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新工艺的应用上不断探索研究,推动雷达迭代发展

MEMS 来源:MEMS 作者:MEMS 2021-03-26 10:01 次阅读

说起雷达的起源,要追溯到二战时期。

英德之间的不列颠空战,成为雷达大显身手的历史舞台,也拉开了雷达快速发展的序幕。

时至今日,雷达早已不再是军事领域的专利。随着科技进步,雷达在机载、舰载、星载、车载等各个领域大放异彩,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独门绝技

现代战争早已告别短兵相接、近距厮杀的冷兵器时代,作战距离超过肉眼可见的范围。能否在战斗中料敌于先、占据主动,决定着空战胜负。

为了在超视距作战中决胜千里之外,雷达系统成为战机的亲密战友,起到了关键作用。

之所以能够担此重任,是因为雷达有着独门绝技——能够快速发现、跟踪、截获目标,并在战斗中选择合适的武器进行攻击,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世界上最早的雷达诞生于二战时期。当时,英国的“本土链”雷达投入使用,开创了雷达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先河。

随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战机为了躲避雷达探测不断升级。就像“矛”与“盾”之间的较量,为了在战斗中占得先机,设计师们在雷达领域也从未停止探索。

无线电研究的深入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为雷达的更新换代创造了可能。现代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可以瞄准不同方向、不同目标,完成对多个目标的同时跟踪和攻击。

不仅如此,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点,使得雷达不论白天和黑夜都能探测远距离目标,且不受雾、云、雨等恶劣天气影响。雷达发射的独特波长,能够让千里之外的目标无所遁形,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那么,雷达是如何实现“看得远”“听得清”的呢?简单来说,雷达探测靠的是高性能发射系统和接收装置的密切配合。

当雷达开始探测时,雷达发射机便会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电磁波以天线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就像池塘里丢了一颗石子,产生一圈圈波纹向外扩散。为了满足不同探测需求,雷达发射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当电磁波遇到被探测目标后,便会沿着目标的形状向各个方向反射,其中一部分返回到雷达方向,并被雷达天线捕获,形成回波信号

仅仅接收到回波信号还不够。众所周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就像人们经常使用的电视机、收音机会因为干扰出现“雪花屏”“吱吱声”一样,雷达的电磁波也会受到来自地面、空中等四面八方的电磁干扰,影响雷达的“听力”。

这种“杂波”的干扰,会让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在实际探测过程中,电磁波信号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此时,雷达接收机将发挥作用。它能够将干扰信号过滤掉,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使回波信号变得清晰,并传递给处理机进行“翻译”。然后,目标的距离、飞行航迹、速度等一系列信息就能通过显示器呈现出来了。



进化之路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雷达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种类也越来越多。现代巨型雷达直径超过百米,微型雷达却只有指甲盖大小,它们的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

虽然形状各异,雷达的工作原理却大致相同:靠电磁波的发射和回波来实现探测功能。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电磁波的探测之旅却一路坎坷。如何减少“杂波”干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推动着一代代雷达设计师进行艰难的探索。

早在19世纪末,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帮助人类叩开了电磁理论的大门。随后,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提出了无线电在远距离探测方面的潜力。

战争的爆发刺激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很多曾经概念性的设计理念得到实际应用。

事实上,雷达的最初发明来自于人类的“无心插柳”。193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瓦特团队希望把无线电波作为一种攻击武器用来摧毁德军飞机,但很快便得到了失败的结论。

意外的是,他们发现通过测量从机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声长短,可以得知飞机的飞行方向和距离。同年,该团队为英国空军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上第一部雷达研制成功。

雷达的横空出世,让英国人在空战中占尽优势。当时,英国军队在海岸线上架设了大型雷达天线,其提供的探测信息帮助英军拦截了不少德军轰炸机。雷达在实战运用中的大获成功,使得设计师们萌生了把雷达装上飞机的想法。

1937年,英国“安森”号飞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3年后,装备在“英俊战士”战斗机上的机载雷达在空战中首次使用并崭露头角。

受到雷达技术限制,这时期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几公里。由于位于机身外部的“犄角”天线体积庞大,影响飞机机动,雷达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雷达采用普通脉冲体制,探测能力较弱,尤其是下视探测时,微弱的目标回波信号几乎被淹没在杂波中,从而失去对目标的探测能力。这种探测方式很快被历史淘汰。

20世纪60年代,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研制成功并逐渐投入使用。它克服了早期雷达的缺陷,具有下视功能,抗干扰能力强,在三代机上普遍应用。

这种机械式雷达通过旋转天线进行扫描,发射单一波束,即靠“身体转动”来带动“眼睛”探测。空战中,随着战机速度提高、数量增多,设计师发现,机械扫描方法速度慢,极易跟丢目标,多目标跟踪时更是“力不从心”。同时,由于发射机只有1个,一旦损坏,整部雷达也会失效,可靠性难以保证。

于是,采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应运而生,并经历了无源到有源的发展。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把整部发射机分散到数以千计的收发组件上。即使一个收发组件损坏,也不会影响整部雷达工作。这种雷达天线类似于蜻蜓的“复眼”,不仅实现了“身体”能动,“眼球”也能动,还可以瞄准不同方向、不同目标,同时进行跟踪。

不仅如此,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雷达能够同时实现对空、对地探测等多种功能。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隐身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势,使其成为战机上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最复杂的装置之一,也成为衡量战机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尖端工艺

作为战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雷达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便是要保证探测的准确性。

要保证准确性,电磁波的发射、接收、信号转换等一系列步骤,必须绝对可靠、畅通无阻。

在机载雷达的众多组成部件中,雷达天线承担着发射无线电波的工作,天线精度决定着雷达的探测任务能否精准完成。

以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例,其天线由数以千计的收发组件组成,是该雷达的核心部件之一。为了适应雷达的探测需要,一些收发组件的横向尺寸必须控制在毫米大小,相当于一张微型SIM卡的尺寸,这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少难题。

经过多年研究,设计师终于找到一种微组装技术——采用微焊接等工艺技术将各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和微型化元气组件组装在高密度多层互联基板上,形成高级微电子组件,这种操作如同在蝉翼上绣花。

“微”技术却有高科技,收发组件从制造到顺利装机并投入使用需要经过重重考验:

第一步是选材,给收发组件一副“好身板”。别看收发组件的体积小,内部却集成了多种精密芯片。所以,作为多芯片和芯片间布线连接的基板选择就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收发组件采用由多种基板混合的组成方式,以达到高密度小体积组装效果、减小传输损耗等方面要求。

第二步是组装,将各种芯片组装在基板上。这种芯片组装技术集合了超声波清洗、共晶焊接、粘接、金丝超声键合等环节,是微组装工艺中的重要一环。

步骤看似简单,组装环境、工具选择、精度控制、时间把控等指标要求却非常苛刻。实际操作甚至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其中,键合工艺是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步骤之一。

所谓键合,即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金线,将芯片与外部电路联通。这种工艺通过针尖的超声震动,使得金线与焊盘形成分子间连接达到微焊接目的。资料显示,1克黄金可拉出10微米直径、661米长的金线,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分之一,细到早已超过了肉眼识别范围。

第三步是封装,即对完成组装的收发组件进行保护,作为精密电子部件,收发组件对封装要求非常“挑剔”。随着技术发展和工艺优化,先进的封装技术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水汽等微型颗粒进入模块内部造成污染,从而保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完成一系列工序后,装机完毕的雷达还需要进行信号、功率、灵敏度等几十种参数测试,以满足其在边搜索边跟踪、边搜索边测距、截获、格斗等多种战斗状态下正常运转。

近年来,科研人员始终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上不断探索研究,推动雷达迭代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雷达的应用范围和探测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强大。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探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2

    浏览量

    20240
  • 雷达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2674

    浏览量

    115529
  • 电磁波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1356

    浏览量

    53177
  • 雷达系统
    +关注

    关注

    6

    文章

    220

    浏览量

    28452

原文标题:雷达,让战鹰变得“耳聪目明”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与发展优势

    超声波焊接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焊接方式,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波焊接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不断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0:13 223次阅读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与<b class='flag-5'>发展</b>优势

    英诺激光:光伏业务进展顺利,消费电子业务以创新工艺提升竞争力

    而在消费电子业务上, 英诺激光强调以激光器为主导, 配合激光模组发展。得益于市场复苏、国产化替代及借助创新工艺推动技术渗透率提高, 预计激光器业务仍能保持国内领军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09:28 187次阅读

    DOH新工艺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DOH新工艺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0:00 148次阅读
    DOH<b class='flag-5'>新工艺</b>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罗德与施瓦茨和恩智浦合作推动汽车雷达发展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的R&S RTS雷达测试解决方案验证了恩智浦半导体的下一代雷达传感器参考设计的性能。双方的合作推动汽车雷达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1-05 12:30 420次阅读

    主轴之奥秘:探索主轴的定义、作用与应用?|深圳恒兴隆机电a

    物进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主轴结构,科学家可以推测出生物体的进化历程。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主轴在演化中的影响。五、主轴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主轴
    发表于 12-11 10:27

    Sandbox混合计量图像处理工具可简化新工艺配方的实验

    Sandbox上个月开始销售的混合计量图像处理工具有望提高蚀刻和沉积步骤的计量精度,简化新工艺配方的实验,并最终降低工艺技术开发成本。该工具Weave与SandBox Studio AI建模平台配合
    的头像 发表于 10-13 15:26 567次阅读

    Virtuoso中使用skill脚本实现不同pdk的替换

    IC设计中,时常会遇到工艺替换的问题,使用新工艺替换旧工艺,或者这家的换那家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4:24 2909次阅读
    Virtuoso中使用skill脚本实现不同pdk的替换

    电子元器件及基础电路分析

    电阻可以说是电子设备中最常用的电子亚件Z一,仕何一个电丁皮面都西个开E,巴o胡材料、新工艺不断发展,电阻器的种类不断增多。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发表于 09-26 06:28

    46系大圆柱电池技术演进 攻克大圆柱电芯激光焊接“瓶颈”

    锂电池的生产迭代已经给激光设备带来了明确的“增量”机会,能够抓住技术领先的时间窗口,以激光创新工艺技术与现有所需设备进行耦合,将形成锂电智能装备企业新的价值来源。
    发表于 08-09 10:17 962次阅读
    46系大圆柱电池技术演进 攻克大圆柱电芯激光焊接“瓶颈”

    电热管的应用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电热管的应用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电热管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加热元件,它可以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即把电能转化为热量。因此,它是很多电热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电加热器、热水器、烘干机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4:56 378次阅读

    萨科微,搞好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和国产替代产品研发

    金航标kinghelm萨科微slkor一直在学习华为的狼性营销。宋仕强先生说,在搞好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和国产替代产品研发的同时,对外还积极做好品牌kinghelm、slkor建设和下游代理商渠道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09:33 271次阅读
    萨科微,搞好新材料<b class='flag-5'>新工艺</b>新产品和国产替代产品研发

    【博捷芯】国产划片机开创了半导体芯片切割的新工艺时代

    国产划片机确实开创了半导体芯片切割的新工艺时代。划片机是一种用于切割和划分半导体芯片的设备,它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过去,划片机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不得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7:51 508次阅读
    【博捷芯】国产划片机开创了半导体芯片切割的<b class='flag-5'>新工艺</b>时代

    现代雷达成像技术的常见分类

    雷达成像技术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雷达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机载和星载雷达成像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发表于 06-15 09:53 1213次阅读
    现代<b class='flag-5'>雷达</b>成像技术的常见分类

    传感器关键技术——厚膜工艺术的新工艺与新应用

    电极一直是另一个传统的厚膜技术应用市场。厚膜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是一种加成工艺,其中各种导体、电阻器和电介质浆料被丝网印刷、烧制或连续固化,从而形成电路。这是一种具有加工效率的电路制造方式:图案化的丝网相对容易制造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2:03 1187次阅读
    传感器关键技术——厚膜<b class='flag-5'>工艺</b>术的<b class='flag-5'>新工艺</b>与新应用

    新技术 新工艺 BLDC电机如何增效降本

    随着政策扶植、智能化技术、高性能磁性材料和新工艺发展,BLDC电机市场增量空间将被有力推动,渗透率有望加速提高。 前言 随着全球对于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BLDC电机作为一种高效、环保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5:52 550次阅读
    新技术 <b class='flag-5'>新工艺</b> BLDC电机如何增效降本