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mK5P_AItists 来源:未知 作者:李倩 2018-05-09 15:15 次阅读

不久之前,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产学研等方面有哪些亮点?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前景如何?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EE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焦李成接受了采访。

解读计划亮点

在西电焦李成教授看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是计划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最大亮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基地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到2020年,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要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重点领域应用”是计划在产学研方面的又一亮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高校在智能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司法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使人工智能真正能够服务民众、造福人类。对于高校而言,按照计划加强相关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是产学研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

计划提出,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焦李成教授认为计划提出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

在焦李成教授看来,人工智能是实现科研创新和引领超越的基础,是普适性技术,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典型的“新工科”、典型的交叉学科。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需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

目前,各高校在发展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过程中存在复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建设,促进学科交叉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了打破学科交叉融合的壁垒,焦李成教授希望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以鼓励高校建立交叉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造培养“人工智能+X”人才的良好环境。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有5%左右;另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也期待重大突破。可以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尤其是高端人才储备仍然存在很大缺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落后于社会和产业需求,“量”和“质”都有待提升,因而焦李成教授认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一定要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人工智能领域至今未建立一级学科,焦李成教授是倡导加快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的专家之一,他介绍,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4年批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目前,全国已有逾50所高校开设智能专业,智能专业通过13年的积累,已成为154个本科特设专业之一,亟待进一步汇聚、规范和提升。人工智能领域没有设置一级学科的情况下,智能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仍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开展,存在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严重阻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建设,焦李成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学科交叉渗透和国家战略需求对智能学科发展起了助推作用,人工智能学科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应用前景广阔,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以脑认知为基础,以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为核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应用为外围,形成一个独立学科体系。

焦李成教授认为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十分必要,他说:“创新驱动,智能担当,国家战略的实现急需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来支撑,智能学科具有引领性、独立性和普遍性,其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社会对智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促进工、理、医学等学科发展达到新高度。”

学术界与工业界都认识到了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紧迫性,近几年,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校大幅度增长,有观点认为,高校应理智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一拥而上,焦李成教授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近年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校大幅增加,一方面说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输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良莠不齐,亟需规范引导。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开设一是要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布点,二是要以培养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和素质的智能人才为目标。”

西电经验

西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最早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之一,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焦李成教授详细介绍了西电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体系及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上积累的经验。

西电是第一个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部属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已有三十余年,既有科研基础又有育人基础。自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之初,西电就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和发展,焦李成教授及其团队撰写了多本智能技术系列专著与教材,被国内三百余所高校选为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及参考书,先后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近5年3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功研制多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产品和系统、实现了国内多个“第一”,建立了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人工智能研究平台及创新团队,为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

另一方面,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批,2005年开始招生,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迄今为止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确立了“国际前沿+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累计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和1600余名研究生,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有从西电毕业的杰出校友担当领军人物。据悉,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半年,师资已初具规模,超过60余人,博导、硕导超过40余人,已招收研究生210余名。

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焦李成教授强调课程体系要能够覆盖智能学科整个内涵,不仅包括计算机、数学、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还包括脑认知、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大数据等等。目前,西电人工智能学院的本科专业主要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研究生学科以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为主,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计划提出了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西电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亦早有布局。焦李成教授说:“人工智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此次计划提出的一项重点建设任务,国内高校一直以来也都很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西电尤其注重产学合作、学研结合。”

截至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设立了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等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与惠普、AMD、蒜泥等企业合作建立了9大创新实验室。

焦李成教授介绍,西电人工智能学院在此基础上传承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完善,呈现出“国际前沿+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前沿+优势科学研究协同育人”和“高水平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三大特色,构建有西电特色的育人体系。

其中,西电与各大企业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从应用项目开发、应用性学术竞赛、创新项目研究三个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开发当中去,可以通过学术竞赛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自己提出的学术性研究或应用性研究。

同时,焦李成教授提出可以学习国外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值得借鉴的做法:“国外高校如CMU,MIT,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都处于人工智能研究前沿,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有以下经验可供国内高校借鉴:一是加强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教育;二是注重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三是注重人工智能与互连网、大数据等的交叉融合;四是注重教、研、用的结合,特别是与国际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公司、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打通“教-研-用”体系。

当然,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还要适合中国国情,既要面向人工智能+新工科、智能制造2025,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更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战略目标,培养国家需要的各层次复合型人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76

    文章

    43766

    浏览量

    230559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5102

    浏览量

    75541

原文标题:西电焦李成教授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牵手百度共同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百度飞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时代,各行业对掌握人工智能能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产业界与高校如何产教融合、高质量培养AI人才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15:47 196次阅读

    英特尔推动AI(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聚势共赢

    今天,英特尔“AI赋能”武汉工程大学产教融合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英特尔首次将院校、伙伴、行业出版机构四方组合在一起,聚齐了实训中心、师资教材、前沿技术、生态方案等各方面要素,推动AI(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聚势共赢。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0:32 387次阅读

    英特尔加速推动AI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日,英特尔在武汉成功举办了“AI赋能”武汉工程大学产教融合研讨会,该活动标志着英特尔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研讨会汇聚了院校、伙伴、行业出版机构四方力量,通过整合实训中心、师资教材、前沿技术、生态方案等各方资源,共同推动AI产业的可持续
    的头像 发表于 03-16 09:37 294次阅读

    【限量门票】繁荣生态,人才先行︱首届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

    交流。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壮大OpenHarmony生态新兴力量,生态伙伴联合高校共同打造人才培养闭环生态链。本次大会大咖云集,将邀请高校教师、共建单位伙伴
    发表于 12-04 16:30

    【报名开启】繁荣生态,人才先行︱首届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

    探索交流。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壮大OpenHarmony生态新兴力量,生态伙伴联合高校共同打造人才培养闭环生态链。本次大会大咖云集,将邀请高校教师、共建单
    发表于 12-04 16:23

    《通用人工智能:初心与未来》-试读报告

    作者给出的结论。整体读下来,可以给我们关于通用人工智能全面的了解。作者也反复强调了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智能的区别。尤其是人们错误的认为一堆专用智能堆砌起来就是通用
    发表于 09-18 10:02

    深开鸿探索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8月5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Together)举办高校人才生态论坛,重点关注OpenHarmony生态高校人才建设与发展,围绕人才培养成果,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8-17 09:32 407次阅读
    深开鸿探索产学研融合、<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新路径

    怎么成为人工智能人才

    第一步,学习基础知识。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第一步,当然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首先,需要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及数据结构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5:16 893次阅读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才

    人工智能人才是指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设计、实现和维护各种类型人工智能系统的专业人员。人工智能人才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器、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图像和视觉算法工程师和人机交互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3:59 1116次阅读

    人工智能人才是什么

    近年来,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根据国内的预期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将高达150万人。然而,人工智能人才的数量相对稀缺,也因此使得这个领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3:56 679次阅读

    HDC 2023高校人才生态论坛 | 深开鸿探索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8月5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Together)举办高校人才生态论坛,重点关注开源鸿蒙生态高校人才建设与发展,围绕人才培养成果,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家重点高校和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8:20 388次阅读

    赋能产业,润开鸿受邀授课2023年南京市高技能人才研修班之“鸿蒙应用与数智互联”

    OpenHarmony生态共建,在技术创新、行业落地、产业赋能等方面形成了突出成果,协办此次市级人才研修项目,是润开鸿基于OpenHarmony助力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的又一实践案例。 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相应平台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当前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8:15 660次阅读

    展会动态 | 同星智能邀请各位相约2023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

    邀请函✕院长论坛—INVITATION—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进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第三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ATCD2023)将于2023年7月9-11日在重庆融汇半岛酒店举办。同星智能诚邀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0:01 484次阅读
    展会动态 | 同星<b class='flag-5'>智能</b>邀请各位相约2023汽车行业<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院长论坛

    来 GOTC 2023,从不同的角度谈开源及开源人才培养

    开源的发展离不开开源人才。中国的开源人才培养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最近的 Linux 基金会的开源工作岗位报告中,鉴于各行业持续采用云计算和进行数字化转型,对开源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开源生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09:30 530次阅读
    来 GOTC 2023,从不同的角度谈开源及开源<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

    共话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海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大会圆满落幕!

    知名企业共同探讨“ 如何增强半导体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 ”这一话题。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王涛、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朱元春、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上海张江
    发表于 04-28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