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带电物体都是一个电容 - EMI/EMC原理与应对详解(一)

2012年04月27日 11:39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秩名 我要评论(0)

标签:电磁干扰(93)EMI(153)EMC(196)

  任何带电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电容量C = Q/U,Q为带电物体的电荷量,U为带电物体的电位,即指带电物体到无限远处的电位差。因此,地球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容量的电容,其电容量正好为1法拉。

  这里说的电容与电容器是有区别的,电容器一般都由两块中间以介质绝缘的极板组成,当电容器被充电的时候,两块极板带的电荷量相等,但符号相反,在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不改变的条件下,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可因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改变而改变,其电容量的大小也会跟着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两极板之间电场互相作用的缘故。

  而这里所指的电容,其电容量是不会因带电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的。因此,这里说的电容是相对于一个孤立带电物体而言,不受其它电场所影响,而电容器则是相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带电物体而言,电容大小要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极板产生的电场互相影响。另外,电容充放电是不需要回路的,两个带电体互相接触,谁的电位高,谁就要放电,谁的电位低,谁就会被充电,而电容器充放电必须要有一个闭合回路。

  实际上,地球不但是个电容(相对于无限远处),并且地球还相当于电容器的一个电极,电容器的另一个电极是电离层,而大气层就是电介质。如图1所示。

  地球带电的原因,一个是由于地球作为一个冷星球长年都在接收大量带电宇宙射线微粒子的辐射,另一个是外层空间紫外线对空气照射产生电离层,并对地球表面产生感应,以及热气流互相摩擦带电而产生感应等等。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冷星球长年都在接收大量带电宇宙射线微粒子的辐射  


  根据基尔克夫定理:流过任何导体电流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即:

  根据基尔克夫定理:流过任何导体电流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根据(5)式结果,地球不但有电流流入,而且也应该有电流流出,那么流出地球的电流到哪里去了呢?

  前面已经指出,地球平均每一秒钟有100多次闪电,而闪电也是一个放电过程,由此可知,原来每秒中流进地球1.4×103安培的电流就是用来打雷放电的。如果地球不经常打雷放电,试想,地球电位正好是每秒要增加1.4×103伏特,一小时后地球电位就可以增加到500多万伏,一天之后地球电位又会增加到12000多万伏,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在此电场强度之下,任何东西都可能会被击穿。所以,地球时时刻刻都在放电才应该是正常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