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物联网的到来,对网络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倩倩 来源:千家网 作者:千家网 2020-10-29 11:30 次阅读

物联网的到来,对网络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这,似乎很难琢磨。要理解并预测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就先要从“人网”的发展模式说起,在理解了曾经的发展模式后,“物网”的发展也就不难“预见”了。

物联网——网络转型的终点

以往的网络主要用于个人用户的接入,也称之为“人网”。在“人网”的发展逐渐趋近“饱和”的形势下,物联网(“物网”)被寄予厚望。

一、物联网的网络能力需求

如今,在用户和新业务增量趋缓的情况下,一直紧绷着的网络似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我们并不能高兴的太早,新的矛盾已在酝酿之中,它正是由“物联网”带来的。在物联网逐渐融入各行各业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终端会连接上网,而它们对连接的需求有了许多新变化。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连接需求的变化:

1.终端的“个体需求”

因行业的差异性和专业复杂度,使得承载应用的终端对连接需求也更具“个性”。

(1)小数据、高频率传递需求的增加:在物联网中,一部分终端装配简单的传感器,它们本身生产的信息量很少,所以每次向网络传送的数据包亦非常小。但对于实时监测的应用,物联网终端产生数据的周期很短,从而向网络传送数据的频率就会很高。高频次的小数据连接需求,在原本以人为主导的网络应用中并不常见。

(2)部分物联网数据的共享共用。在传统的信息系统中,数据通常都由单个应用系统“独享”;而在未来的物联网场景中,数据可以在多系统中分享。特别是公共场所的环境数据,可以对各种类的应用和终端开放,以利于各行业对环境信息价值的利用。

(3)业务特性对网络质量的需求差异巨大。工业自动化类别的应用,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实时操控,所以必须严格把控数据传送的时延;而后期分析预测的应用则可以把数据先暂存在边缘网络中,当网络不繁忙时,再集中将数据传送到云端;低功耗的设备,要尽可能地减少通信数据量,缩短传递的数据包长度;对于企业的重要资产、金融计费终端、安保类设备等等,则需要健壮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端到端的网络隧道服务;对于低信息量且终端冗余的环境检测数据,网络则可以适当地放低质量保证:例如在一块田间部署了几十个湿度计,如果其中几个湿度计部分时段的测量数据没有送达到网络,这并不会影响农民对农作物浇灌的判断。

2.应用的整体需求

对于应用的整体需求,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就是设备间的“社交需求”。终端会以“多点对多点”和“多线程并发”模式运行应用程序,以实现个体(终端)间的物联网社交。

(1)多点对多点

在“共享数据”、“合用产品”的过程中,“多点对多点”连接模式会应运而生。

为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数据共享会在物联网应用中广泛实践。例如很多环境信息(温度、湿度、风力等),可以运用在多种行业领域。

某些公共区域将这部分数据共享给各行业应用(例如农业、旅游、交通、商展活动等等),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减少固定投资。

“共享”使得物品可以通过多户租赁的方式“服务众人”,共享的商业形式可以释放“物”的工具价值。新兴的物联网应用,就在于信息“跨领域、跨系统、跨用户”地释放价值,数据不再由单一系统、单一企业或单一用户独自享用。

分享,需要网络更适应于“全连接(FullMesh)”的组网需求,数据更易于到达对其“感兴趣”的终端和系统,并能够控制对网络资源的消耗。

(2)多进程并发

智能终端通常都具备多个进程并发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复杂,对智能终端“多点对多点”的交互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就像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脑手机一样(配置多块网卡或多类通信接口),智能终端也可以配置多个、多类的通信接口,并具备多进程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环境信息的采集、运行状态的检测、控制决策等信息处理工作,可以在一台智能终端上同步运行,并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实现理想的应用功能。

这种融合通信、多向连接、并发处理的特性,会越来越多地在智能终端上出现,给边缘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二、传统网络(人网)和物联网(物网)的网络需求差异

从宏观角度来看,终端的“社交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会促进物联网应用整体对网络需求的快速增长,并且这种增长速度,将完全超越以往的市场需求增速。“以往的市场”是以人为主导的通信和互联网市场。

1.“连接数”成为变量

在以个人终端为主的网络中,“人”是最主要的网络使用者,所以“人数”就是网络容量最关键的参考因素。

其它的参考因素主要是业务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一个是单个业务的网络需求(不同业务为保证其业务品质,对网络资源的消耗基准不同),由于目前的电信、互联网业务已经趋于稳定,所以可以将业务需求看成是一个常量;另一个就是用户对“连接数”的需求(决定了一个终端承载业务的密度),由于个人对信息连接的需求有上限(“邓巴数”等),所以“连接数”也可以用一个常量来表示:此外,个人手机中的App数量是基本不变的,或缓慢增长的,所以这些App软件所建立的后台连接也基本是一个常量。

对于此前的网络发展,业务需求和连接数都在一个常量附近波动,而人数则一直在增长,所以在设计网络容量的时候,主要以人数为参考,可以通过一个一阶方程来表示人数和容量的线性关系。

而当无数个由芯片、电路板组合而成的终端成为网络用户时,网络需求的模型就发生了改变。显而易见,有一个常量将成为变量:“连接数”。

“连接数”的概念,此前就已经存在。例如,在运营商数据域的互联网业务中,网络容量的预测和设计会考虑手机的“连接数”(例如在LTE网络中的PDN连接),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并发的连接数。

当用户使用手机拨打Volte电话、并还玩着《王者荣耀》的时候,运营商网络其实就给该手机的这两个应用各建立一个专用数据连接。虽然像手机这样的智能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但毕竟它是服务于人的设备,它所建立的连接主要还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

在人的需求基本恒定的情况下,终端的连接需求也并不会太多。

当物联网终端具备“智能”时,连接数的需求就会有所变化。企业要搭建更健壮、复杂的物联网应用,就需要他们的终端能够收集和传递更多的相关信息。所以,物联网终端对环境信息、其它设备信息、用户信息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开发者会给终端装备更多的通信接口去采集数据,并通过多线程同步处理这些数据,再将处理后的信息转发给同样也“感兴趣”的终端。连接数在一部分具有亲缘关系(同类型或相关行业)的智能设备之间,会呈现“全连接”的状态(例如一组正在飞行表演的无人机队,每一架无人机都和其他无人机建立通信连接)。

也就是说:在物联网中“连接数”和“终端数”呈二阶线性关系。(备注:这种线性关系,适用于物联网的局部范围内:在某个边缘网络中或者在同一类终端范围内)。

2.物联网终端处理能力的提升将助推“连接数增长”

能够支撑终端不断扩大连接数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两点:

1、摩尔定律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持续发酵(虽然已经减缓了),使得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并带动连接能力的提升。

2、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受限制。终端具备的通信方式取决于装配的通信模块或传感设备,终端可以添加各种通信模块来增强其交互能力。

人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既不能不分昼夜一直工作,也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更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但物联网的终端不同,他们可以不断迭代提升基础性能,增加配件扩展通信能力,软件优化提高处理效率。它们可以不断突破能力瓶颈,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处理它们。

当面对终端的“野蛮生长”特性时,原本为人设计的网络模式,将难以跟得上(局部)连接需求呈“二阶方程”的递增趋势,网络边缘中繁盛的终端会快速耗尽网络资源,并最终限制物联网中所有设备的性能发挥。

3.网络呼唤转型

现有的网络(主流的IP网络),强调“端到端”的“透传”连接,这种可靠但“一刀切”的连接方式在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中,会使得网络出现严重瓶颈(最起码在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中会出现):网络能力的增长速度慢于连接需求的增长。

此外,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组织提出的IPv6技术,由于报文头部的字节数更多,恐怕会加重网络负担而使得网络瓶颈更为突出(在业务爆发阶段)。

要解决物联网连接数暴增的问题,还需要引入另一些新颖的网络模式和特性。换句话来说,就是“网络也需要转型”。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870

    文章

    41659

    浏览量

    358424
  • 工业自动化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1144

    浏览量

    66597
  • 智能终端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17

    浏览量

    3428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DM1191本身芯片电源为3.15到26V,是否意味着SENSE端只能测试接近这个范围的电压?

    小弟我是一个尚在学习过程的学生,现如今试图用ADM1191芯片测试其他电路的电流, 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 1、ADM1191本身芯片电源为3.15到26V,是否意味着SENSE端只能测试接近这个
    发表于 01-09 06:15

    AD5420没有CS引脚是否意味着不能和其他SPI接口的芯片共用SPI总线呢?

    请问一下,AD5420没有CS引脚是否意味着不能和其他SPI接口的芯片共用SPI总线呢?如果必须共用SPI总线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 我的电路中将AD7715和AD5420同时连接到MCU的SPI
    发表于 12-15 07:25

    联网专业前景怎么样?

    意味着联网专业人才可以在不同行业中找到工作机会,并且有机会参与创新和改变。3.技术复合性:联网专业需要掌握多个技术领域的知识,如传感器技
    发表于 10-20 09:48

    基于飞腾派的边缘联网

    网络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管。还可以通过手机 APP 或云端平台控制教室中的设备,以及监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边缘联网关在智慧教室场景中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协议转换、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远程控制和监管
    发表于 09-21 16:50

    大模型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质变时刻已经到来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这样说道:“ChatGPT 的横空出世,证明了大语言模型是一条走得通、通往未来 AI 的道路,也意味着 AI 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算法、算力、数据方面的量变积累,‘质变时刻’已经到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16:23 348次阅读

    联网简介

    联网(IoT)是由物理设备、车辆等组成的网络,家用电器和嵌入有电子设备、软件、传感器等的其他物品,致动器,以及使这些物体能够连接和交换数据。
    发表于 09-11 07:18

    这是不是意味着PC能直接EtherCAT控制伺服

    plc工控
    学习电子知识
    发布于 :2023年07月26日 21:55:11

    联网:起源与发展(2)#联网

    联网
    学习硬声知识
    发布于 :2023年07月07日 12:59:33

    联网:起源与发展(1)#联网

    联网
    学习硬声知识
    发布于 :2023年07月07日 12:58:40

    Linux OS联网优势是什么?

    近年来,联网相关技术逐步成熟并扩展至生活应用,在整合云端运算技术的发展下,其拥有快速反应服务需求、信息更新等优势,导入云端服务更可节省服务器、带宽等软硬件大量建构成本,有效地提升开发效率。而
    发表于 06-25 06:55

    Esp导致路由器崩溃的原因?如何解决?

    我在通过 USB 将 ESP 连接到笔记本电脑时遇到问题。似乎每次我这样做时,我的 wifi 网络都会崩溃,这意味着我所有连接的设备(笔记本电脑、电话等)都失去了与互联网的连接。 有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发表于 06-01 07:40

    耦合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发消息方式。 消息方式是松耦合方式,比紧耦合的RPC方式要优越,但RPC方式如果用在适合的场景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们总在谈耦合,那么耦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耦合的种类: 时间耦合: 客户端和服务端必须同时上线才能工作。发消息时,接受消息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09:48 555次阅读
    耦合到底<b class='flag-5'>意味着</b>什么

    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联网在经过多年由概念到实践的蛰伏,起伏之后,现在已经呈燎原之势,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起的太早的,有些已经在沙滩上了,再晚了的需要迎头赶
    发表于 05-15 15:57

    Datasheet v1.2更新到v1.4意味着什么?

    38 BOD 静态特性中: 问题:此表从 Datasheet v1.2 更新到 v1.4 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不再支持小于 1.75V 的阈值电压 (TRIGLVL)?
    发表于 05-04 07:07

    i.mx8mp是否意味着每个通道都可以支持768KHz/32位?

    在 i.mx8mp RM 文档中,P5944,我对 SAI 容量有些怀疑。 这是否意味着每个通道或通道都可以支持 768KHz/32 位,或者 SAI2/SAI5 模块总共可以支持 768KHz/32 位?
    发表于 05-04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