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第一代移动通信几乎用的都是全向天线,当时的用户数量很少,传输的速率也较低,这时候还属于模拟系统。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我们才进入了蜂窝时代,这一阶段的天线逐渐演变成了方向性的,一般波瓣宽度包含60°和90°以及120°,以120°为例,它有三个扇区。八十年代的天线还主要以单极化天线为主,而且已经开始引入了阵列概念,虽然全向天线也有阵列,但只是垂直方向的阵列,单极化天线就出现了平面和方向性的天线。从形式来看,现在的天线和第二代的天线非常相似。1997年,双极化天线(±45°交叉双极化天线)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时候的天线性能相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3G还是4G,目前主要的潮流都是双极化天线。到了2.5G和3G时代,出现了很多多频段的天线,因为这时候的系统很复杂,例如GSM、CDMA等等需要共存,所以多频段天线是一个必然趋势。为了降低成本以及空间,多频段在这一阶段成为了主流。到了2013年,我们首次引入了MIMO(多入多出技术,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天线系统,最初是4×4MIMO天线。MIMO技术提升了通信容量,这时候的天线系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从最初的单个天线发展到了阵列天线和多天线。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远方,5G的部署工作已经启动了,天线技术在5G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5G对天线设计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过去天线的设计通常很被动,系统设计完成后再提指标来定制天线,不过5G现在的概念仍然不明确,做天线设计的研发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为5G通信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甚至通过新的天线方案或者技术来影响5G的标准定制以及发展。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 条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