“不在场“的影响,同时又兼具远程办公的灵活性。
第二重,交互之变
混合办公增强了便利性,但很多办公场景承载的功能却“不得不”在PC端进行,比如原本只需要走到工位上打个招呼,现在却不得不通过好几个软件打字、语音、视频来沟通。设备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跨终端、跨软件带来的交互体验简直是“反人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早在1987年就批评过,大量计算机程序无法相互交互,催生了大量的无用工作,没有给生产力带来净增长,这也被成为“索洛悖论”。
很多在线协作软件、PC系统说是进行了升级适配,但本质都与传统PC的交互逻辑和操作方式大同小异。为了改变交互不变带来的生产力谜团,华为MateBook在交互上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推出了更符合万物智联时代的智慧办公体验。
通过革命性的分布式技术,华为MateBook的超级终端,开启设备之间简单直观的连接与交互。每个设备都能互相成为对方的功能模块,能力互助,资源共享,用户根据需求可自由组合。
PC和手机组合,无需数据线连接,手机轻松地成为电脑的一个U盘,直接进行文件读写存取;PC的键盘、鼠标、麦克风甚至屏幕则可以作为手机的外设,轻松实现能力扩展。
PC和平板组合,平板变身成为PC的专属手绘板或扩展屏,头脑风暴、创意创作,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并轻松实现跨设备文件共享,让思路无缝衔接。
类似的设备互联体验还有很多惊喜可以挖掘,大家可以放飞脑洞。
而这次华为MateBook 16s不仅支持超级终端,还进一步进阶,多设备互联的同时,打通Windows PC与移动设备生态的功能,使得两大终端系统互通无阻,改变了手机和PC应用服务的割裂状况,PC乐享移动App,对于办公/学习的效率提升是颠覆式的。
PC与App之间的内容可以轻松流转,高效合作,大幅提升效率。复制电脑上的文字,可以粘贴在App 里;图片、文档直接拖拽至App界面进行发送,不必在不同设备频繁切换,让工作学习能够心无旁骛。而移动应用程序也能够丰富PC软件生态,赋予笔记本电脑全新的活力。
通过对交互能力的底层革新,华为正在让PC成为适配混合办公时代的生产力工具。
第三重,功能之变
如果说形态和交互的革新,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合办公对生产力造成的硬件,那么华为MateBook 16s、D 16等新品的功能之变,则聚焦于增加混合办公的能力价值。
其中与传统PC最具差异化的能力之一,自然就是AI。
一双“慧眼”:华为 MateBook 16s、D16搭载了华为自研的AI 慧眼特性,对系统级的视频流进行AI算法处理,实现了虚拟背景、影随人动、自然对视的视频特效,并且可以为第三方视频应用共享。也就是说,在PC端进行实时视频功能,都可以得到AI的加持。在工作学习中,利用虚拟背景快速将繁杂的背景环境覆盖;主讲人在视频通话时移动,开启“影随人动”功能,画面会根据人像位置实时调整,开会和上网课都更加轻松;“自然对视”功则能够在人们无法正面注视摄像头时,通过AI算法处理眼部画面,达到面对面交流的眼部注视效果,让沟通更富有感染力。
一双“灵耳”:线上交流不可避免地会对声音的保真度、清晰度造成影响,华为自研AI音效,降低通话中非人声类的环境噪音,使用华为 MateBook 16s、D16时,声音如同现场一样清晰明亮。而“静谧空间通话”技术,则实现了人声噪音的有效消除,即使在办公室、咖啡厅、交通途中等嘈杂环境下,也能让全场静听你的发言,这是传统PC和线下办公所无法实现的。
一颗“慧心”:工作/学习/娱乐难免需要接触到其他语言,传统方式中,只能通过翻译软件、词典、字幕插件来辅助理解,费时费力。如果加载了华为的智慧语音,一切就改变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翻译功能,不懂或不熟练外语也能轻松开跨国会议、上国外公开课、看电影。即使错过了关键发言或者临时离开,只要打开全程字幕记录,就可以轻松复盘。
AI能力的加入,改变的不仅仅是混合办公的生产力问题,还将深远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的习惯。
不过问题又来了,PC承载了更多功能,必然也面临性能与功耗的升级,守住性能的“后勤战线”至关重要。作为全球首款12代酷睿i9 Evo认证的笔记本电脑,华为MateBook 16s首次将酷睿H系列处理器中最顶配的i9芯片带到了华为轻薄本上,刷新性能天花板,轻松处理游戏、实时渲染、视频编辑等重载任务;华为MateBook D 16则搭配第12代英特尔酷睿标压处理器,突破传统轻薄本低压处理器的限制,达到了新的性能高度,能够快速响应各类用户的需求,轻松应对重度工作。
可以看到,要解开混合办公的生产力桎梏,不能在灵活性与生产力的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华为MateBook的三重变身也说明,面向混合办公时代的PC产品需要的是一次深入细节的全面调整。
混合办公加速时刻,PC市场变革已见端倪
根据黑洞理论,存在一个密度与质量无限大的奇点,宇宙演化与膨胀由此开始。在科技历史上,有许多关键的技术产品如互联网、AI,扮演着“奇点”的角色,发出对产业链和社会经济强大的带动力量,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
显然,混合办公的加速到来,尽快打造出全新的生产力工具,是PC市场以及所有用户的共同心愿。但奇点的撬动需要的是无数产品细节、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
华为成为混合办公时代的创新引领者,有三个关键词发挥了重要作用。
1.技术基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PC产品的升级迭代基本停留在“科技以换壳为本”,底层创新需要多技术协同,而华为恰好站在了通信技术、AI技术、设备协同等跨领域技术的交汇点上,30多年的通信积累引入消费级笔记本,实现笔记本行业首款Metaline天线,带来弱信号下的稳定体验;革命性分布式技术,让设备协同、强强联合,满足混合办公时代的多设备协同体验;领先的智慧会议解决方案让线上协作更高效、天涯若比邻等,这一系列创新的协力突破,才最终打开了混合办公时代的PC局面。而具备这种技术基座的硬件厂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
2.融合。前沿技术转化为产品能力与用户体验,同样是一个门槛,华为在PC领域快速攻城略地,也是因为对技术与产品的融合,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比如都知道全面屏好,但能够在更高的屏占比下实现硬件的极致融合,满足混合办公时代的沉浸视野和专业屏幕体验,华为在工业设计、制造上的能力才是根本。
3.品牌精神。从AI手机到全面屏PC、全场景智慧办公,华为始终扮演着行业先行者的角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引擎,在混合办公的时代路口,整个社会正期盼一种崭新的生产力工具到来,而华为又一次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将更先进的产品并交付给用户,这是华为终端一贯的品牌精神,也是今天PC市场最期待的一种变革力量。
进化论是地球上唯一可靠的成功学,而今,PC变革的“奇点”正在华为MateBook上苏醒。借由华为PC的三重变身,看到下一个时代里生产力的进化方向,未尝不是一种机会,一个预言,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
华为 +关注
关注
202文章
29143浏览量
229146 -
PC +关注
关注
9文章
1567浏览量
148247 -
AI +关注
关注
85文章
20064浏览量
235045 -
MateBook +关注
关注
0文章
57浏览量
830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面对AI人才培养产学研鸿沟,昇腾AI如何做厚产业人才黑土地?
INDEMIND RBN10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的多种技术优势
科技与健康的心楼:华为运动健康的七年筑造之旅
普强信息专注打造最懂客户需要的实时助手产品
NVIDIA Riva 2.0的功能亮点有哪些
使用AI技术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如何实现数据中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旷视以AI技术助力数字乡村快发展
华为积极推动5G在拉美快速发展
MediaTek天玑系列5G移动平台均支持 64 位应用
旷视用AI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助力数字乡村快发展
华为HarmonyOS3.0或开启公测 台积电3nm制程工艺产能受关注
华为携手移动打造算网协同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诚迈科技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打造一体化工业视觉软件解决方案
华为荣获Gartner Peer Insights 2022客户之选
人工智能和混合云技术提供支持的数字球迷观赛体验
云从科技助力广西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标杆与典范
NVIDIA RTX GPU产品能够支持4K大屏渲染和扩展内容渲染
NVIDIA正在建造一台AI超级计算机来驱动地球的数字孪生
新华三连续四年位居IT统一运维软件市场榜首
商汤科技助力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生态构建
高通AI软件栈产品组合提供从边缘到云端的AI功能
安霸与嬴彻科技达成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领域
NVIDIA 3D MoMa:基于2D图像创建3D物体
ibm会和华为合作2nm芯片嘛?
数字经济加速落地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什么?
华为新专利公布!将实现两台手机之间的屏幕共享,增强设备协同性
东软集团推出车道级导航OneCoreGo3.0
NVIDIA为天壤提供计算能力强劲AI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
NVIDIA 的CUDA平台能够助力实现卓越游戏体验
NVIDIA助力天壤推出全新蛋白质设计平台
Imagination推出32位嵌入式解决方案IMG RTXM-2200
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用科技温暖更多弱势人群
云天励飞边缘计算盒子助力道路维护工作从经验决策走向数据决策
华为与睿视智觉推动网络安全数字化升级转型
中科曙光用AI为崂山注入新活力
拓维信息“AI算力”支撑湖南数字新基建
Bosch Sensortec的传感智能化之路
基于小凌派RK2206开发板-LCD液晶屏显示案例

HarmonyOS集成华为分享的方法介绍
应用接入华为分析在SDK模式下没有数据上报的解决办法
【中奖公示】恭喜OpenHarmony技术日直播中奖的小伙伴,速来登记领奖吧!~注意截止时间,过时不候哦
【年度盛会】2022 OpenHarmony技术日

求助,华为DevEco Device Tool一直显示加载怎么解决
华为编程语言「仓颉」火了,已开启内测,成员辟谣:不是中文编程
最新!孟晚舟任职轮值董事长!华为要逆天了?
【话题讨论】俄罗斯 BQ 公司智能手机被下 Android 禁令,将转用中国华为鸿蒙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