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物联网智慧城市D1net 来源:未知 作者:胡薇 2018-04-29 15:12 次阅读

为应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类“城市病”,促进城市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诉求。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超过300个,涌现出一批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城市审批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城市数据资源资产登记、城市多功能智能杆柱等特色亮点应用,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全国组织完成了首次大规模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共有220多个设区市参与。评价表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作用明显,便捷化公共服务和智能化基础设施等领域探索创新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但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不同领域和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信息资源基础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智慧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还有待加强、加深和拓展,市民获得感仍需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等,并要求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信息科技与城市融合的模式和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4月22日-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主题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当“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落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成为信息技术应用试验场,一个个初步完成数字化、正迈向智能化的城市组成了“数字中国”。

当然,新型智慧城市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日之力可以实现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优势资源,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以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至少包括5个要点:

一是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

二是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

三是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

四是融合创新的精神;

五是安全可控的运行体系。

智慧城市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千城一面,要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以价值为导向,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核心价值:促进城市系统蜕变,抢抓数字红利;推动政府机构转型,分享改革红利;支撑运行体系升级,竞争城市红利;促进社会资本汇聚,汲取资本红利;推动产业互联网化,分享产业红利。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一些碎片式的智慧项目代表不了智慧城市的整体落地,我们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为牵引,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为重点,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最终呈现一幅“居民生活便利、生态环境宜居”的人性化智慧生活图景。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城市”,而不是优先考虑“智慧的技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抓住老百姓的需求。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分级分类推进,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区位特点等,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制定合适的路线图。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智慧城市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4102

    浏览量

    95807

原文标题:新型智慧城市要在探索中明晰思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D1Net01,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慧城市D1net】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智能城市的基石:UWB模块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UWB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低功耗的定位技术,正逐渐成为智能城市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5:03 106次阅读

    传感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当中物物相连,每一个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物体上,都需要安装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因此,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成为智慧
    发表于 04-12 14:15 133次阅读
    传感器在<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中的应用

    讯维融合处理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案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综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6:33 135次阅读

    智慧路灯点亮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智慧路灯点亮智慧城市建设之路,熙枚集团智慧城市道路照明解决方案让智慧路灯集聚多种扩展功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3:57 94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慧</b>路灯点亮<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之路

    智慧城市建设中讯维无缝拼接矩阵的应用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的集成与展示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15:21 129次阅读

    智慧灯杆:点亮智慧城市,构建未来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智慧城市建设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7:35 63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慧</b>灯杆:点亮<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b>,构建未来生活

    达实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停车问题已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难题。幸运的是,近年来智慧停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达实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09:54 152次阅读

    LoRaWAN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LoRaWAN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4:49 115次阅读
    LoRaWAN如何助力<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

    英德斯T351工业级边缘AI运算主板助力AI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智能交通信号灯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6:33 369次阅读

    物通博联水利网关助力智慧海绵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关注。智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16:58 140次阅读
    物通博联水利网关助力<b class='flag-5'>智慧</b>海绵<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

    智慧灯杆如何提升未来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灯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未来,可提供照明、监控、环境监测、交通监测等多种功能,智慧灯杆市场潜力巨大,到2030年全球范围智慧灯杆的数量将超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6:01 219次阅读
    <b class='flag-5'>智慧</b>灯杆如何提升未来<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

    边缘计算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优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随之带来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高环境质量也成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4:39 232次阅读
    边缘计算对<b class='flag-5'>智慧</b><b class='flag-5'>城市建设</b>带来的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智慧安防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监控、预警和追踪等,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在智慧交通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18:18 425次阅读

    四方伟业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过去的5月,《人民日报》分别以“数字孪生,让城市更聪明”“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为题,强调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深度应用对我国新型智慧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9:55 235次阅读

    专家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要超越各部门整体思考,系统思考,开放思考,从纵向结合向横向结合转变,通过泛在感知网络,传输网络,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支撑个性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认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6-02 11:54 114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