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天眼”揭示神秘电波爆发的物理机制

iIeQ_mwrfnet 来源:江苏省科协 作者:江苏省科协 2021-01-13 15:46 次阅读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其原创成果在过去一周已经两度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在广袤的宇宙中,经常有一束神秘无线电波袭来。虽然它仅仅闪现几个毫秒(1毫秒=1‰秒),也就是苍蝇煽动一次翅膀的时间,但它瞬间释放的能量却可以达到1038erg(尔格,能量单位),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总的发电量。2007年,天文学家在分析澳大利亚64米射电望远镜2001年记录的信号中首次发现了这一闪现只有几毫秒的无线电波(学名快速射电暴,简称FRB)。

不过,这一神秘电波从何而来?如此快速闪现的无线电波包含了什么信息?它会不会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过去十几年,全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一直收集信息,试图揭示其中真相。

向着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如今,中国“天眼”(FAST,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最新的观测揭示了这一神秘电波爆发的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的两篇论文近日发表于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

二十余年铸一“锅”

它能在雷声中辨出蝉鸣

这些距离地球几亿光年之外的神秘电波,它们究竟是银河系内致密星体发出的,还是宇宙深处的剧烈爆发引起的?

2007年人类首次侦测到这一神秘电波后,经过大约十年的探寻,天文学家们收集了30多个爆发源,发现它们在天空几乎是随机分布的,因此断定这些毫秒闪现源中的绝大多数不是银河系内的天体发出的。

既然如此,它们从哪儿来?天文学家的探索在2017年有了新的进展:这一年,他们捕获了一个神秘电波,它竟然在几个小时内重复了几次。利用世界多台大射电望远镜联合探测并利用记录几毫秒的信号进行快速定位,天文学家终于将一个重复爆发的无线电波快速闪现源定位到宇宙深处30亿光年之外的一个星系里。

众所周知,天文学是极度依赖观测设备的一门科学。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大射电望远镜,观测的灵敏度不够,无法拿到第一手资料,中国天文学家过去在这个前沿领域,只能做理论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这是一个必须抓住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等老一辈天文学家提出建设中国“天眼”的构想。

二十余年铸一“锅”,2016年FAST竣工,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灵敏度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睁开“锐眼”的FAST能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曾有专家形象地说,“它灵敏到可以在雷声中分辨出蝉鸣。”

FAST立功

两大门派争锋,它一锤定音

在2019年尝试性的开放观测中,由北京大学李柯伽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和美国内华达大学张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希望利用FAST观测一个澳大利亚2018年3月1日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爆发源FRB 180301,看看这个源是否会重复爆发。幸运的是,2019年7月16日的2小时观测如愿探测到了4次爆发。此后,研究团队调整观测策略,在2019年10月6日和7日,FAST又在6个小时内探测到11次爆发。统计下来,在共计12个小时的观测时间里,FAST探测到15次快速射电暴闪现,每次闪现的强度曲线各不相同。

“这个爆发源与2017年发现的那个30亿光年外的爆发源距离类似、无线电爆发率类似,但强度要暗弱很多。”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更兴奋的是,FAST观测的11个爆发信号中,居然有7个毫秒闪现爆发能够很好地解析出其偏振,而且这7个偏振不仅仅是变化的,还呈现出变化的多样性。如此变化的偏振在早先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中从来没有看到过。

这意味着什么?

关于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机制,此前众说纷纭:从超新星爆发到中子星合并,从黑洞吞噬星体到磁星星震等等,甚至有人还认为是外星智慧生命向地球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而FAST观测到的偏振变化多样性明确说明,宇宙中的快速射电暴可能来自致密星体磁层中的物理过程。”在韩金林看来,这个观测结果直接否定了一批国际学者关于快速射电暴起源于粒子冲撞的理论,为近几年致密星磁层起源和爆发物质激波撞击起源的两大门派理论争锋给出了直接裁定。

该研究成果的论文已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9日凌晨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重要指标上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它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也使中国的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走到人类视界的最前沿。

另一项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的研究论文亦与快速射电暴有关。

202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林琳博士、北京大学张春风博士、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FAST对银河系磁星(高度磁化的特殊中子星)软伽马重复暴源SGR J1935+2145进行了多波段联合观测。

观测结果表明高能波段的暴发与射电波段的FRB几乎没有相关性,说明磁星产生高能爆发时不能产生扫过地球的FRB。

FAST与世界上的其它望远镜也探测到了射电FRB。内华达大学教授张冰(论文通讯作者)认为,“SGR J1935的观测结果表明磁星很可能是绝大部分FRB的起源,尽管不能排除其它起源的可能。”

“目前,FAST正在对SGR J1935+2154及其他一系列FRB源展开持续监测。FAST的历史最强绝对灵敏度使其在射电瞬变源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在北京大学李柯伽研究员看来,FAST测量结果对研究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面小能手

还能探测脉冲星、引力波

除了是快速射电暴“捕捉小能手”,FAST迄今已协助我天文学家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其中一颗是在球状星团M13中发现的新脉冲星,它是一个脉冲双星,也是一个典型的“黑寡妇”系统。在球状星团M92中发现的则是一个具有掩食现象的毫秒脉冲双星,这是在M92中发现的第一颗毫秒脉冲星,密近的轨道和较大的伴星质量预示着伴星的物质正在被脉冲星吸积。借助FAST的高灵敏度,伴星及其星风的遮挡带来的脉冲星信号掩食现象和伴星星风导致的脉冲星信号到达时间延迟都能被清晰观测到。具有这些特殊现象的脉冲双星在天文学中称为“红背蜘蛛”系统。该发现被美国天文学会选为亮点研究成果。

不仅如此,被寄予厚望的FAST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探测低频引力波。

2016年2月,LIGO合作组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广义相对论预言已久的引力波之后,对引力波的探测已经成为天文学界的热门话题

通过对毫秒脉冲星的长期监测,选取一定数目的毫秒脉冲星组成计时阵列,可以探测来自超大质量双黑洞等天体发出的低频引力波。李柯伽研究员说,“受益于FAST超高灵敏度,我们已经将脉冲星的测时精度提升至少一个数量级”。这有望使我们首次具备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能力。

“可以说我们已经走在‘出大成果’的攀登之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表示。(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沈慧)

原文标题:中国“天眼”揭开宇宙神秘电波的面纱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无线
    +关注

    关注

    31

    文章

    5378

    浏览量

    172441
  • 无线电波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41

    浏览量

    25545

原文标题:中国“天眼”揭开宇宙神秘电波的面纱

文章出处:【微信号:mwrfnet,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Linux内核中的页面分配机制

    Linux内核中是如何分配出页面的,如果我们站在CPU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CPU能分配出来的页面是以物理页面为单位的。也就是我们计算机中常讲的分页机制。本文就看下Linux内核是如何管理,释放和分配这些物理页面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7 15:51 144次阅读
    Linux内核中的页面分配<b class='flag-5'>机制</b>

    简仪高性能平台在小鼠脑电波实验中的应用

    在生物实验测试中,准确捕捉小鼠在各种刺激信号下脑电波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刺激信号包括声音、视觉和触觉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小鼠的神经系统。为了深入理解这些刺激对小鼠行为和神经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15:17 184次阅读
    简仪高性能平台在小鼠脑<b class='flag-5'>电波</b>实验中的应用

    TDK推出采用生物质材料的环境可持续电波吸收体

    电波暗室用于评估天线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用于AD和ADAS的毫米波雷达。微波暗室的天花板、墙壁和地板都用电波吸收体覆盖。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5:52 178次阅读
    TDK推出采用生物质材料的环境可持续<b class='flag-5'>电波</b>吸收体

    揭示固态电解质中锂盐解离的重要机制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本刊主编)、贺艳兵(本刊执行主编)、柳明(本刊青年编委)、侯廷政(本刊青年编委)团队阐明了 BaTiO3铁电填料诱导 LiFSI解离的机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09:14 907次阅读
    <b class='flag-5'>揭示</b>固态电解质中锂盐解离的重要<b class='flag-5'>机制</b>!

    电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的对比

    在能源存储领域,电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是两种重要的储能方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原理和优势,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电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进行详细的对比,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各自的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6:27 680次阅读

    用示波器分析以太网传输机制

    和示波器捕获信号之间的一致性。本文打通软硬件之间的隔阂,从物理揭示了以太网数据传输的机制,也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混合信号示波器的总线解码能力。Chrent以太网概述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08:30 578次阅读
    用示波器分析以太网传输<b class='flag-5'>机制</b>

    利用激光技术揭示了量子材料隐藏的特性

    某些材料具有被隐藏起来的理想特性,就像用手电筒在黑暗中照明一样,科学家可以用光来揭示这些特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光学技术,利用光来揭示量子材料 Ta2NiSe5 (TNS) 的隐藏特性。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06:35 235次阅读
    利用激光技术<b class='flag-5'>揭示</b>了量子材料隐藏的特性

    泰禾智能重磅发布AI智选天眼Pro系列大米色选机

    2024年3月16日至17日,备受瞩目的第四届中国(长春)中高端粮农产品展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行业翘楚,泰禾智能受邀参展,并在此次盛会上重磅发布了AI智选天眼Pro系列大米色选机,其卓越的产品力不仅为大米分选领域设立了新的标准,更成为展会上的瞩目焦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0:44 836次阅读

    射频通信电路应用(无线通道中的电波传输)

    射频概念-为何采用高频通信?射频通信电路应用简介,无线通道中的电波传播。
    发表于 03-07 13:48 340次阅读
    射频通信电路应用(无线通道中的<b class='flag-5'>电波</b>传输)

    艾睿天眼热成像闪耀德国IWA 2024户外展

    在刚刚结束的德国IWA户外展上,天眼手机热成像刷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惊奇赞叹,中国热成像Amazing!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09:29 344次阅读

    如何用示波器分析以太网传输机制

    本文打通软硬件之间的隔阂,从物理揭示了以太网数据传输的机制,也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混合信号示波器的总线解码能力。
    发表于 01-22 11:22 1467次阅读
    如何用示波器分析以太网传输<b class='flag-5'>机制</b>

    lt3094下电波形异常的原因?

    lt3094下电波形异常,呈锯齿状下电,有专家指导一下吗?
    发表于 01-03 07:55

    电波暗室的屏蔽原理是什么?

    电波暗室利用外壳的金属壳体以及内部表面的铁氧体和尖劈吸波材料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屏蔽,阻止外部电磁波进入或内部电磁波干扰外部环境的原理。这些材料结合使用,共同作用以有效地减少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扰
    的头像 发表于 12-29 10:13 984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波</b>暗室的屏蔽原理是什么?

    建造半电波暗室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电波暗室又称**电磁兼容暗室,类似于全电波暗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用于电磁辐射骚扰测量和电磁辐射敏感度测量,而不是无电磁波干扰的开放试验场。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4:09 617次阅读

    物理攻击,芯片是如何做到的?

    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机制: 首先,为了防止物理侵入,芯片制造商通常会采取物理加固措施。例如,在芯片封装过程中使用加固材料,以提高其抗冲击和抗挤压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在芯片周围添加防护结构,如金属坑,来增加芯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18 60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