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球硅晶圆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我快闭嘴 来源:爱集微 作者:JZ 2020-10-26 09:09 次阅读

代工产能一再“告急”。

近期,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据传代工厂不仅已开启涨价模式,而且订单排期已至明年下半年。不少设计厂商为了确保拿到产能,在轮番上演各种“攻心计”,毕竟,能否拿有产能已成为一些设计厂商的“生死线”。

“溢出”效应

而之所以8英寸产能爆满,是市场需求的重重“溢出”效应所致。

国内代工大厂负责人齐松对集微网记者分析造成产能紧张的原因,他分析道,首先是5GAIoT、智能汽车等应用驱动,叠加国产化替代浪潮兴起,国产芯片的应用比例一直在攀升。在中美科技或走向脱钩的不确定性之下,终端厂商需有所准备和预案来应对。而产业链众多厂商都在纷纷感谢懂王,以往国内设计厂商很难进入华为、小米、OPPO等大厂的供应链,但近几年不仅纷纷“解锁”,一些优秀厂商还得到了他们的大笔投资。而这种国产替代的量是大为可观的,比如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等,因而导致芯片代工需求大增。

从市场来看,受益于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MCU电源管理 ICMOSFET传感器射频芯片等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东兴证券研究所分析指出,这些产品大多采用成熟工艺,即8 英寸硅片,汽车、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中超过70%的芯片是在不大于8英寸的晶圆上制造的。

其次,自科创板开闸以来,已有众多设计公司上市,他们在上市之后都猛冲业绩,期望在解禁之后实现更好的回报。因而在上市融资之后,首要之事就是招募更多的技术人员进行研发,以扩充产品线,扩大销售规模,产线扩张也进一步拉高了对代工的需求。

最后,是因为今年全球性的疫情导致行业周期的变化,由于行业对第一和第二季度走势稍显悲观,导致终端厂商备货非常谨慎。然而到了第二季度末,市场在大量释放热情,终端厂商突然发现库存已然告急,于是从整机厂开始到模组再到芯片,从下游一直传导到上游要求大量供货。处在市场前沿的代工厂基本在6月时就发现众多代工需求蜂拥而至,造成了如今一“代”难求的局面。

而火上浇油的是,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以及国内政策、资本层层加码之下,国内IC设计企业数量在快速增加,不仅新增数量惊人,更有上万家传统企业转战半导体业。虽然暂时还难以上量,但由于总量可观,也形成了潜在的巨大代工需求。

这种心理预期也进一步导致业界的恐慌。齐松指出,比如设计厂商实际需求一万片一月,但可能会向代工厂申请两万片,或者向两三家代工厂商都申请一万片这种类似的情况,因而也无意中放大了供需之间的落差。

不止如此,代工厂也在随行就市,据悉制程价格已在普涨,一些维持原价格的代工厂也在酝酿涨价,涨幅因涉及不同类产品不一。

设计公司的“无奈”

产能紧缺之下,设计企业首当其冲“很受伤”。

一家在行业已耕耘8年之久的设计公司CEO谢宇提到,晶圆厂主要按照历史出货数据分配产能,重点是照顾大客户,而现在的情况是一年内的产能已基本分光。

这也涉及申请代工的流程和规划。就如齐松所言,产能资源开发和准备对每家设计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都需要提前导入和规划。

具体来说,如有设计厂商寻求代工,代工厂首先会做一个客户评审,如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技术能力、团队实力、产品方向与代工工艺的匹配度等等,如果审核通过,而且与代工工艺匹配度较高,就会先期建立合作。接着就涉及具体的工艺磨合,因为每家代工厂工艺不太一样,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比如同样是130nm工艺,有的代工厂会用15层掩膜,有的可能用18层,因为代工厂会建议客户进入其MPW(多项目晶圆)班车进行流片实验,看是否能走通。如果没有问题,最后就可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进行量产。齐松也提到,参加代工厂MPW班车的方式一般是多家客户一起,这样可分摊成本,而如果有客户项目紧急或赶时间,也可单独申请独自进行MPW实验,但成本会很高。

齐松进一步指出,代工厂更愿意将产能留给那些有长久合作关系、工艺与产品匹配度高的公司,特别是目前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小的设计公司大多没法要到产能。因为代工厂也有苦衷,代工业是有产业周期的,形同于奥运周期,就是在4年间有旺季即产能满载、也有行情淡的时候即产线不满。如在产能不满的情形下,一些客户还仍一如既往地支持,那在产能紧张时无疑会优先考虑这些“铁哥们”。“毕竟代工厂也面临风险,也希望产线基本稳定,无论行情好坏与否,都能维持基本的负荷量以保证正常运转。”齐松直言。

这就决定了代工厂的产能以满足老客户为主,而后才会看情况预留部分产能给新客户,但新客户也要在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符合代工厂的要求。“目前很多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真正能活下来、坚持下来的可能不是太多,代工厂也希望能在其中挖掘有实力和稳定的新客户,培养成长期客户。”齐松分析。

“目前本公司的0.13到0.18微米制程产能已排到半年后了,如果是小客户要排的话可能要等半年。”齐松进一步表示。

即便是老客户,也不可避免受到产能紧张的冲击。“产能确实很紧,貌似明年上半年都不会缓解。公司目前的基本量还能保证,但或多或少也面临难以如期供货的问题。而且最近公司的芯片销量随着市场回暖有所增长,个别产品同比增长幅度还较大,类似这种额外增加的产能就比较难解决。”谢宇说起来仍忧心仲仲。

不止如此,产能紧张还引起连锁反应,即延期交付问题。有IC设计厂商就坦言,以往的交期大概是两个月,而现阶段则达到了四个月。即使是这样的交期,依然在被疯抢,否则到时会有交不出货的巨大风险。

因而,即便一般设计公司找代工厂一般会找两三家,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全线告急的情形下,也没有太多的腾挪空间,而客户是不会一等再等的。

“设计公司面临客户的供货压力很大,即使产品很好,但如果不能如期交货的话,客户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家性能差不多的产品,那就相当于它将市场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这一情况在今年尤其明显。”齐松提及。

面临这么多的内忧外患,设计厂商要不转产到产能相对宽松的12英寸,要不就得等机会将一些IC设计厂商的弃单抢下来。而对那些入场不久的中小设计企业而言,面临的则更是生死存亡的考验,更需全面提升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否则有可能等不到冬去春来。

“缺口”下的考量

随着市场不断放量,晶圆代工厂不仅现阶段赚得盆满钵满,长期也将受益。

据IHS预测,晶圆代工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84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857亿美元,CAGR为8%,而成熟工艺晶圆代工市场将增长至415亿美元。

从中国大陆产能占比来看,据IC Insight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晶圆产能243万片/月(等效于8英寸晶圆),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晶圆产能12.5%,随着硅晶圆产能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2022年预计产能将达410万片/月,占全球产能17.15%。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代工厂商自给率严重不足。根据拓墣研究的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和华虹份额加起来才 6%。此外,尽管这几年中国大陆掀起晶圆代工厂建设高潮,据SEMI统计,2017-2020 年,全球 62 座新投产的晶圆厂中有 26座来自中国大陆,占比超过40%,成为最积极、增速最快的地区。但齐松分析,这些新建的晶圆厂能真正形成有效产能的不多,加上一些企业还频频爆雷,远水已然解不了近渴。

可以说,8英寸晶圆代工供需失衡还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各大代工厂商也在纷纷投资扩充产能,中国大陆亦有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巨头的生产基地,但考量到国内市场井喷的需求与代工自给率之间的落差,以及美方随时可拿大陆代工厂开刀而落下的禁令,提升本土晶圆代工技术和产能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tzh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47

    文章

    47788

    浏览量

    409096
  • IC
    IC
    +关注

    关注

    35

    文章

    5543

    浏览量

    173191
  • 晶圆
    +关注

    关注

    52

    文章

    4524

    浏览量

    126424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美国苹果公司将增加在中国大陆的投资

    WitDisplay消息,美国苹果公司将增加在中国大陆的投资。苹果中国12日宣布,扩大在中国大陆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援产品的制造。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8:23 1280次阅读

    索尼手机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据媒体报道,索尼最新的Xperia手机未来可能不会在中国大陆发布,索尼移动部门将会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03-08 09:05 349次阅读

    苹果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布:中国大陆iPhone销售额未达预期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虽然对于iPhone6%的收入增长颇为满意,但在除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增长率则达到了两位数,显示非常强劲。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库克还指出,这一状况并无改变。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09:53 524次阅读

    中国大陆制程产能预计将达39%,中芯国际等积极扩产

    该报告并指出,中国大陆企业中,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和合肥晶合集成积极扩产,主要集中于驱动芯片、CIS/ISP与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特殊工艺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12-14 14:17 333次阅读

    宋仕强论道之华强北的成因(三)

    和地区,把劳动密集型和落后产能中国大陆转移,首先承接的就是沿海地区。恰遇中国大陆有庞大的劳动力储备,就是大家说的人口的红利,不仅人口基数大
    发表于 11-15 11:31

    中国看好成熟制程,积极扩增成熟制程产能

    TrendForce统计,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及16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2023~2027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比重约维持7比3。其中,中国大陆因积极扩增成熟制程产能
    发表于 11-02 16:04 110次阅读

    台积电前研发副总林本坚:美国难挡中国大陆芯片进程

     林本坚说:“美国真的应该做的是保持芯片设计的领导能力,而不是试图限制中国的发展”,这是徒劳的且将损害全球经济,因为中国大陆正在采取全面战略来发展其芯片产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4:19 407次阅读

    ASML CEO警告:出口管制不是可行做法 不要“逼迫中国大陆创新”

    Peter Wennink在采访中强调说:“通过控制出口,完全孤立中国大陆是不可能的事情。”华为mate 60 pro的半导体突破间接证明了这一点。这些限制规定实际上使中国大陆加倍努力进行革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9-08 10:15 501次阅读

    中国大陆晶圆厂扩产,中国台湾检测大厂有望受惠

    中国大陆因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和限制,缺乏先进制造设备,部分型号的DUV光刻机也面临进口限制。台湾媒体报道说,中国大陆大陆的fab已于去年1至7月订购了一年的机器,因此,成熟的制造工程生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1:37 942次阅读

    宋仕强:华强北的经济奇迹凭借中国大陆承接世界第三次产业大转移

    华强北经济学家宋仕强先生在介绍深圳华强北(shenzhen huaqiangbei)时说,,华强北的经济奇迹是凭借中国大陆承接世界第三次产业大转移,适逢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政策红利、地缘优势,孕育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8-25 10:46 384次阅读

    中国大陆28nm扩产放缓,低端和移动DDI价格竞争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仍在持续掀起ddi热潮。在贸易紧张高涨之际,成熟芯片已成为中国大陆关注的焦点。目前,中、高级ddi采用28纳米工艺制作。但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大陆的28纳米生产没有达到预期的顺利。还有报道称,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1:50 579次阅读

    外媒:美国对中国大陆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等出口实施管制

    报道称,美国对中国大陆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等出口实施管制,但中国大陆采取向工厂投入数十亿美元,生产尚未被禁止的传统芯片的策略。此类芯片通常被认为是采用28nm或以上设备制造的芯片,是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军事硬件等各种产品的关键组件。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17:05 1528次阅读
    外媒:美国对<b class='flag-5'>中国大陆</b>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等出口实施管制

    台积电获更多中国大陆AI芯片供应商订单;全球5G专利排名:华为第一 小米进入前十

    热点新闻 1、消息人士:台积电获更多中国大陆AI芯片供应商订单 据报道,尽管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可能会导致针对中国大陆的人工智能(AI)GPU受到更多限制,但自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大陆的AI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7:50 786次阅读
    台积电获更多<b class='flag-5'>中国大陆</b>AI芯片供应商订单;<b class='flag-5'>全球</b>5G专利排名:华为第一 小米进入前十

    中国大陆从荷兰进口芯片制造设备总额5月同比大涨66.44%

    据《电子时报》报道,随着世界各国即将对中国大陆进一步实施半导体设备出口控制,中国大陆5月份从荷兰进口的这类设备总金额反弹,同比上升66.44%。日本计划从7月开始禁止向中国出口23种半导体产品,最近随着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11:06 1273次阅读

    RISC-V软件生态计划“RISE”启动,平头哥成中国大陆唯一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中唯一的中国大陆芯片公司。RISE创始董事会13名成员此前,平头哥已基本完成RISC-V与国际主流操作系统的全适配:率先在玄铁RISC-V处理器上成功运行安卓12,成果贡献于AOSP开源体系;推动
    发表于 06-02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