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电子发烧友网! ,新用户?[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发烧友网>电子元器件>电池>铅酸电池>

哪些蓄电池可以修复

2009年11月23日 11:03 www.elecfans.com 作者:佚名 用户评论(0

哪些蓄电池可以修复

电池来源千差万别,当你欲修复电池前,必须要有清楚认识:不是什么状态的电池都可以修复好,也不是每只电池都有修复价值(请你别相信有些公司把电池修复吹嘘成万能药)。这点不难理解。尤如医生看病一样,治病对象不可能是骨头散架者,治病入膏肓者风险也太大。

下列几类电池无需再修复:

1、内路断路(完全无电压,内阻无穷大)

2、内部短路(完全无电压,内阻为零)

3、用手电筒观察内部极群AGM隔棉表面发黑,灌液(或纯水)富余液混浊,这种电池主要是正极板制造时固化得不好,正极活性物质已大量脱离板栅(俗称离网),容量恢复的可能性已极小,即使暂时恢复容量,也会很快衰减,修复的意义不大。

 

一、有价值的修复电池:

修复电池的对象,主要是在使用中由于失水、过充电、欠充电等原因引起负极板硫酸结晶盐化的容量下降电池。所幸的是,在铅酸蓄电池使用中,占95%以上都属于这样情况。

电池在使用中,由于失水、过充电、欠充电都会使负极板表面形成一种粗颗粒,称之为结晶化硫酸铅,又称为充电不可逆转的硫酸铅,俗称盐化。极板表面盐化的结果是使极板的充电接受能力迅速下降,电化学反应变得迟钝,无法配合正极板正常充放电,表现为放电容量衰退,甚至无法再使用。

负极板硫酸铅盐化是铅蓄电池使用中的常见病,也是铅电池的癌症。100多年来,电池业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过很多技术方法,但尚未有成熟的工业方法得到公认。所以迄今为止,大多数厂家和用户对待容量落后电池的处理,多是作为废铅处理。

微粒修复技术虽推出市场才二三年时间,但已修复各类蓄电池数不胜数,目前可证明的近百家加盟店主,没有出现一家因为修复技术的投诉现象,这在电池修复行业中是很少有的。微粒修复技术尤其对使用中失水、过充、欠充、硫酸盐化引起容量下降的电池进行了广泛的修复应用,实践证明对UPS电池、动力电池、汽车起动电池等十分有效。

二、修复前询清用户移交电池前的使用状况

询清用户使用状况很重要,因为很多容量不足的电池,不一定是电池坏了,而是用户的充电器不匹配所引起。

【举例1】:电动车电池的充电恒压值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为14.7/单只,实用充电器通常为14.8V/单只(即3只一组串联使用的电池充电恒压值为44.1~44.4V4只一组串联使用的电池充电恒压值为58.8~59.2V)但有些电动车厂家配套的充电器,充电限压值往往只有14.3~14.4V,且没有设置绢流,从而导致电池长期不满电(欠充状态)引起容量下降。这样,即使你修复好电池,也引起用户对你修复技术的误解。

【举例2】:如果用户电动车配套充电器恒压值太高,或根本就没有限压装置。这样,即使你修复好电池,电池也会很快在他的充电器下被折腾坏,同样吃力不讨好,闹不好还会双方不愉快。

建议解决方法:各修复点尽量配置一台充电器测试仪,这种仪器市场三几百元有售,通过该测试仪,可快捷方便地了解到用户充电器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限压值,这也是对用户真正认真负责。如果用户充电器的充电限压值不符合标准,应劝导用户购买好的充电器,做到有言在先避免日后发生矛盾。

三、认真询问用户上次充电时间,做好修复前电压记录

接收电池时,应对每只电池电压(如时间不允许开拆检查,也应记录整组电压)进行记录,同时询问客户上一次充电时间,充了多长时间,以便对电池状况作出判断。

电池开路电压不外3类表现:

1、电压基本正常:一般13.1~13.3V

2、电压偏高:>3.3V

3、电压偏低:<3.1V

必须注意,测量出的开路电压必须结合用户上一次充电情况才能得出判断,否则会判断失误。

【例3】:测出电池电压较高,单只电池平均电压>13.4V,如果仅凭此就判断是长期过充电引起,可能失之偏颇。因为用户有可能是充满电后不久送来修复,所以开路电压表现过高。所以,当测出电池开路电压过高时,应询清用户是否在当天充过电。如果充电已隔天,则可判断是经常过充电引起(宜使用配方一);如果用户当天充过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放置12h后再次测量电压后再进行判断。

【例4】:测出电池电压偏低,单只电池平均电压<13.1V,仅凭此数据也不能武断认为是长期欠充引起,因为用户可能在送来修复前电池已用了相当时间,或电池在充满电后已搁置了很长时间不用(按国家标准,电池每月因自放电损失容量只要<15%,仍是合格品,所以充满电搁置2个月后的电池,容量退至70%属正常),开路电压也会偏低。

总之,修复电池的电压判断千差万别,有可能是多种情况综合,很难包罗万象说清,只能凭数据结合经验作出初步判断。所幸的是,我们修复电池也并不需要过分的精确,同样是一个模糊判断过程,除了数据参考,更需要有效的直觉和经验,大家可以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体会。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对

(0) 0%

( 发表人:admin )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