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健全标准化产业建设,推进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始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变。无独有偶,这与INDEMIND长久以来的战略布局相重合。
2021年,中国机器人经历了快速产业化阶段,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集成应用大幅拓展,头部骨干企业加速落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可靠性不足等问题。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与此同时,市场形势也在与政策合流,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快速提升,正倒逼机器人升级迭代,机器人产业已经入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可以看到,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一场新的产业变革已经到来。
那么,对于产业和企业而言,该如何变?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然指明了方向。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化产业链
「要求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加强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和标准应用推广。」
对于标准化产业而言,完善的产业链是它的基础。近几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产业链基础薄弱,各赛道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差异大等问题一直存在,导致难以释放产业结构梯次间的发展潜力。而立足于我国庞大的市场,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不只是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还能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空间,发挥集群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效率。
INDEMIND作为国内布局最早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之一,立足于产业链上游,已经深耕行业多年,拥有着领先的机器人核心技术。INDEMIND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机器人全栈AI技术、主控电脑及关键传感器,降低行业门槛,加速机器人产品化,助力整个行业发展。
针对不同背景的下游企业,INDEMIND也发挥着独有价值。对于成熟机器人企业,INDEMIND能够提供更先进的自然导航及AI技术,快速稳定地迭代原有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传统企业和新晋企业伴随着市场切入逻辑的转变,对于快速实现量产抢占市场有着更迫切的需求,INDEMIND能够为他们提供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及量产设计服务,协助传统企业做产品整合,帮助新晋企业做产业链资源整合,降低研发门槛,缩短验证和量产周期,同时实现标准化产品满足非标市场需求的目的。
加强核心技术突破,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要求企业重点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由于机器人智能技术的缺位,使得大多数机器人的表现并不理想,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表现越发关注,在多个因素作用下,机器人智能化技术发展路线开始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由此对于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机器人技术方面,INDEMIND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研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立体视觉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前列,同时全面布局机器人领域相关专利,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4年深耕,在技术层面形成了深厚的积累。
在产品应用上,通过对自研技术接轨融合,结合对市场的长期跟踪,及对场景的深入理解,将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深度聚焦于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标准化AI解决方案。
INDEMIND推出的机器人底层AI系统INDEMIND OS,能够赋能机器人AI能力,可为机器人提供完整、可靠的传感器数据处理、AI算法融合及业务逻辑执行能力。以INDEMIND OS为核心,INDEMIND开发的RBN10家用机器AI解决方案和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在功能上可大大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表现和综合能力,且全面覆盖家用&商用场景,服务全品类机器人,同时能够缩短企业6-9个月的研发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
目前,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已形成多个大规模行业订单,得到客户的广泛验证,同时,RBN10家用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和国内行业巨头达成多个合作订单。4年时间,INDEMIND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用机器人AI技术供应商之一。
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下发,对于机器人产业有着深远影响,对当下发展更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未来,INDEMIND 在“技术+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态建设,推动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建设。
审核编辑:符乾江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浅谈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型主机的智能运维如何应对
普渡科技创立“PUDU-X”创新基金 为机器人行业注入新活力
AI/ML模型实现比传统云连接的物联网系统更高的系统效率
NVIDIA如何助力非洲开展人工智能革命
中兴通讯与大中矿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科创达Rubik云平台为企业客户数智化转型赋能
赫特发布全新智能喷水擦窗机器人
Google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
数据与3D点云相结合的实用性测试:气球与图钉

ZIVID全新一代3D彩色相机Zivid Two介绍
捷通华声与麒麟软件完成兼容性互认证 助力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助力上海构建品质算网新能力
中移物联网携手陕西移动打造智能支付解决方案
华为与11个海外ICT学院签署谅解备忘录
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技术深度融合 芯盾时代荣获“信网杯”一等奖
边缘人工智能与视觉联盟在年度最佳产品典礼上授予Blaize®, Inc.最佳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工具奖

捷通华声科技通过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CMMI5认证
人工智能带来发展新范式 成为突破边界的关键
Cipia宣布扩大与安霸的现有合作伙伴关系
渊亭科技参与编制首个AI模型开发管理标准
普渡科技楼宇配送机器人助力门店提高消费者的黏性
全链路AI语音服务助力品牌数智化转型升级
NVIDIA如何帮助新兴市场开发者建立和扩展AI项目
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企业海航科技发布2022第一季度报告
华为基于昇腾AI联合长沙千博打造竞争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详解GPGPU与人工智能
FP-CLD-AZURE1软件包专为云服务设计
TensorRT条件用于实现网络子图的条件执行
基于STM32的球上自平衡机器人设计方案
服务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腾飞 机器人中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酒店自助入住一体机让酒店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

如何使用ST WESU参考设计来实现目标
RK3399开发板AI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之TensorFlow 测试

【小凌派RK2206开发板试用体验】小凌派手势应用之原力控制星球大战BB-8机器人

如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摄影中照片出现人像模糊不清的问题

如何设计智能型水杯
如何为机器人选择电池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