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PCB设计中如何控制走线的阻抗?

0BFC_eet_china 2017-12-11 12:04 次阅读

没有阻抗控制的话,将引发相当大的信号反射和信号失真,导致设计失败。常见的信号,如PCI总线、PCI-E总线、USB以太网DDR内存、LVDS信号等,均需要进行阻抗控制。阻抗控制最终需要通过PCB设计实现,对PCB板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经过与PCB厂的沟通,并结合EDA软件的使用,按照信号完整性要求去控制走线的阻抗。

不同的走线方式都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对应的阻抗值。

微带线(microstrip line)

•它由一根带状导线与地平面构成,中间是电介质。如果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线的宽度、及其与地平面的距离是可控的,则它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其精确度将在±5%之内。

带状线(stripline)

带状线就是一条置于两层导电平面之间的电介质中间的铜带。如果线的厚度和宽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以及两层接地平面的距离都是可控的,则线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且精度在10%之内。

多层板的结构:

为了很好地对PCB进行阻抗控制,首先要了解PCB的结构:

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层板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互相层叠压合而成的,芯板是一种硬质的、有特定厚度的、两面包铜的板材,是构成印制板的基础材料。而半固化片构成所谓的浸润层,起到粘合芯板的作用,虽然也有一定的初始厚度,但是在压制过程中其厚度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多层板最外面的两个介质层都是浸润层,在这两层的外面使用单独的铜箔层作为外层铜箔。外层铜箔和内层铜箔的原始厚度规格,一般有0.5OZ、1OZ、2OZ(1OZ约为35um或1.4mil)三种,但经过一系列表面处理后,外层铜箔的最终厚度一般会增加将近1OZ左右。内层铜箔即为芯板两面的包铜,其最终厚度与原始厚度相差很小,但由于蚀刻的原因,一般会减少几个um。

多层板的最外层是阻焊层,就是我们常说的“绿油”,当然它也可以是黄色或者其它颜色。阻焊层的厚度一般不太容易准确确定,在表面无铜箔的区域比有铜箔的区域要稍厚一些,但因为缺少了铜箔的厚度,所以铜箔还是显得更突出,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印制板表面时就能感觉到。

当制作某一特定厚度的印制板时,一方面要求合理地选择各种材料的参数,另一方面,半固化片最终成型厚度也会比初始厚度小一些。下面是一个典型的6层板叠层结构:

PCB的参数:

不同的印制板厂,PCB的参数会有细微的差异,通过与电路板厂技术支持的沟通,得到该厂的一些参数数据:

表层铜箔:

可以使用的表层铜箔材料厚度有三种:12um、18um和35um。加工完成后的最终厚度大约是44um、50um和67um。

芯板:我们常用的板材是S1141A,标准的FR-4,两面包铜,可选用的规格可与厂家联系确定。

半固化片:

规格(原始厚度)有7628(0.185mm),2116(0.105mm),1080(0.075mm),3313(0.095mm ),实际压制完成后的厚度通常会比原始值小10-15um左右。同一个浸润层最多可以使用3个半固化片,而且3个半固化片的厚度不能都相同,最少可以只用一个半固化片,但有的厂家要求必须至少使用两个。如果半固化片的厚度不够,可以把芯板两面的铜箔蚀刻掉,再在两面用半固化片粘连,这样可以实现较厚的浸润层。

阻焊层:

铜箔上面的阻焊层厚度C2≈8-10um,表面无铜箔区域的阻焊层厚度C1根据表面铜厚的不同而不同,当表面铜厚为45um时C1≈13-15um,当表面铜厚为70um时C1≈17-18um。

导线横截面:

我们会以为导线的横截面是一个矩形,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梯形。以TOP层为例,当铜箔厚度为1OZ时,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短1MIL。比如线宽5MIL,那么其上底边约4MIL,下底边5MIL。上下底边的差异和铜厚有关,下表是不同情况下梯形上下底的关系。

介电常数:半固化片的介电常数与厚度有关,下表为不同型号的半固化片厚度和介电常数参数:

板材的介电常数与其所用的树脂材料有关,FR4板材其介电常数为4.2—4.7,并且随着频率的增加会减小。

介质损耗因数:电介质材料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由于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之谓介质损耗,通常以介质损耗因数tanδ表示。S1141A的典型值为0.015。

能确保加工的最小线宽和线距:4mil/4mil。

阻抗计算的工具简介:

当我们了解了多层板的结构并掌握了所需要的参数后,就可以通过EDA软件来计算阻抗。可以使用Allegro来计算,但这里向大家推荐另一个工具Polar SI9000,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算特征阻抗的工具,现在很多印制板厂都在用这个软件。

无论是差分线还是单端线,当计算内层信号的特征阻抗时,你会发现Polar SI9000的计算结果与Allegro仅存在着微小的差距,这跟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有关,比如说导线横截面的形状。但如果是计算表层信号的特征阻抗,我建议你选择Coated模型,而不是Surface模型,因为这类模型考虑了阻焊层的存在,所以结果会更准确。下图是用Polar SI9000计算在考虑阻焊层的情况下表层差分线阻抗的部分截图:

由于阻焊层的厚度不易控制,所以也可以根据板厂的建议,使用一个近似的办法:在Surface模型计算的结果上减去一个特定的值,建议差分阻抗减去8欧姆,单端阻抗减去2欧姆。

差分对走线的PCB要求

(1)确定走线模式、参数及阻抗计算。差分对走线分外层微带线差分模式和内层带状线差分模式两种,通过合理设置参数,阻抗可利用相关阻抗计算软件(如POLAR-SI9000)计算也可利用阻抗计算公式计算。

(2)走平行等距线。确定走线线宽及间距,在走线时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线宽和间距,两线间距要一直保持不变,也就是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为两条线走在同一线层(side-by-side),另一种为两条线走在上下相两层(over-under)。一般尽量避免使用后者即层间差分信号, 因为在PCB板的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层叠之间的层压对准精度大大低于同层蚀刻精度,以及层压过程中的介质流失,不能保证差分线的间距等于层间介质厚度, 会造成层间差分对的差分阻抗变化。困此建议尽量使用同层内的差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pcb
    pcb
    +关注

    关注

    4218

    文章

    22462

    浏览量

    385602
  • 阻抗控制
    +关注

    关注

    1

    文章

    53

    浏览量

    10565

原文标题:PCB的阻抗控制

文章出处:【微信号:eet-china,微信公众号:电子工程专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PCB.线为什么不能锐角和直角?# #pcb设计 #硬声新人计划

    PCB设计线
    学习电子知识
    发布于 :2022年09月23日 17:51:48

    如何修复PCB线损坏问题#pcb设计

    PCB设计设计线修复
    jf_24750660
    发布于 :2022年11月01日 06:39:45

    [原创]PCB Layout线策略

    PCB Layout线策略布线(Layout)是PCB设计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
    发表于 08-20 20:58

    PCB设计为什么特性阻抗线只有50欧姆和100欧姆两个值?

    PCB设计为什么特性阻抗线只有50欧姆和100欧姆两个值?并且那些线需要特性
    发表于 11-28 23:06

    如何解决PCB设计阻抗匹配问题

    模型库。我们从网上下载的库大多数都不太准确,很影响仿真的参考性。在设计高速PCB电路时,阻抗匹配是设计的要素之一。而阻抗值跟线方式有绝对的
    发表于 03-03 12:41

    PCB Layout的专业线策略

    布线(Layout)是PCB设计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多数高速的设计理论也要最终经过Layout得以实现并验证,由此可见,布线在高速PCB设计
    发表于 08-13 15:44

    pcb设计关于有的线要使用阻抗控制的问题

    我在设计要对差分线,对线,USB接口的线三倍线宽,看到有些资料说差分线单端控制在50欧姆,我想知道怎么去理解什么线
    发表于 10-28 15:51

    PCB Layout线秘籍

    的设计理论也要最终经过 Layout得以实现并验证,由此可见,布线在高速PCB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针对实际布线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并给出一些比较优化的
    发表于 07-07 11:45

    【下载】《PCB设计技巧》 | 一线优秀电子工程师PCB设计进阶必备

    –电阻,电容在高速设计真正的特性–高速信号的传输-线还是传输线阻抗不匹配,串联及并联终端–控制EMI•混合信号布线–混合信号的接地方式–
    发表于 07-26 17:37

    PCB设计布线的3种特殊线技巧

    电容,反射,EMI等效应在TDR测试几乎体现不出来,高速PCB设计工程师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布局,电源/地设计,线设计,过孔等其他方面。当然,尽管直角
    发表于 09-17 17:31

    PCB设计线时的影响因素分享!

    问题。如果信号上升时间为1ns,那么阻抗变化处的时延小于0.2ns对应1.2英寸,反射就不会产生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本例情况,6mil宽线的长度只要小于3cm就不会有问题。当PCB设计
    发表于 10-12 05:59

    PCB设计线的规则是什么

    PCB设计线的规则是什么
    发表于 03-17 06:36

    PCB设计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PCB设计线的宽度与最大允许电流有何关系?PCB设计线的宽度与铜厚有何关系?
    发表于 10-11 09:49

    PCB设计线阻抗控制简介

    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PCB层叠设置时,要对以上原则进行灵活掌握和运用,根据实际单板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层叠方案,切忌生搬硬套。  PCB设计线
    发表于 04-12 15:12

    PCB设计为何控制50欧姆阻抗

    PCB设计为何一般控制50欧姆阻抗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6:17 97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