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摸自学的嵌入式工程师之路

2018年10月22日 14:25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王淳 我要评论(0)

标签:电子工程师(94930)Mobile(26204)电子发烧友网(162372)

本文为【电子发烧友网】用户:古生,欢迎烧友们关注我们继续来稿!

我姓古,2018年也就是今年毕业于广东一所不怎么知名的本科院校,在校期间就开始合伙开公司创业,目前是XX科技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在“摸爬滚打”中。
我来自农村,从小,我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这个“知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熏陶、思想的未开拓以及中国体制人才选拔的束缚等等,所谓的“知识”,上大学以前或许就局限于课本知识吧,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当时在某种层面觉得其能定人生成败,基本没看到课外书本,励志考上985、211名校,但或许天公不作美,高考两天发生突发的意外让原本自认为学习还OK的我无缘于那心中的理想大学,无奈,伤心、、、、、、或许那算是在那时看来是人生的一次重重打击吧。最后,没有选择复读,在当时对计算机还没有概念的我大学选择了机电专业。
上了大学,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全新的转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比如学习成绩在大学已经不是对一个人判断的唯一标准了。至于为什么我后来选择走技术这条路线呢,可能是天性,天生比较“宅”,我的生活很少业余活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那么什么能让自己学无止境,或许在我看来就是“技术”吧;至于最后怎么跨专业选择了与自己本专业不怎么相关联的嵌入式呢,这或许是兴趣吧。
因为大学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大一伊始最大的难关需要攻克就是计算机和程序语言这两门课,也是因为这两门课,让我发现计算机世界的奥妙,大一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本书,从而认知了单片机这一概念,这也算是启蒙吧,也恰巧,那个时候勤工助学担任实验室助理在实验室觅得一位可谓是志同道合之友,同一年级的他也是跨专业学习嵌入式,不过他走的快一些,与他相识的时候已经算是学习过数电、模电知识并且有一定方向了,我们遇见可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是在他的建议下我从数电模电开始,也就是从那时起从一嵌入式小白志在进化中。写到这里,我回想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因为其中的蕴含的真谛,我一接触智能硬件所相关的知识会爱不释手,恨不得整天遨游在其知识的海洋中沉醉,当然在学的过程中要有方向、要有目标,我觉得一开始能有一partner一起你追我赶式的学习甚好,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当然这partner不是去为达某种目的而特意去找的学习partner。
带着迫切求知的心态以及激动的心情,就这样,实验室就是我俩的开拓地,因为实验室白天基本要上课、晚上才能空闲出来,所以我们非常珍惜在实验室学习的时间,晚上一般弄到凌晨1、2点左右才匆匆忙忙的赶回宿舍睡觉。从图书馆借来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的书开始看,结合着微机原理,看了几天,一头雾水,也感觉枯燥乏味,什么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或是怎样用,再加上是自学,更是懵懵懂懂了,直到后来实在没法了,我俩商讨着“不如买块板回来玩玩吧”,就这样,花了100多大洋买了嵌入式工程师之路的第一块板,锐志的51板(因为学硬件是烧钱的,需要下血本),板子回来了配套视频教程,烧进第一个程序,点亮一个LED灯,当看板子上灯亮的时刻,感觉好神奇,脑子里瞬间带了好多的疑问,为什么编程置位低电平会亮?代码是怎么使硬件跑起来的?PC与板子又是怎么通讯的呢?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去图书馆借了郭天祥的单片机书籍、谭浩强的C语言书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有恒心毅力敢于去克服,记得自己第一个DIY的项目是蓝牙避障可控速的小车,在制作的整个过程印象最深刻就是代码敲完了下载进开发板却没反应,想找原因也不知从哪里找起,是硬件还是软件BUG一抹黑,最后花了好久才找到原因,也就是从这里才些许找到了项目开发规范性的重要性。这个工程下来,我系统的不断总结,系统的不断反思,从硬件底层给自己打了十万个为什么?把心中的问题列出来,最后发现了以前学的数模电、程序、微机等存在一定的紧密联系性,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带着心中的一个个问好,通过不断查找书籍资料、网上技术论坛资料或是论坛提问、向老师请教,一个学期下来,从硬件底层原理到外设接口原理到通信原理再到调试测试,来来回回把那几本基础的书籍通过深究了几遍,每次都有新的领悟。这里,我想说的是,技术无底限,在有方向、目标的前提下,由外到内,由浅到深(有一个大纲,然后去分解细分,了解相关知识越多越好),系统的总结,不断的反思,带着问题式的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懂得掌握现成的工具去挖掘自己想要知道的,还有基础知识要不断巩固创新,甚好。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项目再加上系统总结后,模块化开发的基础也就算是领悟一二了,这时候对嵌入式也就更感兴趣了。搞技术的俗话说的好,一进嵌入式水深似海,嵌入式知识很泛很广,唯有不断的知识汲取才能跟得上前人的步伐。大一那年寒假自己没有给自己放假,主动向老师申请留在实验室学习,然后花了几百大洋买了AVR、Arduino、烙铁、洞洞板等相关元器件芯片回来,目的是想换不同的主控接不同的外设、自己设计电路,焊接系统电路玩玩。因为是放假,时间安排非常自由,孜孜不倦,身上一股匠人精神像搞科研那样感觉非常自豪,晚上也不舍得睡觉,累了倒实验室就睡,也就是那个寒假,系统对嵌入式硬件设计有更深层次的概念,慢慢尝试去自己电路设计、画板、测试调试。下学期回来因为有一定的基础然后就和一起学习的那位同学毛遂自荐申请加入电信机器人省重点实验室,一开始实验室负责的教授对我俩的申请很是惊讶,因为那里基本是电信的学生,而且基本是高自己年级的学长学姐在那做项目研究,再加上我们是机电的而且是大一的,所以教授甚是好奇“两个低年级非本方向专业的学生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后来经过重重考核,我俩进入了那个实验室,因为那里设备比较齐全,资源也多,所以那是对自己嵌入式工程师之路是很好的进阶平台。进入之后一年半内,掌握了ARM内核的ST的cortex M3系列、UCOS操作系统、GUI设计、Linux ARM开发,PCB  4层layout等。这里我想说的是,技术本没有价值观,但技术可以创造价值观,怀着一份科学技术价值观的心态去搞技术,专注和坚持,放眼格局,要懂得资源系统整合,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甚好。
大三自发组建了一支智能硬件技术团队,目的是合力开发一些项目,顺便做一些技术兼职,有可能最后一起技术创业,从项目中去学习,从团队中去学习。因为是技术团队,所以负责人无疑技术要过硬,不然很容易被碾压下去,这个时候我就完全抛开了专业概念,不因为我是机电的就嵌入式没他人搞的好,开始搞更高深的知识--算法,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真正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当然这个时候也就学习了DSPFPGA,嵌入式控制算法之路不向逻辑性的东西那么好搞,当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入门还是比较快的。大三结束后因为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一学校的一个创业团队找到我说外包一个商业公司智能硬件项目来做做怎样,当时想着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最后答应了,在3个月周期内把东西开发出来了,虽然后续有挺多更改的,但赚得了经验。也就是这个时候,成为技术合伙人开始创业。至于为什么一毕业出来就创业,自己当然深知,要承担的风险是不可预知的,还有技术成长,不去好的公司历练一番技术怎么会有所增进呢,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像深鉴科技姚颂说的:技术创业极具挑战,挑战中不断创新探索。
最后,献上一句“在专注和坚持中追寻梦想的灯塔,终会点亮希望之光”,与技术驴友君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