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端侧AI芯片如何让手机更智能?

mK5P_AItists 来源:未知 作者:胡薇 2018-09-11 16:46 次阅读

8月31日,华为发布了新一代顶级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80,成为全球首款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能做到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分割、智能翻译等,实现AI识别质的飞跃。

今天,我们请来麒麟芯片与解决方案AI首席科学家芮祥麟博士,解读端侧AI芯片如何让手机更智能。

AI芯片加持,从拍照说起

有了AI的加持,现在的手机拍照有多智能呢?

它可以对物体和场景进行识别,自动选择成像从“隐性”变得更加“显性”。AI芯片自动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带来更清晰的摄影效果,5秒钟就能识别100张图片。

芮祥麟表示,AI芯片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其他非计算任务仍由CPU负责)。

AI芯片的计算场景可分为云端AI和终端AI。深度学习的计算场景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数据中心的训练、数据中心的推断和嵌入式设备的推断。前两者可以总结为云端的应用,后者可以概括为终端的应用。

手机AI芯片对于各种AI算子能够以30倍到50倍左右的速度处理,以拍照场景为例,能够做更好的一个图像检测,图像分割和图像语义理解。另外,对声音可以听清、听懂,并根据所了解的客户意图提供客户真正想要的服务。

2017年,华为在业内率先发布麒麟970处理器,这是华为首个人工智能端侧芯片,从硬件层面解决了在端侧运行AI模型的性能与功耗问题,这让智能终端具备了强大的运算能力。

以图像识别速度为例,麒麟970可达到约2005张每分钟,而在没有NPU的情况下每分钟只能处理97张图像,与上一代相比,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可以更长时间支持3D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支持AR/VR 等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体验。

而麒麟980在双NPU的移动端强大算力加持下,实现每分钟图像识别4500张,识别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120%,远高于业界同期水平。

构筑平台,打智能组合拳

芮祥麟表示,未来是云、管道、AI芯片和终端能力等四个方面整合。云侧和端侧能够做更好的协同,能够更快速地交换能力,做能力上的协调。我们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把我们生态系统内所有的能力都对接进来。

为了发挥华为NPU在处理AI任务时的最大性能,并且把端侧最好的AI能力开放给全球Android开发者,来构建丰富的AI应用,华为在2017年打造了HiAI开放平台。构建了三层AI开放生态:服务能力开放、应用能力开放和芯片能力开放。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便捷、实时、高效、灵活地在端侧实现AI特性,以此极大限度地降低 AI功能的端侧构建成本。

HiAI开放平台在自然语言理解(NLU),自动语音识别(ASR)和计算机视觉(CV)三大类,20+开放API和完备的工具平台,实现开箱即用,助力三方开发者快速丰富其产品的能力与应用场景,让AI触手可及。

目前,有一些合作伙伴已“享受”到了通过HiAI平台的赋能与NPU计算力的加 持所带来产品能力与体验的显著提升。

如微软翻译,通过HiAI平台的加速,离线图片以及文本翻译的速度端到端整体提升了3倍。

在计算机视觉方面,性能的提升尤为突出,如在Prisma上,一张照片的风格转换的时间大抵10秒左右,通过HiAI平台加速4倍,仅需3秒左右处理完成。

同时,还能应用HiAI开放的场景识别能力,智能推荐当前照片适合的风格滤镜,用户无需在动辄几十上百个的滤镜中去选择,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转换效率。

能效比上也表现不俗,快手用户在终端设备上直播,超过5分钟,有一些终端就会发热,壳温超过36度,NPU的能效比比CPU高50倍,通过HiAI平台优化,长时间直播毫无压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芯片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1648

    浏览量

    34379
  • 麒麟980
    +关注

    关注

    5

    文章

    399

    浏览量

    21992

原文标题:麒麟芯片AI首席科学家,解读AI芯片如何让手机更智能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键消原音智能AI芯片PTN1118芯片简介

    PTN1118植入帕特纳微AI(SVS),实现将任意音源中人声部分消除,并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伴奏,配合PTN 卡拉OK系列芯片,使传统音频设备富娱乐性。 支持模拟与数字输入输出,数字接口支持从模式 人声消除深浅度可调(比如,保留
    发表于 04-12 17:40

    开发者手机 AI - 目标识别 demo

    Lite的API接口实现主要功能; Mindspore Lite为Openharmony AI推理框架,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AI推理接口,可以完成在手机
    发表于 04-11 16:14

    智能硬件 | AI手机是营销噱头吗?对哪些行业利好?

    为促进销量的营销噱头,AI手机会不会重蹈折叠屏的覆辙目前还有待商榷。 各手机厂商发展AI的策略和产品 市场上已有AI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6:31 220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能</b>硬件 | <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手机</b>是营销噱头吗?对哪些行业利好?

    英伟达将用AI设计AI芯片

    AI芯片行业资讯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2月19日 17:54:43

    联发科芯片创新赋能,AI手机市场前景可观

    受益于AI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需求,联发科旗下旗舰级手机芯片“天玑9300”运用了生成式AI技术,深受消费者青睐。蔡力行昨日首次披露下一代天玑9400
    的头像 发表于 01-31 09:52 350次阅读
    联发科<b class='flag-5'>芯片</b>创新赋能,<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手机</b>市场前景可观

    RISC-V内核突破百亿颗 RVV1.0如何解锁AI市场应用潜能

    芯片架构。 RISC-V凭借其指令精简及可模块化扩展的优势,相比其他指令集可以实现更优秀的PPA(性能、功耗和面积),以及简洁的板级设计。在保持可扩展性的同时,保留了标准的软件堆栈,可变长度的ISA
    发表于 12-01 13:17

    #芯片 #AI 世界最强AI芯片H200性能大揭秘!

    芯片AI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3年11月15日 15:54:37

    AI智能呼叫中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键技术,其中,AI智能呼叫中心的出现,给传统的呼叫中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创新,本文将探讨A
    发表于 09-20 17:53

    启英泰伦通话降噪方案,采用深度学习降噪算法,通话清晰

    的使用体验。 启英泰伦通话降噪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1、采用深度学习降噪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训练,从而达到降噪效果,目标声音清晰。另一方面利用芯片NPU对神经网络算子进行运算加速,达到
    发表于 08-22 17:36

    AI芯片的诞生和发展背景 AI芯片发展的技术方向 AI芯片的发展趋势

    高算力需求正催生AI芯片的快速迭代,“无芯片,不AI”,以AI芯片为载体实现的算力正成为人工
    发表于 08-16 10:11 2504次阅读

    ai芯片和传统芯片的区别

    ai芯片和传统芯片的区别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研发人工智能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9:02 2642次阅读

    ai芯片和soc芯片的区别

    ai芯片和soc芯片的区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芯片和SoC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9:00 2718次阅读

    AI 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

    人工智能AI智能大模型已经孵化;繁衍过程将突飞猛进,ChatGPT已经上线。 世界首富马斯克认为AI对人类是一种威胁;谷歌前CEO施密特认为AI
    发表于 06-27 10:48

    语音识别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前景

    ,以降低服务器的消耗和网络带宽,节省社会资源,云端作为服务和内容的提供商,和语音配合,共同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离线语音介绍 在全屋智能家居中,离线语音也很关键,随着人们的生活更加
    发表于 05-27 09:41

    为何AI需要新的芯片架构?

    、处理器架构类型、技术、应用、垂直行业等。不过,AI芯片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即终端应用(例如手机智能手表中的芯片)和数据中心应用(用于深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04:45 60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