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麻省理工正式启动人工智能项目MIT IQ

EdXK_AI_News 来源:未知 作者:邓佳佳 2018-04-03 17:35 次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项目——MIT IQ(Intelligence Quest)项目,旨在了解人类智能,并利用研究成果开发智能机器。

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启动麻省理工学院智能探索(MIT Intelligence Quest)计划,该计划旨在探索人类智力的基础,并推动科技工具的发展,这些工具可以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校长L. Rafael Reif在发给各学院的一封信中首次公布了该项目。

在许多学科领域的智能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科研人员正着手解决一些超出目前已知领域之外的棘手问题,智能探索(MIT IQ)将鼓励研究人员探讨他们的工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其中一些进步可能是基础性的,包括对人类智能的新见解、让机器有效学习的新方法。还有一些可能是实用工具,用于广泛的研究工作,如疾病诊断、药物发现、材料和制造设计、自动化系统、合成生物学和金融。

“今天开始我们将回答两个大问题,”Reif说,“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智力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怎样才能利用人类对智慧的深刻理解来制造更聪明、更有用的机器,造福社会?”

麻省理工学院正准备通过MIT IQ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项目“核心”与“桥梁”来开启这项工作。“核心”这一部分将推进人和机器智能的科学和工程。这项工作的关键产物将是机器学习算法。同时,MIT IQ试图利用从计算机科学中获得的深刻见解来增进我们对人类智能的理解。“桥梁”这部分将致力于将麻省理工学院在自然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发现应用到所有学科中,挖掘并聚集全球的工业和研究实验室中最先进的工具。“桥梁”将为麻省理工学院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智能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为学生、教师和员工提供关于人工智能工具的教育,丰富而独有的数据集,技术支持,以及专用硬件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MIT IQ的研究人员还将研究先进的分析和预测工具的社会和伦理意义。该研究所目前已经有一些活动项目和小组在调查自治系统、媒体和信息质量、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工作、创新、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

在所有活动项目中,MIT IQ旨在利用并加强该研究所的合作文化。MIT IQ将联合并加强已经从事智能研究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现有成果。它还将建立有利于小组工作的共享的中央空间,其资源将直接支持研究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阿南塔·钱德拉卡桑(AnanthaChandrakasan)说:“我们的探索旨在为改变世界的可能性提供动力。”他与教务长马丁•施密特(Martin Schmidt)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其他四位院长合作,领导了MIT IQ项目的开发与建立。

“我们设想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对癌症进行及早发现和个性化治疗来防止死亡。”钱德拉卡桑继续说,“我们设想人工智能与我们自己的智能同步、互补和协助。我们设想每个科学家和工程师都能使用人类智能算法,为他们的研究领域开辟新的途径。我们整个学校的研究人员都想超越可能的界限。”

MIT将通过企业赞助和慈善捐赠来发展MIT IQ项目,并将基于2017年9月发起的MIT–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来推进项目。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互相合作,并与业界联手共同应对大大小小的各种挑战。“在我们开始与IBM合作后不久,实验室已经在学院内外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这将是MIT IQ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Reif说。

IBM负责认知解决方案与研究的高级副总裁约翰·E·凯利三世(John E. Kelly III)说:“为了迎接世界上最大的挑战,抓住世界上最大的机遇,我们需要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人类智能的理解。在几十年合作(包括我们广泛合作的MIT–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基础上,IBM和麻省理工学院将共同为智能研究及其应用制定一个新的议程。我们自豪地成为这项扩大倡议的基石。”麻省理工学院将寻求与企业和慈善组织合作,在MIT IQ中建立更多的实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一直处在智能研究的前沿,当时的先驱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和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帮助建立了人工智能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有200多名主要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和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BCS)的研究人员,与麦戈文大脑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皮考尔学习和记忆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在一系列项目上进行合作。麻省理工学院也是唯一一所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大脑,意识与机器研究中心”(CBMM)所资助的学院。

四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数据、系统和社会研究所(IDSS),其使命是促进数据科学,特别是在社会系统的背景下。预计,来自IDSS的教师和学生将在这个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所的全体教员将参加这一计划,其中包括媒体实验室、业务研究中心、斯隆管理学院、建筑和规划学院以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我们的探索将会是麻省理工学院所有五所学校共同完成的一段旅程,”普罗福斯特·施密特(Provost Schmidt)说,“成功将取决于共同的目标感和来自广泛学科的各种贡献。我对我们可以帮助解开的新想法感到兴奋。”

MIT IQ的核心关键将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要革新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应该继续寻找智力的根源——大脑,”大脑和认知科学系的神经科学系主任詹姆斯·迪卡洛(James DiCarlo)和彼得·德·弗洛雷兹教授说,“通过与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合作,人类智能研究人员可以建立产生智力行为的大脑系统模型。现在时机已到,因为以这些大脑系统的规模建立模型在现在变得可能。发现大脑如何以工程师的语言工作不仅会引导人工智能变革,它还将提供给我们修复、训练和充实自己思维的全新方法。”

麻省理工学院安德鲁和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Erna Viterbi教授、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主任丹尼尔·罗斯(Daniela Rus)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从该领域一开始,就为智能提供了开拓性和有远见的解决方案,并对在理解人类智能和设计出更智能的机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感到兴奋。理解智能将使我们获得了解自己的知识,并创造出支持我们的认知和物理工作的机器。”

199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卫·西格尔(David Siegel)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他目前也是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和机器研究中心的顾问。“理解人类智能是最大的科学挑战之一,”他说,“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智力,同时有意义地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西格尔也是双西投资(Two Sigma Investments)的联合主席和创始人。

今后,MIT IQ将为智能技术的长期研究提供一个平台,鼓励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进展。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可能会开发出具有短期价值的技术,与现有公司以及新公司进行新的合作。

2016年10月发起的“发动机”计划将支持一些此类创业活动。该计划支持创业公司在智能技术方面追求更宏伟的目标。

MIT IQ项目的其他创新可以被纳入到该研究所(位于美国大波士顿都会区剑桥市的肯德尔广场)所在的创新生态系统中。麻省理工学院毗邻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研发中心、以及一大批研究和部署机器智能的前沿科技公司。

麻省理工学院还通过教师研究项目、机构和行业合作、以及校友的活动和领导力,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创新中心扎根。MIT IQ将致力于与创业公司和个体分享麻省理工学院对于智能技术研究工作的热情。

Alphabet公司的前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帮助麻省理工学院实现了创立MIT IQ的愿景。他说:“想象一下,把新颖的机器学习工具交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它们的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MIT IQ可以成为出产激动人心的新能力的源泉。”

Reif校长说:“今天得到的消息使我感到振奋。凭借麻省理工学院深厚的实力、价值观、文化和历史,MIT IQ承诺为智能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利用它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麻省理工学院正在做一个大的赌注,”他说,“智能技术研究对于满足人类在未来源源不断的不同需求至关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76

    文章

    43845

    浏览量

    230596
  • 智能技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93

    浏览量

    12712

原文标题: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人工智能项目MIT IQ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New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快报】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5G智能物联网课程之Aidlux下人工智能开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视频课程时长 视频课程链接 课件链接 人工智能 参赛基础知识指引 14分50秒 https://t.elecfans.com/v/25508.html *附件:参赛基础知识指引
    发表于 04-01 10:40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新型基础建设与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在此背景驱动下,众多名企也纷纷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发表于 02-26 10:17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新的RFID标签防篡改技术

    虽然RFID标签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但安全性一直是其难以回避的问题。不法分子可以轻松复制或剥离这些电子标签,将赝品伪装成正品,欺骗消费者和认证系统。然而,麻省理工的新发明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1:30 254次阅读
    <b class='flag-5'>麻省理工</b>学院开发出新的RFID标签防篡改技术

    刚刚,6位传感器青年科学家入选!麻省理工这份权威名单公布!

    今日(11月2日),20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正式公布。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年在美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1-03 08:41 239次阅读
    刚刚,6位传感器青年科学家入选!<b class='flag-5'>麻省理工</b>这份权威名单公布!

    MIT公开课程6002讲义

    MIT公开课程6002讲义麻省理工学院
    发表于 10-19 16:58 0次下载

    ai人工智能机器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智能时代也离人们越来越近,近几年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爆,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与生活交融,成为人们无法拒绝,无法失去的一个重要存在
    发表于 09-21 11:09

    《通用人工智能:初心与未来》-试读报告

    作者给出的结论。整体读下来,可以给我们关于通用人工智能全面的了解。作者也反复强调了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智能的区别。尤其是人们错误的认为一堆专用智能堆砌起来就是通用
    发表于 09-18 10:02

    基于IDE构建用于STM32微处理器的完整人工智能项目

    本用户手册指导了基于 IDE 逐步构建用于 STM32 微处理器的完整人工智能(AI)项目,自动转换预训练好的神经网络(NN)并集成所生成的优化库。本手册还介绍了 X-CUBE-AI 扩展包,该扩展
    发表于 09-07 06:15

    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效能评估系统软件中去解决

      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效能评估系统软件中去解决   华盛恒辉效能评估系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掌握其运营状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
    发表于 08-30 12:58

    人工智能是谁提出的

    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这个术语最早诞生于1956年,当时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等机构联合组成的一个团队提出的。此时,计算机技术刚刚发展起来,人们对它的应用充满了想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6:58 2242次阅读

    麻省理工开发出一种新的量子光源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被广泛研究的新型太阳能光伏材料,证明了这些材料的纳米颗粒可以发射出一束相同的单光子。研究人员说,虽然这项工作目前是对这些材料能力的根本性发现,但它最终可能为新的光学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06:51 389次阅读
    <b class='flag-5'>麻省理工</b>开发出一种新的量子光源

    积极拥抱智能时代,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拓展人工智能想象空间

    积极拥抱智能时代,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拓展人工智能想象空间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09:41 365次阅读

    麻省理工华裔研究出2D晶体管,轻松突破1nm工艺!

    然而,前不久麻省理工学院(MIT)华裔研究生朱家迪突破了常温条件下由二维(2D)材料制造成功的原子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只有 3 个原子的厚度,堆叠起来制成的芯片工艺将轻松突破 1nm。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15:45 1189次阅读
    <b class='flag-5'>麻省理工</b>华裔研究出2D晶体管,轻松突破1nm工艺!

    麻省理工华裔:2D 晶体管,轻松突破 1nm !

    然而,前不久麻省理工学院(MIT)华裔研究生朱家迪突破了常温条件下由二维(2D)材料制造成功的原子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只有 3 个原子的厚度,堆叠起来制成的芯片工艺将轻松突破 1nm。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4:24 1348次阅读
    <b class='flag-5'>麻省理工</b>华裔:2D 晶体管,轻松突破 1nm !

    在本地进行人工智能计算的四个优点

    为什么人们需要更低功耗的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学院(MIT)副教授Vivienne Sze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向智能手机、微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0:50 88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