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电磁炮首次舰上试验成功全球都在惊叹

WSTm_UCAS2004 来源:未知 作者:龚婷 2018-03-14 14:18 次阅读

日前,中国海军发布了题为《实力爆表!她可是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的人物报道,文中的描述首次确认中国电磁炮上舰试验获得成功,使得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晓瞬间成为亿万军迷心中真正的女神!

中国电磁炮上舰试验获得成功

张晓是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作为“重大国防科技演示验证项目副总设计师”,她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埋头潜心研究,在某重大项目攻关过程中,大胆提出了循环浪涌的设计思路,经过数百次失败和五万多次的试验,攻克了制约某特种电源发展的数十项瓶颈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发型电源”,目前该型电源已实现量产,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电磁发射技术”的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电磁炮上舰试验获得成功

这篇报道在末尾提及,这项科研工作五年多之后,“某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第一次在船上试验就取得了成功”!试验现场,一位专家留下了热泪:“曾经我们的北洋水师在此饱受欺凌,今天我在这个地方看到了阳光明媚和希望。”

有军事专家认为,从这篇报道中“国产新型武器”、“电磁发射技术”、“连发型电源”、“船上试验”等几个关键词可以判断,应该与今年初网络上流传的电磁轨道炮测试照片有直接关联。可以说,这是官方首次确认中国电磁炮上舰试验获得成功!

今年1月31日开始流传的照片显示,解放军“海洋山”号大型坦克登陆舰(舷号936)装备了酷似电磁轨道炮的武器展开测试,随后就有中国军事分析家说,这是一个“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工程壮举。

数年前美国公布电磁轨道炮原型样机首次陆上测试视频时,全球都在惊叹“划时代的突破”,好莱坞干脆把它塞进《变形金刚2》里大显身手;但率先把这种“未来武器”搬上军舰的,却是中国。

如今,美军电磁轨道炮项目却正濒临下马的窘境。美国战略能力办公室发言人2017年底表示,目前电磁轨道炮不符合美军现有发展技术能力,因此将把着眼点放在传统火炮上。可是到当时为止,美国已为电磁炮投入了约10年时间,砸下的经费超过5亿美元。

美国电磁炮样机,体积巨大

原本按照美军2016年规划,电磁轨道炮原型去年应该上舰接受测试。但是到了去年底,不但没看到电磁轨道炮实际装船,反而传出2019年将停止拨款的消息。由于技术难度大,美海军不得不数次降低技术指标。相比中国的进展,美国海军只进行过电磁轨道炮原型样机的陆上发射试验,还没有进行上舰测试。但也有分析称,目前美国研制电磁轨道炮时遭遇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军方的苛刻要求造成的。

人物小传

张晓,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作为某重大国防科技演示验证项目副总设计师、预研背景项目副组长,她始终以科技兴军为己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作为一名奋战在军队院校科研战线的工作者,她瞄准世界军事前沿技术,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热忱,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埋头潜心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军口863等国家和国防科研项目10余项。在某重大项目攻关过程中,经过数百次失败和五万多次的科研试验,攻克了制约某特种电源发展的数十项瓶颈技术,成功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发型电源,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晓,巾帼不让须眉

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各一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指导或协助指导博士生8名、硕士生2名。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国防发明专利9项,编写了多部战略研究报告,为我国电磁发射技术的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所在团队被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2018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不忘初心,开启科研之路

2001年,张晓以高分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正好那一年,马伟明教授当选为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张晓从媒体上了解到马院士的科研事迹,对马院士“敢为中华写第一”的创新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2012年,张晓博士毕业,恰逢马伟明创新团队招聘人才。怀着对马伟明院士团队多年来的向往,她毛遂自荐,郑重地递交了个人简历。面试时,听到马院士对研究所的介绍,并观看了某重大项目的试验现场,这个团队在科研上的“伟大壮举”使她深受震撼。

团队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众所周知,其中创新的艰辛只有当事者知道,因此,团队中女生很少。有人好心劝她:“马院士团队工作强度很大,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女生真的不适合去!”但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博士,却有着笃定的内心,“我吃得了这个苦”。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马伟明院士团队,踏上了矢志强军的创新之路。

永不言败,勇于开拓创新

加入团队伊始适逢某重大项目立项,刚刚迈入工作岗位的张晓担任了该项目副组长,在组长鲁军勇的带领下,开始特种电源技术的研究。

该电源技术是门新兴学科,尤其是该重大项目面向工程化应用,关键指标都高于已有技术,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国外更是严密封锁。面对几乎是从零起步的这项任务,张晓经过反复推导和论证,针对该电源非周期循环暂态的工作特点,大胆提出了循环浪涌的设计思路,从理论上去推导,实践上去摸索,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提出的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几个月后,张晓要进行某型装置的试验,找遍了国内厂家,处处碰壁,基本没有厂家愿意接这个活。因为装置的设计理念已完全不同于常规方法,以前的经验没法用到这个装置上。张晓从设计方案、制造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国内某大型企业领导进行了全面介绍,最终说动了这个厂家,他们愿意自筹经费来搭建试验台。可这家工厂也没有做过这样大功率的试验,技术人员更不敢轻易试验。张晓到达现场后,经过40多天的组装和现场蹲守,每天至少工作到凌晨2点多,有时甚至是通宵,硬是手把手地指导厂方把试验电路给搭了起来,现场的技术人员全都对张晓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所折服。

国内首次做这么大能级的电源模块,风险极大,实验中充满了危险。尽管有很多安全预案,但由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有很多意外发生。某次进行满能级试验时,放电瞬间,巨大能量将设备上的吸能元件炸裂,产生的冲击波把装置挡板都炸飞了。当时,一墙之隔的张晓隔着玻璃窗去观察试验现场,不由得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果断中止试验,组织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对电磁兼容设计、大电流电动力和紧凑化设计上进行了校核,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

一个星期后,张晓重新组织进行试验。当放电曲线完美显示在示波器上时,试验现场的技术人员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颠覆了厂家的传统认知,试验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晓不断对该型电源进行完善,目前已实现量产,创造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勇挑重担,在压力中前行

“科研道路没有终点,要想进步就永远不能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经过两年多艰苦攻关,小型样机提前完成验收。课题组来不及庆祝,演示验证项目又接踵而至。这次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系统规模大,研制时间短,可靠性和一致性是摆在面前的极大挑战。

“复杂大系统工程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工程管理。”张晓始终牢记马院士的教导,深入到工厂全程跟踪整个过程工艺的优化,整个工艺文件的编制,消除全过程可能的风险点。

电源是能量的源泉,如果它出故障,整个系统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必须从设计和生产制造全过程提高可靠性。为了排除器件微弱的不一致性,张晓带着课题组成员一起,通过一道道可靠性实验把性能摸索出来,使得最终搭建的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保证集成实验零风险。

强将手下无弱兵

第一次全系统试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成功,马院士发现有一个看似很小的异常之处。“如果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试验就将定义为失败,整个项目就得停止。”马院士严肃地说。

付出了巨大艰辛,却定义为没有成功,这对课题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张晓非常伤心,她强忍着泪水,一脸委屈,实在忍不住,偷偷地抹了几把眼泪。她反复观察,认为这个异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冷静下来后,她还是认同马院士的意见。因而,她主动挑起重担,向总师鲁军勇提出,除了负责电源部分外,她愿意担当起全系统仿真的重任。

全系统仿真,除了要对电源分系统熟悉外,还要对其它分系统的特性和参数以及变化规律非常熟悉,而怎么精确地刻画出随着时间和频率变化的特性,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单纯靠仿真难以准确描述,还必须通过实验来逐步修正。这对张晓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她恶补电磁场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她虚心向其他分系统负责人和其他知名高校的教授请教。经过近20个日日夜夜,她在分析比对大量数据后,终于发现平时影响很小的一个分量,在特殊情况下,影响非常大。查出问题后,张晓才感到万分庆幸:如果不及时发现检查出来,就存在安全隐患。

仿真模型建完后,与试验吻合度很高,马院士终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肯定。这样,每次试验前按照工况先进行全系统精细化仿真,有力指导了实际动态试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每次实验结束后,夜深人静之际,张晓还需独自把实验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出来,用于指导第二天的实验。

“既然是项目副总师,就不能只要个噱头,不能只站在自己分管的设备上考虑问题,要确确实实为全系统着想”,张晓说。

矢志报国,在创新中实现价值

参加工作以来,承担的科研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张晓和整个课题组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开展技术攻关。从小很少让父母操心的人,电话少了,节假日也回不去,工作后留给父母最大的印象是三个字“在加班”。

于是,父亲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担忧,从河南老家来到位于武汉市中心的海军工程大学看她,可她远在实验现场,离学校比较远,根本没有时间与父亲见上一面。等来等去,等不到女儿,父亲只好回家。张晓满怀歉意地说:“下次再来吧。”“不去了。”父亲心疼地说,“我去了,影响你的工作。”

渐渐地,父母从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再到现在非常支持女儿,因为他们知道女儿是真真实实在为国家做贡献。

用信仰和汗水浇筑梦想

一次,在试验场整改设备到深夜,张晓不小心一脚踩到铁钉上,顿时血流如柱,出现了昏厥现象。大家都慌了,紧急把她送到医院。领导让张晓休息,但她放不下整改的设备,第二天,她偷偷盖住缠满厚厚纱布的脚,一瘸一拐地准时到了试验现场。

天道酬勤。某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第一次在船上试验就取得了成功。张晓既负责系统仿真,又负责电源维护,整个实验牵涉到20多家单位、200多人,任何一个故障都会耽误实验进程,她的压力异常大,几乎彻夜不眠。当听到实验成功的消息时,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曾经我们的北洋水师在此饱受欺凌,今天我在这个地方看到了阳光明媚和希望。”一位专家现场留下了热泪。“承担科研工作五年多来,道路是艰辛的,有着太多的未知和辛酸。但是在这里个人兴趣、人生价值和国家荣誉得到很好结合。”谈到那次试验的成功张晓不禁感慨到。

“整个项目这么顺利地走到今天,离不开马院士的一步步严格把关。”张晓深有感触地说。

领先就领先美国,有实力才有底气

中国电磁炮舰上试验已经成功,而美军却只能望洋兴叹,有了张晓这样的年轻科研人员做后盾,马伟明院士“要领先就领先美国”的豪言必然将被越来越多的实例所证明。中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功,相信将刺激美军在此方向上的进一步投入,一向领先世界的美国科技,如今也将被中国带一波节奏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磁炮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29

    浏览量

    28073

原文标题:中国电磁炮首次舰上试验成功,美军却只能望洋兴叹

文章出处:【微信号:UCAS2004,微信公众号:国科环宇】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线圈式电磁炮原理 线圈式电磁炮模型的组成

    线圈式电磁炮原理: 线圈式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将物体加速到高速并发射出去的装置。它由一系列的线圈和电源组成,通过在线圈中通入电流产生磁场,与物体内的永磁体或电磁体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加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0:47 524次阅读

    中国移动完成5G RedCap现网规模试验

    中国移动近日宣布,他们与超过10家行业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成了最大规模、最全场景、最全产业的5G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现网规模试验。这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4:22 223次阅读

    安泰ATA-2161高压放大器在电磁炮实验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产生的安培力来对金属
    的头像 发表于 01-29 14:41 154次阅读
    安泰ATA-2161高压放大器在<b class='flag-5'>电磁炮</b>实验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第103届中国电子展

    主题:元件强基 创新发展 时间: 2024.4.9-11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区)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展简介: 中国电子展起始
    发表于 12-19 14:02 121次阅读
    第103届<b class='flag-5'>中国电</b>子展

    电磁动能武器的研究和尝试制作

    适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电磁炮相关内容,详细阐述了PCB设计、电磁场仿真等步骤
    发表于 11-13 16:56 1次下载

    赛盛技术参加2023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及产业创新大会

    10月19日-21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的2023年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及产业创新大会在杭州开元
    的头像 发表于 10-27 08:17 527次阅读
    赛盛技术参加2023<b class='flag-5'>中国电磁</b>兼容及<b class='flag-5'>电磁</b>环境效应技术及产业创新大会

    首批RISC-V笔记本电脑ROMA成功交付,全球首次实现RISC-V技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商业落地!

    近日,由深度数智推出的第一批RISC-V笔记本电脑ROMA成功交付客户,全球首次实现RISC-V技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商业落地! 本次交付的ROMA笔记本电脑搭载赛昉科技昉·惊鸿-7110 SoC
    发表于 08-21 13:41

    出海承压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布局“激流勇进”

    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所占据的权重越来越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0:56 784次阅读

    移远通信携手中国电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试验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和科技创新应用,作为中国电信在卫星物联网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移远通信与中国电信等伙伴携手发布了“天地一体的5G-5G NTN试验成果”。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刘明辉代表公司上台参加仪式。     据悉,5G NTN
    发表于 07-03 13:41 238次阅读
    移远通信携手<b class='flag-5'>中国电</b>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b class='flag-5'>试验</b>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移远通信携手中国电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试验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应用,作为中国电信在卫星物联网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移远通信与中国电信等伙伴携手发布了“天地一体的5G-5GNTN试验成果”。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刘明辉代表公司上台参加仪式。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10:09 341次阅读
    移远通信携手<b class='flag-5'>中国电</b>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b class='flag-5'>试验</b>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移远通信携手中国电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试验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应用,作为中国电信在卫星物联网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移远通信与中国电信等伙伴携手发布了“天地一体的5G-5G NTN试验成果”。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刘明辉代表公司上台参加仪式。 据悉,5G NTN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9:15 344次阅读
    移远通信携手<b class='flag-5'>中国电</b>信等伙伴重磅发布5G NTN<b class='flag-5'>试验</b>成果,共促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

    会议邀请丨6月6日-8日240展位,纳特通信邀您共赴“2023中国电磁兼容大会”

    2023年6月6日-8日,“2023中国电磁兼容大会”及“第27届国际电磁兼容与微波暨测试测量技术交流展览会”,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7:05 434次阅读
    会议邀请丨6月6日-8日240展位,纳特通信邀您共赴“2023<b class='flag-5'>中国电磁</b>兼容大会”

    RISC-V入云!赛昉科技联合中国电信完成首个RISC-V云原生轻量级虚拟机验证

    近日, 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功研发业界首个支持RISC-V的云原生轻量级虚拟机TeleVM,并联合赛昉科技在高性能RISC-V CPU IP——昉·天枢上完成了软硬件协同测试验证。 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
    发表于 05-11 14:08

    中国信通院公布 5G 标准必要专利全球最新排名:华为第一、小米首次进入前十

    帮助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全球产业主体在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的同时,也不断向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声明5G标准必要专利。为研究全球最新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发表于 05-10 10:39

    中国电信自研 RISC-V 云原生轻量级虚拟机 TeleVM 成功运行,内存开销降低约 90%

    据 StarFive 官方微信号发布,中国电信研究院基于 CTyunOS 及欧拉开源生态,已成功研发业界首个支持 RISC-V 的云原生轻量级虚拟机 TeleVM,并在 RISC-V CPU IP
    发表于 05-05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