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行业 | 工业大数据何以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动力

3lpN_ofweekgong 来源:YXQ 2019-07-25 16:07 次阅读

当前,大数据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工业升级的关键技术要素。在"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线图中,工业大数据是作为重要突破点来规划的,而在未来的十年,以数据为核心构建的智能化体系会成为支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动力。

工业大数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究其根本,大数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如果仅仅因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企业就要去盲目拥抱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工业企业已经正常运转了上百年,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更像催化剂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达到怎样的业务目标,可以使得今天已经存在的生产工艺、工业产品、管理方法变得更好。

其实大数据支撑制造业的业务变革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质增效,在自动化与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智能化的制造体系。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然后才是打造平台,构建产业生态,与产业链进行更有效的协同,实现工业互联网的乘法式发展。

工业大数据的三个典型应用方向,也是我们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目标,包括智能装备、服务型制造和跨界融合。第一个层次是设备级的,就是提高单台设备的可靠性、识别设备故障、优化设备运行等;第二个层次更多是针对产线、车间、工厂,提高运作效率,包括能耗优化、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第三个层次是跨出了工厂边界的产业跨界,实现产业互联。

工业大数据并不是凭空而来,传统工业信息化一直在进行,我们已经有大量的数据来自于研发端、生产制造过程、服务环节,工业信息化过程一直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工业从数据到大数据,其实更多要考虑的是与自动化域数据的叠加,这是数据的两化融合。而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我们还需要纳入更多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跨界的数据。

工业大数据有哪些特点?我们总结为"多模态、高通量、强关联"的特性。我们在工业领域总结了约有130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数据模态多样,结构关系复杂。高通量是指数据持续不断地产生,采集频率高,通量大。强关联是指工业场景下的数据有非常强的机理支撑,不同学科之间的数据是在机理层面的关联,而不是数据字段上的关联。

而对工业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也不是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方法放到这里就可以有结果。我们需要获知研究对象的机理模型与定量领域知识,而这在当前基础上前进很困难。我们希望找出数据在输入、输出之间的统计关系,对机理和模型不确定、不清晰的部分加以补足,这是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智能制造在不断获得数据的驱动,从智能制造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都是利用数据和模型,优化制造资源的配置效率。

工业互联网并不等同于智能制造,区别在于数据的跨界和业务的边界上是否有所突破。当下,太多人过于重视平台能力,而真正的工业互联网讲的是生态,资源优化从描述、诊断向预测、决策不断深入,从单机设备、生产线、产业链再到产业生态不断拓宽。

我们的生态如何来构建业务体系,如何跨界,才是工业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决定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的,一定是业务驱动。我们从一开始就反对拎着一把锤子,满世界找钉子,现在很多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就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到一个工业领域,造一把可靠的锤子,刚好可以去敲有需求的钉子,业务驱动和问题驱动才是产业发展的本质,而不是技术驱动。将业务、数据理清楚,评估数据,真正实现业务落地,要点就是三个要素的协同——人、场景、算法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646

    浏览量

    136587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5110

    浏览量

    75552

原文标题:工业大数据如何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动力

文章出处:【微信号:ofweekgongkong,微信公众号:OFweek工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工业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问题

    工业大数据作为工业与数字经济之间的桥梁纽带,对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实融合,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1:52 162次阅读

    2024年工业行业转型展望

    ,并日益成为工业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器智能的提升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大数据,优化决策过程并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行业专家预测,到2024
    发表于 02-23 16:55

    工业级安卓核心板:助力智能制造的强大引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和自动化已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工业级高性能安卓核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15:37 128次阅读
    <b class='flag-5'>工业</b>级安卓<b class='flag-5'>核心</b>板:助力<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制造</b>的强大引擎

    基于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如何实现

    在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技术的加持下,离散制造业的流程工业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等现金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5:32 307次阅读

    浅谈数字孪生工业智能制造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传统生产要素逐步向数字化演进,产生海量工业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物理世界进行状态描述、规律洞察和预测优化,已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55 276次阅读

    DFM引领电子行业变革,智能制造助力高效生产

    和机遇。以下是对华秋DFM未来更为详细的展望: 1、AI驱动的智能化升级: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设计规则进行持续优化,实现设计自我迭代。 ●结合大数据,对制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为工程师
    发表于 12-15 10:44

    亿达科创 | 以大数据为引擎 释放数智生产力

    随着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生产、提升资源配置效能、激发新动能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聚焦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15:50 255次阅读

    3项“工业大模型”测试床通过立项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工业生产和高端制造领域也开始逐渐实现智能化转型,工业智能工业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9-22 15:38 379次阅读

    工业互联网中的标识解析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数据的价值发现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大量存在。标识解析技术是目前可见解决“信息孤岛”、完成工业大数据汇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融合
    发表于 09-19 06:07

    工业智能化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与智能工厂的发展

    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中,工业大数据成为了新的服务业态与信息技术,主要涉及对各企业工业数据的采取、分析以及储存。通过这部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37 600次阅读

    软通动力携手美云智数,共拓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市场

    ——“美擎”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而软通动力作为数字化转型“老兵”,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软通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9:30 176次阅读

    智慧农业大数据

    智慧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其实现基于种植环境、生长管理、农机设备等数据。农业大数据核心在于技术,包括获取技术和处理数据技术。相比工业大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6:18 572次阅读

    软通动力携手美云智数,共拓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市场

    互联网平台”名单,而 软通动力作为数字化转型“老兵”,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软通动力智能制造云链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23:25 256次阅读
    软通<b class='flag-5'>动力</b>携手美云智数,共拓<b class='flag-5'>工业</b>互联网<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制造</b>市场

    制造业怎么应用大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在制造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0:31 625次阅读

    国产MCU有望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导者吗?

    芯片,但随着国内芯片制造水平的提高,一些国产MCU产品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并有望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导者。 首先,国产MCU产品已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如华大基因、瑞芯微等,已经推出了自己的MCU产品
    发表于 05-08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