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能量储运体系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关注热点,锂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其性能的提升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高性能锂电电极材料层出不穷。实际应用中,所制备材料性能无法完全发挥是制约其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关键。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等诸多优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对解决该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石墨烯在用作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
1) 石墨烯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2630 m2/g),可降低电池极化,从而减少因极化造成的能量损失。
2)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特性,即具备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和稳定性。
3) 石墨烯片层的尺度在微纳米量级,远小于体相石墨的,这使得Li+在石墨烯片层之间的扩散路径缩短;片层间距的增大也有利于Li+的扩散传输,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提高。
下文主要总结了石墨烯在锂电正负极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1.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石墨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烯直接储锂的优点:1) 高比容量:锂离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嵌入−脱嵌,比容量可达700~2000 mAh/g;2) 高充放电速率:多层石墨烯材料的层间距离要明显大于石墨的层间距,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大多研究也表明,石墨烯负极的容量有540 mA·h/g左右,但由于其表面大量的含氧基团充放电过程中分解或与Li+发生反应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其倍率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
杂原子的掺杂带来的缺陷会改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而改善电极-电解液之间的润湿性,缩短电极内部电子传递的距离,提高Li+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传递速度,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例如掺杂的N、B原子可使石墨烯的结构发生形变(图1),在50 mA/g倍率下充放电,容量为1540 mAh/g,且掺杂N、B 后的石墨烯材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充放电,在快速充放电倍率为25A/g下,电池充满时间为30s[2]。

图1 N、B掺杂在石墨烯晶格中的成键结构示意图
但石墨烯材料直接作为电池负极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包括:1)制备的单层石墨烯片层极易堆积,比表面积的减少使其丧失了部分高储锂空间;2)首次库伦效率低,一般低于 70%。由于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循环过程中电解质会在石墨烯表面发生分解,形成SEI 膜;同时,碳材料表面残余的含氧基团与锂离子发生不可逆副反应,造成可逆容量的进一步下降;3)初期容量衰减快;4)电压平台及电压滞后。因此,为解决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将石墨烯和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作成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成为现在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锂电负极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大于600mAh/g)、较长的循环性能以及较好的倍率性能。然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电导率以及Li+在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引起的体积效应导致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下降和不稳定。有石墨烯添加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两种材料优势互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理想的容量。其优点可归纳为:1) 石墨烯分子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循环中的团聚;2) 石墨烯可提高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柔韧卷曲的片层结构可以有效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维持电极材料的稳定;3)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则有效地避免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团聚,保持了石墨烯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其表面的活性位点可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 石墨烯/Co3O4复合材料是该类复合负极材料的典型代表,缩小Co3O4的尺寸或对石墨烯进行杂原子掺杂可有效提高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N-掺杂石墨烯材料中吡啶氮和叽咯氮有利于Co3O4的生长,且有利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分散从而降低石墨烯的含氧量,避免了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提高[3]。

图2 Co3O4/NMEG 复合材料制备示意图
为避免粘结剂、集流体的使用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及容量性能,有研究者将直接生长在泡沫状石墨烯纳米模板上的MnO2纳米薄片制成电极,用作锂电负极[4]。由图3可看出,生长在石墨烯薄片上的MnO2 骨架呈花瓣状,复合材料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大了电极与电解液间有效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使其容量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500 mA/g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为1200 mAh/g。

图3 互相连接的MnO2NFs@GF 结构充放电行为示意图
石墨烯与硅基、锡基材料复合
硅基、锡基材料拥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但Li+在其中嵌入、脱出时,电极材料体积变化明显,反复充放电后电极材料容易粉化脱落,从而降低电池容量。
对于SnO2来说,碳纳米材料的报复可有效解决其体积膨胀的问题,且阻止材料纳米颗粒团聚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导电性,从而发挥出高容量的潜能。例如石墨烯包覆夹层结构SnO2材料[5],其独特的“三明治”结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稳定性且能最大化利用SnO2分子的比表面积,避免了SnO2分子的团聚,缓解了体积膨胀。石墨烯夹层的引入加强了纳米分子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避免了导电添加剂和粘结剂的使用。石墨烯/SnO2球状颗粒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247 mAh/g,较石墨烯/SnO2纳米片层材料提升了41.06%。

图4 夹层状石墨烯包覆SnO2 球体合成流程示意图
硅基类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 mAh/g,其较低的放电电压平台,高自然储量,使其成为具有极好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效应严重,造成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差。同锡基材料类似,石墨烯的引入可有效控制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使Si 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石墨烯包覆纳米硅(GS-Si)复合材料不仅容量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从其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图中可以看到,石墨烯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将硅粉很好地包裹在其内部空腔内。该材料在200 mA/g 电流密度下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30次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在150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8%[6]。

图5 浴花形石墨烯包覆纳米硅(GS-Si)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及透射电镜图
但石墨烯材料的化学惰性使得其与Si基材料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在经过数次的充放电循环后,Si-C结构会出现了粉化和崩塌。有研究发现石墨烯中那些由于晶体生长、高能粒子轰击或化学处理所产生的单空位缺陷、双空位缺陷以及Stone-Wales 缺陷可以大幅度提高石墨烯/Si分子间的结合能,使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更好。刻意地制造这类缺陷会提高石墨烯材料与Si之间的结合力,而且空位缺陷可以提供额外的储锂活性位点,从而更好地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另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Si分子、石墨烯片层间生长纳米碳,这种方式使得石墨烯纳米片和Si 基间搭建了稳定的导电桥梁,这种稳定的导电网络结构既减少了Li+嵌入、脱出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避免电极材料的破碎,又保持了SEI 膜的稳定性,在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过高的容量衰减,对Si基材料容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 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
石墨烯与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复合
尖晶石型的LiMn2O4以及橄榄石型的LiFePO4是目前实际应用较为广泛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但这类材料的电子传导性差、Li+迁移过慢、大倍率充放电下电极与电解液间的电阻率大。一些研究中,引入石墨烯材料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可行的途径。使用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和LiMn2O4,电子的传导率和倍率性能有了明显提升。主要原因是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大大缩短了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路径,同时复合材料内部的高空隙率也为锂离子提供了大量的可嵌入空间,储锂容量和能量密度得到提升。例如,碳包覆LiFePO4/石墨烯纳米晶片(图6)在17 mA/g 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 次后,可逆储锂容量为158 mAh/g,库伦效率高于97%。在60C下充放电后的可逆容量为83 mAh/g,该材料的倍率性能很优异[7]。

图6 C-LFP/GNs 复合材料合成机理示意图
石墨烯与钒系材料复合
钒系材料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低廉、电化学活性较高、能量密度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大量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然而,钒系材料倍率性能较差、电荷转移电阻较高以及晶体结构容易粉化等缺陷制约其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发展。
其中VO5理论比容量(440 mAh/g)远高于现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具有很大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VO5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来解决钒系材料电导率低、锂离子传输速率慢的的研究较多。引入石墨烯材料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其纳米颗粒之间团聚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发挥VO5原有的高容量潜力。V2O5是另一种备受关注的钒系材料,与VO5原理相同,石墨烯的引入同样可以提高其倍率性能。V2O5量子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VQDG),如图7所示。在电流密度为50、100、200、500 mA/g 充放电检测,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00%、96.92%、89.16%以及65.72%[8]。

图7 VQDG 制备流程示意图
3. 总结与展望
对于锂电的负极材料而言,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具有前景的Si基材料进行石墨烯掺杂后在比容量、电压特性、内阻、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方面已经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石墨烯基中杂原子掺杂引入了更多的表面缺陷,提高石墨烯材料的电导率,得复合材料拥有更优良的性能。锂电正极材料类似,引入石墨烯材料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系统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导率,保护正极材料避免粉化、崩塌,抑制正极材料的溶解。
石墨烯在锂电电极材料展现的优势是该领域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为使电极材料性能发挥其本身具有的高容量潜力该方法将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在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单层或几层石墨烯材料后,石墨烯将在锂电领域大展拳脚。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提高锂电的功率、容量性能一方面应该加强开发具备高容量特性的新材料体系;另一方面,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材料结构,如通过对材料的尺寸、形貌、表面缺陷等的调控改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然电极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推荐
本研究发现基于非周期结构的广义表面波也可以实现石墨烯完美吸收。平面纯介质表面波系统为低成本和高性能的...
发表于 2018-04-03 15:02
•
93次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一种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的二维材料。自石墨烯...
发表于 2018-04-03 11:50
•
92次阅读
石墨烯的光子器件是下一代移动网络的潜在构建模块,可带来极高带宽的超高速数据流,许多分析师认为这对数据...
发表于 2018-04-02 14:30
•
167次阅读
protomene的热膨胀很可能会发生在板间的结合上。当温度升高时,从低温半导体的48原子单元结构,...
发表于 2018-03-30 15:13
•
145次阅读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孪生弟弟”。自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内用看似不可思议的“撕胶带”的方...
发表于 2018-03-30 11:11
•
129次阅读
石墨烯产业基地 2018年各省市石墨烯基地汇总 在国家政策确立石墨烯新材料之王地位、集中力量促进石墨...
发表于 2018-03-26 16:23
•
191次阅读
内在膜蛋白(IMP)不仅很难从细胞膜中提取出来,且具有典型的不稳定性,该特性使得对IMP的研究极富挑...
发表于 2018-03-26 10:59
•
109次阅读
石墨烯产业基地 2018年各省市石墨烯基地汇总 在国家政策确立石墨烯新材料之王地位、集中力量促进石墨...
发表于 2018-03-26 09:23
•
389次阅读
中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可以模仿狗鼻子嗅觉功能的高质量石...
发表于 2018-03-23 15:51
•
33次阅读
电容器与超级电容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容器种类不同导致的储电量不同。最小的电容器仅能...
发表于 2018-03-23 14:32
•
710次阅读
石墨烯有助于解决世界水危机,由石墨烯制成的膜可以让水通过,但把盐过滤掉。换句话说,石墨烯可以彻底改变...
发表于 2018-03-22 16:31
•
665次阅读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新型疏水固载生物传感器FLEX可与该公司Agile R100非标记型个人测定系统组...
发表于 2018-03-20 16:22
•
916次阅读
石墨烯片不仅是无毒的,而且因为它们比常规染发剂中使用的着色剂分子大得多,所以它们不可能穿过皮肤。此外...
发表于 2018-03-20 09:40
•
355次阅读
科学家研发人体芯片代替动物实验 这一芯片可容纳10种器官细胞,进而模拟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来自麻省理工...
发表于 2018-03-19 12:51
•
350次阅读
说起石墨烯,几乎家喻户晓,其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引起全世界科学家们疯狂的追捧。尽管目前在实验室中小尺...
发表于 2018-03-16 16:42
•
858次阅读
近日,清华大学微电子系任天令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仿生针...
发表于 2018-03-16 14:28
•
547次阅读
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还可在食物表面制作出可食用的生物传感器,监测食物中的大肠杆菌和其他潜在微生物。
发表于 2018-03-16 13:38
•
512次阅读
一次美国走访学习的经历,让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所所长肖劲松陷入沉思:中美在石墨烯发展方面有很大差异...
发表于 2018-03-15 10:21
•
193次阅读
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
发表于 2018-03-12 11:23
•
1326次阅读
曾经那些歧视我们国家纷纷要求与中国合作。只不过,正如网络流传的那句话“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
发表于 2018-03-12 09:22
•
1205次阅读
据介绍,Graphair 滤水方式相对传统方式要便宜、更快速和环保。而且 Graphair 并非以传...
发表于 2018-03-09 15:25
•
671次阅读
从去年开始,全面屏概念的爆发让整个手机圈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从一众手机厂商们扎堆式的推出全面屏产品的动...
发表于 2018-03-08 19:08
•
1197次阅读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键合而成的蜂窝状二维材料,其基本结构单元是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六元环。这种独...
发表于 2018-03-03 13:41
•
397次阅读
石墨烯是零带隙半导体,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导电性。石墨烯运送电子的速率比硅快几十倍,石墨烯器件...
发表于 2018-03-03 10:33
•
311次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石墨烯对于科技行业而言似乎是能够创造未来奇迹的福音,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材料对环境,甚至...
发表于 2018-03-03 10:29
•
872次阅读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龙头,四维图新布局优先,竞争格局凸现其稀缺性,市场也给予相对较高的估值。作为细分领...
发表于 2018-03-03 10:20
•
177次阅读
魅族将携石墨烯全面屏手机踢开手机市场大门,据悉这是全球首款石墨烯全面屏手机。益于石墨烯材质屏幕的优良...
发表于 2018-02-28 16:17
•
1638次阅读
虽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电池技术的出现,但是想要真正大规模的商用还是太远,换句话说,未来时间里还会是 ...
发表于 2018-02-26 15:59
•
909次阅读
锂电池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然而,这些商业化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偏...
发表于 2018-02-16 11:45
•
968次阅读
石墨烯将引领新能源电池未来,但是它何时能走出实验室?是划时代意义还是仅是美好设想?技术上的难题让人认...
发表于 2018-02-06 12:58
•
2405次阅读
石墨烯是已知的最薄的一种材料,并且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导电性和强度等优点。上述优点的存在是其拥...
发表于 2018-02-02 15:55
•
1063次阅读
COMSOL Multiphysics以高效的计算性能和杰出的多场直接耦合分析能力实现了任意多物理场...
发表于 2018-02-02 15:11
•
294次阅读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
发表于 2018-02-02 14:51
•
506次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人们常见的石墨是由一层层以蜂窝状有序排列的平面碳原子堆叠而形成的,石墨的层间作...
发表于 2018-02-02 14:11
•
477次阅读
如何使锂离子电池变得“更小”是许多的研究人员想要实现的目标。据报道,天津大学科学团队研制出了“硫模板...
发表于 2018-02-02 13:01
•
318次阅读
几年前,当我们在选购智能手机的时候,最看重的无疑是处理器、内存大小、摄像头参数等硬件指标,甚至一度出...
发表于 2018-02-02 10:16
•
1973次阅读
爱荷华州立大学(ISU)植物科学研究所(PSI)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新型石墨烯传感器,可利用黏在植物叶片...
发表于 2018-01-31 08:43
•
264次阅读
据报道,石墨烯系统又迎来一项新的进展,中美科学家成功利用石墨烯系统引入第三个谐振子作为声子腔模,实现...
发表于 2018-01-28 11:45
•
271次阅读
石墨烯作为一种碳基新材料,在各行业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全球新材料关注的焦点。据报道,中国拥有全...
发表于 2018-01-25 14:58
•
467次阅读
充电宝已经成为当代人出门必备的电子产品,可以免除许多手机没电的尴尬。在电池技术中石墨烯被称为是材料之...
发表于 2018-01-19 13:29
•
1868次阅读
石墨烯价格的下降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将有效地刺激下游应用加快发展。展望2018年,石墨烯在电子、复合材料...
发表于 2018-01-19 10:13
•
3735次阅读
“石墨烯”又名“单层石墨片”,是指一层密集的、包裹在蜂巢晶体点阵上的碳原子,碳原子排列成二维结构,与...
发表于 2018-01-18 16:33
•
2001次阅读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石墨烯传感器嵌入射频识别(RFID)设备中,以实现无电池、无线智能湿度监...
发表于 2018-01-16 15:22
•
1510次阅读
意大利和法国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7个原子宽的石墨烯纳米带的高强度发光现象,强度与碳纳米管制成的...
发表于 2018-01-16 08:33
•
1536次阅读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
发表于 2018-01-15 09:48
•
1024次阅读
该项工作首次在实验上直接在原子尺度实现了对磁性原子间自旋相互作用的调制,验证了石墨烯掺杂载流子诱导 ...
发表于 2018-01-04 13:39
•
1204次阅读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石墨烯、石墨烯的分类以及它的优异特性,其次介绍了石墨烯对发动机能带来什么好处或者作用...
发表于 2018-01-03 10:09
•
1260次阅读
石墨烯的实力越来越觉得不可思议,据报道,有人提出把石墨烯与布料结合,用数据化方式让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成...
发表于 2017-12-30 12:52
•
407次阅读
当谈到锂离子电池,你可以有快速充电或高容量两种选择。现在,三星的研究人员与首尔国立大学合作,已经找到...
发表于 2017-12-29 16:36
•
1552次阅读
传统电地暖有线缆,电热膜,地暖模块这几种,材料的话有合金、碳晶、和PCT陶瓷等。石墨烯电地暖和传统电...
发表于 2017-12-29 10:12
•
691次阅读
石墨烯自发热地板的发热原理,是在电场的驱动作用下,石墨烯产生“布朗运动”,碳分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
发表于 2017-12-29 10:03
•
7275次阅读
将100 mg 氧化石墨分散于100 g 水溶液中,得到棕黄色的悬浮液,再在超声条件下分散1 h,得...
发表于 2017-12-29 09:47
•
486次阅读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近期联合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石墨烯产业。多数市...
发表于 2017-12-29 09:31
•
1099次阅读
常规石墨烯材料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石墨进行剥离,二是对天然气、甲烷等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三是氧化...
发表于 2017-12-29 09:04
•
981次阅读
CVD法制备石墨烯的基本过程是:把基底金属箔片放入炉中,通入氢气和氩气或者氮气保护加热至1000℃左...
发表于 2017-12-29 08:49
•
1951次阅读
石墨烯以其特殊的结构,突出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而备受关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一些跨国企业...
发表于 2017-12-28 16:28
•
610次阅读
迄今为止,石墨烯已经被成功地与无机纳米结构、有机晶体、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生物材料、碳纳米管等...
发表于 2017-12-28 15:57
•
250次阅读
墨烯电池被誉为是“下一代电池”具有更好的导电率和高导热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和性能。三星曾...
发表于 2017-12-28 09:56
•
963次阅读
石墨烯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和的强度最高的材料。薄是因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厚度只有一个原...
发表于 2017-12-27 14:09
•
7569次阅读
石墨烯电池被称为是新材料之王,它的作用让科学家预言其将“彻底改变21世纪”。作为目前最坚硬、导电导热...
发表于 2017-12-24 09:05
•
354次阅读
据报道,浙江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铝-石墨烯电池”被称为是超级电池。电容量不会降低,可反复使用近7...
发表于 2017-12-22 12:55
•
1083次阅读
12月18日,《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纽约市立大学研...
发表于 2017-12-22 09:01
•
973次阅读
石墨烯产业化还处在发展初期,有待进一步突破。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实现石墨烯的巨大价值,还需要进...
发表于 2017-12-18 18:57
•
987次阅读
研究员发现类似于雪花形状的分形设计,可以使石墨烯打破低光学吸收限制能够用于检测很宽范围内的光谱,实...
发表于 2017-12-15 16:24
•
127次阅读
通过石墨烯材料气体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在感测物质的吸附其电导变化。气态吸附物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与石墨烯...
发表于 2017-12-11 15:15
•
4838次阅读
黑龙江省鹤岗市被确认有12.06亿吨石墨储量,为特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是亚洲最大存量地区。华升石墨股份...
发表于 2017-12-08 16:03
•
373次阅读
【高工锂电】石墨烯做负极材料不太可能。未来石墨烯也许可以用做导电剂。但需注意的是,与其他类型导电剂相...
发表于 2017-12-05 09:11
•
941次阅读
东旭光电的产品从平板显示材料到石墨烯,再到新能源汽车,各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性非常强。”王忠辉解释,传统...
发表于 2017-12-04 15:52
•
333次阅读
具有非平面几何结构和轴向手性的新型阳离子氮掺杂纳米石墨烯(CNDNs)的设计与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
发表于 2017-12-04 15:49
•
308次阅读
石墨烯是目前自然界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具有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
发表于 2017-12-04 15:40
•
214次阅读
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通过外电场调节,不同的费米能级对应不同的石墨烯/光耦合强度,从而实现可调吸收系数...
发表于 2017-12-04 15:36
•
299次阅读
现在的手机电池续航短的问题一直手机领域研究的重点。近日,三星爆出猛料,宣布已经成功研制出石墨烯电池,...
发表于 2017-12-02 11:24
•
391次阅读
将石墨一层一层剖开后得到的石墨烯,可以方便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但石墨烯的表面积比较大,在当前石墨烯嵌锂...
发表于 2017-12-02 09:45
•
1400次阅读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统称。由于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出色的固有的物理特性,...
发表于 2017-12-02 09:42
•
237次阅读
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宣传其研究部门——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SAIT)宣布...
发表于 2017-12-01 16:52
•
622次阅读
得益于“石墨烯球”良好的导电性,使得我们可以降低NCM电极中导电剂SP的用量,将活性物质的比例从92...
发表于 2017-11-29 09:49
•
312次阅读
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物质。是目前在科技界最为流行的一种高性能材料,单层原子的厚度和...
发表于 2017-11-28 14:55
•
201次阅读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将DNA尺寸大小的碳带固定在气体传感器上...
发表于 2017-11-28 11:43
•
1837次阅读
石墨烯发热壁画是超导石墨烯取暖器:
1、外观上:石墨烯红外发热壁画对比空调油汀这类传统取暖器来说...
发表于 2017-11-27 19:46
•
7403次阅读
面对电池续航的瓶颈,手机厂商开始用充电方式弥补续航的不足,目前,手机厂商提升手机的续航时间方法主要有...
发表于 2017-11-27 17:27
•
6660次阅读
三星电子今天宣布,公司已开发出了石墨烯电池技术,在提高电池容量的同时能够把充电速度提升到现有标准的5...
发表于 2017-11-27 14:31
•
284次阅读
发表于 2017-11-24 11:42
•
1083次阅读
石墨烯的制备需要尖端的制备工艺,但对资源消耗较少。通常氧化还原法的原材料为石墨,但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
发表于 2017-11-23 15:29
•
268次阅读
最近,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刘开辉研究员、俞大鹏院士、王恩哥院士及其合作...
发表于 2017-11-23 15:22
•
292次阅读
石墨烯旗舰项目的主任Jari Kinaret表示:“这两个项目体现了石墨烯旗舰项目的双重特性:循环热...
发表于 2017-11-23 15:15
•
155次阅读
rGO对浮游细菌和固定细菌的杀菌效果也不相同,对固定细菌的杀菌效果弱一些。这主要有以下原因,稳定细菌...
发表于 2017-11-23 15:03
•
205次阅读
这项技术不仅为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而且可以为超级电容器等可再生能源储存装置生产...
发表于 2017-11-23 14:55
•
306次阅读
在导电剂的实际应用工艺中,通过将二维石墨烯与零维导电碳黑复合使用,前者构筑的“长程”导电网络和后者附...
发表于 2017-11-21 15:51
•
1412次阅读
景气调查指数报告指出,在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还存在扶持政策针对性低、龙头企业数量较...
发表于 2017-11-21 15:29
•
97次阅读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新材料之王”。浙江优尚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光文介绍,在南方城市,居家采暖一...
发表于 2017-11-15 14:47
•
406次阅读
研究人员将该结构色彩水凝胶条纹设计成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动态条形码标签。这种条形码比现有的条形码提供了...
发表于 2017-11-14 17:57
•
131次阅读
发表于 2017-09-02 11:42
•
422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