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发射、加速与着陆:一群科学家的奥林帕斯探索之旅

脑极体 来源:脑极体 作者:脑极体 2021-12-27 08:50 次阅读

有一个关于科学的基本分类,世界上有“已知的已知事物”,即我们知道自己已经了解的事物,比如万有引力;有“未知的未知事物”,也就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的事物,比如暗物质。还有一种是“已知的未知事物”,即那些我们知道自己尚未了解的事物,比如存储。

石头、绳结、纸张、打孔卡、磁盘、硬盘、闪存……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开发和应用更多更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到来,传统存储受限于介质、架构、协议等因素,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数据存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底层基座,也是充满了大量未知的已知事物。

探索未知,科学家们独善战场。

我们知道,科研工作者的首要特质,就是拥有“第一性原理”思维,能够从最基础、最本质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大刀阔斧地破解现有的假设,跨越技术的边界,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那么,科学家们都在挑战哪些数字文明的未知难题呢?

2019年,华为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设立了“奥林帕斯”奖,以一座地球之外、太阳系最高的火山命名,也寓意着这是一个雄心壮志的远征,一项前所未有的使命,需要全球科学家,想象那些无法想象的绝对领域,解决那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d232aaad64414d7290ba07b3bde513ea~tplv-tt-shrink:640:0.image

前不久举办的2021创新数据基础设施论坛上,2021奥林帕斯获奖名单揭晓,来自4个国家共25份申报课题中,最终评选出两个难题方向的奥林帕斯奖项:来自清华大学的郑纬民院士团队,获得“奥林帕斯奖”百万悬红,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刘明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宋志棠老师团队,以及中山大学的卢宇彤老师团队,分别获得“奥林帕斯先锋奖”,科研奖励金50万人民币。

既然是飞向太阳系巅峰的传奇故事,2021奥林帕斯悬红的揭晓,重点当然不仅仅是荣誉和奖金,而是这些科学家们在攀登奥林帕斯的过程中,都挑战了哪些“不可能”。

我们不妨将这场攀登,想象成一次飞向深空的探索之旅,从背后读到科学家们对存储技术的认知,改变世界的能力,以及点亮数字文明的勇气与毅力。

发射:直面创新的不确定性

就像火箭出发一样,“发射”的起点是点燃科学家的突破性思维,将技术方向的不确定性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能者达人所不达,智者达人所未见,科学家就是要想象无人见过的风景,挑战前所未决的难题。

而存储领域的三大趋势,决定了必须有人率先奔赴“无人区”。

一是数据爆发式增长。数字生活使得个人、企业、社会等时时刻刻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规模变得非常庞大,《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研究表明,2025年中国新增数据量将达到48.6ZB,年平均增长率为30%。

二是业务负载动态变化。现代业务应用的负载呈现突发式、潮汐式、动态变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类的业务,随时可能出现业务负载的突发性变化,难以精确预测,如何提高存储系统的扩展能力,是存储技术亟待突破的问题。

三是数据挖掘与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挖掘、分析、处理,资源的即时使用和释放,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新场景、新需求的驱动下,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向前演进。而基础领域的突破,尤其需要科学家们参与其中。

为了激励全球创新智慧,华为在2019年设置了“奥林帕斯奖”,聚焦于数据存储的“未知领域”。第一届聚焦于“自动驾驶”的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以及每比特极致性价比的数据存储。2020年,两大难题方向也随着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一个是构建每bit极致性价比的数据存储,鼓励全球科学家不断革新存储软硬件系统;另一个则是下一代存储产业根技术突破,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在新型存储介质、压缩算法等数据存储领域的关键根技术上进行探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踏上旅程,看一看过去一年里,这群全球科学家是如何与不确定性共舞,领航数字文明。

加速:在2021,见证不可能化为可能

奥林帕斯两大赛题确定之后,就是全球科学家们付诸创意与行动,探寻解决之道了。

从本届奥林帕斯奖来看,一共收到了来自全球25个团队共97名学者的参赛项目申请,产出了1个奥林帕斯奖和3个奥林帕斯先锋奖。

这些原创性突破,从多个领域摆脱“路径依赖”,在存储介质、存储架构、存储协议、应用模式等方面迭代创新,展现出创新的“加速度”:

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刘明院士团队,突破了先进节点嵌入式阻变存储器关键技术,获得了2021奥林帕斯先锋奖。

阻变存储器是发展下一代颠覆性计算新范式的基础器件之一,许多新技术都需要基础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的不断突破。刘明院士团队系统解决了RRAM在物理机理、性能优化、大规模集成和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挑战,研制出国际领先的28nm和14nmRRAM嵌入式存储芯片,实现了RRAM从器件、集成到IP应用的全栈解决方案。

在颁奖典礼现场,团队成员许晓欣也分享了研究过程,尤其是揭示普遍行为背后物理机制和发展有效的手段,以及实验室原型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工程难题上,最终在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国内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了我国新型存储技术的发展。

2.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宋志棠教授团队,发现了世界最快新型相变材料。

不同存储介质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结构和应用场景,是存储领域的底层技术之一。由相变材料构成的相变存储器,在大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手机电脑等都有着应用前景。

宋志棠教授团队首次提出阴、阳离子八面体基元是相变材料纳秒级可逆相变的基本单元,开发出世界上首个用于三维集成的Te开关阵列,同时自主研发12英寸151道PCM非标工艺,实现了128MbPCM成套工艺与产品商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成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2021奥林帕斯先锋奖。

3.中山大学的卢宇彤教授团队,研发了大规模可扩展并行文件系统Kapok,获得2021奥林帕斯先锋奖。

突破异构存储的并行文件系统架构、分布元数据管理、并发访问等关键技术,可以支持海量数据高效管理和快速访问,实现高并发、低延迟,也是首个可以支持万亿级的文件,亿B级数据的并行文件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2021奥林帕斯颁奖典礼上,卢宇彤教授分享到,Kapok这个名字是木棉的意思,以广州市市花木棉为名,是为了纪念广州超算中心的团队率先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超算与大数据智能融合的多样化应用需求。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国家级超算中心部署使用,支撑大气海洋、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多模式的应用。

4.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团队,也凭借高可靠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获得本届奥林帕斯的百万悬红大奖。

具体来说,通过大规模纠删码技术、高速RDMA网络、数据块和元数据全分散机制、内核旁路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降低数据存储容量,进而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服务。

我们知道,数据已经成为个人、企业、政府的重要“资产”,数据丢失、泄露、误删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如何更有效地对大型数据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成为数据可靠性保证技术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科幻小说《三体》中,科学家们最终找到的永久保留人类文明的方式,是将历史都刻到石头上,可靠与便捷真的无法并存吗?郑纬民院士团队的工作,正是让数据能够安心地存放更长久,同时通过数据访问的旁路技术、全分散的存储技术等,让人类可以更快速地挖掘数据价值。

团队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在IO500榜单中连续三次蝉联总榜第一名和10节点榜单第一名,可谓是实至名归。

这些存储领域的科学家们,在奥林帕斯的赛道上,不断逾越技术障碍,驶出了创新加速度。

借助奥林帕斯奖这扇“窗户”,我们也可以一窥伟大而神秘的科学探索征程,感受到改变世界的力量。

着陆:奔向下一次未知

当然,2021奥林帕斯奖项揭晓,是一次阶段性的成功着陆,并不是科研的终点。

以奥林帕斯为契机,我们也得以思考存储领域接下来的发展之路。目前已经明晰的方向是:

1.科学的延展。

在加速到来的数字经济面前,只有科技的持续突破,才能始终保持领先。存储领域的新难题、新需求也在不断产生,比如双碳战略的发布,需要学术界通过软硬协同的创新方式,面向未来多样化的智能数据应用,实现数据中心整体应用效率大幅度的提升,数据中心的能耗能够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华为也将“极致能效比的超融合数据基础设施”,列入了2022年奥林帕斯的难题悬红,周跃峰博士表示:双碳目标与全人类的命运攸关,明年悬红大奖朝向这个方向探索。

此外,“构建每bit极致性价比的数据存储”,是数字经济能够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无法毕其功于一役,2022年奥林帕斯的难题二则延续了这一方向,定为“每bit极致性价比的下一代存储”,等待着全球科学家们的冲锋。

2.精神的动能。

存储作为底层技术,需要长期投入。宋志棠教授的团队在相变存储器领域一扎根就是二十年,与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合作了15年,刘明院士团队也是十年磨一剑。所以,存储领域也十分需要能够长期同行的伙伴,有力的资源支持与精神鼓励。

一直以来,华为也将科学家与科学精神放到了心里、落到了行动。在存储领域持续投入,与超过25所国内高校、30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开始,专门设置了奥林帕斯大奖,激励全球科研工作者一起来解决存储领域的世界性难题。2020年,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携手举办了全球数据压缩大赛,推动了数据压缩领域的创新。目前,2022年奥林帕斯奖的两大赛题也已经公布。

产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科学家们的科研之路不再孤独,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能,助力存储技术的突破、中国存储产业加速发展。

3.商业的对接。

刘明院士曾在分享存储器技术发展态势时提到,没有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无用武之地;没有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创新难以持续。

据IDC的预测,2020-2024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将保持7.16%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空间将达到65.9亿美元。产业需求推动并反哺存储技术及产品的升级,让商业与研发进入良性循环,也是存储领域的重要趋势。

所以,奥林帕斯奖的评选标准,坚持从成果的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鼓励科学家勇攀技术高峰,同时考量成果是否具备转化和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和扩展潜力如何,是否具备潜在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华为在存储市场上,以技术突破占据先机,以创新引领数据产业发展,市场占有率一路高歌猛进的实践,也证明了,科技创新将创造出最具潜力的价值。

奔赴奥林帕斯,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勇气与浪漫。

勇气在于,科学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漫长旅行,爱因斯坦曾形容自己的科学发现过程:在黑暗中摸索真理,强烈的愿望、自信和疑虑反复交替,直到打破僵局,科学的真相水落石出,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知道是什么感觉。

浪漫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都带有宇宙大爆炸的痕迹,正如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所写的那样:“我们都孕育自天上的种子”,一群科学家们在地球、在基础科学领域仰望奥林帕斯的时刻,也是人类文明之美爆发的瞬间。

我们期待着下一届奥林帕斯,在时代变局中、在存储世界里,继续冲击技术的上限。

伟大的戏码继续上演,而你或可贡献一行诗句,一首新诗,甚至一个全新的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闪存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1688

    浏览量

    114224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

    文章

    33619

    浏览量

    247146
  • 存储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3856

    浏览量

    84660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649

    浏览量

    13658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在今天的大多数大型并行计算机中都可以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16 357次阅读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199次阅读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1月19日上午,首届 “国家工程师奖” 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9:22 1074次阅读
    飞腾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纵横双向拓展,推进智能化5G-A技术探索

    12月5日, 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博士出席2023世界5G大会“Tech Talk 2023创新技术论坛”,并围绕《智能时代的5G-A技术探索》进行了主题分享。 向际鹰博士指出, 随着5G的广泛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11:05 224次阅读

    科学家制造出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超透镜

    一个由中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制造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成像透镜。 19世纪以来,医生们一直认为,光学显微镜存在一个分辨率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就无法清楚地看到物体。当物体小于200纳米,比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6:28 429次阅读

    NVIDIA 首席科学家 Bill Dally 将在 Hot Chips 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这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将分享来自 NVIDIA Research 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正在推动加速计算和 AI 的进步。 Bill Dally 是全球最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也是 NVIDIA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9:20 391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对于近期网络传言的华为3.2万名科学家移籍华为方面表示,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传言,比如“华为孟晚舟宣布23万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51 1002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b class='flag-5'>科学家</b>移籍

    科学家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三位研究人员介绍了建立地球数字孪生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做出应对。 三位顶尖科学家正在帮助带领计算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打造地球的 数字孪生 。 Peter Bauer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20:10 290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开启探索之旅丨软通动力邀您共同见证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 Cloud )

    原文标题:开启探索之旅丨软通动力邀您共同见证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 Cloud )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软通动力】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20:05 287次阅读
    开启<b class='flag-5'>探索之旅</b>丨软通动力邀您共同见证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 Cloud )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一群跨越了科学与商业边界的人”这是科创媒体36氪对科创企业家的定义。近日,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从全赛道中脱颖而出, 登榜首届“2023科创家”榜单。此次共有15位教授荣登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9:15 2362次阅读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圆满落幕,科兰(Clan)斩获两项荣誉大奖

    2023年4月2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首席科学家论坛在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各领域专家学者及科技界、企业界、媒体界领域代表通过为期两天的深入交流、行业研讨和成果分享,再掀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5-05 10:09 360次阅读

    聚众之谋 如此“科兰” 如此精彩——科兰通讯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汇奇智、展品牌、促发展”。4月27日,科兰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受邀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Clan销售副总蒋燕作为重量级嘉宾和现代通讯行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围绕“后疫情时代科技赋能,与产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11:31 1253次阅读
    聚众之谋 如此“科兰” 如此精彩——科兰通讯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科兰通讯受邀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万物复苏、芳芽吐蕊,最美人间四月天。值此美好时节,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如约而至,将和我国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高新企业倾情相约。 该论坛创办于2002年,是由著名科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11:11 289次阅读

    科学家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这也是如今不少AI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特性。最近,来自悉尼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试着通过使用纳米线网络(NWN)来模拟人类大脑在受到电激时的反应,实验效果还不错。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09:30 432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获双项荣誉:中科智云受邀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上海2023年5月1日 /美通社/ --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于2023年4月27-28日在北京正式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技术体系化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院士、教授
    的头像 发表于 05-02 21:38 48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