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2)

2011年10月28日 10:39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秩名 我要评论(0)

 

      2 电磁干扰的抑制

       2.1 谐波电流的抑制

  采用功率因数校正可以解决谐波电流超标的问题。有源功率因数校正采用Boost升压PFC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O.99以上,使得谐波电流很小,但电路复杂,成本也不低,而且电路中的开关管和高压整流二极管的开关噪声将成为新的骚扰源,使整机的EMI达标增加了难度。

  考虑到在交流输入电压(AC 220~250V)范围内,满足电压调整率情况下,适当减小滤波电容,输入串联电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滤波电容充电电流瞬时值的峰值,满足谐波电流限值,且功率损耗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整机电源效率下降不多,也不失为较好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后实测谐波电流值如表2所列。

 

        2.2传导骚扰的抑制

  传导噪声主要来源半桥中功率开关管S1及S2以频率25 kHz交替工作,功率开关管集电极发射极电压Uce和发射极电流,。波形接近矩形波。傅立叶分析表明,矩形波脉冲具有相当宽的频率带宽,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脉冲波形的频谱幅度在低频段较高。另外,功率开关管在截止期间.高频变压器绕组漏感引起的电流突变,也会产生尖峰干扰。

  输入滤波器是为变换器的电磁骚扰电平和外界的电磁骚扰源设计的一种低阻抗通道(即低通滤波器),以抑制或去除电磁骚扰,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

  如图5所示,输人滤波器是由电感(LFI、LF2)和CY电容(C4、C5)及Cx电容(C1、C2、C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构成。对频率较高的噪声信号有较大的衰减。C1、C2、C3是滤除共模干扰的电容,C4、C5是滤除差模干扰的电容,LF1、LF2是共模线圈。

  图3中低频传导干扰(O.15~lMHz范围)超标,共模噪声的主要骚扰源是功率开关管,低频传导干扰抑制以增加共模电感的电感量为主,当共模电感从原设计的15mH增加到24mH时,低频传导干扰最大处下降30dB,得到了显著改善。如图6所示。

 

  输入滤波器对20MHz以下噪声抑制有明显的效果。理想输入滤波器是低通滤波器,但实际上是带阻滤波器
当开关电源频率增加时,所需的共模电感可大大减小,共模电感体积也减小。但是,开关电源在2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噪声份量有所增加,给辐射骚扰的达标带来麻烦。开关频率和共模电感的关系如表3所列。

 

  由于共模电感线圈存在寄生电容,高频噪声成分经过寄生电容向外发射骚扰,故使用单个大感量共模电感不容易达到好的高频滤波效果,一般采用两个共模电感,同样的电感量抑制高频噪声很见效,将有6dB以上的差值。

  Cx电容器高频阻抗频率特性是一个关系电磁骚扰抑制效果的重要参数。电容器在高频使用时等效为r(等效串联电阻)+c+L(等效串联电感)电路。由于电容器自身的固有电感(即等效串联电感)存在,在频率低的范围,电容器电抗呈容性,在频率高的范围,电容器电抗呈感性,这时抑制骚扰的能力就明显下降。电容器的固有引线电感越小和骚扰源的高频内阻抗越大,则抑制骚扰的效果越好。

  首先,从电磁骚扰源产生的机理人手,查找辐射骚扰源的所在,从根本上降低其产生辐射骚扰噪声的电平。在输出电压比较低的情况下,输出整流器和平滑电路的干扰可能比较 
严重+通过减小环路面积可以抑制di/dt环路产生的磁场辐射。整流及续流二极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也是个高频骚扰源。二极管的引线寄生电感、结电容的存在以及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使之工作在很高的电压及电流变化率下,且产生高频振荡,二极管反向恢复的时间也越长,则尖峰电流的影响也越大。

  C4及Cs的引线和连接地引线应尽量短,以使接地阻抗尽量小,噪声能经过电容旁路到地线,C4及C5取较大电容量滤波效果好,但是,随着电容量的增加泄漏电流也增加了,而泄漏电流值是电气安全中的重要指标,决不允许超过规定数值一一般的漏电流限制是3.5 mA,此桌面式塑壳开关电源属手持式设备,最大漏电流限制为O.75 mA,实测值为O.55mA。

  电源输入线缆要短,滤波器尽量靠近输入端口,避免滤波器输入输出发生耦合,而失去滤波作用。接地尽量简短可靠,减小高频阻抗,使干扰有效旁路。经过数次整改后,得到满意的结果如图7所示。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标签:开关电源(11582)电磁兼容(786)电磁干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