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我国科学家拓展冷冻电镜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分辨极限

青岛科技通 来源:YXQ 2019-07-03 14:59 次阅读

冷冻电镜(cryo-EM)单颗粒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众多结构解析方法中异军突起的一支,在膜蛋白的结构解析中更是发挥着与日俱增的作用。目前的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已经能较容易地将分子量大于300千道尔顿且生化性质稳定的蛋白质解析至近原子分辨率(约3 埃水平)。但由于小分子量蛋白质(一般为小于200千道尔顿)颗粒在冷冻样品中衬度不足等原因,小分子量蛋白质的高分辨解析工作对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战。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王宏伟教授团队研发利用球差校正器-电压相位板联用冷冻电镜成像系统,大幅度地提升了蛋白质颗粒在照片中的衬度,同时又保存了足够多的高分辨率结构信息用于后期三维重构。在此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制的单层大单晶石墨烯载网来冷冻蛋白质样品,使得吸附在亲水化石墨烯表面的蛋白分子免于气液界面造成的分子结构变化,保存了更完整的结构信息。结合两种技术的优势,分别得到了分子量大小为52千道尔顿的链霉亲和素蛋白,以及在结合与未结合小分子生物素两种状态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创造了利用单颗粒技术解析近原子分辨率蛋白结构的分子量最小值新纪录,拓展了该技术的应用极限。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现有单颗粒样品中气液界面对蛋白分子颗粒性质影响的关键证据,对传统理论进行了有力的补充,还为未来方法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成果2019年6月3日在《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

52 kDa链霉亲和素蛋白原始数据及三维重构示意图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蛋白质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

    浏览量

    7928
  • 电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5

    浏览量

    9316

原文标题:我国科学家拓展冷冻电镜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分辨极限

文章出处:【微信号:qdkjjkjt,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透射电镜TEM测试解剖芯片结构:深入微观世界的技术探索

    在芯片制造领域,透射电镜TEM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TEM测试,科学家可以观察芯片中晶体结构的变化,分析晶体缺陷,研究材料界面结构,从而深入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6:48 203次阅读
    透射<b class='flag-5'>电镜</b>TEM测试解剖芯片<b class='flag-5'>结构</b>:深入微观世界的技术探索

    新!用于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的1000 mW红光激光器

    的产品组合,可以更好的支持高性能的SRM系统。OBIS 640 XT具有功率高、噪声低、光束质量高且结构紧凑等特点,在性能上业已达到了久经市场验证的Coherent蓝绿光激光器产品的水准。 可见光和紫外激光器方面取得的创新正助推SRM技术实现突破,后者可以解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06:33 127次阅读
    新!用于超高<b class='flag-5'>分辨</b>率显微镜的1000 mW红光激光器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188次阅读

    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冷冻样本的新技术应用   1. 低温离心   低温离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物样本冷冻处理技术,它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将样本进行离心,从而有效地分离和保存其中的细胞和分子。相比传统的液
    发表于 12-26 13:30

    蔡司扫描电镜与X射线显微镜检测介绍

    蔡司代理三本精密仪器小编介绍SEM扫描电镜与X射线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仪器,凭借其纳米级分辨率,SEM扫描电镜与X射线显微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14:11 178次阅读
    蔡司扫描<b class='flag-5'>电镜</b>与X射线显微镜检测介绍

    如何利用光热泵贴片实现细胞内大分子定向传递?

    将外源性大分子(例如糖类、蛋白质、基因等)传递到细胞和组织中近年来被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0:13 696次阅读
    如何利用光热泵贴片实现细胞内<b class='flag-5'>大分子</b>定向传递?

    一种用于制备时间分辨冷冻电镜网格的仪器设计

    单颗粒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可以重建不同构象蛋白质的高分辨结构。蛋白质的功能通常涉及瞬时功能构象,这可以通过时间分辨冷冻电子显微镜(TrEM)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09:00 362次阅读
    一种用于制备时间<b class='flag-5'>分辨</b><b class='flag-5'>冷冻电镜</b>网格的仪器设计

    如何利用工程改造的生物纳米孔实现混合体系中糖分子结构鉴定呢?

    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具有高度复杂的化学结构。目前,糖的结构解析依赖于传统的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法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0:51 395次阅读
    如何利用工程改造的<b class='flag-5'>生物</b>纳米孔实现混合体系中糖<b class='flag-5'>分子</b>的<b class='flag-5'>结构</b>鉴定呢?

    科学家制造出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超透镜

    一个由中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制造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成像透镜。 19世纪以来,医生们一直认为,光学显微镜存在一个分辨极限,超出这个极限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6:28 417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对于近期网络传言的华为3.2万名科学家移籍华为方面表示,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传言,比如“华为孟晚舟宣布23万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51 988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b class='flag-5'>科学家</b>移籍

    科学家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三位研究人员介绍了建立地球数字孪生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做出应对。 三位顶尖科学家正在帮助带领计算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打造地球的 数字孪生 。 Peter Bauer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20:10 285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一群跨越了科学与商业边界的人”这是科创媒体36氪对科创企业家的定义。近日,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从全赛道中脱颖而出, 登榜首届“2023科创家”榜单。此次共有15位教授荣登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9:15 2245次阅读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普适性构建方法,有望针对任意分子构建高性能传感器

    传感新品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普适性构建方法,有望针对任意分子构建高性能传感器】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核心,代谢表型是生物功能的直接反映,对细胞乃至生物代谢网络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08:37 437次阅读
    华东理工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普适性构建方法,有望针对任意<b class='flag-5'>分子</b>构建高性能传感器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OLED、OPVC或OFET中,为开发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需要深入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4:17 970次阅读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b class='flag-5'>分子结构</b>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这也是如今不少AI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特性。最近,来自悉尼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试着通过使用纳米线网络(NWN)来模拟人类大脑在受到电激时的反应,实验效果还不错。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09:30 413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