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碳储存科学家如何使用机器学习

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 来源: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 作者:NVIDIA英伟达企业解 2022-04-25 11:37 次阅读

新型神经算子加速碳捕获和储存模拟,为缓解气候变化铺平了道路。

一支科学家团队创造出全新的 AI 工具,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在多孔岩层中封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碳捕获技术也被称为碳封存,它能够将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重新导向地下,进而减缓气候变化。同时,科学家还必须避免因将二氧化碳注入岩石而造成的过度压力积聚,否则可能会使地质构造断裂,让碳泄漏到含水层,甚至大气中。

名为 U-FNO 的新型神经算子架构能够在毫秒间模拟碳储存过程中的压力水平,同时将一些任务的精确度提高一倍,帮助科学家找到最佳注入率和地点。发表在《水资源进展》上的研究揭开了该算子的神秘面纱,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和 NVIDIA。

碳捕获与封存是炼油、水泥和钢铁等行业用于脱碳和实现减排目标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全世界目前有一百多个碳捕获与封存设施正在建设中。

U-FNO 将被用于加速埃克森美孚的碳储存预测,该公司资助了揭秘算子的研究。

埃克森美孚地下碳储存经理 James V. White 表示:油藏模拟器是密集型计算机模型,计算工程师和科学家可以用它来研究地球地下地质的多相流和其它复杂的物理现象。这项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有效量化碳捕获和封存等大规模地下流动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最终促成更好的决策。”

碳储存科学家如何使用机器学习

科学家根据碳储存模拟选择正确的注入地点和速度、控制压力的积聚、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存效率并确保注入活动不会使岩层断裂。了解二氧化碳羽流(二氧化碳在地下的扩散)对于封存项目的成功也十分重要。

传统的碳封存模拟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计算成本高。机器学习模型具有类似的精确度,但能够显著减少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基于 U-Net 神经网络和傅里叶神经算子(FNO),U-FNO 能够对气体饱和度和压力积聚进行更精准的预测。与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U-FNO 的精确度增加了一倍,但只需三分之一的训练数据。

NVIDIA 机器学习研究总监、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数学科学系的布伦教授 Anima Anandkumar 表示:“用于科学建模的机器学习方法与标准神经网络截然不同:在标准神经网络中,一般使用固定分辨率的图像;而在科学建模中,会根据采样方式和地点使用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模型可以在不同分辨率之下完成归纳,而且不需要重新训练,因此大幅提升了速度。”

完成训练的 U-FNO 模型可通过网络应用提供,为碳储存项目提供实时预测。

微软行业研究执行董事、挪威全面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北极光”计划的合作者 Ranveer Chandra 表示:“ FNO 技术等最新 AI 创新可以将计算速度提高好几个数量级,在帮助扩大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模型并行 FNO 可以利用多个 NVIDIA Tensor Core GPU 的分布式内存扩展到实际 3D 问题规模。”

新型神经算子加速二氧化碳储存预测

U-FNO 使科学家能够模拟 30 年注入过程中的压力积聚和二氧化碳的扩散位置。通过 U-FNO 所提供的 GPU 加速,科学家只需要使用 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 就能在一瞬间进行 30 年的模拟,而使用传统方法则需要 10 分钟。

研究者现在还可以使用 GPU 加速机器学习,快速模拟多个注入地点。如果没有这个工具,那么只能凭运气选择地点了。

U-FNO 模型侧重于模拟注入过程(此时超额注入二氧化碳的风险最大)中的二氧化碳羽流迁移和压力。该模型由斯坦福大学 Sherlock 计算集群中的 NVIDIA A100 GPU 开发而成。

U-FNO 的合作者、NVIDIA Earth-2 气候变化减缓项目技术负责人 Farah Hariri 表示:“为了实现净零排放,需要使用低排放能源以及负排放技术,比如碳捕获和储存。该项目将是全球第一台 AI 数字孪生超级计算机。我们通过将傅里叶神经算子应用于碳储存,展示了 AI 如何帮助加速缓解气候变化。Earth-2 将充分利用这些技术。”

原文标题:震撼人心:科学家利用 AI 改进地下碳封存技术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NVIDIA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4597

    浏览量

    101763
  • AI
    AI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26473

    浏览量

    264107
  • 机器学习
    +关注

    关注

    66

    文章

    8134

    浏览量

    130580

原文标题:震撼人心:科学家利用 AI 改进地下碳封存技术

文章出处:【微信号:NVIDIA-Enterprise,微信公众号: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在今天的大多数大型并行计算机中都可以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16 362次阅读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Bill Dally:深度<b class='flag-5'>学习</b>硬件趋势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205次阅读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1月19日上午,首届 “国家工程师奖” 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9:22 1081次阅读
    飞腾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机器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十大算法

    为了进行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任务,数据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模型,在众多的数据挖掘模型中,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 ICDM(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评选出了十大经典
    发表于 10-31 11:30 635次阅读
    <b class='flag-5'>机器</b><b class='flag-5'>学习</b>的基本流程和十大算法

    科学家制造出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超透镜

    一个由中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制造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成像透镜。 19世纪以来,医生们一直认为,光学显微镜存在一个分辨率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就无法清楚地看到物体。当物体小于200纳米,比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6:28 434次阅读

    NVIDIA 首席科学家 Bill Dally 将在 Hot Chips 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这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将分享来自 NVIDIA Research 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正在推动加速计算和 AI 的进步。 Bill Dally 是全球最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也是 NVIDIA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9:20 398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对于近期网络传言的华为3.2万名科学家移籍华为方面表示,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传言,比如“华为孟晚舟宣布23万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51 1004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b class='flag-5'>科学家</b>移籍

    机器学习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有哪些

    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计算机科学家Arthur Samuel发明了第一个能够进行自我学习
    的头像 发表于 08-17 16:30 1027次阅读

    科学家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三位研究人员介绍了建立地球数字孪生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做出应对。 三位顶尖科学家正在帮助带领计算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打造地球的 数字孪生 。 Peter Bauer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20:10 295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一群跨越了科学与商业边界的人”这是科创媒体36氪对科创企业家的定义。近日,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从全赛道中脱颖而出, 登榜首届“2023科创家”榜单。此次共有15位教授荣登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9:15 2374次阅读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20个必知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库(Python)

    为了进行部署,企业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数据科学家团队,他们期望高薪。即使企业确实拥有优秀的团队,通常也需要更多的经验而不是AI知识来决定哪种模型最适合企业。机器学习在各种应用中的成功导致对机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6 15:04 688次阅读
    20个必知的自动化<b class='flag-5'>机器</b><b class='flag-5'>学习</b>库(Python)

    高效理解机器学习

    效地学习机器学习。原文:MachineLearninginThreeSteps:HowtoEfficientlyLearnIt[1]当有志于成为数据科学家学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0:24 360次阅读
    高效理解<b class='flag-5'>机器</b><b class='flag-5'>学习</b>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科兰通讯受邀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万物复苏、芳芽吐蕊,最美人间四月天。值此美好时节,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如约而至,将和我国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高新企业倾情相约。 该论坛创办于2002年,是由著名科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11:11 293次阅读

    科学家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这也是如今不少AI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特性。最近,来自悉尼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试着通过使用纳米线网络(NWN)来模拟人类大脑在受到电激时的反应,实验效果还不错。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09:30 441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获双项荣誉:中科智云受邀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上海2023年5月1日 /美通社/ --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于2023年4月27-28日在北京正式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技术体系化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院士、教授
    的头像 发表于 05-02 21:38 48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